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8例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存活>72 h的患者,随机分为Ⅰ组(n=21),Ⅱ组(n=19)及对照组(n=18)。Ⅰ组予乌司他丁40万U.d-1,Ⅱ组予乌司他丁80万U.d-1,对照组(n=18)不用乌司他丁。酶联免疫检测ROSC即刻及ROSC后72 h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IL-6,IL-10的水平,记录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28 d生存率,比较3组患者各指标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各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意义。治疗后Ⅰ,Ⅱ组患者外周血TNF-α,IL-6水平及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IL-4,IL-10水平及28 d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Ⅱ组患者外周血TNF-α,IL-6水平及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或0.01),IL-4,IL-10水平及28 d生存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或0.01)。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抑制心肺复苏后炎症反应,减少MODS发生率,提高复苏存活率。乌司他丁80万U.d-1组复苏治疗效果优于乌司他丁40万U.d-1组。  相似文献   

2.
孟启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213-214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分为治疗组(UTI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300 000 U静注,q 8 h×7 d。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IL-6、TNF-α及Nt-proBNP水平,检测APACHEⅡ评分、MODS发生率。结果治疗后7d治疗组患者IL-6、TNF-α及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治疗组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MO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辅助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可有效改善各项炎症指标,保护心、脑等器官功能,可以有效阻断MODS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乌司他汀在婴幼儿重症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重症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入院后,2组均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对症支持治疗及原发症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乌司他汀治疗。观察2组体温(T)、呼吸频率(RR)、心率(HR)、白细胞(WBC)及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反应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T、RR、H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试验组治疗后WB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治疗后R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后2组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乌司他汀用于婴幼儿感染治疗,可有效调控炎性反应,在感染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他汀类药对脓毒症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86例脓毒症患者符合入选标准,依据诊断脓毒症之前是否应用过他汀类药,分为非他汀组(44例)与他汀组(42例)。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8d血TNF-α、IL-6、hs-CRP水平变化,机械通气时间及28d死亡率。结果:2组治疗后血TNF-α、IL-6、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其中他汀组下降更明显(P<0.01);2组机械通气时间及28d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他汀类药能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他汀类药对脓毒症可能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对患者血和肽素(Copeptin)、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125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血必净组,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第4、8天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检测治疗前及治疗8 d后两组Copeptin、PCT及IL-6水平。结果治疗后第8天两组血Copeptin、PCT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血必净组血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有改善,血必净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抑制炎性因子释放,降低血Copeptin、PCT及IL-6水平,抑制体内炎性反应,改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降低脓毒症患者的预计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影响。方法将78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两组均使用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疗程结束后,主要评价患者接受治疗后28d病死率,以及APACHEⅡ评分;并在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6及TNF-α含量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28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者中均有明显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细胞因子IL-6及TNF-α含量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单纯西医基础治疗及联合血必净治疗对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及细胞因子IL-6、TNF-α含量均有明显改善作用,联合血必净治疗作用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并可能通过改善以上指标对脓毒症患者28d病死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朝晖  杨军  陈征华 《中国医药》2007,2(3):169-171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58例SIRS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27例),并选20名正常体检者为正常组。对照组予常规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加CVVH治疗。2组同时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Iβ(IL-I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观察SIRS临床指标的变化;正常组血检结果为正常对照。结果试验组T、RR、HR及WBC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CRP、IL-Iβ、IL-6和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转为MODS明显减少(P<0.05),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CVVH可通过下调炎症递质,调控机体炎症反应,阻断SIRS向MODS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腹痛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肝功能、心肌酶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1、3、7 d分别测定细胞因子水平,观察组IL-6、IL-8、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以治疗后第3天最为显著(P<0.01);IL-10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以治疗后第3天最为显著(P<0.01)。结论乌司他丁能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保护多脏器功能,促进疾病恢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阻断重症多发性创伤(SMI)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58例重症多发性创伤伤员随机分为试验组(n=31)和对照组(n= 27),并选2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对照组予常规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加CVVH治疗。两组同时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Iβ(IL-I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观察SIRS临床指标的变化;健康组血检结果作为健康对照。结果试验组T、RR、HR及WBC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CRP、IL-Iβ、IL-6和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转为MODS明显减少(P<0.05),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CVVH可通过下调炎症介质,调控机体炎症反应,阻断重症多发性创伤所致的SIRS向MODS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梅州铁炉桥医院接收的ACOS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疾病控制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χ2=4.000,P=0.045);治疗后,2组咳嗽、咯痰、呼吸困难、胸闷及哮喘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FEV1、FEV1/FVC、FeNO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AC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ACOS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炎性因子水平及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感染性休克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首先应用乌司他丁20万U加入生理盐水30ml中静脉推注,再用乌司他丁100万U持续微量泵入,速度5万U/h,连用7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多种炎性反应指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3d体温、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得到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3d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ODS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能有效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炎性反应程度,降低MODS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后1d,3d,7d血清中TNF-α和IL-6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TNF-α的水平变化在1d,3d,7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患者IL-6的水平变化在3d、7d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显著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并可改善其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3.
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2例常规治疗;治疗组5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0万U,2次/d。观察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监测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体温(T)、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及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治疗组:显效46例(79%),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R、RR、T及WBC经治疗后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3 d,治疗组PCT、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后6 d才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对重症肺炎的救治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急性百草枯(PQ)中毒肺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20 mg/(kg·d)静脉滴注q12h,连用5 d;观察两组动脉血气、HRCT变化,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例,病死率与死亡病例存活时间。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动脉氧分压、氧合指数、HRCT改变等均有所改善(P<0.01或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发生MODS病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DA水平均下降,治疗组治疗后MDA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OD水平均升高,治疗组治疗后SOD水平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TNF-α和IL-6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促炎因子的水平,减轻肺损伤,对急性PQ中毒肺损伤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必净注射液对创伤性脓毒症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血浆白蛋白、肝酶及胆碱酯酶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8例创伤性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4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综合处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治疗。对照组同期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治疗后第5天晨空腹静脉血测CRP、IL-8、IL-10、TNF-α水平的变化,并同日采用日立TB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白蛋白水平、肝酶及胆碱酯酶水平,比较2组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后第5天,研究组血清CRP、IL-8、IL-10、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5天,研究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胆碱酯酶水平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脓毒症患者早期给予血必净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炎性损伤,增加胆碱酯酶活性及肝脏蛋白合成能力,减少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液超滤联合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对利尿剂抵抗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中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利尿剂抵抗性心力衰竭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3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血液超滤联合静脉泵入呋塞米.治疗前后24 h分别测定患者的尿量、脑尿钠肽(BNP)浓度、心功能及血清IL-6、CRP和TNF-α的水平.结果 治疗24 h后,试验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71.88%)(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尿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BNP浓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试验组变化尤为显著(P<0.05),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浆中IL-6、CRP和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超滤联合静脉泵入呋塞米能够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明显改善心脏功能,对利尿剂抵抗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炎性因子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于某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共治疗7d,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d时的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微循环[总血管密度(TVD)、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微血管流动指数(MFI)]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IL-6、IL-8、IL-1β、TNF-α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IL-6、IL-8、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TVD、PVD、PPV、MF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TVD、PVD水平低于治疗前,PPV、MFI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TVD、PVD水平低于对照组,PPV、MFI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重症脓毒症患者有显著疗效,利于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微循环,促进患者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PICU脓毒症患儿炎性反应状态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PICU收治的脓毒症患儿63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1例.A组患儿控制目标血糖值于4.4~6.1 mmol/L,B组患儿控制目标血糖值于6.2~8.3 mmol/L,C组患儿控制目标血糖值于8.4~10.0 mmol/L,观察比较3组患儿炎性反应状态和治疗效果.结果 入PICU后1 d、3 d,A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入PICU后7 d,A组和B组TNF-α水平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PICU后1 d,A组IL-4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入PICU后3 d,A组IL-4水平明显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PICU后3 d和7 d,A组Wnt5a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病死率和MODS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PICU治疗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水平控制于4.4~6.1 mmol/L,有助于抑制脓毒症患儿体内TNF-α和Wnt5a促炎介质的释放,刺激IL-4生成,降低患儿炎性反应,同时还能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黄对危重病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8例ICU确诊为MODS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和大黄组。常规组在入科后均给予针对性常规治疗,大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生大黄粉5 g,3次.d 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5,8 d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抽血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和10(IL-6和IL-10)水平,观察患者28 d病死率。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大黄组各时间段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血清PCT、TNF-α、IL-6和IL-10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大黄组病死率是25.7%,而常规组病死率是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对危重病MODS患者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MODS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严重烧伤患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重度烧伤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40例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0.3I U.kg-1.d-1(A组)、0.6I U.kg-1.d-1(B组)及等渗盐水对照组(C组)。于伤后3d开始用药,疗程20d。观察不同时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及内毒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hGH各组TNF-α、IL-6水平下降,B组降低时间出现较早、降幅较大(P<0.01)。同时,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相应下降,呈显著正相关(r=0.9723,P<0.01)。三组之间IL-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rhGH能降低重度烧伤患者机体炎症介质的水平,对减轻严重烧伤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提高治愈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