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经皮肝穿与内镜联合放置内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恶性胆道梗阻时,提高胆管内引流的成功率和置管准确性的方法。方法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不成功者12例,行X线或B超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或置管引流术(PTCD),通过经皮经肝的引流管插入导丝至十二指肠,内镜借助导丝胆管插管,最终在内镜下放置内支架,根据病变部位和转移程度选择塑料内支架(TS)还是金属内支架(EMS)以及支架的长度。结果 12例全部成功。放置TS8例,放置EMS4例。未发现与操作相关的特殊并发症。结论 内镜ERCP与经皮肝穿联合放置内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可以提高插管成功率和置管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和胆管支架成形术治疗32例难治性恶性胆管梗阻性黄疸病例。方法用导丝尾端穿刺和针刀扩开法,进行胆管金属和塑料支架胆管成形术。结果治疗成功30例,治疗失败2例,均无胆管穿孔和胆管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导丝尾端穿刺和针刀扩开法可提高ERCP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食管狭窄病人行支架置入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支架放置一次成功7例,未发生与操作直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放置失败1例;病人自诉吞咽困难均明显好转,恢复正常饮食3例,进半流质饮食5例。[结论]加强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病人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手术中行胆管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行金属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置入支架成功率为88.1%,并发症发生率为4.8%,中位生存时间为27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置入支架成功率为86.0%,并发症发生率为5.3%,中位生存时间为25周;手术中胆管支架放置成功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为13.3%,中位生存时间为23周。结论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管支架置入术可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姑息性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内镜下逆行胆管内引流术治疗肝门恶性胆管梗阻病人的效果.[方法]先经内镜下行逆行胆管造影,然后逐级扩张狭窄的胆管,根据胆管狭窄的情况放置不同的胆管支架.术后观察病人的黄疸消长情况,并复查肝功能、血常规等.[结果]79例次经内镜下胆管内引流术病人引流有效率为91.14%(72/79),只1例死亡.[结论]经内镜下逆行胆管内引流术手术要求的条件低,创伤小,引流效果好,是肝门恶性胆管梗阻的首选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引导下治疗胰胆管恶性梗阻患者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共12例患者行超声内镜引导下胆管引流术(EUS-BD),既在超声引导下经十二指肠穿刺进入胆管或经胃穿刺进入胆管,调整导丝位置使导丝头端朝向所需引流目标胆管方向,并对穿刺部位窦道进行扩张管扩张。扩张后留置塑料支架或全覆膜金属支架。结果本组12例患者在超声内镜引导下胆管引流术(EUS-BD)均成功。超声内镜治疗过程顺利,治疗后引起胆汁性腹膜炎2例(16.70%),发生少量出血患者1例(8.30%)。结论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失败的胰胆管恶性梗阻患者,在EUS引导下行胆道支架引流术,是一种有效的新替代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囊管胆汁渗漏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有效处理策略。 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近6年来(2007.03.01~2013.02.28)收治的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该院6年间行LC术4 211例,术后发生胆漏15例(Luschka肝管5例,胆囊管6例,肝总管损伤2例,胆总管损伤2例),占0.36%。6例LC术后胆囊管胆漏中,4例因放置了有效的腹腔引流管而幸免再次手术处理,仅行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或塑料支架置入后即痊愈。该院另2例及外院转入的9例LC术后胆囊管胆漏患者纳入该组,合计11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确认胆漏后,给予置入胆道塑料支架内引流,并予以再次腹腔镜探查、清理腹腔及肝下置入血浆引流管。11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 结论 LC术中可因多种原因导致胆囊管结扎夹移位或胆囊管坏死,易导致胆囊管胆汁渗漏,术者预防性留置腹腔引流管很有必要。一旦发生胆汁渗漏,应毫不犹豫进行再次腹腔镜探查,明确胆漏原因,给予相应处理及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腹腔外引流联合胆道塑料支架内引流,胆漏可顺利愈合。  相似文献   

8.
内窥镜逆行胆道造影时胆囊不显影,可能预示某种异常。本院所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310例中,有25例无胆囊摘除史,ERCP中肝内、外胆道系统充盈显影时,胆囊与胆囊管不显影,均可排除操作技术原因。此2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诊断如下表:  相似文献   

9.
经内镜下内引流术治疗恶性胆管梗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经内镜下逆行胆管内引流术治疗恶性胆管梗阻病人的效果。【方法】先经内镜下行逆行胆管造影,然后逐级扩张狭窄的胆管,根据胆管狭窄的情况放置不同的胆管支架。术后观察病人的黄疸、腹痛和发热等症状,并复查肝功能等。[结果]43例次经内镜下胆管内引流术病人引流有效率为37/43,只1例死亡。【结论】经内镜下逆行胆管内引流术手术要求的条件低,创伤小,引流效果好,是首选的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胆管狭窄超声内镜引导下胆总管十二指肠造瘘术(EUS-guided choledochoduodenostomy,EUS-CDS)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低位恶性胆管梗阻3例病人,均因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操作失败或无法完成而改行EUS-CDS术、植入双蕈式金属覆膜支架的护理配合方法。[结果]3例病人(其中1例胆管下段癌、2例胰腺癌)都成功植入支架,操作时间18~25 min,平均20.7 min。1例病人术后出现十二指肠出血经血管介入止血,3例病人术后肝酶及胆红素水平下降显著并顺利出院。[结论]EUS-CDS是一项安全可行的,可作为常规ERCP失败后的补救措施,而护理配合对新医疗技术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默契的护理配合可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内镜放置双侧金属支架的术中配合方法及护理。方法 15例无法行手术根治性切除的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内镜下采用双导丝选择性插入左右肝内目标胆管,在充分扩张狭窄段后,逐一插入金属支架至双侧肝内胆管后予以释放。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在确保呼吸道通畅情况下操作,术后及时检测有关指标,注意并发症的观察等。结果全组均一次成功置入双侧支架,引流后黄疸迅速消退,1例术后次日查淀粉酶升高至978 U,但无腹痛发热等症状,24 h后降至正常,术后3周内胆红素均达正常范围,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经内镜双金属支架引流术是安全可行的,可迅速有效地控制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所致的黄疸和胆道感染,掌握导丝选择性插管技巧及金属支架定位释放原则,可顺利完成操作过程,术后严密观察,可安全度过康复期。  相似文献   

12.
陈如娣  李学敏 《全科护理》2009,7(25):2286-2287
[目的]总结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内镜逆行胆管造影及相关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内镜逆行胆管造影及相关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顺利进行内镜逆行胆管造影及相关治疗,均治愈或好转出院,未有近期并发症发生;27例随访半年以上未见胰腺炎复发。[结论]加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内镜逆行胆管造影及相关治疗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经内镜胆管引流术对良恶性胆管狭窄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管引流术对各种良恶性胆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67例良恶性胆管狭窄病人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定胆管狭窄病变部位和性质后,再决定使用以下三种治疗中的一种: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内镜下塑料胆道支架引流(ERBD)和内镜下金属胆道支架引流(EMBE)。结果针对良性胆管狭窄行ENBD 21例,主要见于胆总管结石;针对恶性胆管狭窄行ERBD 29例,行EMBE 17例,主要见于胰头癌、胆管癌、壶腹癌、原发性肝癌及肝门及肝内转移压迫胆管,所有病例均在引流后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结论经内镜下胆管引流术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其操作安全而有效,特别是对各种良恶性病变引起的胆管狭窄起了关键性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有创动脉测压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病人监测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通过对133例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病人利用保留动脉鞘管期间,进行连续测量动脉血压,严密观察和护理。[结果]病人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下能维持循环稳定,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能及时、准确、可靠和连续地反映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并能指导治疗,且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内镜诊疗价值。方法:2001年4月~2004年7月对12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应用电子十二指肠镜进行胆道造影,乳头切开、取石、放置鼻胆管或塑料内支架引流等诊疗方法。结果:原位肝移植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12例,共行ERCP15次:胆管吻合口狭窄、胆总管结石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3例,急诊内镜取石、鼻胆管引流,再次内镜胆总管塑料内支架引流。胆管吻合口狭窄伴胆管泥沙样结石2例,内镜乳头切开、取石、引流。胆管吻合口狭窄5例,其中塑料内支架引流2例,未置引流1例,鼻胆管放置失败1例,胆管吻合口严重狭窄导丝无法通过1例。胆漏2例,因胆总管吻合口严重狭窄,导丝未能通过。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经内镜诊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有一定的诊疗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内引流治疗难取性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塑料支架内引流(ERBD)术治疗难取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造影,对48例胆总管难取性结石患者在导丝引导下置入8.5 F塑料胆管内支架1、2根,并随访6~18个月.结果 6个月后B超复查时发现38例患者结石直径变小或成碎片状,第2次ERCP经网篮或气囊顺利取出;10例结石无明显变化,B超随访,一旦发现结石明显变小,即再次ERCP+取石;经平均2.5次内镜下治疗,95.8%(46/48)患者结石取净.期间未发生与ERCP或留置支架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留置塑料内支架是治疗难取性胆总管结石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鼻胆引流管经鼻导出的摄取管对鼻胆管口鼻转换的成功率和操作时间的影响。方法将该院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下的118例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的患者随机分为磁铁组和导丝组,磁铁组采用自创的鼻胆引流管经鼻导出的牵引导管和鼻导管,将装有高性磁铁的一端经口腔送至口咽部,顺利导出鼻胆管,导丝组采用导丝从咽后壁牵引拉出胃管或导尿管再将鼻胆管固定。结果磁铁组的用时短,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导丝组,咽部刺激减小、并发症减少。结论采用自制鼻胆管导出的磁性导管一次成功率高,简单易行,耗时较短,患者反应轻,避免口腔黏膜的损伤,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晚期食管癌病人行食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晚期食管癌病人行食管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支架植入后狭窄解除,梗阻症状明显缓解,恢复进食;合并食管瘘者,支架植入后瘘口完全封闭,肺部及纵隔感染得以控制;无支架本身引起的致死性并发症;2例于继续放疗后,发生了支架移位,于内镜直视下重新调整位置;19例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胸骨后疼痛及异物感。[结论]加强晚期食管癌病人行食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9.
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采用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23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15例,女8例,40~82岁,平均61岁。原发性肝癌4例,胰腺癌6例,胆管癌8例,壶腹癌5例,因不同程度伴有其它器官转移或心肺功能不全,失去手术机会。患者均为显性皮肤、巩膜严重黄染,血清胆红素大于142umol/L,术前行B超、CT检查确定梗阻的部位、范围及程度。1.2方法乳头小切开,胆管造影后,通过内镜活检孔道送入可弯曲的导丝,使其越过梗阻狭窄部位,沿导丝送入胆管扩张器,停留30s,退出后再扩张,反复扩张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对疑有胆系疾病的病人及LC术后仍有临床症状的病人行ERCP及内镜治疗。结果发现胆管扩张及胆管结石,乳头狭窄,乳头水肿,胆道蛔虫,十二指肠憩室,胆管正常,并同时行内镜治疗。结论 LC术前应用ERCP可明确诊断,对部分病人经内镜治疗后可扩大LC手术适应症范围。LC术后应用ERCP可对仍有临床症状的病人发现原因,及时治疗,但需妥善选择病例,熟练掌握技术可减少ERCP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