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03~2013-03间消化内科收治的86例患有消化道无蒂息肉患者采用EMR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80例患有消化道无蒂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术后切除息肉组织均进行病理检查,并对患者进行1个月至1年随访。结果观察组86例患者采用黏膜切除术后均一次性完成切除,成功率达到100%;1例术后出现少量出血,采用药物止血;随访1年,无复发。对照组60例患者完成一次性切除,切除成功率为75.00%;术后有8例患者出血量较多,采用钛夹后止血;随访1年,6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7.50%。将观察组的切除成功率、复发率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差异有显著性( P<0.05)。两组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EMR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复发率低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gubmucosal disseetion,ESD)治疗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ESD方法治疗37例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内镜下手术情况、并发症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术中出血3例,术后出血2例,均内镜下成功止血;术中穿孔2例,均予内镜下金属夹夹闭后内科保守治疗成功,未有中转外科手术;l例直肠类癌及1例食管重度异型增生术后切缘病变组织残留,2~6月后复查未见明显复发迹象。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安全、有效,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较大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且术后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等疾病的发生有关。有研究显示,联合使用嗜酸乳杆菌能提高Hp根除率,并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目的: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对首次根除失败的Hp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80例经标准三联疗法首次根除失败的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给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 g tid,餐后服用,疗程14 d,然后给予雷贝拉唑10 mg bid+阿莫西林1 000 mg bid+呋喃唑酮100 mg bid+枸橼酸铋钾300 mg qid,疗程10 d。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10 mg bid+阿莫西林1 000 mg bid+呋喃唑酮100 mg bid+枸橼酸铋钾300 mg qid,疗程10 d。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PP根除率和ITT根除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P:81.2%对78.2%,χ~2=0.241,P=0.623;ITT:76.7%对75.6%,χ~2=0.031,P=0.861)。试验组恶心呕吐(2.4%对11.5%)、腹泻(0对9.2%)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对首次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失败的Hp患者疗效较好,同时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甲型H1N1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NS1和人切割与多聚腺苷酸化特异因子30 kDa 亚基 (CPSF30) 的相互作用, 构建了一个酵母模型用于筛选NS1和CPSF30相互作用的拮抗剂, 从而为筛选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药物奠定基础。采用连续重叠PCR技术克隆得到H1N1流感病毒NS1基因。提取人HeLa细胞RNA, 通过RT-PCR克隆得到人CPSF30基因。将NS1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GBKT7中获得诱饵载体pGBKNS1, 将CPSF30基因克隆到载体pGADT7中获得捕获载体pGADCPSF; 将pGBKNS1和pGADCPSF共转入酿酒酵母AH109, 获得重组酿酒酵母AH109[pGADCPSF+pGBKNS1]。利用该模型筛选了30余种中成药, 发现双黄连口服液等4种中成药能抑制NS1和CPSF30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术中内镜入路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 1993年以来对术前及术中未能明确诊断的下消化道出血 25例,采用经回肠末端 入路紧急内镜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 25例中男 16例,女 9例,年龄 17~ 68岁,平均 45.3岁。全组患者均以大 量鲜血便为主诉而入院,术前均经胃镜肠镜检查,除 1例发现回肠末端多发性息肉外,余均 未能发现明确的病变。该患者经止血、扩容、输血,血压仍不能稳定,或经综合治疗止血后 ,住院期间再次出血,采用急诊手术。 2.方法:常规剖腹,因肠腔积血等原因术中探查未能找到出血原因,即再铺一条剖腹单 ,将回肠末端拉出体外作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12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除1例新生儿死亡外余均治愈且预后良好.结论 早期诊断治疗可以提高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降低母婴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12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妊娠合并症,临床上较少见,据报道发病率为1‰~10‰[1].但该病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若诊治不及时会导致母婴双亡的严重后果.1996-2007年我科收治12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经综合抢救,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OPN在48例肠癌及2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OPN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5.0%)较癌旁组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OPN的表达与结肠癌的淋巴转移和肿瘤浸润深度相关(P〈0.05)。结论:OPN在结肠癌中呈过度表达,且与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有关,提示OPN可作为结肠癌浸润、转移及评估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是泛指一类来自黏膜层以下(非黏膜组织)的消化道病变,包括平滑肌瘤、脂肪瘤、类癌、早癌等.目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SMT的方法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我科为25例SMT患者实施了ESD治疗黏膜切除术不能一次性切除的SMT,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超声内镜诊断的SMT患者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20~68岁.其中,食管6例,胃17例,乙状结肠2例;超声内镜提示18例病变位于黏膜肌层,6例位于黏膜下层,1例位于固有肌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