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伤口上开设造口容易发生粪水渗漏而引起伤口感染,如同时并发造口回缩,则大大增加粪水渗漏和伤口感染的可能性,护理难度大。通过对1例造口回缩合并造口旁伤口深部感染的患者进行护理,应用创面床准备理论对感染伤口及时扩创引流,清除坏死组织,感染期应用抗菌敷料控制感染,肉芽生长期应用新型敷料创造湿性愈合环境促进伤口愈合。同时,通过选用恰当的造口用品和辅助用品进行适当的剪裁、粘贴,有效收集粪水,避免了污染伤口,使伤口顺利愈合,并纠正了造口回缩的情况,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肠造口周围皮肤黏膜分离合并感染是造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由于肠造口内粪水混合物溢出污染黏膜皮肤缝合处及皮下组织形成的一个开放性溃疡创面,如处理不当,可至溃疡面扩大,创面变深,与腹腔切口处形成窦道,致造口回缩、狭窄及粘贴造口袋困难,进而出现腹部切口感染和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1]。因此,正确处理造口周围皮肤感染及造口黏膜皮肤分离伤口,可以促进造口良好愈合,从而避免造口远期并发症的发生。2014年6月本科收治1名乙状结肠癌行手术后造口周围  相似文献   

3.
洪涛  李华  彭静君 《护理学报》2014,(18):39-40
总结10例回肠造口患者造口周围凹陷伴有造口回缩及皮炎的护理经验。根据回肠造口回缩伴有周围皮肤凹陷、造口周围皮肤炎、回肠造口排泄物含有消化酶的特点,选用凸面底盘加补片U字形的简化粘贴方法,用皮肤保护粉加保护膜保护皮肤,用吸收棉等措施,控制造口排泄物渗入皮肤。通过处理,10例造口患者或家属能熟练粘贴造口袋,造口周围皮肤恢复正常,造口袋在使用期5 d左右均没有渗漏现象,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造口患儿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危险因素与预防。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14例肠造口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造口周围皮肤损伤40例。收集其年龄、疾病原因等病历资料,通过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肠造口患儿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造口回缩、合并其他并发症、主要照顾者护理能力差、水样粪便、未按时电话随访是肠造口患儿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肠造口患儿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发生率较高,与造口回缩、并发症、主要照顾者护理能力、粪便类型、电话随访等有关,应据此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造口周围皮肤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术后造口的护理要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132例结肠造口的临床护理和观察,早期发现造口并发症并进行处理。结果:132例造口,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者3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7%。主要并发症为造口粘膜水肿18例,造口坏死1例,造口回缩3例,造口肠管脱出1例,造口周围皮炎、皮疹7例,造口周围皮下血肿4例。上述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除1例造口坏死和2例造口回缩者再次手术治疗,其余患者造口良好出院。结论:结肠造口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加强造口的临床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乙状结肠造口是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的关键步骤之一,经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是建立腹壁人工肛门的传统方法,但术后易发生腹内疝、造口回缩、坏死、造口皮肤周围炎和晚期造口狭窄、造口旁疝等并发症。如何有效地减少上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造口患者造口底盘渗漏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例在本院造口门诊就诊发生造口底盘渗漏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发生造口底盘渗漏的原因。结果本组20例造口患者造口底盘渗漏的原因是:患者造口护理技能差、造口周围皮肤凹陷、造口底盘选用不当、体重增加及造口位置差、造口回缩。结论教会造口患者认识造口底盘渗漏的原因,重新选择造口底盘、或加猪油膏补片、或增高凸面底盘的高度,从而防止造口底盘渗漏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式横结肠造口缝合方式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6年8月医院普外科40例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并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的病人,将应用新式横结肠造口缝合方式的病人设为观察组,应用传统法横结肠造口缝合方式的病人设为对照组。采用造口生活质量量表(Stoma-QOL)、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评价两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水平,对两组病人造口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皮肤黏膜分离、粪水性皮炎、造口出血及造口回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量表中的功能量表得分(38.60分±2.52分)及总生活质量得分(8.05分±1.10分)均高于对照组、症状量表得分(13.60分±1.67分)及症状子量表得分(11.20分±1.28分)均低于对照组,SAS得分(40.50分±3.20分)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式横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的横结肠造口缝合方式,生活质量也优于传统的造口缝合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凸底盘造口袋联合宽胶带在肠造口回缩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肠造口术后并发肠造口回缩的患儿40例,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匹配的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观察组肠造口粪便收集采用50 mm微凸底盘两件式造口袋联合2.5 cm宽胶带封边增加稳固性,对照组采用一件式平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腹部肠造口患者逐年增加。我国永久眭人工肛门造口者累计约100万人[1]。造口回缩后,造口袋不能有效地阻止大便,而向四周流溢,致造口周围皮肤长期暴露在排泄物中,引起周围皮肤增生、破损。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1.5%~10%[2]。2009年1月~2011年6月,我们对5例造口回缩患者采取了定时结肠灌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1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后造口皮肤黏膜分离、造口旁瘘患者的护理。通过造口插入肛管持续低负压引流粪水,避免粪水通过瘘口刺激周围组织;及时开放创面,彻底清洗,清除坏死组织,充分引流粪水和脓液;瘘口闭合后拔除肛管,根据创面渗液情况应用相应的湿性愈合敷料进行换药处理。创面愈合后尽早行造口指检,及时发现造口狭窄情况,并指导患者自行扩肛,防止造口狭窄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2.
分析和总结了41例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经验.通过制订并实施有效的创面换药和造口护理方案,促进了创面愈合,保证了造口袋的有效粘贴,同时也有助于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康复.患者创面均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13.
肠造口患者恢复期并发症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静蕙  王凌 《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1):1039-1040
目的 探讨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3例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并发症 2 3例 ,其中肠造口发生缺血、坏死 2例 ,肠造口出血 3例 ,皮肤粘膜分离 2例 ,感染 4例 ,周围皮肤炎症 7例 ,肠造口回缩 2例 ,狭窄不全梗阻 2例 ,造口旁疝 1例。结论 对肠造口患者术前注意合理确定肠造口部位 ,术中造口肠管系膜游离充分 ,彻底止血 ,注意造口皮肤切口大小及肠管提出腹壁的长度等操作 ,术后关注肠造口的康复及合理治疗是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安全简单免管法在低位直肠癌前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14-2016年8月于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免管法进行预防性回肠造口的40例患者纳入研究,观察患者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粪水性皮炎、造口旁疝、造口脱垂、造口回缩等情况。结果两例患者发生造口周围水肿,未经处理一周后恢复正常。3例患者出现周围皮肤炎,积极处理后两周恢复正常,2例患者在术后第3个月时发生造口旁疝,无造口回缩、造口脱垂、造口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免管法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造口黏膜分离是指造口黏膜与腹壁缝合处皮肤愈合不良,使皮肤与黏膜分离造成的伤口,是造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发生术后一周内。远期常出现造口回缩、狭窄、造口袋粘贴困难进而出现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病人痛苦不堪。现将我院2005年8月~2008年9月27例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护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陈秀君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710-1712
目的总结藻酸盐银离子敷料治疗肠造口术后患者重度皮肤黏膜分离及造口回缩的护理经验。方法行肠造口手术患者8例,术后发生重度皮肤黏膜分离,其中1例合并造口回缩,予以积极的全身治疗及心理护理,正确评估与处理伤口,及早运用藻酸盐银离子敷料治疗以及营养和健康教育。结果8例15~28d伤口愈合。结论及时发现患者皮肤黏膜分离并发症,及早应用藻酸盐银离子敷料控制感染,促进伤口肉芽组织生长,有利于伤口早日愈合。  相似文献   

17.
总结12例直肠癌术后肠造口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直肠癌肠造口术后易并发造口出血、造口缺血坏死、皮肤黏膜分离、造口回缩、造口脱垂、刺激性皮炎、造口旁疝等并发症。护理重点为严密观察造口血液循环及周围皮肤情况,做好引流管及造口袋护理,加强造口局部护理,指导患者深呼吸、收腹提气练习及选择适宜的食物。10例康复出院,2例经再次手术后症状消失出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术前造口定位对肠造口患者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CINAHL、Embase、Ovid Emcare、British Nursing Index,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6月15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32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造口定位可有效降低造口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RR=0.38,95%CI(0.28,0.53),P<0.00001]、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RR=0.47,95%CI(0.29,0.75),P=0.002]、造口渗漏发生率[RR=0.20,95%CI(0.09,0.45),P<0.0001]、皮肤黏膜分离发生率[RR=0.28,95%CI(0.13,0.61),P=0.002]、造口回缩发生率[RR=0.50,95%CI(0.27,0.92),P=0.03]、造口狭窄发生率[RR=0.27,95%CI(0.10,0.72),P=0.009]、造口旁疝发生率[RR=0.23,95%CI(0.14,0.36),P<0.00001]、造口脱垂发生率[RR=0.38,95%CI(0.19,0.76),P=0.006]、造口出血发生率[RR=0.26,95%CI(0.08,0.78),P=0.02],但不能显著降低造口缺血发生率[RR=0.45,95%CI(0.15,1.38),P=0.16]及造口水肿发生率[RR=0.23,95%CI(0.00,28.52),P=0.55]。 结论:术前造口定位能有效降低肠造口患者造口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造口渗漏、皮肤黏膜分离、造口回缩、造口狭窄、造口旁疝、造口脱垂、造口出血发生率,但对于降低造口缺血及造口水肿发生率的证据不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个案管理的延续护理对肠造口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3月于本科行肠造口的97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个案管理的延续护理,比较2组出院时、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造口出血、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肠造口狭窄、肠造口回缩、肠造口周围皮肤炎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造口周围皮肤炎症、造口周围皮肤黏膜分离、造口狭窄、造口回缩发生率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基于个案管理的延续护理能有效降低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Miles术后结肠造口并发症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994年~2002年间256例直肠癌患Miles术后结肠造口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情形及患年龄、性别、体形对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在256例结肠造口患中,有84例出现129个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造口局部坏死2.3%(6/256),造口周围炎24.6%(63/256),造口回缩狭窄4.7%(12/256),造口粘膜脱垂9.0%(23/256),造口旁疝9.8%(25/256)。末端造口通过腹膜外隧道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年龄超过60岁的患,其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体形消瘦造口粘膜脱垂和造口旁疝的发生率明显上升,体形肥胖造口局部坏死、造口周围炎和造口回缩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上升。结论 直肠癌患Miles术后结肠造口的并发症与手术情形、患年龄及体形有密切的关系。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理的造口构造,有助于减少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改善患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