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Mistral-Air充气加温仪对全身麻醉术后低体温病人体温保护和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子宫广泛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Mistral-Air充气加温仪对病人实施主动保温,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棉被覆盖法被动保温,分别于麻醉前(T0)及入麻醉恢复室(PACU)即刻(T1)、15min(T2)、30min(T3)测量、记录两组病人的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记录病人的苏醒时间和低氧血症、通气异常、躁动、寒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T0时点相比,对照组病人T1和T2时点体温降低、心率加快,观察组病人T1时点体温降低、心率加快,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T2时点体温升高、心率减慢,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低氧血症和寒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苏醒时间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病人转入PACU后应用Mistral-Air加温仪,可加速病人苏醒期体温恢复,缩短麻醉后的苏醒时间,减少低氧血症和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病态肥胖病人行腹腔镜减重手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52例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病态肥胖病人,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减重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所有病人手术结束后带气管导管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观察组病人进入PACU后采取严格气道管理、中等浓度氧疗、舒适体位、镇静镇痛、心理疏导等个性化护理措施;对照组进入PACU后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分别记录两组病人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拔管时及出PACU时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拔管时及出PACU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Ramsay评分。[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SPO_2无明显差异;观察组VAS及Ramsa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在保证其SPO_2平稳的前提下可缩短病态肥胖病人行腹腔镜减重手术后的苏醒时间,提高其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Mistral-Air充气加温仪对全身麻醉术后低体温病人体温保护和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子宫广泛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Mistral-Air充气加温仪对病人实施主动保温,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棉被覆盖法被动保温,分别于麻醉前(T0)及入麻醉恢复室(PACU)即刻(T1)、15 min(T2)、30 min(T3)测量、记录两组病人的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记录病人的苏醒时间和低氧血症、通气异常、躁动、寒战、悉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T0时点相比,对照组病人T1和T2时点体温降低、心率加快,观察组病人T1时点体温降低、心事加快,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T2时点体温升高、心率减慢,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低氧血症和寒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苏醒时间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病人转入PACU后应用Mistral-Air加温仪,可加速病人苏醒期体温恢复,缩短麻醉后的苏醒时间,减少低氧血症和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导管吸氧与面罩吸氧应用于麻醉恢复室拔管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开胸肺叶切除术后入麻醉恢复室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鼻导管吸氧组(O1)和面罩吸氧组(O2),每组各40例。O1组患者在拔除双腔支气管导管后采用鼻导管吸氧,O2组则采用面罩吸氧;通过调节吸入氧流量使两组患者在恢复室期间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均维持在≥95%。比较两组患者的氧流量、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拔管后恢复室滞留时间的差异,并在术后随访时询问患者对于两种吸氧方式的感受。结果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SpO_2、PaO_2、PaCO_2及拔管后滞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1组的氧流量小于O2组(P0.05);O2组大部分患者在随访时主诉面罩吸氧期间有憋闷感,而O1组患者未主诉有不适症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氧疗效果相同的情况下,鼻导管吸氧较面罩吸氧需要的氧流量小,且舒适度更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赵柏松  孟凌新 《护理研究》2013,27(8):745-746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麻醉恢复室(PACU)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全身麻醉后转入PACU的病人23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全方位人性化护理,对照组仅针对不适症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苏醒期并发症及苏醒时间。[结果]干预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后恢复室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提高病人满意度、缩短恢复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6.
万美萍  蒋紫娟 《全科护理》2020,18(19):2406-2408
[目的]探讨气管导管拔管时机对颅底肿瘤病人术后苏醒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2例颅底肿瘤全身麻醉手术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病人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呼之能睁眼、意识清醒后拔管,观察组病人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呼之无反应、意识清醒前拔管,比较两组病人拔管前后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脉动压(MAP)、麻醉恢复评分(PARS)、麻醉苏醒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病人拔管即刻(T1)、拔管后1 min(T2)、拔管后5 min(T3)HR、MAP较拔管前(T0)明显升高(P0.05),而拔管后10 min(T4)逐渐恢复至T0水平,观察组病人T1~T4 HR、MAP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 HR、MAP较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麻醉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PAR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拔管期间呛咳、躁动、舌后坠、喉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底肿瘤全身麻醉手术病人在严密监护下选择在清醒前拔管有助于稳定病人血流动力学,减少病人拔管期间并发症,有利于拔管术后的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内镜面罩和鼻导管两种吸氧方法用于高龄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行监护麻醉(MAC),探讨两者预防术中低氧血症的效果。方法择期拟行ERCP术的高龄患者60例(年龄≥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Ⅱ级或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鼻导管吸氧组(C组)和内镜面罩吸氧组(M组),氧流量均设置为5 L/min。缓慢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05~0.10μg/kg和丙泊酚1.0~2.0 mg/kg,诱导后术中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6~10 mg/(kg·h)、右美托咪定0.2~0.8μg/(kg·h)维持镇静深度。记录术中亚临床低氧血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5%]、低氧血症(SpO2为75%~89%,60 s)和严重低氧血症(SpO275%或SpO290%且 60 s)的例数;于诱导前(T0)、诱导后(T1)、进镜入咽部(T2)、置入十二指肠乳头(T3)、退镜(T4)和苏醒时(T5)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SpO2、呼吸频率(R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于T0、术中每间隔15 min (诱导后到退镜)和T5时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中亚临床低氧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3.3%和30.0%,P=0.006),两组术中均未发生严重低氧血症;M组患者在诱导后15 min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C组;M组患者SpO2在T1、T2、T3和T4时点均高于C组,诱导后30 min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高于C组[(52.62±7.44)和(41.17±4.45) mmHg, P=0.006], pH值明显低于C组[(7.30±0.07)和(7.38±0.03),P=0.027];M组内镜医生、麻醉医生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龄患者行ERCP时同时行MAC,使用内镜面罩较鼻导管吸氧可以明显降低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但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内镜面罩组患者可能有二氧化碳潴留的风险。内镜医生、麻醉医生和患者对使用内镜面罩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Mistral-Air充气加温仪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术后保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矫形术患儿60例,ASA I级、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在麻醉恢复室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棉被覆盖法被动保温,观察组采用Mistral-Air充气加温仪保温,两组患儿手术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所用麻醉方法、麻醉药物及术后镇痛方法相同。分别于麻醉前(T0),进入麻醉恢复室即刻(T1)、15min(T2)和30min(T3)测量两组患儿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记录患儿苏醒期低氧血症、寒战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于T1和T3时点测定患儿血清皮质醇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在T2时点体温升高、心率减慢;与组内T0时点相比,对照组进入麻醉恢复室后T1和T2时点体温降低、心率加快,观察组进入麻醉恢复室后T1时点体温降低、心率加快,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中寒战的发生率低,T3时点血清皮质醇含量下降。[结论]Mistral-Air充气加温仪应用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患儿保温可加速患儿苏醒期体温恢复,同时可减轻应激反应并降低寒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仰卧位和俯卧位通气联合振动排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病人血流动力学、氧合、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ARDS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仰卧位通气(SP组)、俯卧位通气(PP组)、仰卧位通气+联合振动排痰(SP+VS组)、俯卧位通气联合振动排痰(PP+VS组),每组15例。观察体位改变前(T0)、体位改变后(SP+VS组和PP+VS组在振动排痰治疗后)1h(T1)、2h(T_2)、4h(T_3)及转复为仰卧位后1h(T4)5个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呼吸频率(RR)、气道峰压(PIP)、平均气道压(Pmean)、静态肺顺应性(Cst)及护理并发症。以不同治疗方案后动脉氧分压改变(ΔPaO_2)10 mmHg作为有效标准。[结果]4组病人体位改变后对HR、MAP、CVP、RR、PaCO_2、Pmean、Cst无影响(P0.05)。而SPO_2、PaO_2、PaO_2/FiO_2有不同程度升高,氧合状态改善效果依次为PP+VS组PP组SP+VS组SP组,且组间比较PP+VS组与SP+VS组、PP组与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VS组与PP组、SP+VS组与S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联合振动排痰较单纯俯卧位通气、仰卧位通气相比,更能改善ARDS病人的氧合,且该种体位治疗期间病人循环功能稳定,呼吸参数无明显改变,且无明显不良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面罩给氧和鼻塞给氧缓解腹部手术后低氧血症的效果。 [方法 ]择期上中腹部手术病人 ,术后回病房第一时间监测血氧饱和度 (SpO2 )≤ 90 %的病人 44例 ,将其随机分为面罩组及鼻塞组 ,分别给予面罩和鼻塞给氧方式 ,观察给氧 4h、6h、8h病人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病人舒适度反应。 [结果 ]面罩组的氧疗效果明显优于鼻塞组 (P <0 .0 5 ) ;而病人舒适度鼻塞组明显优于面罩组 (P <0 .0 5 )。 [结论 ]面罩给氧较鼻塞给氧改善术后低氧血症的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秦寒枝 《全科护理》2012,10(6):483-484
[目的]探讨面罩内鼻导管吸氧在无创机械通气中的应用疗效。[方法]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面罩内鼻导管吸氧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使用面罩外接氧气无创机械通气。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后4h、12h、24h的心率、呼吸频率、pH、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的变化。[结果]面罩内鼻导管吸氧组经治疗4h、12h和24h后心率、呼吸频率、PCO2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降低更明显(P<0.05);pH值、氧分压(PO2)及氧合指数则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罩内鼻导管吸氧较常规面罩外接氧气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明显提高无创机械通气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许小玲  夏萍萍  陈映琳 《护理研究》2004,18(24):2170-2171
[目的 ]探讨舒氧康治疗脑卒中低氧血症疗效。 [方法 ]将 98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舒氧康组 5 0例和吸氧组 48例。舒氧康组采用舒氧康 5 0 0mL、2 5 0mL静脉输氧每日 1次 ;吸氧组采用单鼻导管低流量持续吸氧 ,氧流量1L/min~ 2L/min。发病 1周内持续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变化 ,动脉血气结果正常后即可停氧 ,停氧后 2d、5d检查动脉血气分析 ,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 [结果 ]氧疗期间两组SaO2 与氧分压(PaO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停氧后第 2天和第 5天 ,低氧血症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两组基本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舒氧康能有效地治疗脑卒中低氧血症 ,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病人最佳的吸氧方法。[方法]选择全身麻醉腹部大手术后胃肠减压病人60例,分为3组,分别采取与胃管同侧鼻孔鼻导管吸氧法、留置胃管对侧鼻孔鼻导管吸氧法、面罩吸氧法给病人供氧,于吸氧前及吸氧20h后分别采集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观察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厦病人的舒适度。[结果]3种吸氧方法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留置胃管对侧鼻孔鼻导管吸氧法病人舒适感优于留置胃管同侧鼻孔鼻导管吸氧法和面罩吸氧法。[结论]一般全身麻醉腹部大手术后胃肠减压的病人选择留置胃管对侧鼻孔鼻导管吸氧法,病人更愿接受。  相似文献   

14.
提文萍  刘玉珍 《护理研究》2008,22(10):861-863
[目的]探讨两种给氧方式纠正颅底骨折病人低氧血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方法]将收治的78例颅底骨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观察组采用氧气面罩接雾化器给氧方式给氧;对照组采用鼻塞导管湿纱布覆盖口鼻给氧.[结果]观察组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面罩雾化器给氧能快速、有效纠正颅底骨折病人缺氧状态,纠正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气囊压力表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气管导管套囊对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咽喉部不适的影响。[方法]将90例全身麻醉的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专用测压表测定气囊压力并在气囊外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B组采用专用测压表测定气囊压力,C组采用指触测压法测定气囊压力。观察3组病人麻醉苏醒期咽喉部不适情况。[结果]3组病人咽喉部不适比较,A组低于B组、C组(χ2值分别为7.608,30.907,P0.05),B组低于C组(χ2=13.506,P0.05)。[结论]采用专用测压表测定气囊压力并在气囊外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方法能显著减轻病人麻醉苏醒期咽喉部不适症状,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次数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9月—2022年8月选取我院全身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428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病历和麻醉信息系统获取病人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428例病人中,309例(72.20%)病人发生1次低氧血症,119例(27.80%)病人发生2次及以上低氧血症。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体质指数、手术时间、低氧血症发生时间是肿瘤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次数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影响肿瘤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次数的因素包括体质指数、手术时间、低氧血症发生时间,需针对此类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麻醉前集中护理管理对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病人围术期应激反应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4例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4例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手术当天入室前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于手术当天入室前行麻醉前集中管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前1d、麻醉前及术后1d心理应激反应、负性情绪及麻醉苏醒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前、术后1d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前、术后1d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前列环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躁动、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实施集中护理管理能有效减轻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病人围术期应激反应及负性情绪,有利于提高病人麻醉苏醒质量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统计2010年1月-2010年4月76例全身麻醉手术的老年病人,分别记录他们在麻醉恢复室(PACU)的体温、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苏醒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发生低氧血症11例,高血压7例,躁动6例,低体温4例,苏醒延迟2例.认为给予早期观察与护理,可避免病人在PACU期间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无痛胃镜检查病人血氧饱和度(SPO_2)及检查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内镜室无痛胃镜受检者20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无痛胃镜检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检查中SPO_2及胃镜检查时间延长原因。[结果]干预组检查中SPO_2优于对照组(P0.01),因纠正体位、重置"咬口"、重建立静脉通路、退镜处理而延长检查时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无痛胃镜检查病人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降低SPO_2下降发生率,缩短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前采用预吸氧辅以术中放置鼻咽通气管,对行无痛宫腔镜术肥胖患者低氧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6月在该院行无痛宫腔镜检查的90例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鼻导管吸氧方法,实验组采用术前3~5min面罩预吸氧,术中放置鼻咽通气管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检查过程中不同时间点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低氧血症及呼吸抑制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检查前、中、后Sp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术中舌后坠、低氧血症、呼吸暂停、苏醒延迟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肥胖患者行无痛宫腔镜术前采用面罩预吸氧3~5min,可有效提高机体氧储备能力,放置鼻咽通气管可维持呼吸道通畅,降低发生低氧血症的风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