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经脑室注射后在损伤脊髓的早期动态变化.方法取转录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孕16天SD鼠胚脑海马组织,培养成神经干细胞球,注射到损伤脊髓鼠第四脑室(实验组),观察其在脊髓的存活、分化状况.结果移植细胞在脊髓表面形成细胞团,分布于损伤区头侧.细胞团的面积背侧小于腹侧;数目背侧多于腹侧.这种分布和增殖形式见于损伤脊髓正常部分和无损伤脊髓(对照组).1周时细胞侵入损伤区,GFAP表达呈阳性.2~3周时与宿主细胞良好整合.结论移植细胞通过脑脊液能广泛分布于脊髓表面,保持黏附、增殖和分化能力,并可迁移、整合到损伤脊髓组织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经脑室注射后在损伤脊髓的早期动态变化。方法取转录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孕16天SD鼠胚脑海马组织,培养成神经干细胞球,注射到损伤脊髓鼠第四脑室(实验组),观察其在脊髓的存活、分化状况。结果移植细胞在脊髓表面形成细胞团。分布于损伤区头侧。细胞团的面积背侧小于腹侧;数目背侧多于腹侧。这种分布和增殖形式见于损伤脊髓正常部分和无损伤脊髓(对照组)。1周时细胞侵入损伤区,GFAP表达呈阳性。2~3周时与宿主细胞良好整合。结论移植细胞通过脑脊液能广泛分布于脊髓表面。保持黏附、增殖和分化能力。并可迁移、整合到损伤脊髓组织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移植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相应脊髓前角的存活、迁移、分化情况。方法取新生鼠脊髓,分离获得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鉴定,并用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取SD大鼠20只,将右侧C5~C7神经根经后路撕脱,将标记后的神经干细胞移植于损伤侧C6脊髓前角。术后1、2、4、8、12周取脊髓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移植神经干细胞不仅能存活,并可向二端迁移达一个脊髓节段,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型胶质细胞,其分化趋向呈时间相关性。结论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在植入臂丛根性撕脱伤相应脊髓节段前角后不仅能存活和迁移,并能分化为神经元以及星型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与IKVAV多肽纳米纤维凝胶复合的细胞假体应用于脊髓损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合成IKVAV多肽两亲性分子,进行自组装,用透射电镜检测。将IKVAV多肽纳米纤维凝胶与BMSCs复合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Calcein—AM/PI染色、CCK-8法、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IKVAV多肽对BMSCs增殖、黏附及向神经细胞方向诱导分化的影响。结果IKVAV多肽可成功自组装成纳米纤维凝胶,其与BMSCs复合培养细胞生长良好,活细胞数达90%以上,IKVAV多肽对BMSCs增殖没有影响,可促进BMSCs的黏附,并在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提高神经元分化比例。结论BMSCs在IKVAV多肽纳米纤维凝胶材料表面可良好的增殖及黏附,并可提高其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神经元的分化比例。  相似文献   

5.
低温冻存对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不同冻存液对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的保护作用及低温冻存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潜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应用冻存液Ⅰ和冻存液Ⅱ对源于胚胎大鼠的神经干细胞球进行冷冻,于复苏后进行传代培养,并鉴定其增殖和分化能力。结果 复苏后的神经干细胞可以多次传代,冻存神经干细胞的克隆增殖率为(36.80±3.81)%,未冻存者为(38.15±4.80)%,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冻存液Ⅰ和冻存液Ⅱ保存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分别为(7.61±0.74)%和(12.76±2.53)%(P>0.05);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的比例分别为(0.90±0.50)%和(2.18±0.33)%(P>0.05);分化为星形细胞的比例为(47.67±2.10)%和(35.38±3.14)%(P<0.05)。结论 冻存的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复苏后仍具有活跃的增殖和分化潜能,含10%血清的冻存液可以促使神经干细胞向星形细胞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6.
概述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在脑损伤时的自我修复过程,包括其增殖、迁移、分化的时程;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损伤的效果;神经干细胞移植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褪黑素对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褪黑素(melatonin,MT)对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孕14d胚胎大鼠脊髓,分离并原代培养脊髓NSCs。传四代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MT(100μmol/L、1μmol/L及10nmol/L)。采用细胞计数结合免疫荧光检测法,观察脊髓NSCs的生长增殖及分化状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100μmol/L和1μmol/L的浓度的MT均能促进脊髓NSCs增殖;10nmol/L时则抑制脊髓NSCs的增殖;3种浓度的MT均能使脊髓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比率增加,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神经元分化比率分别为(23.6±2)%、(45.3±1)%、(42.5±2)%、(50.7±2)%。结论:3种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对大鼠脊髓NSCs体外增殖有着不同的作用,但都有促进其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3-D生物打印机制备胶原蛋白-硫酸肝素仿生脊髓支架,为组织工程化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细胞载体。方法制备硫酸肝素-胶原蛋白水凝胶,采用3-D打印仿生脊髓支架,扫描电镜观察其结构,排水法计算孔隙率,体外降解实验测量支架p H值和质量变化。取孕14 d SD大鼠的胎鼠脑皮质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实验分为2组,A组取仿生脊髓支架体外与NSCs共培养,B组直接将细胞悬液接种于预涂左旋多聚赖氨酸的24孔培养板上。采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与形态变化,MTT检测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染色鉴定NSCs的分化情况。结果 3-D打印机成功制备出胶原蛋白-硫酸肝素仿生脊髓支架,扫描电镜显示内部具有纵行排列、平行的微孔结构,孔隙率为90.25%±2.15%;体外降解实验中,支架p H值未发生明显变化,8周左右支架降解完全,符合组织工程支架要求。MTT检测示两组培养1、3、7 d吸光度(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观察两组均可见大量神经球分化,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状;培养7 d A组扫描电镜观察示细胞黏附于支架上,大量细胞伸出轴突,并且有神经球形成;免疫荧光染色示,两组均可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定量分析显示A、B组分化率分别为29.60%±2.68%和10.90%±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0,P=0.01)。结论 3-D打印的胶原蛋白-硫酸肝素仿生脊髓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促进NSCs增殖和分化,作为神经组织工程支架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神经干细胞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成为一大热点。在认识了干细胞“自我复制和更新、永分化、多向分化”的特点后,科学家们采用先进的实验手段发现,脊髓损伤后具有干细胞特征的室管膜细胞的增殖、表达及移行呈一定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增殖后移植,利用基因工程修饰体外培养的干细胞,以及分化诱导自体干细胞修复中枢神经病损,均取得了可喜的结果。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内容,以期对脊髓损伤后的治疗在基础和临床上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0.
概述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在脑损伤时的自我修复过程,包括其增殖、迁移、分化的时程;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损伤的效果;神经干细胞移植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缺乏外源性营养支持的情况下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效果很差。神经营养索(NT)-3能促进NSCs生存、迁移和分化,而酪氨酸激酶C(TrkC)是NT-3的高亲合力受体。本研究先将TrkC基因转染到NSCs内,然后观察转TrkC基因NSCs在损伤脊髓内的生存、分化和迁移等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iR-126信号在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神经干细胞球形成方法培养获得纯化的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添加诱导因子,诱导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定量检测分化前后miR-126的表达变化。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iR-126的靶基因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 miR-126的表达在分化后的胆碱能神经元较未分化的神经干细胞明显增高。MiR-126作用的靶基因的作用包括蛋白结合、磷酸化修饰、神经发育、突触发育、细胞迁移、粘附等。miR-126含有3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论本文提示miR-126信号在神经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可降解骨基质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上的黏附、增殖和分化能力,为进一步体内回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等比混合聚乳酸(PLA)和聚乙醇酸(PGA),有机溶剂注模法制备PLGA.体外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PLGA,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PLGA上的黏附、增殖,以及在成脂诱导情况下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 合成的PLGA呈多孔状,孔隙率为85 % ,孔径为100~400 μm.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在PLGA上黏附、增殖、分泌细胞外基质,并可在成脂诱导剂的作用下分化为圆形的成脂样细胞.复合后14 d,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已将基质材料颗粒完全覆盖.结论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能在PLGA上黏附、增殖,PLGA可作为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载体和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4.
神经干细胞和施万细胞共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和和施万细胞共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培养胚胎脊髓源神经干细胞和施万细胞,将两种细胞共同移植到大鼠脊髓损伤部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在脊髓内的分化情况并观察记录大鼠行为学功能的恢复程度。结果 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血清诱导分化可见大量具有少突胶质细胞特征的分化细胞,与施万细胞共培养则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两种细胞共移植至脊髓损伤部位后,施万细胞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共移植可以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结论 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和体外都具有多向分化能力,且其分化方向和成熟程度可以被多种环境因子所调控。神经干细胞和施万细胞共移植可以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神经营养因子-3(NT-3)在体内外能否诱导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方法 从孕龄15d的胚胎sD大鼠脊髓组织中分离获得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研究:实验组在培养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时,去除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加入NT-3进行诱导;对照组则单纯培养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体内诱导分化研究:实验组将去除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加入NT-3的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混合悬液移植于成年SD大鼠切断胫神经远端,对照组则移植未加NT-3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悬液。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法鉴定分化结果。结果 经NT-3诱导的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用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法鉴定,体内外培养均可检测到胆碱乙酰基转移酶阳性细胞,而对照组则未检测到胆碱乙酰基转移酶阳性细胞。结论 NT-3在体内外均可诱导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经局部微注射后在成年大鼠脊髓内存活、迁移及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情况.方法 成年大鼠脊髓半横断后,损伤部位脊髓内注射经Hoechst标记的异体大鼠BMSCs,存活2个月后损伤部位脊髓切片观察细胞局部存活、迁移情况,同时行甲基受体蛋白-2(MAP-2)及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注射点周围可见密集的Hoechst标记细胞存活,细胞迁移主要沿脊髓纵轴方向并跨过损伤区,迁移距离超过0.5 cm,同时可见少量细胞沿水平方向迁移到注射点周围远隔部位,有少量移植细胞(少于10%)表现为MAP-2或GFAP免疫反应阳性.结论 大鼠脊髓损伤后局部移植BMSCs,移植细胞可在局部良好存活、增殖,并向损伤区迁移,少量移植细胞可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明胶海绵作为中枢神经组织下程载体材料的可能性,为其作为神经干细胞的有效载体进行中枢神经移植奠定基础. 方法 体外培养胚胎14 d SD大鼠端脑神经干细胞,将其分为可吸收明胶海绵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神经干细胞的形态及其增殖情况;诱导分化后,利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两组神经干细胞分化情况. 结果 移植组和对照组形态和增殖未见明显异常,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1.6%与92.8%;神经干细胞可黏附于可吸收明胶海绵表面,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呈现部分神经元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的典型形态,并交织成网状结构,用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特异性异性烯醇酶( NSE)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阳性. 结论 神经干细胞能够与可吸收明胶海绵良好混合培养,神经干细胞形态、增殖、分化未见明显异常,为进一步可吸收明胶海绵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工程的载体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雪旺细胞和组织工程材料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共移植后对大鼠损伤脊髓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数字法分为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移植组、神经干细胞/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绀和神经干细胞+雪旺细胞/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组.体外培养、鉴定胚胎脊髓源神经干细胞和雪旺细胞,制备和构建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支架细胞复合体并移植到大鼠脊髓T9半横断损伤部位,应用BBB行为评分和电生理技术在术后4、12周评价大鼠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应用透射电镜、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形态结构上观察轴突和髓鞘再生情况,以及神经干细胞在脊髓内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结果术后4、12周,细胞移植组的BBB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细胞移植组的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波幅较对照组都有所好转.术后12周移植材料正中横断面透射电镜可见新生的无髓及有髓神经纤维;脊髓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移植的神经十细胞呵以在宿主脊髓内存活、迁移并分化成神经元和少枝胶质细胞,未分化成星形胶质细胞.结论 神经干细胞、雪旺细胞和组织工程材料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共移植可以促进半横断损伤的大鼠脊髓轴突再生,改善肢体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基因大鼠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体外增殖、分化的生物学活性以及植入体内后存活、分化和迁移的情况。方法 对GFP转基因大鼠的胚胎脊髓NSC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并应用特异性抗体分别对神经干细胞、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建立F344大鼠胫神经切断的动物模型,将体外稳定传代的GFP-NSC单细胞悬液移植于胫神经远侧段。移植12周后取材,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普通荧光显微镜观察神经干细胞体内的存活、分化和迁移情况,并对胫神经冰冻切片行神经元特异性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 通过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获得了稳定传代的GFP-NSC,体外诱导分化形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GFP-NSC体内移植后,部分分化为神经元,并发出轴突样的结构向远端生长。结论 GFP-NSC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体内移植后可以分化为神经元,为进一步研究其体内移植防治骨骼肌失神经萎缩及治疗其他神经元损伤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低能量激光治疗(LLLT)可促进多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例如,它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成骨细胞分化,抑制其向脂肪细胞分化,促进骨形成;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增殖和分化,促进生长因子的分泌;促进成骨细胞及人BMSC增殖、黏附和成骨分化;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等。LLLT在骨科中常用于促进骨愈合及骨修复、改善骨质疏松、抑制炎症和缓解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治疗腕管综合征及修复脊髓损伤和周围神经损伤等。该文就LLLT在骨科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