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脏通常在增殖方面是不活跃的,但是因为肝部分切除术、病毒感染或炎症造成肝实质细胞损失会调动肝脏内所有细胞类型的快速再生反应来很好地恢复肝脏的质量。另外,动物肝细胞移植发现相当一部分胎儿或成人的肝细胞可以克隆扩增,表明成肝细胞/肝细胞本身是肝脏的功能性干细胞。  相似文献   

2.
阿米巴肝脓肿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酒精中毒、疲劳、饮食不足可能是重要的易感因素。除了这些长期存在的易感因素外,肝脓肿临床发作在胸部不正常用力和突然猛烈活动之后。有人注意到肝区损伤可能为肝脓肿发生的一个因素,下面将讨论一个肝脓肿患者的这种关系。患者系26岁的手工工人,因  相似文献   

3.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逆转肝纤维化可阻止大多数慢性肝病进展。肝星状细胞(HSC)是肝内一种具有多功能、变化不定的非实质细胞,HSC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阐明其关系,有助于以HSC为靶点的肝纤维化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  贾继东 《临床内科杂志》2010,27(11):725-728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损伤修复过程的共同结果,由于肝内纤维生成和降解失衡,导致过多的胶原在肝内沉积,常伴有炎症、缺血缺氧,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目前认为,细胞外基质(ECM)过多产生和沉积是肝纤维化的核心表现,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仍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细胞来源。因此,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5.
胆石症是我国胆道外科疾病的主要组成部分。肝内胆管结石是构成胆道外科的难点和重点。因其具有明显节段性分布的特点,并发结石处的胆管狭窄、扩张,局部肝组织纤维化乃至发生胆管癌。单纯手术切除取石,胆肠内引流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鉴于此,肝叶或肝段切除乃是“去除病灶”获得理想效果的根本措施。经过多年的大宗病例的临床观察研究,肝切除术在肝内结石治疗中的地位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肯定。 1 肝切除术治疗肝内结石的理论基础肝内结石常合并胆管炎症狭窄及梗阻上方的扩张,反复的感染带来肝脏纤维化毁损、肝硬变、门脉高压症,长期结石炎症刺激亦可使胆管癌发病率升高。单纯的胆管切开取石常由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与抗肝纤维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纤维化是组织学检查作出的一种形态学诊断,是诸多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其病理学特征为汇管区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但并无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随着肝脏病变的发展,肝细胞坏死、肝实质弥漫性结节再生、纤维组织包绕、分隔,终致肝脏结构变形,发展为不可逆转的肝硬化.能否将病变终止在肝纤维化阶段或逆转至正常,是近年颇受肝脏病  相似文献   

7.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77,自引:3,他引:74  
近年来已获公认,肝星状细胞是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过多产生和沉积的主要细胞来源。 1876年德国 von Kupffer首次描述星状细胞( Sternzellen),后来的文献中又称之为 Ito细胞、脂细胞、贮脂细胞、窦周细胞等等。1996年Hepatology发表了98位著名国际肝病学家的建议,认为仍以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命名为宜,此建议已日益被采纳应用。近年关于星状细胞的研究日多,本文只涉及几个问题:细…  相似文献   

8.
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s)是肝脏非实质细胞中数目最多的细胞,约占肝非实质细胞总数的70%,在表型、功能上与普通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有较大差异.有关LSECs在肝再生过程中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关于LSECs再生行为及其与肝内其他细胞成分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提示其在肝再生和肝衰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就LSECs的再生行为及其在肝再生中的作用,以及以LSECs为靶点干预肝再生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肝窦内皮细胞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肝窦内皮细胞与肝纤维化济南军区总医院消化科王要军,孙自勤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肝纤维化的研究有了许多突破。这一病理过程中,细胞-细胞因子-基质之间相互作用,使肝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  相似文献   

10.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肝纤维化的基本概念(1)肝纤维化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其特征为大量细胞外基质在Disse间隙沉积。(2)肝纤维化时不仅细胞外基质含量增加,而且细胞外基质的组成成分也发生了改变,正常肝脏Disse间隙细胞外基质是构成基底膜的成分,而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为形成纤维的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1〕。(3)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纤维化中,肝脏细胞外基质含量均增加,但原因不同的肝纤维化早期,其肝脏增加的细胞外基质分布是不同的,如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纤维化主要分布在门脉区,而酒精引起的肝纤维化主要分布在中央静脉周围…  相似文献   

11.
异位肝为罕见病变 ,病灶小 ,常无临床症状 ,多在尸解时发现 ,现报告异位肝合并肝囊肿一例。患者男 ,6 6岁。因胸闷、乏力、伴消瘦 3个月以上 ,发现上腹部肿块 1个月入院。体检 :消瘦貌 ,皮肤巩膜无黄染 ,腹平 ,韧感 ,肝脾触诊不满意 ,肝区叩痛 (± ) ,上腹部正中扪及一肿块 ,边界不清 ,质硬 ,有压痛 ,活动欠佳。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 ,甲胎蛋白、癌胚抗原阴性。CT检查 :肝门部左侧、胰头上方见一直径约 2 .8cm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 ,周边可见斑点状钙化灶 ,边界尚清 ,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右肝见小囊状低密度影 ,边界…  相似文献   

12.
肝X受体(LXRs)是一种与糖脂代谢有关的核受体家族.研究发现,LXRs的靶基因具有调节脂类吸收、运输、转化和生物合成的功能.此外,LXRs在糖代谢方面也有重要的调控作用,LXRs可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基因转录,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提高肝糖利用率,调节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调节糖皮质激素活性等.因此,对LXRs的进一步研究有望为脂肪肝和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3.
肝星状细胞凋亡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肝纤维化病理过程中HSC的凋亡机制近来年为人们所认识,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笔者就这一方面的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肝紫斑病     
患者女,46岁,以腹胀、纳差2个月入院.患者曾就诊于当地医院,B超示:大量腹水,卵巢占位性病变可能.行开腹探查和双侧卵巢等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双卵巢及输卵管组织慢性炎症,右卵巢黄体出血,腹水为渗出液.未见好转,遂转我院.  相似文献   

15.
休克肝     
本文报告1例由于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导致的可逆性肝功能衰竭病例,以肝性脑病以及显著的肝功能试验异常(转氨酶上升至正常1000倍)为临床特征,同时伴肾功能衰竭需行腹膜透析。本例存活长达9年,随访可见肝功能恢复正常。患者男性,69岁,高加索人,于1974年8月24日因急性下侧壁心肌梗塞而入院。既往无接触损肝物质和大量饮酒史。体检:四肢冷,脉弱、120次/min、规则,血压130/84mmHg,可闻S_4奔马律,有可疑的低心搏出量。随后出现血压下降及伴完全性传导阻滞的  相似文献   

16.
肝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wilson和Leduc在研究小鼠营养性肝损伤的修复机制中发现,增殖的毛细胆管细胞(终末胆管细胞)具有干细胞样特性,可分化为肝细胞及胆管细胞,于是首次提出原始肝脏细胞的概念。这一研究提示肝内可能存在具有双向或多向分化潜能的肝干细胞或肝祖细胞,因此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从定义上讲,肝干细胞应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及多向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修饰的胎肝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大鼠的效果。方法构建大鼠HGF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共同表达的融合载体,转染到胎肝母细胞中。将能够表达HGF的细胞移植到CCl4肝纤维化大鼠体内,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修饰的胎肝干细胞作为对照组,检测大鼠肝功能和血清HGF及TGFβ1的浓度,肝组织中荧光蛋白数量和分布,肝组织内Ⅰ、Ⅲ型胶原蛋白的沉积情况。结果组织学及血清学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经HGF基因修饰的胎肝干细胞能够显著改善肝纤维化指标和大鼠肝功能(P〈0.05)。结论 HGF修饰的胎肝干细胞治疗可能成为肝纤维化潜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8):1966-1969
肝脏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在急性肝损伤或肝大部分切除后残存的肝细胞迅速进入复制状态。而在慢性肝损伤或重症肝病时,肝祖细胞(LPC)介导的再生在肝再生中可能起到主要作用。目前已经通过谱系追踪和单细胞测序方法在动物和人方面均证实了双能LPC的存在。且多项研究显示LPC增殖程度与肝损伤严重程度有关。简述了LPC的起源与激活,以及LPC在不同类型肝损伤中介导肝再生的作用和调节机制。指出未来需要对LPC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LPC移植重建肝实质和晚期肝病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老化肝     
肝脏具有代谢、解毒及贮存等功能,它们是在一些介质调节下完成的,一般教科书中对老化肝的描述较少,较为多见的是肝的棕色萎缩,这与脂褐素含量增多有关。肝脏重量随增龄而减轻。经研究发现:从20岁到70岁之间人肝脏的重量降低了25%;65岁以上的健康老人与40岁以下成人比较, 肝体积减少了28%,肝血流量也减少33%。肝脏的组织学增龄改变并不明显,在60岁以上老人的肝细胞体积平均值增加,细胞核也增大,至于这种变化的意义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