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的当前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肠易激综合征的当前观念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110001)徐秀英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国外报道10%~22%的成年人有IBS症状,女性稍多。IBS在我国也不少见,有报道,IBS患者约占人群的15%,占消化病门诊的1/...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大网膜蒂瓣延长肠段对氨基酸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延长肠段的幼犬模型进行营养液原位灌注,检测灌入及流出液氨基酸浓度变化。结果:孤立肠段对缬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的吸收减少。延长肠段对苯丙氨酸、丝氨酸的吸收减少,但对甘氨酸吸收增加。结论:大网膜蒂瓣小肠延长技术部分保留了氨基酸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4.
加强对肠屏障功能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5  
Li J 《中华医学杂志》1999,79(8):581-582
长期以来,人们对肠道功能的认识偏重于营养物的消化、吸收。通常所称的“肠衰竭”(intestinalfailure),是指肠消化吸收功能因各种原因产生了障碍,包括短肠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腹泻、假性肠梗阻及慢性炎症性肠病等。在危重病人,人们常认为胃肠是处于休眠状态,忽略了它在病人整体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1]。在20世纪70年代,临床观察到严重感染、休克、大面积烧伤后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的现象,命名为“多器官衰竭”(MOF),并对器官功能衰竭制订了诊断标准,肠衰竭也是其中之一。同时,经过动物实…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以大网膜为血管蒂瓣空肠延长术后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在建立实验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取延长肠段进行组织切片和超薄切片,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肠壁粘膜和平滑肌细胞的变化。结果:延长后的肠段粘膜和平滑肌细胞结构与正常对照肠估相同。结论:应用大网膜作为血管蒂进行空肠延长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经典的自主神经系统只包括胆碱能神经和肾上腺素能神经.70年代后期已认定还有第三种神经成分存在.特别是在胃肠道。Bloom等研究提出,胃肠道自主神经的第三种成分所释放的递质是肽类物质.并概称这类纤维为肽能神经,认为肠肽能神经是一种新发现的重要的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8.
Analysisofcongenitalintestinalatresiaandstenosisin40cases先天性肠闭锁和肠狭窄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严重威胁患儿生命。目前,该病的死亡率仍高。我院1983年~1997年共手术治疗40例,现报...  相似文献   

9.
肠壁疝(Richter疝)表现隐匿,早期诊断困难。本院1990年5月之007年12月共诊治Richter疝15例,现结合文献将其诊治要点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6—78岁,中位年龄45岁。Richter股疝8例,斜疝6例,白线Richter疝1例。腹股沟区包块不能还纳并疼痛者11例,上腹壁正中包块不能还纳者1例,以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为表现者2例,右侧股根部脓肿1例。  相似文献   

10.
INTRODUCTIONAlterationsinintestinalstructureandfunctionocurfolowingmajoroperation,radiotherapyandlongtermparenteralnutrition(...  相似文献   

11.
12.
Theintestinaltractisacentralorgantomanifestsurgicalstress.Previousanimalstudieshaverevealedthatearlyenteralnutritioncouldpreservethefunctionofgutmucosa,reducethetranslocationofmicrobesandendotoxin,andminimizepostburnhypermetabol-ism,whileparenteralnutritionmayresultintheatro-phyofintestinalmucosa,theincreaseofintestinalper-meabilityandthetranslocationofbacteriaandtheirproductsfromthegastrointestinallumentothesys-temiccirculation.Thisstudywasdesignedtoassesstheclinicaleffectsof2nutritionalsuppo…  相似文献   

13.
14.
炎症性肠病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周美焕 《中外医疗》2009,27(12):184-184
临床标本脑脊液分离出坚韧肠球菌1株,肠球菌在医院内的感染率上升,对抗生素耐药谱广,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隆病(Crohn′s disease,CD),是病因尚不清楚的慢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目前认为IBD的起因有多种因素的参与,包括环境、遗传、免疫和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学等因素。尽管其确切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但业已有越来越多的体内、体外两方面的实验证实,免疫因素对IBD的发生、发展与预后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组反复发作的非特异性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肠道共生菌与肠上皮屏障之间的关系及其驱动的肠粘膜免疫失衡的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对揭示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无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吕健 《医学综述》2008,14(19):2904-2907
肠神经胶质细胞除了对神经支持功能外,可能还具有许多复杂的内平衡调控功能。例如对肠屏障功能和内稳态的调节,神经周边内环境和肠动力内平衡的调节,钙平衡及离子平衡的调节,神经介质功能和免疫功能的调节。维持了肠神经系统的完整性。最近发现,肠神经胶质细胞在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一领域的研究将为大家提供重新认识这些疾病的窗口,有助于相关消化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董荣坤  毛仁东  韩明福  张笃  车军 《西部医学》2007,19(3):445-445,447
目的探讨肠壁(Richter)疝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6例Richter疝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还纳9例,肠修补3例,肠切除肠吻合2例。结果15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Richter疝早期诊断困难,B超检查有助于诊断,提高年轻医师对Richter疝的认识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人体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是常见的寄生虫,在吉林省已有较多的调查报告,本文将已发表和未发表的调查结果列表汇总,并对感染情况作了讨论,供防疫和教学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