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筛窦部血管瘤并不少见。瘤体大者常侵及眼眶向眶内及鼻腔蔓延,引起眼球突出,眼眶畸形、鼻衄,鼻塞等。传统治疗方法多采用颈外动脉结扎,但多园侧支循环丰富而效果不理想。外科手术切除则医进路限制、相邻组织解剖结构复杂,危险性大、并发症多而较少采用。我院采取供血动脉栓塞方法治疗2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应用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近期资料齐全的62例颅内动脉瘤病人,临床资料观察可能与治疗结果有关的26个指标,采用多因素分析。结果:Hunt-Hess分级、截瘤动脉是否闭塞、高血压或糖尿病病史、昏迷史、是否出现血管痉挛5个临床指标被多因素法筛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病人既往有无高血压或糖尿病病史、有无昏迷病史,治疗前Hunt-Hess分级、有无血管痉挛以及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载瘤动脉闭塞和血管痉挛是应用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徐君  秦甫 《辽宁医学杂志》2012,26(5):227-229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术后眼眶炎性假瘤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5例均首先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放射治疗,上述方法复发患者,采用手术切除眼眶炎性假瘤,术后联合糖皮质激素和放射治疗。结果随访3年,5例眼眶炎性假瘤患者经糖皮质激素和放射治疗,临床治愈3例,复发2例。复发患者手术切除眼眶炎性假瘤,术后联合糖皮质激素和放射治疗,2例患者均临床治愈。结论糖皮质激素和放射治疗及手术联合治疗是眼眶炎性假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过腹部动脉造影表现揭示长期反复黑便患者的少见病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来收治的18例长期反复黑便患者的腹部动脉造影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中,胃动脉畸形6例,胃间质瘤3例,空肠动脉畸形1例,小肠平滑肌瘤2例,十二指肠转移瘤1例,动脉造影阴性5例;动脉栓塞17倒,手术切除8例。结论长期反复黑便患者病因以血管畸形和消化道间质瘤多见,动脉造影多有特征性表现。对确定治疗策略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眼眶炎性假瘤的临床特征及以及各种治疗方法效果的比较.方法 对眼眶炎性假瘤患者271例(303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 现代治疗方法对于眼眶炎性假瘤疗效很好.  相似文献   

6.
筛窦横纹肌肉瘤2例陈衍杭杭州铁路中心医院五官科310009筛窦磺纹肌肉瘤约占整个鼻窦恶性肿瘤的3%~5%。原发于筛窦的横纹肌肉瘤则临床上甚是少见,现报告2例如下。例1女,35岁。发现右眼眶内角有黄豆大的小肿块1个,表面光滑,质地偏硬,无压痛,活动度差...  相似文献   

7.
男性,37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的左眼眶内侧有一黄豆粒大小较硬之肿物,逐渐增大,并有痒感及胀痛。局部检查:左眼眶内侧墨可触及硬性肿块,皮肤色正常,约鸡蛋黄大小的隆起,坚硬如骨质。表面不平与皮肤不粘连,右眼球稍向外移位,眼球活动正常,无复机,右眼眶正常,鼻部检查无阳性发现。鼻窦X线及CT示:左筛区见2.3×2.4cm大小的骨性密度阴影,边缘清晰。在局麻下行左鼻侧切开术,剥离骨膜即见骨瘤,骨瘤表面光滑坚硬如骨质,左右径2.3cm,上下径2.7cm,重14g,骨瘤界限极分明,侵占整个筛窦。筛窦纸样板消失,在端窦底处有带连接…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严重鼻出血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3年3月份收容住院的61例严重鼻出血的治疗经过及资料。结果 61例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其中有15例经前后鼻孔填塞止血;有13例用电烧止血;有18例应用鼻内窥镜检查同时用微波凝固止血;有11例施颈外动脉结扎术;3例施筛前筛后动脉结扎术;1例施上唇动脉结扎术止血。结论 鼻内窥镜检查术同时用微波凝固止血,方法简便、准确,痛苦小,值得推广。血管结扎术是结扎责任血管、包括颈外动脉,筛前筛后动脉及上唇动脉,效果好,副作用小、适用于顽固严重的鼻出血。  相似文献   

9.
对3例鼻咽纤维血管瘤、2例鼻腔上颌窦血管纤维瘤、1例鼻咽癌放疗后假性动脉瘤丰裂致生性鼻出血及1例上颌窦筛窦腺癌共7例,均在局麻后,以Seldinger法经皮穿刺右股动脉插管,应用数字减影技术,行供瘤动脉造影,然后造反性给供瘤呈中期作用栓塞物,其中5例在供瘤动脉栓塞术后3-5天行肿瘤切除术,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其中例3鼻窦腺癌采用放疗供瘤动脉化疗同时栓塞,再放疗及手术切除的综合新方法,病理检查显示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CT,MRI眶内、球外良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及增强扫描对其诊断意义。方法:使用GEMAX640CT机进行薄层扫描的图像重建。MRI检查使用HTIACHI0.3T永磁扫描机。13例做了CT增强检查,5例做了MRI增强检查。结果:血管瘤7例,炎性假瘤6例,脑膜瘤2例,泪腺混合瘤6例,神经纤维瘤2例,视神经鞘瘤1例,筛窦发育异常1例,单纯眼肌肥大17例,眶内静脉曲张1例,眼眶骨膜下脓肿1例。结论:①MRI较CT有较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正确率。②MRI是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③除囊性、骨膜下脓肿及血管因素的良性占位外,增强CT,MRI扫描对良性眼眶病变的定性诊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眼眶内占住性病变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32例眼眶内占住性病变的口表现。结果眼球肿瘤10例,炎性假瘤8例,血管瘤6例,泪腺混合瘤2例,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各1例,脑膜瘤1例,转移瘤2例。结论CT对眼眶占住性病变定住诊断准确,对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供瘤动脉栓塞术在耳鼻喉科的应用(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例鼻咽纤维血管瘤、2例鼻腔上领窦血管纤维瘤、1例鼻咽癌放疗后假性动脉瘤玻裂致死性鼻出血及1例上颌窦筛窦腺癌共7例,均在局麻后,以Seldinger法经皮穿刺右股动脉插管,应用数字减影技术,行供瘤动脉造影,然后选择性给供瘤动脉推注长期或中期作用栓塞物,其中5例在供瘤动脉栓塞术后3~5d行肿瘤切除术,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其中例3鼻窦腺癌采用放疗加供瘤动脉化疗同时栓塞,再放疗及手术切除的综合治疗新方法,病理检查显示瘤细胞退变.  相似文献   

13.
余钦其  魏蓉 《中外医疗》2010,29(16):172-17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I)技术在儿童眼眶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CDI技术对30例儿童眼眶肿瘤患者肿瘤内部回声及彩色血流显像进行检测。结果在30例儿童眼眶肿瘤中,毛细血管瘤7例、横纹肌肉瘤2例、瘤体内CDI均可检测出丰富的动脉血流信号、皮样囊肿10例、淋巴管瘤5例、瘤体内CDI检测均无血流信号;静脉性血管瘤4例中、CDI检测出静脉血流信号3例;2例静脉曲张在颈静脉加压和压力解除过程中示动态血流变。结论 CDI技术在儿童眼眶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联合判断肿瘤特征性内部回声及声像图有助于对肿瘤进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临床难治性鼻出血的止血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 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技术,对16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进行超选择性上颌动脉和/或面动脉栓塞。结果 其中15例达到立即止血目的,其中1例因合并筛前动脉出血,后经筛前动脉结扎出血控制。结论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技术下,对难治性鼻出血患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是有效、快捷的止血方法,但因导管技术的限制,对筛前、筛后动脉所致的鼻出血仍应采用传统的动脉结扎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眼眶与副鼻窦异物的危害及诊治。方法 对我院1994—2001年收治的13例眼眶联合副鼻窦异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眼眶与副鼻窦联合异物中男12例占92.31%,女1例占7.69%,平均年龄为18.6岁,眼眶联合上颌窦5例,联合筛窦2例,联合蝶窦3例,联合额窦3例。治疗前感染3例,治疗后感染0例。结论 眼眶联合副鼻窦异物是本地区较少见而又严重的眼病之一,应引起重视及采取预防措施,一旦发生应恰当与及时处理,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眼眶内下壁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19例眼眶外伤骨折的病例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及多平面重建成像。结果内侧壁骨折5例,内下壁骨折11例,内下壁骨折合并对侧蝶骨大翼骨折3例。筛窦积液19例,上颌窦和蝶窦出现气液平面14例,内直肌增粗13例,球内出血9例,视神经增粗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成像技术能够提高眶壁骨折显示率,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额筛窦恶性肿瘤王承荣,李丽华,吴天福,刘凯,徐冰(第一临床学院耳鼻咽喉科)关键词额窦;筛窦;恶性肿瘤额筛窦恶性肿瘤少见,额窦原发恶性肿瘤更为罕见,不论原发或继发都可能累积蝶窦、眼眶、筛板和颅脑,治疗困难。现将我院近30年来收治的额、筛窦恶性肿瘤31例...  相似文献   

18.
鼻内镜手术已成为鼻窦炎、鼻息肉等的主要治疗方式,但眶内并发症时有发生,眶内血肿报道较多,眼眶炎性假瘤鲜见报道。回顾我科2004年10月~2009年5月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651例,发生的25例因纸样板损伤所致眼眶内血肿,6例发生眼眶内炎洼假瘤,经手术切除治愈。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眼眶炎性假瘤的组织学及临床特征,收集经病理切片检查确诊的眼眶炎性假瘤28例,复习病理切片及临床资料。结果:28例眼眶炎性假痛中,淋巴细胞型12例(42.86%),纤维增生型6例(21.43%),肌炎型4例(14.29%),浆细胞型4例(14.29%),肉芽肿型2例(7.14%)。提示眼眶炎性假瘤中以淋巴细胞型和纤维增生型较常见,且不同类型的眼眶炎性假瘤具有各自的病理及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20.
22例眼眶炎性假瘤的副鼻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73~1991年我们收治22例眼眶炎性假瘤的副鼻窦改变,现作如下分析: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6岁,平均41.2岁。病程最长16个月,最短2月余。手术后复发6例均予放射治疗而愈,双眼炎性假瘤一例,炎性假瘤侵犯眼眶内侧2例。22例副鼻窦片所见:10例同侧上颌窦、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