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急性脑卒中的QT离散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脑卒中患者的QT离散度 (QTd)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脑卒中患者 82例 ,其中出血性脑卒中 44例 ,缺血性脑卒中 38例 ,诊断主要依据CT检查予以确定 ;CT检查前 ,做标准 1 2导联心电图 ,计算QTd。结果 死亡组QTd为 0 .0 50± 0 .0 1 6 ,生存组QTd为 0 .36± 0 .0 1 5 ,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3 .2 2 ,P <0 .0 0 5) ;出血性脑卒中组中脑干部位QTd为 0 .0 52± 0 .0 1 6 ,基底节区QTd为 0 .0 4 0± 0 .0 1 2 ,脑叶QTd为 0 .0 2 7±0 .0 2 2 ,相互间有显著性差异 (F =5 .568,P <0 .0 1 ) ;出血性脑卒中组与缺血性脑卒中组QTd分别是 0 .0 4 0± 0 .0 1 6 ,0 .0 36± 0 .0 1 6 ,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QTd变化与脑卒中发生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糖尿病 (DM)合并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选择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84例 ,非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患者 96例 ,正常人 32例 ,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并分析。结果 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的全血黏度值切变率 2 0 0为 (4.76± 0 .2 4 )mPa·s,切变率 30为 (6 .85± 0 .0 8)mPa·s,血浆黏度值为 (1.87± 0 .10 )mPa·s,血沉为 (15 .4± 0 .3)mm/h ,红细胞压积为 0 .5 4± 0 .12 ,全血高切还原黏度为 (9.5 2± 0 .2 3)mPa·s,全血低切还原黏度为(5 6 .39± 0 .4 5 )mPa·s,红细胞刚性指数为 1.4 9± 0 .2 6 ,红细胞聚集指数为 5 .4 7± 0 .33,非DM性脑卒中的相应数值分别为 (4.6 3± 0 .13)mPa·s,(6 .0 2± 0 .2 0 )mPa·s,(1.76± 0 .18)mPa·s,(14 .7± 0 .2 )mm/h ,0 .5 0± 0 .0 5 ,(9.37± 0 .35 )mPa·s,(5 1.85± 0 .18)mPa·s,1.4 1± 0 .17,5 .84± 0 .5 1。结论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对比 ,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银荷散对急性牙周炎和慢性牙周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14 0例病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各 70例 ,治疗组采用银荷散 1小袋含贴于病变牙周 ,每 2小时更换一次 ,共 5天。对照组采用口服甲硝唑 0 .2g ,每日 3次 ,或乙酰螺旋霉素 0 .2 g ,每日 4次 ,均共服 1周 ,统计学方法采用u检验和t检验。结果 :两组治愈率均为 10 0 %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牙痛完全减退、牙龈红肿完全消退、牙周灼热感完全消退、颌下淋巴结疼痛完全减退、体温降至正常。所需时间 (h)分别为 6 .0 9± 2 .81,5 7.5 7± 16 .78(u =2 5 .32 ,P <0 .0 0 1) ;71.74±14 .34,96 .2 3± 12 .34(u =10 .83,P <0 .0 0 1) ;1.81± 0 .90 ,4 2 .2 8± 15 .88(u =5 1.35 ,P <0 .0 0 1) ;5 7.5 7± 7.4 8,75 .4 3± 7.96 (t=4 .33,P <0 .0 0 1) ;14 .0 0± 2 .76 ,2 0 .0 0± 3.0 3(t=3.5 9,P <0 .0 0 5 )。上述 5项指标治疗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银荷散治疗急性牙周炎和慢性牙周炎急性发作疗程均明显缩短 ,有良效。  相似文献   

4.
痤疮饮治疗痤疮65例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痤疮饮对痤疮的疗效及探讨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6 5例寻常痤疮患者服用痤疮饮 4周 ,采用 Samuelson九度分级法评定疗效。其治疗前的病情级别为 6 .2 1± 1.85度 ,治疗后降为 3.76± 2 .0 5度 (P<0 .0 1) ;治疗前血液粘度低切为 13.192± 1.5 5 1m Pa· s;高切为 5 .143± 1.375 m Pa· s,红细胞压积 5 2 .189±4.45 3% ,红细胞变形能力 0 .485± 0 .15 4,[凝血 ]因子 I5 .412± 1.35 g/ L,治疗后分别为 9.92 0± 0 .6 96 m Pa· s,4.2 96± 0 .2 80 ,42 .0 5 6± 1.95 9% ,0 .80 7± 0 .175 ,3.95 9± 0 .45 9g/ L(P<0 .0 1) ,患者的血液粘度与病情级别呈正相关 (P<0 .0 5 )。结论 :痤疮饮不仅临床治疗痤疮有效 ,而且能明显改善局部微循环 ,降低血粘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对胃酸分泌的影响及血浆、胃液GAS、EGF的变化 ,比较阴阳经穴对脏腑功能影响的差异关系 ,探讨电针调节胃酸分泌的机制。方法 :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非经非穴组、“足三里”穴组、“三阴交”穴组和联合穴位组 ,测定空腹胃液量、胃液 pH值及胃液酸度 ,同时放免法测定血浆和胃液胃泌素 (GAS)、表皮生长因子 (EGF)含量。结果 :电针后“足三里”穴组和“三阴交”穴组胃液量均显著减少 (P <0 .0 1 ,0 .3 0± 0 .1 1mL ,0 .43± 0 .0 7mL ,与 0 .63± 0 .1 2mL对照 ) ,胃液 pH值变化不大 ,前者胃液酸度明显下降 (P <0 .0 5,3 0 .5± 3 .3mmol/L ,与 40 .9± 8.9mmol/L对照 ) ,后者无变化。二穴联合酸度显著下降 (P <0 .0 1 ,2 8.3± 4.5mmol/L ,与 40 .8± 8.9mmol/L对照 )。“足三里”穴组胃液胃泌素显著下降 (P <0 .0 5,2 72 .6± 60 .8ng/L ,与 2 84.3± 3 1 .9ng/L对照 ) ,EGF显著升高 (P <0 .0 1 ,3 .2 2± 1 .1 μg/L ,与 1 .8± 0 .4μg/L对照 ) ,“三阴交”穴组胃液GAS升高 (P <0 .0 1 ,453 .9± 8.1 1ng/L ,与 2 84.3± 3 1 .9ng/L对照 ) ,胃液EGF也升高 (P <0 .0 1 ,2 .6± 0 .2 μg/L ,与 1 .8± 0 .4μg/L对照 ) ,各组胃液EGF和GAS均无相关性 ,“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99m 锝标记肝癌单克隆抗体HAb18及其片段F(ab′) 2 在正常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4组小鼠经尾静脉分别注入 7.5MBq99mTc HAb18;0 .9MBq ,7.5MBq ,37MBq99mTc F(ab′) 2 ,在不同时间点测尾血的放射性计数。另取 18只小鼠尾静脉注入 7.5MBq99mTc F(ab′) 2 在不同点处死 ,测量各脏器放射性计数。结果 99mTc F(ab′) 2 ,99mTc HAb18的药代动力学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 ,二者在 7.5MBq剂量时有关的参数分别为t1 2 β(5 .3± 0 .4)h ,(15 .5± 1.4)h (P <0 .0 5 ) ;Vc(12 9.2± 2 3.7)μl·g- 1 ,(10 3 .5± 6 .8) μl·g- 1 (P >0 .0 5 ) ;CL(6 3.4± 12 .5 ) ,(10 .6± 1.3) μl·g·h- 1 (P <0 .0 1) ;AUC(0 .0 0 7± 0 .0 0 1) ,(0 .0 4± 0 .0 0 7)MBq·h·μl- 1 (P <0 .0 1)。结论 不同剂量的99mTc F(ab′) 2 消除属一级消除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泥鳅粉给小鼠连续灌胃 1 5天 ,发现能明显提高游泳耐力和抗缺氧能力 ( P<0 .0 0 1 ) ,提高机体对高温 ( P<0 .0 1 )和低温 ( P<0 .0 5)的耐受能力 ,提高对急性脑循环障碍的耐受能力 ( P<0 .0 1 ) ,增加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 ( P<0 .0 5)。结果提示泥鳅粉有一定的强身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8.
雷公藤多甙对子宫肌瘤患者性腺轴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 40 mg/d对 6 5例子宫肌瘤患者性腺轴的影响。方法 :雷公藤多甙 40 mg/d治疗 3~ 6个月 ,治疗前后用 B超测量子宫及肌瘤大小 ,用放射免疫法 (RIA)测血清促卵泡素 (F SH)、促黄体生成素 (LH)、垂体催乳素(PRL)、雌二醇 (E2 )、孕酮 (P)和睾酮 (T)水平。结果 :6 0 .71%的患者于治疗 3~ 4个月后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 ,其中 40例治疗达 5~ 6个月者 70 .0 0 %患者有效。子宫肌瘤于服药 3~ 4个月时缩小 (2 7.84± 3.6 9) % ,5~ 6个月时缩小 (5 1.6 0±3.92 ) % ,呈时间依赖关系。治疗后外周血 E2 ,P水平明显下降 ,治疗前 E2 和 P分别为增生期 42 2 .2 5± 5 2 .81和 10 .0 3±3.82 ,分泌期 36 8.80± 2 7.36和 2 4.49± 5 .5 3,治疗 3~ 4月后 E2 和 P分别为增生期 2 2 3.47± 31.6 2 (P <0 .0 1)和 4.41±1.33(P <0 .0 5 ) ,分泌期 2 35 .2 7± 30 .2 8(P <0 .0 1)和 15 .71± 4.0 9(P <0 .0 5 ) ,治疗 5~ 6月后 E2 和 P分别为增生期16 3.75± 33.92 (P<0 .0 1)和 2 .0 4± 0 .46 (P<0 .0 1) ,分泌期 195 .30± 2 9.30 (P<0 .0 1)和 10 .0 1± 3.2 4(P<0 .0 1)。FSH和 LH水平明显上升 ,治疗前 FSH和 L H分别为增生期 16 .2 6± 4.0 3和 17.0 5± 4.75 ,分泌期 10 .2 0± 5 .33和 6  相似文献   

9.
采用以破血药为主组成的化瘀复元胶囊治疗高脂合并高粘血症 6 5例 ,并与西药组3 3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血清 TC、TG及 AI( P均 <0 .0 1 ) ,升高 HDL- C( P<0 .0 5) ,纠正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 ( P<0 .0 1、0 .0 5) ,同时明显改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 ( P均 <0 .0 5)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 P<0 .0 5、0 .0 1 ) ,未发现虚弱、出血等明显不良反应。临床总有效率达 93 .8 ,明显优于对照组 ( P<0 .0 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非洛地平的降压效果及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逆转效应。方法 :经心脏超声证实有左室肥厚 ( LV H)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35例 ,每日口服非洛地平 2 .5 mg,2周后坐位舒张压≥ 90 m m H g则剂量加倍 ,4周后坐位舒张压仍≥90 m m H g加服双氢克尿噻 ,疗程 16周。结果 :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 ( P <0 .0 1) ,舒张期室间隔厚度由 1.5 8± 0 .31变为1.2 9± 0 .2 4( P <0 .0 1) ,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由 1.2 6± 0 .15变为 1.17± 0 .14 ( P <0 .0 5 ) ,左室心肌质量由 33.17± 6 6 .33降为 2 2 5 .72± 44.5 8( P<0 .0 1) ,左室质量指数由 187.73± 2 7.6 5降为 12 9.5 6± 2 3.98( P <0 .0 1)。结论 :非洛地平降压效果满意 ,并能明显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巴戟天、吴茱萸和远志3味中药采用不同比例甘草炮制后对细胞色素P450酶(CYP)中CYP3A探针氨苯砜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进而探究中药采用甘草炮制的目的。方法:采用HPLC检测CYP3A体内探针氨苯砜的含量,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5 min,10%~25%A; 5~20 min,25%A),检测波长292 nm。采用PK Solution 2. 0软件模拟药动学参数。结果:氨苯砜给药后300 min内,与空白组比较,巴戟天生品可使其在大鼠体内的消除减慢、血药浓度升高,随着炮制用甘草比例的增加氨苯砜的消除加快、药峰浓度降低;吴茱萸生品可使氨苯砜在大鼠体内的消除减慢,血药浓度升高,达峰时间延后,采用不同比例甘草炮制后均可改变氨苯砜的药峰浓度和达峰时间,进而改变氨苯砜的消除过程;远志生品可使氨苯砜在大鼠体内的消除减慢,血药浓度增加,采用不同比例甘草炮制后均可使氨苯砜的消除加快,血药浓度明显降低。结论:巴戟天、吴茱萸和远志3味中药生品均可减慢氨苯砜在大鼠体内的消除过程,采用不同比例甘草炮制后可使氨苯砜的消除加快,其中采用生品与甘草饮片比例为100∶6的甘草炮制后对氨苯砜的药动学过程影响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通乳汤对模型大鼠血清催乳素、多巴胺、雌二醇含量影响,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2只产后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通乳汤组,检测大鼠血清催乳素、多巴胺、雌二醇含量。结果血清催乳素空白组为(41.103±18.544)μg/L,模型组为(24.190±9.997)μg/L,通乳汤组为(41.430±16.011)μg/L,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乳汤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雌二醇空白组为(69.178±32.816)ng/L,模型组为(63.510±24.427)ng/L,通乳汤组为(73.331±41.580)ng/L;血清多巴胺空白组为(1.229±0.350)ng/L,模型组为(1.171±0.274)ng/L,通乳汤组为(0.970±0.143)ng/L。3组血清雌二醇及多巴胺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通乳汤可明显增加大鼠血清催乳素含量,促进乳汁分泌,但对大鼠血清多巴胺、雌二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桑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大鼠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桑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及其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大鼠灌胃给桑叶总黄酮,测定给药前后血糖,血浆和肝脾组织SOD、GSH-Px水平。结果桑叶总黄酮使糖尿病大鼠血糖降低;给药前后血浆SOD由(476.3±131.0)mIU/L升至(705.6±41.0)mIU/L,P<0.001,给药后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相比,肝、脾组织SOD分别为(32.0±3.4)mIU/g对(26.0±4.3)mIU/g,P<0.05,(246.0±12.7)mIU/g对(167.5±13.4)mIU/g,P<0.001,肝、脾组织GSH-Px分别为(52.6±7.1)IU/mg对(28.1±5.9)IU/mg,P<0.001,(195.4±27.2)IU/mg对(41.2±3.0)IU/mg,P<0.001,血浆GSH-Px变化不明显。结论桑叶总黄酮有显著的降糖作用,机制可能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交泰丸加减方对心肾综合征进展期患者心肾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60例心肾综合征进展期患者根据完全随机设计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规范的西药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交泰丸加减,疗程14 d,观察气喘、水肿、尿少等主要中医症状、心功能、肾功能变化,评价药物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明显减少(P0.05);中医证候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疗后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NT-proBNP下降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尿素氮(BUN)明显下降(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Cys-C)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Cys-C下降明显(P0.05)。结论:交泰丸加减方能改善心肾综合征进展期患者心肾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多烯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DPL)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以蛋黄卵磷脂(EPC)、胆固醇(CH)和聚乙二醇2000-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PEG 2000-DSPE)为膜材,采用薄膜分散-高压均质法制备DPL。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均质压力和均质循环次数,正交试验筛选处方工艺;利用透析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形态,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测定脂质体粒径分布与Zeta电位,考察DPL的体外释放规律。结果:最佳处方为药物-类脂(1:5),EPC-CH(4:1),PEG 2000-DSPE加入量4%;高压均质条件为50 MPa,循环数3次;DPL包封率(97.44±1.33)%,平均粒径(162.17±2.63)nm,平均Zeta电位(-14.54±1.82)mV;DPL在48 h内仅释放65%,体外药物释放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采用PEG 2000-DSPE作为长循环材料可增大脂质体的粒径,DPL具有一定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运动前补充甘草黄酮(MFG)对力竭运动大鼠肝组织抗氧化能力和肝细胞凋亡调控基因p53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安静对照组(NC),运动对照组(ME),运动+ig低剂量甘草黄酮组(MFGL),运动+ig中剂量甘草黄酮组(MFGM),运动+ig高剂量甘草黄酮组(MFGH)。每天在运动前半小时ig 1次,连续ig 6周,6 d/周,低、中、高3 组的ig剂量分别为4, 8, 12 g·kg-1·d-1,对照组ig等量生理盐水。6周力竭训练结束后,宰杀大鼠。根据试剂盒的方法测定大鼠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并且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肝细胞调控基因p53 mRNA表达。结果: 力竭游泳训练引起大鼠肝组织MDA含量在运动对照组高于安静对照组(P <0.05),MFG各组肝组织MDA含量高于安静对照组而低于运动对照组。SOD活性在运动对照组低于安静对照组(P<0.01),MFG各组肝组织SOD活性明显高于运动对照组(P<0.05)。GSH-Px活性在运动对照组低于安静对照组(P<0.01),MFG各组肝组织GSH-Px活性明显高于运动对照组但低于安静对照组(P<0.05或P<0.01)。CAT活性在运动对照组低于安静对照组(P<0.01),MFG各组肝组织CAT活性低于安静对照组但高于运动对照组 (P<0.05)。力竭游泳训练促进大鼠肝组织细胞凋亡基因p53表达升高,力竭游泳运动前补充甘草黄酮促进肝组织细胞凋亡调控基因p53表达下调。结论: 补充甘草黄酮对力竭运动大鼠有抗自由基氧化的功能、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抑制肝细胞的凋亡,从而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柴胡疏肝散治疗高原地区亚急性甲状腺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高原地区亚急性甲状腺炎(SAT)的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16例患者依据纳入顺序单双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治疗1个月观察疗效,随访半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96.55%,对照组总有效率81.0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游离T3(FT3),FT4,C反应蛋白(CRP),血沉下降明显,促甲状腺激素(TSH)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半年后治疗组复发5例,复发率8.62%,对照组复发26例,复发率44.83%,两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柴胡疏肝散配合西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复发率,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神经生长因子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简称NGF)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sup〉125〈/sup〉I-NGF用氯胺T法制备经静注和肌注两种途径,血装中NGF的浓度采用同位素示踪结合三氯醋酸(TCA)沉淀法或SDA-PAGE电泳法,测定小鼠血浆NGF的浓度。结果:静注〈sup〉125〈/sup〉I-NGF 25 μg·kg〈sup〉-1〈/sup〉,电泳法测得消除半衰期t〈sub〉1/2β〈/sub〉为2.223 h,酸沉法为2.264 h。酸沉法为2.264 h。肌注〈sup〉125〈/sup〉I-NGF 75,25,10μg·kg〈sup〉-1〈/sup〉电泳法测得消除半衰期t〈sub〉1/2β〈/sub〉分别为2.140,2.331,3.173 h,酸沉法测得消除半衰期t分别为2.480,2.552,2.642 h,达峰时间t〈sub〉max〈/sub〉为0.583 h,电泳法和酸沉法测得〈sup〉125〈/sup〉I-NGF平均血装清除率(Cl)分别为0.321和0.332 L·h〈sup〉-1〈/sup〉·kg〈sup〉-1〈/sup〉表观分布容积(Vd)为1.259和1.315 L·kg〈sup〉-1〈/sup〉,体内平均滞留时间(MRT)为3.592和3.539 h。结论:NGF在体内消除半衰期较短。本研究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肝靶向去甲斑蝥素修饰物的合成及其纳米粒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合成乳糖化-去甲斑蝥素作为主动肝靶向性修饰物,并将其制成纳米粒。方法利用乙二胺为连接臂合成乳糖化-去甲斑蝥素修饰物,并考察其相关理化性质;采用离子诱导法制备乳糖化-去甲斑蝥素壳聚糖纳米粒,以粒径分布、包封率、载药量为综合指标,正交设计优化载药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结果乳糖化-去甲斑蝥素是一种具有良好水溶性的多羟基化合物,其合成产率为68.35%;经优化工艺制备的乳糖化-去甲斑蝥素的纳米粒的平均粒径(149.46±1.79)nm,包封率(80.29±0.56)%,载药量(9.58±0.09)%,其体外释药遵循Higuchi方程。结论乳糖化-去甲斑蝥素合成简单,产率高,其纳米粒体外释放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治偏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血浆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将12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胶囊,5 mg/次,每晚服用1次;观察组采用治偏痛胶囊,4粒/次,3次/d,口服.治疗期间若发生难以忍受疼痛,均可采用布洛芬片,0.1g/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天数、头痛发作程度等临床症状;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血液速度;检测血浆5-HT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32%)优于对照组(77.41%)(P<0.05);观察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1.93%)优于对照组(75.81%)(P<0.05);治疗后观察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程度及头痛发作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浆5-HT水平升高,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研究期间止痛药使用量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的颅内段(VA)和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治偏痛胶囊能降低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偏头痛临床症状,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患者血浆5-H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