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 利用高通量miR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人外周血中辐射敏感的miRNA分子,为辐射损伤提供早期诊断指标。方法 采集健康成年男性的外周血,给予0.2 Gy和2.0 Gy γ射线照射,于照射后6 h提取总RNA,应用高通量miRNA测序手段获得差异的miRNA,qRT-PCR方法验证部分差异的miRNA,通过mirdbV6和Target Scan7.1数据库预测共同差异miRNA的靶基因,并进行KEGG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人外周血经不同剂量 γ 射线照射后6 h,0.2 Gy组差异miRNA有10个,2 个表达上调,8 个表达下调;2.0 Gy作用后共鉴定出9 个表达上调、12 个表达下调miRNA分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有5个miRNA在2个剂量组均发生显著变化。RT-PCR实验结果表明有4个miRNA,miR-23c、miR-1287-5p、miR-219a-3p、miR-320d与测序结果一致。生物信息学结果表明,在2个剂量组均差异表达的miRNA可能通过参与调控MARK、RAS、P53、RIG-I等信号通路影响细胞增殖、凋亡、DNA损伤修复及免疫调控。结论 miR-23c、miR-1287-5p、miR-219a-3p、miR-320d分子有望成为辐射损伤新的血液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X射线诱导的人外周血ISG20L1基因表达变化,探究ISG20L1基因作为早期辐射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以健康人群外周血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0、0.5、1.0、2.0、4.0和8.0 Gy X射线照射EDTA抗凝外周血后培养0、4、8、24和48 h后,用RT-PCR技术检测基因转录水平,分析X射线照射外周血后的ISG20L1基因转录水平与辐射剂量之间的量效关系及时效关系;分析14名健康献血者的本底表达水平,分析基因表达的本底差异性。结果 不同剂量照射组与对照组(0 Gy组)的基因表达水平在照射后0 h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样本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先下降随后上升,在去除ISG2L1基因的代谢动力学的影响后发现不同剂量点ISG20L1基因转录水平随着照后时间延长表达上调,各个照射剂量点的时间响应良好。分析不同时间点的剂量响应的时候发现,在照后4 h ISG20L1基因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转录水平有所增加,但未能呈现良好剂量效应关系,照射后8 h、12 h和48 h在剂量范围为0~4 Gy时呈现出了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R2分别为0.9789,0.9083,0.9600,但当照射剂量增大为8 Gy时,ISG20L1基因转录水平反而下降。结论 ISG20L1基因在0~4 Gy照射剂量范围内在照射后8 h以后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具有作为辐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分析X射线对人淋巴母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阐明辐射生物效应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分析人淋巴细胞经0.5和2 Gy X射线照射后的基因表达情况,通过Real-time 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人淋巴母细胞经0.5和2 Gy X射线照射后6h差异表达基因分别有1 250和1 773个,照射后20 h差异表达基因分别有1 076和690个。通过Real-time PCR验证差异表达的基因PERP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与对照组相比表达下调。结论 电离辐射诱导差异表达的基因与照射剂量和照后时间相关,本研究为寻找新型辐射生物剂量计和研究辐射生物效应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脾细胞p16、CyclinD、CDK4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Northern blot方法检测了2Gy X射线照射后p16、CDK4基因转录变化,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CyclinD mRNA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三者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研究证实,2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2~8 h脾细胞p16 mRNA水平明显增高,12 h恢复正常水平。p16蛋白表达于照射后24 h明显增高(P <0.05)。周期蛋白CyclinD mRNA水平轻度降低,其蛋白表达未见明显改变。照射后2 h,脾细胞CDK4 mRNA水平开始降低,持续到72 h,降至最低值,为假照射组的55.9%。照射后8~72 h,CDK4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 <0.05~P <0.01)。结论 电离辐射照射后脾细胞内p16基因表达增高;CDK4基因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研究2 Gy γ射线离体和全身照后12 h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差异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情况,在分子水平上为辐射损伤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大鼠离体和全身照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辐射差异基因筛选和Pathway分析,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基因芯片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离体照射组筛选出差异3倍以上的基因2 001条,全身照射组筛选出差异3倍以上的基因2 590条。两组共同差异3倍以上的基因有312条。离体照射组涉及22个KEGG通路,全身照射组涉及35个KEGG通路,两组有10个共同的KEGG通路。选择其中3条基因进行实时荧光PCR定量分析,得到的相对定量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趋势一致。结论 从照后12 h的研究结果中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信号转导等多个方面,这将为深入研究这些辐射相关基因在淋巴细胞辐射损伤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大鼠头部进行不同剂量的照射,研究NHEJ通路相关基因在电离辐射所致脑损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利用医用电子加速器装置对SD大鼠分别进行10 Gy、20 Gy、30 Gy的照射,并于照后30天提取动物海马组织中的总RNA;30 Gy照射组在照后6 h、24 h、72 h、7天、30天五个不同时间点提取动物海马组织中的总RNA。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NHEJ通路中的XRCC4、XRCC5和XRCC6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经照射大鼠海马组织中与DNA修复相关的基因XRCC4、XRCC5和XRCC6表达均有所上调;20 Gy组XRCC4、XRCC5和XRCC6基因的表达量较10 Gy和30 Gy组高;XRCC4基因在照后7天表达量达到最高,而XRCC5和XRCC6基因在照后6 h达到最高,XRCC4、XRCC5和XRCC6基因表达量均在照后30天达到最低。结论 通过本项目研究发现NHEJ通路中与DNA损伤修复有关基因XRCC4、XRCC5、XRCC6在电离辐射所致脑损伤照射不同剂量点及照后不同时间点均上调表达,说明在10、20、30 Gy照射和电离辐射后6 h、24 h、72 h、7天、30天五个不同时间点机体均通过NHEJ通路进行DNA双链修复,且在照后6h和第7天修复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银耳多糖对辐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30天存活率和外周血液学参数考察银耳多糖对辐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 小鼠在接受8Gy伽玛射线照射前连续三天以18,54,72 mg/kg剂量腹腔注射银耳多糖,可以明显减轻照射对小鼠造成的损伤,使存活率增强,存活天数延长。外周血中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数、红细胞数在照射后第14,18天保持较高水平,与单纯照射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银耳多糖对辐射损伤小鼠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健康非放射工作人员离体外周血在受到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血液中淋巴细胞凋亡率、Fas表达率的差异。方法 采集上述两类人员清晨空腹外周血,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对照组不照射X射线,照射组分别给予1、2、4 Gy剂量的X射线照射,剂量率为1.0 Gy/min,照射后分离提取淋巴细胞、染色培养,12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率和Fas表达率,用flowjo和SPSS软件处理分析数据。结果 两类人员离体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早期、晚期及总凋亡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58,P>0.05),Fas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P<0.05)。每一类人员各剂量组间T淋巴细胞早期、晚期、总凋亡率及Fas表达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96,P>0.05)。结论 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健康非放射工作人员离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率及Fas表达率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体外细胞共培养技术模拟体内肺组织微环境,探索树突状细胞(DC)在辐射损伤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方法 60Co γ射线照射的小鼠肺上皮细胞(MLE-12)与骨髓来源DC和/或脾T淋巴细胞培养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DC细胞共刺激分子CD80/86和抗原肽识别复合物MHC Ⅰ/Ⅱ表达水平,T细胞活化标志CD69/28/152表达水平以及CD4+和CD8+亚群细胞数。结果 60Co γ射线照射的MLE-12细胞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增高,明显刺激DC细胞CD80/86和MHC II表达,但对T细胞无直接活化作用;6 Gy照射的MLE-12细胞与DC细胞和T淋巴细胞共培养48 h,T细胞CD69和CD28表达增加,CD4+和CD8+亚群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DC细胞出现CD86和MHCI特异性高表达。结论 辐射损伤细胞可刺激DC细胞抗原提呈功能,并对T细胞进行活化。  相似文献   

10.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照射后6小时差异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基因水平上为放射性从业人员的健康损伤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人全基因组基因芯片技术对离体人外周血淋巴细胞0.1Gy、0.2Gy、0.5Gy、1.0Gy四个剂量水平上照后6h的辐射差异基因进行了筛选和分析。结果 0.1Gy照后6h的差异基因有1 177条;0.2Gy照后6h的差异基因有1 922条;0.5Gy照后6h的差异基因有492条;1.0Gy照后6h的差异基因有2 615条;4个照射剂量点的共同差异基因有114条;同时RT-PCR结果显示,EGR1、TAIAP1及HLA-DMB 3个基因的相对定量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趋势是一致的。结论 本研究在离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不同剂量照后6小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有意义的差异基因,这将为进一步辐射差异基因的筛选和辐射损伤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放射治疗对乳腺癌患者免疫系统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6例病理诊断为乳腺癌Ⅱ~Ⅲ期患者,将所有患者放射治疗前(0 Gy)静脉血样本定义为对照组、放射治疗20 Gy和50 Gy照射后静脉血样本分别定义为20 Gy组和50 Gy组,于放射治疗10次后、25次后采集不同放射治疗累积剂量24 h后静脉血8 ml;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受检者不同剂量放射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小核糖核酸(miRNA)的改变。结果:乳腺癌患者20 Gy组和50 Gy组照射后与对照组比较,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表达水平均呈下调趋势,CD4-/CD8+呈上升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 Gy组T细胞抗原受体(TCR)/CD3明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8,P<0.05),50 Gy组TCR/CD3有所回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剂量的两组照射后乳腺癌患者mi RNA-150、mi RNA-210表达水平随剂量增加呈降低趋势,50 Gy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42,Z=-2.402;P<0.05)。结论:放射治疗未引起乳腺癌患者明显的免疫功能抑制,可能是通过改变mi RNA-150、mi RNA-210的通路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60Coγ射线小剂量辐射损伤对小鼠血液microRNA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SPF级C57BL/6J小鼠接受0.5Gy全身照射后,分别于照射后6h、24h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同时应用Agilent microRNA生物芯片筛选小鼠血液中差异表达microRNA。结果 microRNA芯片筛选出辐射后6h小鼠中差异表达miRNA共11个,其中7个上调, 4个下调。照射24h小鼠中差异表达miRNA共32个, 其中13个上调, 19个下调。且与未照射组比较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5Gy 照射后,6h和24h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NA表达变化优于血液中白细胞的变化。结论 microRNA在血浆中差异表达与辐射损伤有关,其有望成为辐射损伤新的血液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热休克预处理对X射线诱发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的影响。方法 在42℃、5% CO2培养箱中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热休克处理90min。将细胞样本分为:对照组,热休克组,照射组,热休克+照射组,每组6个平行样本。每组样本再分成两组细胞,其中一组细胞加入终浓度为0.1mmol/L的6-TG,另一组不加6-TG。每组细胞经不同剂量(0.5Gy、1.0 Gy、1.5 Gy、2.0 Gy、2.5 Gy、3.0 Gy)X射线照射并恢复培养3h,6h,10h后,用多核细胞法检测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结果 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接受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恢复3h,6h,10h,热休克+照射组细胞hprt基因突变率与照射组细胞hprt基因突变率相比明显下降(P < 0.01)。结论 热休克预处理对X射线所致细胞hprt基因突变具有保护效应,对X射线所致细胞hprt基因突变的保护作用在低剂量照射比高剂量照射时更为明显,其保护效率与照射剂量之间为负相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大鼠放射性肾损伤影像学模型制作方法,研究早期放射性肾损伤病理改变及早期的CT、MRI特征。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4组每组6只,照射组4组每组6只,左肾单次分割20 Gy电子线照射。照射后第4、12、24、36周分别行CT、MRI检测,观察影像学及病理改变。结果 CT、MRI均显示大鼠肾脏体积缩小,肾实质变薄等改变,MRI可显示皮髓质分界不清。病理检查显示4周后出现肾小球及肾小管损伤,并随时间逐渐加重。结论 SD大鼠单侧肾单次照射20 Gy可以制作放射性肾损伤模型并发生明显病理变化。CT、MRI均可作为诊断放射性肾损伤的方法,MRI优于CT检查。  相似文献   

15.
职业茶饮4号的防辐射效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职业茶饮4号辐射防护作用。方法 选取昆明种小白鼠45只,随机分3组①正常对照组、②放射模型组、③茶饮实验组。②、③组同条件给予一次性全身X射线照射,吸收剂量为6 Gy,吸收剂量率为2 Gy/min。③组小鼠按每日2 mg/g.bw给予职业茶饮,①、②给予普通自来水。观察小鼠血象及T-C亚群变化。结果 茶饮组小鼠放射反应明显减轻,小鼠存活率、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T-C亚群较放射模型组明显增高(P <0.05)。结论 职业茶饮4号具有明显的辐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不同剂量X射线诱发BALB/c小鼠放射性皮肤损伤情况进行研究,为建立基础医学中动物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剂量均一、安全性高的Rs2000系列生物学X射线辐照仪以40、50、60 Gy照射BALB/c小鼠下肢,对皮肤创面进行连续观察并对其评分,在辐照后32天取不同剂量组小鼠损伤皮肤作HE染色,比较损伤皮肤病理学变化。结果 BALB/c小鼠易感辐射,其皮肤损伤症状在照射后10天左右出现,50、60 Gy两组小鼠在32天后皮肤不再恶化,而低剂量组病程仍在发展。结论 BALB/c适合做放射损伤模型,且40 Gy更容易获得较佳的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射线辐照对IRM-2、ICR、615、C57BL/6J四种小鼠造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37Cs γ射线对四种小鼠进行4.0 Gy照射后,分别对四种小鼠的外周血分类、骨髓有核细胞及脏器指数进行测定,并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功能。结果 IRM-2小鼠白细胞总数、骨髓有核细胞及巨噬细胞吞噬率均高于615、ICR、C57BL/6J小鼠,IRM-2小鼠与615、ICR、C57BL/6J小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四种小鼠的白细胞分类基本一致。照射后第4周,IRM-2小鼠的WBC、BMNC数量与ICR、615、C57BL/6J小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IRM-2小鼠免疫及造血功能较强,是较好的应用于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