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回顾IA期宫颈癌诊断标准的提出及演变过程.总结宫颈癌IA期诊断中存在的困难,目前各种术式并存、治疗意见不一致的处理现状.目前推荐的处理原则是宫颈癌IA1期行锥切或筋膜外全子宫切除,IA2期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或次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要求生育者可行锥切.建议寻找术前准确诊断IA期宫颈癌的方法,进行前瞻性研究,探讨最合理的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前需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良性病变,其术式仍以经腹为主。常见的经典式全子宫切除术使盆底结构变化大,阴道短缩,且常并发膀胱、直肠脱出,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子宫次全切除术又留下宫颈再发生病变的后患。而筋膜内子宫全切术既能达到切除子宫的目的,又能兼有一些次全切之优点。现将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经腹子宫全切术、半腹膜外子宫全切术和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各具优点,保留其优点将3种术式融合为半腹膜外筋膜内子宫全切术的疗效值得探讨。本院妇科在子宫切除手术时分离膀胱腹膜,处理子宫附件和解剖筋膜鞘等重要环节上作了进一步改良具有腹腔干扰少,手术副损伤少,胃肠功能恢复快及保持盆底功能等优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全切术仍以经腹手术为主。本文采用腹式筋膜内子宫全切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陕西省博爱医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采用胆式筋膜内子宫全切术87例,用经典式子宫全切除术79例。两组均排除术前腰骶部疼痛及排便异常者。两组在年龄、产次、病种、子宫大小、盆腔粘连及附件保留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5.
腹壁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全切术98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 ,因良性病变切除子宫保留宫颈的患者渐多 ,从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应用增多。此术式取筋膜外子宫全切和次全切之优点 ,能预防宫颈残端癌 ,保持盆底组织及阴道的完整性。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1月我们共做此手术 98例 ,并与同期筋膜外子宫全切除术 6 0例做对照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患者均为子宫良性病变有子宫切除指征者 ,子宫大小约为妊娠 8~ 12周 ,诊断明确 ,无恶性肿瘤倾向 ,根据术式不同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98例 ,行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 ,对照组 6 0例 ,行传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两组年龄 ,子宫大小和…  相似文献   

6.
简便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目的总结报告简便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对90例子宫全切术进行了改进和简化,采用下腹横行小切口钝性拉开腹壁,集束法处理子宫韧带,筋膜下脱袖式切除子宫,不处理主韧带和宫骶韧带,盆腔腹膜间断缝合3针,简化关腹步骤,皮外不缝线或仅缝1~3针。结果该术式简便快速、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伤口美观、对术后性生活影响小,深受患者欢迎。结论简便腹式子宫全切术优于传统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经腹子宫全切术、半腹膜外子宫全切术和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各具优点。我院保留其优点将3种术式融合为半腹膜外筋膜内子宫全切术。该术式具有腹腔干扰少、手术副损伤少、胃肠功能恢复快及保持阴道支持力等优点,有关资料曾报道。此后,我院在分离膀胱腹膜、处理子宫附件和解剖筋膜鞘等重要环节上做了进一步改良,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后全子宫切除9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宫颈锥切)后全子宫切除的指征,重点探讨宫颈锥切后腹腔镜子宫切除(LH)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2007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开展的95例宫颈锥切后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时间、出血量、残余宫颈病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95例宫颈锥切后全子宫切除中,80例为LH,15例为开腹子宫切除(AH)。患者年龄43.2±5.9岁,术前诊断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及以下18例(18.9%)、CINⅢ累腺35例(36.8%)、宫颈原位癌(CIS)23例(24.2%)、宫颈浸润性鳞癌ⅠA1期19例(20.0%);(2)15例AH和25例LH是在宫颈锥切6周后施术,55例LH是在宫颈锥切后72h内。LH组和AH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0.8±17.1min和88.0±19.8min(P<0.01),术中出血分别为54.3±24.4ml和103.3±48.1ml(P<0.01)。LH组和AH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4.5±1.1天和5.8±1.4天(P<0.01);(3)子宫切除标本的阴道断端边缘均未见病变,但残余宫颈中48例(50.5%)存在持续性病变(39例为CINⅡ及以下病变,4例为CINⅢ,3例为CIS,2例为浸润癌);(4)全组无1例需术中/术后输血,无膀胱、输尿管和肠道损伤发生。LH组患者无1例中转开腹,但4例放置专用举宫器困难,其中1例发生子宫穿孔但未引起并发症;(5)宫颈锥切后72h内行LH的55例中,7例(12.7%)术后出现发热(超过38.5℃),宫颈锥切6周后行LH或AH的40例中,仅1例(2.5%)术后发热。LH组1例患者术后发生阴道残端出血。结论:全子宫切除是某些诊断性宫颈锥切患者锥切后再处理措施之一。对于宫颈锥切后全子宫切除,LH具有优势和特点,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正确放置LH专用举宫器最大限度地上举子宫、锐性分离子宫膀胱腹膜返折是减少锥切后LH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可行性与实用价值.方法对2000年8月至2005年1月间沈阳市妇婴医院26例子宫颈癌和6例子宫内膜癌行腹腔镜下广泛或次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33例子宫内膜癌行筋膜外子宫全切、双附件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7例Ⅰb1期前子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及宫颈根治术.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目、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下广泛(或)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平均手术时间(261±62)min,平均出血量(357±46)mL,平均清除淋巴结(21.7±4.5)个.术后尿潴留9例.结论子宫恶性肿瘤的腹腔镜手术因其独具优势而有发展前景,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适应证的正确选择及操作技术的熟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电刀环切行筋膜内子宫全切术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100例非妊娠期子宫良性病变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50例,其中一组用电刀环切行筋膜内子宫切术(研究组),一组行传统的子宫全切术(对照组)。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中情况与术后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病率、肠排气时间等情况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刀环切行筋膜内子宫全切术术式简单、费时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缩短住院日、便于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1.
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中的宫颈再造术术式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全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的手术 ,手术指征主要为子宫良性病变 ,目前手术途径仍以经腹为主 ,为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改善手术效果 ,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已有很多改进 ,其中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已有报道[1] ,我们继承了这一术式并进行改进 ,取得较好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所选病例均为非妊娠期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患者 ,子宫大小约为妊娠 8~ 12周 ,诊断明确 ,无恶性肿瘤倾向 ,无炎症。根据术式不同 ,将病例分为两组。研究组 30例 ,行筋膜内全子宫切除中的宫颈再造术 ;对照组30例 ,行传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两组年龄、子宫大小…  相似文献   

12.
读者王平问:Ⅰ期子宫颈癌治疗方法有哪些?答:子宫颈癌在临床分为四期,Ⅰ期宫颈癌属于早期癌范畴。宫颈癌在病理类型上又有鳞癌和腺癌之分.对Ⅰ期宫颈鳞癌,根据癌浸润的深度及广度分为Ⅰα期与Ⅰb 期,而Ⅰα期又分为Ⅰα_1期与Ⅰα_2期.目前大多数学者对Ⅰα_1期鳞癌行筋膜外子宫全切除术,Ⅰα_2期行次广泛性子宫全切除术,对盆腔淋巴结可不切或视病情行选择性切除;对Ⅰb 期子宫颈癌应做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除术.Ⅰ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与传统经腹子宫全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3种手术方式的比较,探讨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选择同期施行的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100例,经腹子宫全切除术120例,次全子宫切除术60例,观察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术后恢复情况(住院天数、术后阴道出血、阴道残端息肉)等并进行比较。结果3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阴道出血,传统的经腹子宫全切除术较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略多,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残端有小宫颈宴体,无息肉形成,传统的经腹子宫全切除术有9例残端息肉形成。结论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取传统经腹子宫全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优点,手术创面小,手术难度降低,不破坏盆底结构,减少术后残端出血及残端肉芽的发生,并且由于切除了宫颈内膜及移行带,消除了次全子宫切除术式发生宫颈残端癌的顾虑。因此,在良性子宫疾病需切除子宫时该术式值得推崇。  相似文献   

14.
非脱垂瘢痕子宫阴式和腹式全切术临床评价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评价非脱垂瘢痕子宫阴式和腹式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于 2002年 1月至 2003年10月在仁济医院妇科住院的非脱垂瘢痕子宫患者。其中行阴式子宫全切术 38例,术中于子宫瘢痕处采用筋膜内锐性分离的方法,分解子宫膀胱粘连。以 59例行常规腹式子宫全切术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阴式组的手术时间与腹式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阴式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少于腹式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 非脱垂瘢痕子宫行经阴式全切术优于经腹式全切术。  相似文献   

15.
腹式筋膜内子宫全切术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腹式筋膜内子宫全切术黎培毅刘宏伟杨延林子宫切除是常用的妇科手术,有普通子宫全切和子宫次全切除之分,但对宫颈的处理均不十分满意。筋膜内子宫全切术〔1〕,取普通子宫全切(即筋膜外子宫全切)和次全切之优点,达到了防止宫颈残端癌,保持盆底,阴道完整性和部分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全子宫切除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阴道镜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CINⅢ并伴有HR-HPV感染患者,其中有生育要求因而进行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的患者370例(锥切组),无生育要求及宫颈萎缩锥切困难要求行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32例(全切组)。对两组患者治疗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锥切组CINⅢ行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后6个月治愈223例,治愈率为93.7%;全切组行全子宫切除术后6个月治愈125例,治愈率为94.7%。锥切组和全切组治疗后6个月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锥切组治疗6个月后,HR-HPV总的病毒阴转率为68.1%(162/238);全切组治疗6个月后,HR-HPV总的病毒阴转率为71.2%(94/132),两组术后对HR-HPV的病毒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锥切组和全切组术前及术后的病理检查符合率(锥切组67.2%,全切组6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CINⅢ合并高危型HPV感染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对高危型HPV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筋膜外宫颈切除术在已完成生育但要求保留子宫的Ⅰ A1期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4月至2009年7月,我们对17例已完成生育的年轻的Ⅰ A1期宫颈癌患者实施筋膜外宫颈切除术,术中切除1 cm阴道上段,子宫峡部以下的宫颈及其宫颈筋膜,并行诊断性刮宫.将切除的宫颈及官腔刮除物送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检查,明确宫颈切缘及宫腔有无癌灶.结果:17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所有患者的宫颈切缘无肿瘤浸润,术中无膀胱及肠管损伤,平均手术时间为95分钟(80~140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110 ml(80~210 ml),术后平均肠功能恢复时间22小时(12~36小时),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天(4~7天),术后病率2例,宫腔粘连1例,术后病理诊断与术前诊断相符,月经正常.结论:筋膜外宫颈切除术可以在保留子宫体的情况下,将宫颈病灶切除.对于不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的ⅠA1期宫颈癌患者,筋膜外宫颈切除术可能是一种能保留子宫体的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论证横小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优点。方法 分析62例横小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中、术后情况,并与同期传统腹式纵切口筋膜外子宫全切术比较,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等。结果 改良式手术术后排气时间早,术后疼痛轻,术后病率少。结论 横小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及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9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宫颈冷刀锥切术1 292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为宫颈癌的1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 125例宫颈癌患者中,鳞状细胞癌116例(92.8%),其中ⅠA1期77例,ⅠA2期5例,ⅠB1期34例;腺癌为7例(5.6%),其中ⅠA1期3例,ⅠA2期2例,ⅠB1期2例(1例合并宫颈鳞癌ⅠB1期);宫颈神经内分泌癌和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ⅠA1期各1例(0.8%,1/125)。② 77例ⅠA1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中,41例(53.2%)接受了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14例(34.2%,14/41)有病灶残留,其中HSIL 13例(9例CIN2,4例CIN3),鳞状细胞癌1例;1例ⅠA1期宫颈腺癌接受了全子宫切除术。36例(46.8%)有生育要求的ⅠA1期鳞状细胞癌患者中,2例术后切缘为CIN2,2例术后切缘为CIN3,患者均拒绝再次手术。随访23~52个月,未见明显异常。43例ⅠA2期以上患者接受了宫颈癌根治术。已手术的85例患者除2例失访外,1例宫颈鳞癌ⅠA1期术后8年复发,其余未发现异常。结论 宫颈冷刀锥切术在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对宫颈锥切术切缘阳性且无生育要求的ⅠA1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可行子宫切除术,对宫颈锥切术切缘阴性者可保留子宫但需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残端宫颈病变特点及切除残端宫颈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次全子宫切术后再次行残端宫颈切除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时患者平均年龄41.7岁,手术原因包括子宫肌瘤、产后出血、手术困难等;残端宫颈切除的主要病因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肌瘤、卵巢病变等。结论: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前需常规仔细检查宫颈,排除子宫颈及内膜病变,术后严密随访;切除残端宫颈应注意盆底解剖结构,防止出血和副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