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糖尿病患者肾血流与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解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糖尿患者不同阶段时肾血流的关系。方法肾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为糖尿病肾血流正常组(A组)15例、糖尿病肾血流减少组(B组)15例,正常对照组18例。分别采血测定血浆ET-1和CGRP浓度。结果A组ET-1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B组ET-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二组ET-1水平与肾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肾动脉血流量(Q)呈负相关(P<0.01),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呈正相关(P<0.05)。二组的CGRP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均<0.01),但A与B组的CG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发现CGRP水平与Vmax、Q和UAER呈相关关系。结论ET-1在糖尿病不同阶段时对肾血流量的病理生理作用可能不同;糖尿病患者呈现低CGRP血症,但它对不同阶段的糖尿病肾血流的影响尚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2.
动脉硬化闭塞症与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动脉硬化闭塞症(ASO) 与内皮素1(ET1) 、一氧化氮(NO) 等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因子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96 例ASO 患者,采用密度梯度法检测循环内皮细胞计数(CEC),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浆ET1 、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血管紧张素Ⅱ(ATⅡ)、肿瘤坏死因子(TNF),采用酶联免疫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PS)。采用Griss 法检测血浆NO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均存在高ET1、TXB2 、ATⅡ、粘附分子、CEC血症,存在低NO、CGRP、6KPGF1α血症,且以Ⅲ期病人最明显。结论 ASO 的发生发展同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因子密切相关,ET1、NO 等血管活性因子的检测有助于ASO发病机制的探讨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别。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与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心脏灌流及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期间的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用含有ET和ET+CGRP的KH液分别对离体大鼠心脏进行灌流并观察冠脉流量、乳酸脱氢酶(LDH)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对CPB心脏手术病人围术期测定ET和CGRP含量。结果:(1)大鼠心脏在ET灌流期间冠脉血流明显减少,MDA生成和LDH漏出显著升高;同时灌流CGRP则为相反结果。(2)CPB心脏手术病人术前ET含量明显高于术中及术后(P<0.01);心脏复苏后ET达到最低水平,进入ICU后ET开始回升。(3)CPB期间CGRP含量与术前比无差异,术后24小时CGRP明显高于术前及术中(P<0.05)。结论为心脏停搏液中似无必要添加CGRP去拮抗ET,术后早期适量应用CGEP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GSTPi表达与大肠癌化疗前后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胎盘型谷胱甘肽 S转移酶( G S T Pi) 表达与其化疗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对64 例经术前化疗的大肠癌病例化疗前后的标本分别作 G S T Pi 和核增殖抗原( P C N A) 单抗 L S A B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原位末端标记( T U N E L) 法染色,分析 G S T Pi 表达与大肠癌化疗前后核增殖抗原( P C N A) 计数值和凋亡指数变化的关系。 结果 64 例大肠癌组织呈 G S T Pi 免疫染色阳性42例(66 % ) 。 G S T Pi 阳性的病例化疗前后大肠癌组织 P C N A 计数值分别为78 ±7 和78 ±8 ,其凋亡指数分别为29 ±04 和29 ±04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05) ;但阴性组经化疗后 P C N A 计数值从78 ±8降至73 ±6 ,凋亡指数则从28 ±07 升至56 ±09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01) 。 结论  G S T Pi 在大肠癌组织中过量表达不仅可对抗化疗药物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尚可对抗其促进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我们认为 G S T Pi 过量表达与临床大肠癌化疗耐药性有关,可作其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肝肿瘤病人手术前后急性期反应蛋白(APP),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及相关关系。方法 前瞻性地调查了42例伴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病人手术前后血清APP、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结果 血清C反应蛋白(CRP)α-1抗胰蛋白酶(AAT)升高,C3、C4、前白蛋白(PA)和转铁蛋白(Tf)显著降低,另外也发现血清TNFα减少,肝癌病人部分肝切后,血清CRP、AAT、AAG、CP、HP显著升高,TNFα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离体大鼠心脏灌流及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期间的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提示:(1)ET灌流离体大鼠心脏时冠脉血流明显减少,心脏组织MDA生成,LDH漏出显著升高。同时灌流CGRP时冠脉血流显著增加,MDA生成和LDH漏出量显著降低。(2)CPB病人术前ET水平明显高于术中与术后(P<0.01)心脏复苏后,体内ET含量达到了最低水平。回ICU及术后24小时体内ET开始回升。(3)CPB期间CGRP无明显变化,术后24小时,体内CGRP含量明显较术前及术中升高(P<0.05)。文章对上述变化的原因及临床意义进行了简要本文作者单位:100037海军总医院胸心外科、心脏内科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7.
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50例乳腺癌和12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cmet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met蛋白及TGF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6.0%和42.0%,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两者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和25.0%;组织学分级为Ⅰ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癌胚抗原(CEA)为阴性的病例中,cmet蛋白及TGFα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Ⅲ级,ER、PR及CEA为阳性者(cmet及PRP<0.01;TGFα、PR和CEAP<0.05;余P>0.05)。本实验结果提示:cmet蛋白及TGFα表达可能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体机内分泌状态有较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患者粪便中C-erbB-2扩增和p53突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大肠癌患者粪便 Cerb B2 扩增及p53 突变的检测方法,探讨大肠癌的基因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以差异聚合酶链反应( P C R) 、 P C 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S S C P) 银染技术,分别检测大肠癌患者粪便 Cerb B2 扩增及p53 突变。 结果 14 例中查出 Cerb B2 扩增7 例(50 % ) ,p53 突变8 例(57 % ) ,二基因联合检出11 例(79 % ) 。2 例粪便潜血试验( F O B T) 阴性中,1 例 Cerb B2扩增及p53 突变均阳性,另1 例p53 突变阳性。 结论 联合多基因检测能对大肠癌的基因诊断提供更多的帮助,粪便 D N A 标本的 Cerb B2 扩增及p53 突变分析可为筛查尚无出血或 F O B T 假阴性的大肠癌及大肠癌高危个体的一种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两种钙离子拮抗剂对ESWL时保护肾功能的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避免和减小ESWL对肾功能的损伤,应用两种钙离子拮抗剂(络活喜、硝苯地平)进行研究对照。60例肾盂及输尿管上段结石进行ESWL治疗,随机分为络活喜组,硝苯地平组和对照组,各20例。ESWL前3天分别口服络活喜,硝苯地平;对照组不服用任何药物。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SWL前后24小时尿α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白蛋白(Alb)、TH糖蛋白(THP)及尿免疫球蛋白(IgG)的变化。ESWL后对照组尿α1MG、β2MG、Alb及IgG分泌量明显高于ESWL前水平(P<0001);尿THP明显低于ESWL前水平(P<0001)。络活喜组尿Alb、IgG比ESWL前增加(P<001,P<005)。硝苯地平组仅尿Alb比ESWL前增加(P<005)。认为两种钙离子拮抗剂对ESWL时肾功能损害均有保护作用,硝苯地平的疗效优于络活喜。  相似文献   

10.
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内毒素血症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49例梗阻性黄疸(梗黄)患者(实验组)和81例无黄疸胆系疾病患者(对照组)围手术期外周血的内毒素(ET)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①术前ET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②术后10~12天夹闭T/Y管后ET阳性率明显低于术前和夹管前(P<0.001);③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CST)的患者ET阳性率明显高于无ACST的患者(P<0.001)。作者认为,本组梗黄患者中出现的肾功能障碍、胃肠道出血以及2例患者的死亡,可能部分与内毒素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直肠下段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直肠下段癌手术治疗的方式和效果。方法对1977~1992年我院收治的754例直肠下段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4例中,切除574例,切除率7612%。其中根治性切除464例,根切率6153%。围手术期并发症共计9种,144例次,总并发症为2508%,本组围手术期无死亡。根治性切除组中,经腹会阴切除335例,占7219%,局部复发率1373%;保肛手术129例,占2780%,局部复发率1318%。1985年前保肛率1325%,1986年后为3282%。1985年前根治切除组5年生存率5434%,1986年后为6073%(P<0.01)。结论在低位直肠癌的治疗中,如果病例选择适当,保肛手术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相比较,并不影响远期疗效,但其生存质量明显优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胃癌根治术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与胃癌根治术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2年1月~1998年3月入院的374例行胃癌根治术的病人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可能导致住院期死亡和手术并发症的因素。结果年龄>65岁、术前白蛋白<35g/L、血红蛋白<80g/L、腹水量>300ml、有合并症、联合切除脾/胰、手术方式为全胃切除术等7个因素是胃癌根治术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准备胃癌根治术时,以上危险因素应仔细考虑,有目的地控制以上因素可以降低胃癌根治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保乳手术加综合治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保乳手术加综合治疗乳腺癌的手术适应证、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 46例I~IIb 期乳腺癌施行保乳手术加术后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 (保乳组 ) ;并与同期施行改良根治术加综合治疗的 5 0例I~IIb 期乳腺癌 (对照组 )进行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 0 .5~ 14年 ,平均 4年。结果 保乳组 46例双侧乳房乳头基本对称、外形丰满 ,外观优良。保乳组、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 (14 3 .7± 2 1.6)min ,(181.9± 16.0 )min ;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 (2 42± 73 )ml ,(3 76± 5 6)ml ,手术并发症率分别为 15 .2 %,3 4.0 %;保乳组均优于对照组 (均P <0 .0 5 )。保乳组 3 ,5 ,10年期生存率分别是 96.8%,88.9%,85 .7%,总局部复发率是 6.5 %;对照组 3 ,5 ,10年期生存率分别是 97.1%,89.5 %,87.5 %,总局部复发率是 4.0 %。两组生存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 >0 .0 5 )。结论 临床早期乳腺癌采用保乳手术加综合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可作为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评价I ,IIa期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 14 1例I ,IIa期乳腺癌 (肿块距乳头≥ 3cm )前瞻性非随机分为两组 :(1)保乳治疗组 68例 ,行保留乳房的肿瘤局部广泛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2 )对照组 46例 ,行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均给予化疗、放疗和 /或内分泌治疗。结果 中位随访 46个月 ,两组病例均无局部复发。保乳治疗组 3a生存率为 98.0 % ,5年生存率为93 .3 % ,远隔脏器转移率为 7.4% ;改良根治组 3年生存率为 97.1% ,5年生存率为 91.3 % ,远隔脏器转移率为 8.7 ,两组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对癌肿距乳头≥ 3cm的I ,IIa期乳腺癌采用保乳综合疗法 ,可以达到与根治术相似的治疗效果 ,可能逐渐成为治疗I ,IIa期乳腺癌患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5.
乳腺腔镜经腋下小切口施行乳腺癌保乳手术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腔镜经腋下隐蔽小切口对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全麻下使用乳腺腔镜经腋下小切口入路 ,结合腋窝脂肪溶解抽吸技术 ,进行保乳手术 2 1例。结果 术中冷冻病理切片报告所有标本各切缘均无癌残留。 3例腋窝淋巴结有转移。平均手术时间 81.6min。术后 1例出现皮下积液 ,经抽液加压包扎后消失。所有病例乳房形态保持良好 ,患者满意。均获随访 3 .1~ 15 .6个月 ,未见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乳腺腔镜经腋下入路行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切口微小隐蔽 ,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改变了早期乳腺癌常规保乳手术的观念。腋窝脂肪抽吸后 ,腋窝淋巴清扫变得容易。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复发再次手术(附6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大肠癌复发再次手术的价值,提高大肠癌的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复发性大肠癌连续病例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证实癌复发,其中肝转移18例,局部复发10例,腹膜广泛转移8例,区域淋巴结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20例;4例证实无癌复发。再次手术共切除42例,单纯置化疗泵或腹腔化疗管共14例。术后55例获随访,16例已存活5年,20例已存活3年,8例手术距今不足3年仍存活,6例2年内死亡,4例1年内死亡,1例围手术期内死亡。结论大肠癌复发再次手术仍有较高切除率,再次手术能提高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体表恶性肿瘤切除后的皮瓣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体表恶性肿瘤切除后局部组织严重缺损的有效修复方法。方法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和邻近的轴型或随意皮瓣修复体表恶性肿瘤切除后的组织缺损,并尽可能地纠正畸形,恢复功能。结果临床应用17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在术后10~15d愈合拆线,功能恢复良好。14例外形满意,2例稍微臃肿,1例有“猫耳”形成经再次手术修复满意。结论携带其他组织的复合皮瓣血运丰富,修复能力强,是目前体表恶性肿瘤切除后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适合于部位深和范围广的体表肿瘤切除后局部组织严重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附320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适应证,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后≥5年的320例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各种术式的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死亡率。结果低位直肠癌保肛率为58.5%(320/547)。术后发生吻合口漏为4例(1.25%),1年内吻合口狭窄发生26例(8.13%),术后排便情况以加做结肠末端粪袋成形术者为佳。5年生存率及吻合口局部复发率:Dixon手术组为63.24%,10.27%;Park手术组为66.67%,5.13%;局部切除手术组为89.46%,10.7l%。5年盆腔软组织复发ll例(3.44%)。全组手术死亡2例(0.6%)。结论 低位或超低位结肠一直肠吻合术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主要术式。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可考虑施行低位直肠癌的局部切除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并不影响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式选择无关,辅助性的结肠末端粪袋成形术,有利于改善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19.
关于甲状腺癌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探讨提高甲状腺(甲癌)诊断治疗水平的方法。方法 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结合复习近期国内外文献,提出在甲癌诊断治疗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结果和结论 甲癌在诊断中应注意性腺癌、多灶癌、双侧癌,甲状腺良性疾病与甲癌并存,以及甲状腺微小癌或隐匿癌等情况;对需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肿块,术中、术后均应行病理检查,以防甲癌漏诊;除未分化癌外,甲癌均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式选择应根据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病人情况等决定;术后应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8年间收治的 2 1例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为肝癌及梗阻性黄疸症状 ;术前正确诊断率76.2 %,B超 ,CT ,MRI ,ERCP和PTC的正确诊断率分别为 14 .3 %,9.5 %,14 . 3 %,71.4%和10 0 %。行肝癌切除加胆管癌栓清除术 10例 ,肝癌切除加肝外胆管切除术 5例 ,单纯胆总管切开取栓加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 ) 3例 ,胆管癌栓清除加肝动脉灌注 (HIA ) 3例。术后 3年生存率 44 .4%,5年生存率 2 8.6%。结论 原发性肝癌伴胆道癌栓的诊断应选择多种检查手段 ,综合分析 ;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