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阴虚体质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应答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探讨中医体质因素在干扰素治疗应答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行Peg-IFNα治疗的120例HBeAg阳性CHB患者资料,通过体质分类判定中医体质类型后分为阴虚质组(59例)和非阴虚质组(61例)。两组均应用Peg-IFNα-2b(1.0μg/kg体重)或Peg-IFNα-2a(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6个月后获得完全应答(CR)或部分应答(PR)初步判断为治疗有效,有治疗应答者完成1年疗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检测HLADQA1基因型。比较不同应答情况患者体质类型分布及组间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不同体质类型CHB患者Peg-IFNα治疗应答存在差异,阴虚质组有效率[61.0%(36/59)]明显低于非阴虚质组[78.7%(4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患者HLA-DQA1*0501等位基因频率为14.8%(8/54),明显低于无应答(NR)患者的30.6%(22/72);HLA-DQA1*0601等位基因频率为18.5%(10/54)则高于NR患者的5.6%(4/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质患者HLA-DQA1*0301等位基因频率[2.5%(3/118)]低于非阴虚质患者[9.8%(12/122)],而HLA-DQA1*0501等位基因频率[33.9%(40/118)]高于非阴虚质组患者[18.9%(23/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_c0.05)。结论中医体质和HLA-DQA1基因多态性影响HBeAg阳性CHB患者对Peg-IFNα的应答,阴虚体质和HLA-DQA1*0501基因型不利于应答,但其关系尚有待明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医体质类型与浙江地区汉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同临床状态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探讨中医体质因素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收集慢性乙型肝炎(CHB, 120例)、慢性HBV携带者(ASC, 60例)、自限性HBV感染者(RHBS, 60例)3组患者,前两组诊断均经肝活检证实。以王琦体质分类判定中医体质类型;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检测HLA-DQA1基因型,比较组间体质类型分布的差异及组间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1) CHB组阴虚质、痰湿质的分布频率(20.0%、12.5%)显著高于RHBS组(6.7%、1.7%),平和质的分布频率(11.7%)显著低于RHBS组(3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3.500,95%CI:1.16-10.60; OR=8.400,95%CI:1.09-65.42; OR=0.161,95%CI:0.076-0.34; 均P<0.05);(2)CHB组湿热质的分布频率(24.2%)显著高于ASC组(6.7%, P<0.05,OR=4.462,95%CI: 1.49-13.36),平和质的分布频率(11.7%)显著低于ASC组(45.0%, P<0.01,OR=0.285,95%CI:0.13-0.62);(3)HLA-DQA1*0201在CHB组的分布频率(38.3%)显著高于RHBS组(5.8%,P<0.01,OR=10.04,95%CI:4.48-22.48);HLA-DQA1*0102的分布频率(9.6%)显著低于RHBS组(36.7%,P<0.01, OR=0.183, 95%CI:0.10-0.32);(4)HLA-DQA1*0201在CHB组的分布频率(38.3%)显著高于ASC组(7.5%,P<0.01,OR=7.667, 95%CI:3.7-15.87);HLA-DQA1*0102的分布频率(20%)显著低于ASC组(9.6%,P<0.01,OR=0.424, 95%CI:0.23-0.79)。结论 中医体质因素和HLA-DQA1基因多态性均可影响HBV感染的临床结局,但其间关系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阴虚体质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联系,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不同肝组织病理程度与HLA-DRB1、DQA1基因多态性的联系,通过调节病理体质,延缓或抑制病情进展。方法:临床选择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105例,进行中医体质分型:47例阴虚质和58例非阴虚质,105例患者行肝组织活检术,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留取血标本,检测HBsAg、HBV-DNA、HBeAg及肝功能,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测定HLA-DRB1、HLA-DQA1等位基因型。结果:在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阴虚质组与非阴虚质组间,HBsAg、HBV-DNA、HBeAg及肝功能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05例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经病理诊断肝组织无炎症和(或)纤维化改变者仅11例(10.5%),轻度慢性肝炎80例(76.2%),中度慢性肝炎8例(7.6%),重度慢性肝炎6例(5.7%)。阴虚质组的肝组织纤维化病变的发生率为34.0%,显著高于非阴虚质组的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0.05);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DRB1、HLA-DQA1在不同肝组织病理程度间的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数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为轻度慢性肝炎,少数为中度和重度;阴虚体质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病变的发生率高于非阴虚体质,提示阴虚体质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感染HBV后易发生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改变,可能易发展为肝硬化。  相似文献   

4.
对急性脑梗塞多种中医体质进行HLA-DQA1等位基因分型,分析体质类型的遗传易感性及体质与“证”和治疗的密切关系。采用PCR-SSP技术对观察组急性脑梗塞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共103例及正常质对照组99例进行HLA-DQA1等位基因的基因分型。结果表明,HLA-DQA10501基因型在阴虚质明显高于正常质对照组(P<0.01),HLA-DQA10301基因型在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均明显高于正常质对照组(P<0.01)。提示急性脑梗塞患者,HLA-DQA10501基因与阴虚质相关联;HLA-DQA10301基因与气虚质、痰湿质及血瘀质相关联;从分子生物学水平阐明了体质与“证”,体质与“同病异治”的遗传学背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医基本证型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基因分型的相关性。方法:以广东籍健康者及SLE患者全血为研究标本,DNA的提取用快速盐析法,HLA-DQ基因分型用序列特异性引物(SSP)法。结果:SLE患者组中DQA1*0101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组,DQA1*0302、DQB1*0301的检出率明显低于正常组;阴虚内热型的DQA1*0501基因频率、脾肾阳虚型及阴虚内热型的DQAl*0101基因频率高于其他各型(P<0.05);其他等位基因在各型间比较无统汁学意义(P>0.05)。结论:广东籍汉族SLE患者中,疾病的易感基因表现为DQA1* 0101,而疾病的保护性基因在本研究中表现为DQAl*0302、DQB1 * 0301;中医证型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与HLA-DQ基因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本研究提示DQA1*0101与脾肾阳虚及阴虚内热相关连,提示阴虚内热、脾肾阳虚型体质是广东籍SLE患者的易感体质,广东籍汉族人SLE患者阴虚内热体质还与DQA1* 0501基因相关连,说明中医证型不是与单一的基因相关连,可能与一组或多组基因群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阴虚体质与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围绝经期妇女阴虚体质352例、非阴虚体质276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ERα-T/C(rs2234693)、-A/G(rs9340799)多态性。结果:χ2分割显示:阴虚质组rs2234693的TT频率(44.1%)低于与非阴虚质组(53.6%),基于阴虚体质的Logistic回归分析,ERα-rs2234693-CC/TC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调整各种危险因素混杂因素后,相对危险度(OR值)为1.465。阴虚质组C-A单倍体型频率(24.8%)高于与非阴虚质组(19.0%)。结论:ERα-rs2234693-CC/TC是围绝经期妇女阴虚质独立危险因素,而C-A单倍体型是易患因素。ERα基因变异可能是围绝经期妇女中医阴虚质分子遗传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体质类型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同临床状态的关系,探讨中医体质因素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CHB组)患者120例、慢性HBV携带者(ASC组)60例、自限性HBV感染者(SRHB组)60例,以王琦体质分类判定中医体质类型,比较各组间体质类型分布的差异。结果:(1)CHB组阴虚质、痰湿质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SRHB组,平和质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SRHB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5);(2)CHB组湿热质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ASC组,平和质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ASC组;(3)与ASC组相比,CHB组阴虚质、瘀血质有增多趋势,阳虚质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体质因素影响HBV感染后的临床结局,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患者可能更易进展为CHB。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发病的关系。方法:临床收集浙江地区汉族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8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60例)、慢性HBV携带者(ASC,40例)3组患者,后两组诊断均经肝活检证实。以王琦体质分类判定中医体质类型,比较组间体质类型分布的差异。结果:①CSH组与CHB组体质类型的分布未见统计学差异;②CSH组湿热质、阴虚质的分布频率(45.0%、25.0%)显著高于ASC组(7.5%、5.0%),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的分布频率(6.2%、3.8%、2.5%)显著低于ASC组(42.5%、22.5%、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体质因素可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发生,湿热质和阴虚质慢性HBV携带者可能更易进展为CSH。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湘西土家族人群不明原因反复流产的遗传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76例湘西土家族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患者和82例湘西土家族健康对照者的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的DRB1*04基因频率增高(37.17%比8.27%,PC<0.01,RR=8.02),而DRB1*12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72%比28.43%,PC<0.01,RR=0.11)。结论HLA-DRB1*04可能是湘西土家族不明原因反复流产的易感基因,HLA-DRB1*12可能为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国汉族妇女外阴硬化性苔藓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HLA-A\B\DR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中国汉族妇女外阴硬化性苔藓中属肝肾阴虚型40例、肝经湿热型36例,正常健康中国汉族妇女62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PCR-SSP方法进行基因多态性关联检测分析。结果:HLA-B*15、HLA-DRB1*12等位基因在外阴硬化性苔藓各中医证型出现的频率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等位基因HLA-B*40在肝肾阴虚组患者中呈低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亦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LA-B*15、HLA-DRB1*12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汉族妇女VLS肝肾阴虚型与肝经湿热型的易感基因,HLA-B*40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汉族妇女VLS肝肾阴虚型的保护性基因,而与VLS肝经湿热型无相关性。HLA-B*40等位基因在两组中的显著性差异提示中医辨证分型的物质基础和异质性,对VLS的诊断、治疗、预测和中医辨证分型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阳性的免疫性不育症患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human leucocyte antigen-DQA1, HLA-DQA1)基因的相关性及中医药治疗与HLA-DQA1基因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egsin基因C2093T基因多态性与广西汉族人群IgA肾病(IgAN)患者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中医将IgAN病例辨证分为脾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风湿热毒证4型。采用PCR-RFLP检测86例IgAN组和59名正常组Megsin基因C2093T位点基因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IgAN病不同中医证型中的分布规律。结果:①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Megsin基因C2093T存在3种突变基因型,即CC型、CT型、TT型及C、T两种等位基因,IgAN组和正常对照组Megsin基因C2093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均具有群体代表性;②IgAN组和正常组3种突变基因型之间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C、T两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IgAN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风湿热毒证;④IgAN脾肾气虚证组基因型中CC型占比例最大,脾肾气虚证组Megsin基因C2093T基因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IgAN各中医证型之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IgAN患者中医证型以虚证为多,脾肾气虚证及气阴两虚证为其主要证型。Megsin基因C2093T位点基因型CC型可能是IgA肾病脾肾气虚证发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阴不足型免疫性不孕不育症患者抗精子抗体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Bl(HLA-DQB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57例抗精子抗体阳性肾阴不足型不孕不育症患者(免疫性不孕不育症组)和60例正常健康者(正常对照组)的HLA-DQB1基因进行分型研究.结果 免疫性不孕不育症组HLA-DQB1*060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HLA-DQB1*0303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HLA-DQB1*0604等位基因可能是抗精子抗体阳性肾阴不足型免疫性不孕不育症的易感基因,HLA-DQB1*0303等位基因则可能是其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胰岛素抵抗指数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入组的3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阴虚热盛型(58例)、气阴两虚型(177例)、血瘀脉络型(35例)和气虚痰浊型(30例)4组,并设健康对照组(30例)。全部病例监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测定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4)。结果:①气虚痰浊型患者RBP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瘀脉络型、阴虚热盛型与气阴两虚型;②RBP4与IR之间呈正相关(r=0.312;P0.01)。结论: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气虚痰浊型糖尿病患者关系密切;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降低血清视黄醇水平可能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膝骨关节炎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初探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的关联性。方法:收集18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100例非膝骨关节炎为对照组,逐一判定中医体质类型及中医证型,统计中医体质及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膝骨关节炎与中医体质类型、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联性。结果:①观察组偏颇质以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最常见;②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为膝骨关节炎正向风险因素;③观察组症候表现复杂,以肝肾亏虚证为主,其次为寒湿痹阻证、气血虚弱证、气滞血瘀证;④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类型相关联,其中寒湿痹阻证与气虚质显著相关;肝肾亏虚证与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气血虚弱证与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气滞血瘀证与阳虚质显著相关。结论: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人群易患膝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人群以肝肾亏虚证居多,寒湿痹阻证次之,气血虚弱证和气滞血瘀证较少;从不同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来看,寒湿痹阻证与气虚质显著相关;肝肾亏虚证与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气血虚弱证与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气滞血瘀证与阳虚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模型大鼠证候的特征及演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模型大鼠证候的发生与演变。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或结合高脂饲料喂养形成糖尿病模型,根据血糖诊断为隐性DM大鼠、2型DM大鼠、1型DM大鼠;同步检测体重、饮水、摄食、腋温、心率、爪、尾显微放大拍照及图像处理得到γ值、旷场水平跨格数和垂直站立数、抓力,求出正常对照组各指标均数,及各组的各动物实测值与正常对照组均数的比值,制定阴虚程度、阳气程度及胃热程度等计量辨证方法,对各组四诊进行比较。结果:1型DM大鼠成模后证候迅速发展为胃热、阴虚证候,并持续加剧、严重,早期见有阳气旺盛,以后逐渐发展至阳虚、气虚证,出现阴虚胃热兼气虚、阳虚证。2型DM成模后逐渐发展为胃热、阴虚证候,并持续加剧,程度轻于1型DM;成模早期有阳气旺盛倾向,以后逐渐向阳虚、气虚证过渡,但程度轻,不典型。隐性DM有轻度的胃热证候,且主要表现为饮水增加,其余证候不明显。结论:糖尿病大鼠存在特殊的证候、兼证,及其演变规律,其证候的严重程度是可以定量的,因而本研究对于糖尿病模型大鼠辨证论治治法的确定和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