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颈动脉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经颈动脉溶栓治疗,对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护理,指导患者体位与活动,协助生活护理。结果:11例患者溶栓治疗基本痊愈6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1例。结论:经颈动脉灌注溶栓是基层医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适用于早期脑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出血的治疗过程当中,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治疗效果理想,能够实现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早期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与护理效果。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溶栓治疗后密切观察相关体征及病情变化,观察临床效果。结果:闭塞血管50例,溶栓治疗后完全再通33例,部分再通12例,未再通5例,血管总再通率为90%。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经动脉溶栓治疗可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其溶栓效果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溶栓治疗组,尿激酶10×105~15×105 U加入100 mL~200mL生理盐水静脉输注,30min~60min滴完。对照组不应用尿激酶,其他常规治疗方法相同。结果溶栓治疗组40例,溶栓后24h内25例即刻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2周时溶栓治疗组中临床显效率62.50%,临床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40例即刻疗效不显著,2周时临床显效率37.50%,临床总有效率60.00%(P〈0.05)。结论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使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是治愈急性脑梗死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溶栓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急性脑梗死有或无糖尿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 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溶栓治疗。结果 有糖尿病组和无糖尿病组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差于无糖尿病患者 ,且近期预后亦差。  相似文献   

6.
杨燕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5):146-146,160
目的:探讨静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静脉内溶栓进行治疗,配合临床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2例病人溶栓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恢复和明显好转,显效26例、好转4例、无效2例,2例病例术后出现基底节区小量出血。结论:治疗期间适宜的护理方法能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树立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健康,致残率极高的疾病。近年,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重大进展。而溶栓后的再梗死成为溶栓失败的重要原因,溶栓后抗凝药物的应用存在较大的分歧。1998年8月-2003年6月,笔者采用静脉滴注尿激酶配合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rtPA动脉溶栓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是使用rtPA动脉溶栓,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静滴14天。观察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14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中医疗效评分等。结果:治疗组在14天的NIHSS及中医疗效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PA动脉溶栓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急性闭塞脑梗死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和B组33例,A组患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B组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管再通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并发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出血性梗死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Rt—PA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均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但Rt—PA溶栓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尿激酶溶栓治疗,较尿激酶溶栓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辨证结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结合静脉溶栓治疗,1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辨证结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多机制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1.
卒中单元中熄风化痰活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卒中单元临床和数据平台,观察中医熄风化痰活血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熄风化痰活血小复方,连续观察14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1HSS)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N1HSS评分均降低,BI评分升高,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治疗组为优。结论熄风化痰活血法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以此法为指导的中医小复方在卒中单元中能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药干预超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以及疗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两年以来收治的36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静脉溶栓,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药干预治疗。比较溶栓前、溶栓后24小时、溶栓7周以及溶栓30天的神经功能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以及疗效上在治疗后24小时以及7天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0天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临床疗效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药干预,疗效较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眼针治疗急性脑梗死6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眼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以眼针治疗,对照组以体针治疗,均10次为1疗程,治疗2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7例,显著进步25例,进步29例,无变化3例,总有效率95.3%;对照组基本痊愈3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24例,无变化17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7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眼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栓通结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及对照组(66例),分别给予血栓通和复方丹参液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及ADL。结果:所有受试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明显减少,运动功能、ADL积分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变化均数相比,血栓通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结合早期康复训练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IMA、GPBB、CTNI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溶栓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静滴;采集患者静脉血,测定缺血性修饰白蛋白、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肌钙蛋白I进行各时点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ACB值开始升高,在溶栓后达峰值,而后呈上升趋势,溶栓后12h基本恢复正常,治疗组AC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BB于溶栓后出现,4h达峰值,其后呈下降趋势;cTnI于溶栓后2h出现,其后呈上升趋势。治疗组于溶栓后及溶栓后2h、4h、6h、12h,GPBB、cTnI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CB、GPBB、cTnI浓度除在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在溶栓后不同时点、组间以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医杂志》2016,(12):1039-1041
目的:观察促灌保心颗粒剂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AMI)的疗效。方法:208例患者随机分组,口服促灌保心颗粒剂和静脉溶栓为治疗组,与单纯静脉溶栓的对照组比较。结果:溶栓治疗3 h后,两组STR≥50%病例数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STR≥70%者在3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LVEF在3个月时比对照组增加明显(P0.01)。结论:促灌保心颗粒剂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疗效较好,为目前无急诊PCI手术条件的基层医院提供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是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术后恢复、提高生存质量的保障,从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常用药物,溶栓前、中、后各个环节的相关护理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头穴透刺配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机理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题选择11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和发病时间顺序将其分为8组。采用临床疗效观察、神经功能评分等指标,进行治疗前后连续性检测。结果:发现单纯溶栓组溶栓后血管虽然再通,脑血流也得到改善,但常常不能使神经功能等临床状况获得明显的恢复,这可能主要与溶栓再灌注中自由基损害有关。而针刺配合溶栓组的这种现象较少,与单纯溶栓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从而间接证明针刺可能减轻溶栓再灌注损伤,达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发病72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0 d、30 d时评定患者欧洲卒中评分(E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90 d时评定ADL。结果30 d时治疗组ESS和ADL的增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90 d时治疗组ADL的增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常规药物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20.
周利  张红星  刘灵光  黄浩  李璇  杨敏 《针刺研究》2008,33(3):173-178
目的:探讨头针治疗脑缺血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将14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模型组(n=60)和头针组(n=60),后2组又各分为24、48、72h共6个亚组,每个亚组各2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头针组选取"顶颞后斜线""顶颞前斜线",取双侧头穴,采用疏密波,频率2/100Hz,强度2mA,每次20min,每日1次。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NSS)、HE染色及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观察各时间点头针对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缺血脑组织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的影响。结果:头针组与模型组各时段的组间比较,第72h头针组的NSS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头针组白细胞浸润在48h和72h降低最为明显(P<0.01),大鼠血浆和脑组织TNF-α、IL-1β含量在72h两组间差异显著,头针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头针有利于大鼠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可减轻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的浸润,下调TNF-α、IL-1β的表达,从而减缓由其介导的炎性免疫反应,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实现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