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特点及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3例哮喘患者(哮喘组)按病情程度分为轻、中度19例及重度14例,予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4周,行诱导痰炎性细胞分类并计数,采用ELISA法检测痰上清液炎性介质白细胞介素-17A(IL-17A)、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与15例查体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对诱导痰细胞分类、1秒钟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l%)及炎性介质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重度哮喘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比值及上清液IL-17A、IL-8、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轻、中度者;轻-中度者除MMP-9无显著升高外,余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诱导痰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比值与FEV1%呈显著负相关;中性粒细胞比值与IL-8、MMP-9呈正相关;IL-17A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比值、IL-8呈正相关。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重度者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比值及MMP-9水平仍显著高于轻-中度者。结论中性粒细胞浸润性气道炎症是重度持续性哮喘的重要特征;IL-17A、IL-8与MMP-9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吸入糖皮质激素能抑制炎症细胞的趋化效应,阻止炎症释放,稳定细胞溶酶体膜,减轻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杏根青龙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细胞、IL-8和MMP-9的影响,以探讨杏根青龙汤对COPD患者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将8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COPD对照组。另有40例非吸烟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COPD患者均接受沙美特罗替卡松粉(50μg/100μg)吸入。治疗组另给予杏根青龙汤口服。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诱导痰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COPD对照组诱导痰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和MMP-9水平均有所下降。治疗组下降的程度优于COPD对照组。治疗前后诱导痰IL-8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杏根青龙汤可以有效降低诱导痰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和MMP-9水平。  相似文献   

3.
对60例不吸烟的持续性哮喘患者(观察组)和2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进行高张盐水诱导痰试验,测定痰悬混液中细胞总数、细胞分类计数和上清液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髓过氧化物酶(MPO)、白介素-8(IL-8)水平。结果观察组痰液标本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22例、正常38例,痰液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者中性粒细胞比率和IL-8水平明显高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者和对照组(P均<0.0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者痰ECP含量明显高于嗜酸性粒细胞正常者和对照组(P<0.01),观察组痰液MPO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中性粒细胞和IL-8水平存在相关性(r=0.69,P<0.01)。认为持续性哮喘患者存在两种不同的气道炎症反应模式,非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反应更为常见,可能与IL-8介导的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人晚发型重度难治性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类型及对激素治疗的反应,以期阐明该型哮喘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方法连续收集正常对照者(A组)、确诊的成人晚发型轻中度(B组)、重度哮喘患者(C组),分别采集哮喘患者治疗前以及激素治疗后的诱导痰液,进行炎性细胞分类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痰中IL-17、IL-8、IL-6、IL-5浓度及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水平,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哮喘控制评分等基线情况。比较三组患者间的不同以及治疗前后的差别,并采用相关分析及多元直线回归方程筛选与气道炎症和哮喘控制评分相关的指标。结果在全部146例哮喘患者中,重度哮喘所占比例将近1/3。与轻中度哮喘相比,重度哮喘患者有着较低的特应质比例、FEV1值和哮喘控制评分,但年龄及体质指数均较高。诱导痰细胞检查显示,治疗前的重度哮喘诱导痰嗜酸细胞比例低于轻中度哮喘(4.59%vs.7.74%,P0.01),而中性粒细胞比例则明显增加(63.22%vs.22.8%,P0.01)。轻中度哮喘的气道炎症类型以嗜酸性粒细胞型为主,重度哮喘则以中性粒细胞型为最多(P0.01)。与正常对照和轻中度哮喘相比,重度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的炎症介质IL-17、IL-8、IL-6及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浓度亦显著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哮喘患者痰中性粒细胞比例与IL-17浓度正相关(r=0.545,P0.01)。而直线回归分析提示,哮喘控制评分与IL-17和体质指数呈负回归关系(P0.01)。激素治疗可明显降低轻中度哮喘诱导痰内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炎症介质浓度,提高哮喘控制评分和FEV1(P0.01),而重度哮喘仅有诱导痰嗜酸细胞计数及IL-5浓度的降低,余炎性介质浓度、中性粒细胞比例及哮喘控制评分无改善(P0.05)。结论成人晚发型重度哮喘是不同于轻中度哮喘的一种特殊亚型,其气道炎症成分复杂,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激素治疗仅可改善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成分,但对中性粒细胞性炎症则无作用。对该型哮喘应探索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5.
Shen F  Zhao MW  He B  Wang YZ  Yao WZ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2):888-890
目的 通过检测白细胞介素 (IL) 17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和支气管哮喘 (以下简称哮喘 )患者诱导痰中的水平 ,了解其与气道炎性细胞的关系。方法 对 3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1例COPD稳定期患者、32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以及 14例健康自愿者进行痰诱导 ,计数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并分类 ,ELISA测诱导痰中IL 17、IL 8、IL 6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COPD急性加重期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诱导痰中IL 17水平增高 (P <0 0 0 1)。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中IL 17水平与IL 8、嗜中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 (r =0 381,P =0 0 38;r=0 4 4 6 ,P =0 0 10 ) ;哮喘患者诱导痰中IL 17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呈正相关 (r =0 4 77,P =0 0 0 6 )。结论 IL 17可能参与COPD、哮喘的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6.
陈方方   《山东医药》2006,46(13):21-22
目的研究炎症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探讨特应性与非特应性哮喘的发病机制。方法对36例哮喘患者和12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痰液诱导,对其痰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数及白介素4(IL-4)、IL-5、IL-8、髓过氧物酶(MPO)进行检测。结果哮喘组中重度患者痰液中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均高于轻度患者及对照组。IL-4和IL-8水平除缓解期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中重度患者MPO与其余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哮喘组轻度患者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结论特应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与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数相关;非特应性哮喘与中性粒细胞数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Th)17在不同类型哮喘中的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哮喘患者106例作为病例组,分为过敏性哮喘组50例和非过敏性哮喘组56例;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成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单个核细胞中Th17、Th2及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血浆及诱导痰中白介素(IL)-17A、IL-10、IL-4、IL-5及IL-18水平,以及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结果 (1)过敏性哮喘组患者Th2比例高于非过敏性哮喘组和对照组(P0.05);非过敏性哮喘组患者Th17比例高于过敏性哮喘组,过敏性哮喘组高于对照组(P0.05)。(2)非过敏性哮喘组患者血浆IL-17A水平高于过敏性哮喘组,过敏性哮喘组高于对照组(P0.05);过敏性哮喘组患者血浆IL-4水平高于非过敏性哮喘组,非过敏性哮喘组高于对照组(P0.05)。(3)非过敏性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IL-17A、IL-18水平高于过敏性哮喘组,过敏性哮喘组高于对照组(P0.05);过敏性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IL-4水平高于非过敏性哮喘组,非过敏性哮喘组高于对照组(P0.05)。(4)过敏性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比例高于非过敏性哮喘组,非过敏性哮喘组高于对照组(P0.05);非过敏性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过敏性哮喘组,过敏性哮喘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类型哮喘患者的Th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存在差异,且非过敏性哮喘患者以上指标水平较高,Th17水平可能决定了哮喘类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缓解期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质量浓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缓解期哮喘患者76例,测定其气道反应性,并分别采用瑞氏染色和荧光免疫法检测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和ECP质量浓度。选择同期3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和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76例缓解期哮喘患者中,65例(85.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11例(14.5%)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缓解期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为0.071±0.032,ECP质量浓度为131.5μg/L,显著低于急性发作期哮喘组0.198±0.103和355.3μg/L,P<0.01,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013±0.007和48.0μg/L,P<0.01。气道反应性增高组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098±0.031和ECP质量浓度143.7μg/L显著高于气道反应性正常组0.026±0.012和41.3μg/L,P<0.01。结论缓解期哮喘患者多数存在气道高反应性且气道炎症持续存在,测定患者气道反应性和诱导痰中炎性标志物有助于指导缓解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急性发作期老年晚发哮喘(LOA)诱导痰细胞学、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白介素-5(IL-5)、白介素-8(IL-8)水平,观察LOA气道炎症特征。方法检测86例急性发作期LOA患者诱导痰中细胞学分类计数、ECP和IL-5、IL-8水平;选择3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结果以诱导痰中EOS数量≥3%作为临界值,86例急性发作期LOA患者中,79例(81%)诱导痰中嗜酸细胞(EOS)数量增高,为痰EOS增高组;17例(19%)痰中性细胞数量增高,为痰非EOS增高组。痰非EOS增高组诱导痰中性细胞和IL-8水平显著高于痰EOS增高组和健康老年组(P0.01);而痰中EOS数量、ECP和IL-5水平显著低于痰EOS增高组(P0.01),但与健康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发作期LOA患者存在气道嗜酸细胞和中性细胞两种炎症类型,测定患者气道炎症类型有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在过敏性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选取120例哮喘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哮喘类型,将120例患者分为过敏性哮喘以及非过敏性哮喘两组,每组60例患者,同时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48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测定三组受试者外周血中Th 17、Treg、Th2比例以及血浆和诱导痰中IL-17A、IL-4、IL-5、IL-10及IL-18水平。此外测定三组患者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比例。 结果过敏性哮喘组Th17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过敏性哮喘组Treg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过敏性哮喘组Th17比例低于非过敏性哮喘组(P<0.05);三组间Th2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哮喘组IL-17A、IL-4以及IL-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过敏性哮喘组IL-10及IL-1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过敏性哮喘组IL-17A水平低于非过敏性哮喘组(P<0.05);过敏性哮喘组IL-4水平高于非过敏性哮喘组(P<0.05),过敏性哮喘组IL-17A、IL-4、IL-5、IL-10及IL-1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过敏性哮喘组IL-17A以及IL-18水平低于非过敏性哮喘组(P<0.05);过敏性哮喘组IL-4水平高于非过敏性哮喘组(P<0.05);两组间IL-5、IL-10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哮喘组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过敏性哮喘组中性粒细胞比例低于非过敏性哮喘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哮喘组嗜酸粒细胞比例高于非过敏性哮喘组(P<0.05)。 结论TH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免疫失衡与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重度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弹性蛋白酶和α1-抗胰蛋白酶水平及其与气道炎症和气流受限的关系。方法:测定12例慢性持续期中重度哮喘患者(哮喘组),12例稳定期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的(健康对照组)肺功能。并对其诱导痰进行炎性细胞分类计数,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IL-8、弹性蛋白酶浓度和α1-抗胰蛋白酶的活性。结果:哮喘和COPD患者诱导痰中弹性蛋白酶浓度和α1-抗胰蛋白酶活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与中性粒细胞数、IL-8浓度呈正相关,但与FEV1/FVC百分比值呈负相关。哮喘和COPD患者诱导痰中弹性蛋白酶浓度/α1-抗胰蛋白酶活性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与FEV1/FVC百分比值呈正相关。结论:中重度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存在弹性蛋白酶与α1-抗胰蛋白酶间失平衡,增高的弹性蛋白酶与其气道炎症和气流受限有关(与COPD患者相类似),这在其气道重塑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IL-8参与了中重度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老年健康吸烟者和老年健康非吸烟者痰液中IL-8、TNF-α水平和炎症细胞组成的差异,进而探讨IL-8、TNF-α、中性粒细胞与吸烟的相关性以及COPD气道炎症的性质。方法98例老年研究对象分为3组:COPD组38例、健康吸烟组(HS)30例、健康不吸烟组(HNS)30例,诱导痰方法收集痰液,细胞分类及计数,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痰上清液中IL-8、TNF-α浓度。结果COPD组痰液中IL-8,、TNF-α、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健康吸烟组及健康不吸烟组;COPD组痰液中IL-8、TNF-α水平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性(r=0.761,r=0.495);健康吸烟组痰中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亦呈显著正相关性(r=0.544)。结论IL-8和TNF-α和中性粒细胞共同参与了吸烟者COPD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MGB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按标准纳入COPD患者56例,健康对照组30例,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并在治疗前后对各组进行肺功能检测,行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计数,用ELISA法检测各组诱导痰中HMGB1的表达水平。结果①治疗前COPD组诱导痰中的HMGBl含量及中性粒细胞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加重期诱导痰中HMGBl的含量及中性粒细胞水平高于稳定期(P<0.01),治疗后诱导痰中的HMGBl的含量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极重度和重度COPD患者诱导痰的HMGBl表达比轻中度COPD患者增高(P<0.01)。②治疗前后COPD患者诱导痰HMGBl浓度与肺功能参数(FEV1%、FEV1/FVC)均呈显著负相关(r<0且P<0.01),与中性粒细胞水平呈正相关(r>0且P<0.01)。结论 HMGBl促进COPD的发生和发展,且诱导痰中HMGB1水平与COPD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近来报道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炎症存在相似之处。我们利用诱导痰技术对嗜酸粒细胞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介素8(IL-8)在哮喘、COPD发病中的作用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哮喘中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与临床控制的关系,为哮喘临床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6月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40例,采集患者病史、ACT评分、诱导痰和肺功能等检查结果,统计分析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绝对计数与ACT评分、FEV1%pred的相关性。结果在纳入的40例中性粒细胞哮喘患者中,女性26例(65.00%),男性14例,平均年龄(42.70±13.74)岁,发病年龄>12岁31例(77.50%),病程(11.32±12.25)年,ACT(17.15±4.80)分,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比例(0.49±0.80)%,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0.03±0.06)×106/g,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例(73.79±5.83)%,诱导痰中性粒细胞计数(5.21±2.09)×106/g,FEV1%pred(75.50±21.83)%。在中性粒细胞哮喘组中,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细胞总数、ACT评分与FEV1%pred存在相关性(P<0.05,r分别为-0.373、-0.530、-0.519、0.552)。结论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其临床特征多种多样;哮喘患者气道中性粒细胞性炎症与临床控制存在相关性,提示中性粒细胞炎症可能参与了气道阻塞的发生发展;ACT是一种简易评价哮喘控制水平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白细胞介素-8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流阻塞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痰中自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气流阻塞间的关系。方法对16例COPD患者、15例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诱导痰中细胞成份作染色分类,上清成份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作IL-8水平测定。结果痰细胞分类中,COPD组中性粒细胞、IL-8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性慢支组和健康组。COPD组中中性粒细胞、IL-8与1S用力呼气容积(FEV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前后气道炎性细胞、白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 对急性哮喘发作患儿采用上述联合治疗1周,共对34例急性发作期、24例缓解期患儿和15例正常儿童的诱导痰液进行炎性细胞计数和分类,测定其中IL-6、IL-8、TNF-α水平.结果 急性组的总白细胞数,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例及IL-6、IL-8、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缓解组除嗜酸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上述炎性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水平均降至正常.结论 普米克令舒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可显著降低急性哮喘发作患儿气道分泌物内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及IL-6、IL-8、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前后气道炎性细胞、白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 对急性哮喘发作患儿采用上述联合治疗1周,共对34例急性发作期、24例缓解期患儿和15例正常儿童的诱导痰液进行炎性细胞计数和分类,测定其中IL-6、IL-8、TNF-α水平。结果 急性组的总白细胞数,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例及IL-6、IL-8、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缓解组除嗜酸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上述炎性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水平均降至正常。结论 普米克令舒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可显著降低急性哮喘发作患儿气道分泌物内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及IL-6、IL-8、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水平及其与炎性细胞数、肺功能的关系。方法分别选择14例缓解期哮喘患者(哮喘组)、12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和10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进行肺功能测定和用诱导痰检查方法对痰炎性细胞进行分类计数,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自细胞介素4(IL-4)、MMP-9和TIMP-1浓度。结果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分别为0.181±0.067、0.30±0.07,健康对照组为0.007±0.005、0.26±0.06,COPD组为0.042±0.017、0.50±0.10,3组细胞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32、4.13,P均〈0.05)。哮喘组、COPD组、健康对照组间诱导痰中IL-4浓度分别为(19±7)×10^-3/L、(14±6)×10^-3g/L、(11±4)×10^-3g/L,3组诱导痰中IL-4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6,P均〉0.05),且分别与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无相关(r分别为0.33、0.11、0.19、0.25、0.39、0.40、0.21、0.35、0.17,P均〉0.05)。哮喘组和COPD组诱导痰中MMP-9、TIMP-1浓度分别为(15.9±6.0)g/L、(13.4±5.1)g/L、(19.8±8.5)g/L、(16.7±7.6)g/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8±1.1)g/L、(1.3±0.9)g/L,两组MMP-9、TIMP-1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99、4.22,P均〈0.05)。哮喘组MMP-9浓度与嗜酸粒细胞呈正相关(r=0.71,P〈0.05);COPD组MMP-9浓度与中性粒细胞呈正相关(r=0.59,P〈0.05),但与FEV。占预计值%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秽用力肺活量(FEV1/FVC)无相关(r分别为0.22、0.16、0.25、0.30,P均〉0.05)。哮喘组和COPD组TIMP.1浓度均与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无相关(r分别为0.27、0.31、0.20、0.35,P均〉0.05),但与FEV。占预计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58、-0.62,P均〈0.05)。哮喘组和COPD组诱导痰中MMP-9/TIMP-1比值分别为0.8±0.7、0.8±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8,P〉0.05),但与健康对照组(1.5±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0,P〈0.05),且与FEV1占预计值%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0.61,P均〈0.05)。结论哮喘组和COPD组患者诱导痰中MMP-9/TIMP-1比值的失衡与气道炎症和气流受限有关,这种失衡在哮喘和COPD细胞外基质的重塑和气流受限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中p38蛋白激酶(p38MAPK)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29例、稳定期患者18例及健康对照者15例。3%~5%氯化钠注射液进行痰液诱导,计数诱导痰中细胞总数、细胞分类。分别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ELISA方法检测诱导痰中细胞核蛋白p38MAPK含量和上清液中IL-8的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者比较,COPD患者诱导痰中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p38MAPK的表达和上清液IL-8浓度明显升高,FEV1%显著降低(P<0.05);各组诱导痰中细胞核蛋白p38 MAPK的表达与上清液IL-8浓度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呈正相关(r=0.531,0.664,P<0.01),与FEV1呈负相关(r=-0.468,P<0.05)。结论 COPD患者诱导痰中p38 MAPK表达增高,可能与COPD气道炎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