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评价前列腺全切或次全切后尿失禁患者植入AMS 80 0型人工括约肌的长期控尿性和满意度 ,作者对 2 0 9例植入时间超过 2 0个月的患者进行随访。其中 11例 (5 % )已取出植入装置 ;34例(16 % )已死亡 ;5 1例 (2 4% )失访。完成随访者 113例 ,平均随访时间 73个月(2 0~ 170个月 )。结果 :4例患者获得完全控尿 ;6 8例 (6 0 % )每日需 0~ 1块尿垫 ;35例 (31% )每日需 2~ 3块尿垫 ;5例 (4 % )每日需 3块以上尿垫。 14例患者曾对装置进行外科矫正。满意度调查显示 :31例 (2 8% )非常满意 ;5 0例(4 5 % )满意 ;2 0例 (18% )不肯定 ;7例(6 % )…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扩张症标本细菌学检测结果,为探讨乳腺导管扩张症的发病特点并为临床使用抗菌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72例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病灶处脓液及坏死炎症组织同时或分别进行需氧菌培养、厌氧菌培养、革兰染色、抗酸染色检查,对培养阳性菌落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72例患者中检出细菌者12例,总检出率16.7%;其中需氧菌培养72例,阳性8例,阳性率11.1%(8/72);厌氧菌培养5例,阳性1例,阳性率20.0%(1/5);革兰染色33例,查见细菌5例,阳性率15.2%(5/33);抗酸染色27例,无阳性结果。炎块期、脓肿期、瘘管期细菌检出阳性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365)。结论:乳腺导管扩张症存在细菌感染,多种方法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阳性率;需氧菌及厌氧菌均可查见,并非特殊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PD)患者掉队原因,讨论延长PD治疗时间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01月至2016年12月在苏北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中途掉队的患者67例,统计分析掉队原因。分析死亡组与非死亡组间在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检查等方面有无差异。结果 67例患者,转血液透析32例(47. 8%),死亡26例(38. 8%),行肾脏移植9例(13. 4%)。技术失败(37. 5%)、透析不充分(34. 4%)与腹膜炎(12. 5%)是患者转血液透析的常见原因。心血管病(34. 6%)、脑血管病(30. 8%)与感染(11. 5%)是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死亡组中女性占比明显高于非死亡组(57. 7%vs 26. 8%,P 0. 05);死亡组患者平均年龄明显大于非死亡组[(56. 8±16. 2)岁vs(37. 7±12. 6)岁,P 0. 01];死亡组患者合并糖尿病比例明显高于非死亡组(26. 9%vs 7. 3%,P 0. 05);死亡组患者腹膜透析尿素清除率(Kt/V)明显低于非死亡组(1. 6±0. 2 vs 1. 8±0. 3,P 0. 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 110,P 0. 01)、低Kt/V(OR=0. 006,P 0. 05)是P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转血液透析和死亡是PD患者掉队的主要原因;技术失败和透析不充分是患者转血液透析最常见原因;心脑血管疾病是患者死亡的首位病因;年长、低Kt/V患者的死亡风险高。  相似文献   

4.
需氧菌和厌氧菌导致蜂窝织炎的临床及其微生物学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复习了美国马里兰州Betghesda海军医院自1977至1987年十年内收治患蜂窝织炎病人(n=330)的记录.重点对需氧菌和厌氧菌引起蜂窝织炎的临床和微生物学特点作回顾性研究.此330例病人(男211例.女119例)平均35岁(5个月至81岁)共收集342份标本,包括64份针刺抽吸标本和278份创面拭子抹得的标本.64份针刺抽吸标本细菌生长者15份(23%);278价抹拭标本细菌阳性259份(93%).抹拭标本检出单纯需氧菌或兼性需氧菌(facultative bacteria)138份(53%),检出单纯厌氧菌69份(27%)、需氧菌-厌氧菌混合感染者52份(20%).总共分离出细菌582株,其中兼性需氧菌247株,厌氧菌335株,平均每份标本检出2.2株(兼性需氧菌0.9;厌氧菌1.3);不同部件检出的菌株与感染灶附近皮肤正常时的菌丛有直接关系.一般是颈、躯干、股沟、外生殖器附近和下肢较多检出厌氧菌,而上臂和手部则检出的需氧菌多于厌氧菌.  相似文献   

5.
骨盆骨折合并直肠损伤15例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1985年 3月至 2 0 0 0年 4月共收治骨盆骨折合并直肠损伤患者 15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我院 1985年 3月至 2 0 0 0年 4月共收治骨盆骨折患者40 5例 ,其中合并直肠损伤 15例 ,占总病例数 3 7% ,男 8例 ,女 7例 ,年龄 2 0~ 5 5岁 ,平均年龄 45岁。本组 15例骨盆骨折合并直肠损伤直接原因 :挤压伤 7例(4 7% ) ,坠落伤 3例 (2 0 % ) ,冲击伤 2例 (13% ) ,直接撞伤 3例(2 0 % )。本组就医时 ,收缩血压 90~ 10 0mmHg病例 6例(4 0 % ) ,低于 90mmHg 9例 (6 0 % ) ;全腹痛 ,腹胀 ,伴板状腹痛病例 3例 (2 0 % ) ;会阴部开放撕裂伤 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NM)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为临床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6~2009年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诊治的8例DN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例;中位年龄49.5(21~98)岁。依据患者临床表现,颈、胸部CT扫描特征和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确诊。其中牙源性感染6例,合并糖尿病6例。治疗方法包括积极抗感染和手术切开引流等。本组患者仅行颈部切开、引流术2例,开胸手术5例,胸腔镜手术1例。结果痊愈6例,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1例死于颈部血管破裂出血。细菌培养混合感染者6例,其中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者4例。手术时间平均75.6 min,术中平均引流脓液量318.7 ml,平均住院时间18 d。6例生存患者随访6个月,生活质量提高。结论患者病史、症状和体征,颈、胸部CT检查和分泌物细菌培养是确诊DNM的有效方法。早期、足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根据CT分型采取个体化的切开引流,有效处理糖尿病等合并症和支持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不同年代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般资料 :196 3~ 1997年间 ,笔者单位共收治烧伤患者6 2 2 0例 ,男性 40 92例占 6 5 .8% ,女性 3 2 18例占 34.2 %。14岁以下小儿 2 870例占 44 .7% ,15~ 5 4岁中青年 3 15 4例占 5 0 .7% ,5 5岁以上老人 196例占 4.9%。热力烧伤 5789例占 93 .1% ,电损伤 30 8例占 4.8% ,化学烧伤 12 3例占 1 9%。196 3~ 1997年间患者死亡率逐渐下降 ,分别为5 5 2 %、5 .0 7%、4.5 0 %及 1.5 1%。死亡率为 5 0 %的烧伤总面积 /Ⅲ度面积 (半数致死烧伤面积 )分别为 ( 6 7.0 / 31.0 ) %、( 73 7/ 43 .0 ) %、( 78.5 / 6 0 .0 ) %及 ( 97.0 / 74.5 ) %。…  相似文献   

8.
风湿性瓣膜病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置换术1154例长期效果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Zhang BR  Zou LJ  Xu ZY  Mei J  Wang ZN  Sun DH  Yu WY  Wang LC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4):243-246
目的 评价风湿性联合瓣膜病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的近期与远期疗效 ,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1年 5月~ 2 0 0 1年 5月 2 0年间 ,115 4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双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和长期随访结果 ,其中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均为狭窄病变者 2 5 3例 ,二尖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 345例 ,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主动脉瓣狭窄者 119例 ,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均为关闭不全者 437例 ;合并三尖瓣病变的占 5 4 0 0 %( 75 7例 ) ,其中器质性病变 7 2 7%( 84例 ) ,功能性关闭不全 5 8 31%( 6 73例 ) ;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者 339例 ;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与Ⅳ级者分别为 873例和 186例。应用侧倾碟瓣或双叶机械瓣施行瓣膜置换术 ,合并三尖瓣功能或器质性病变者 ,同期行瓣膜成形手术。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住院病死率为 6 5 0 %( 75 / 115 4)。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顽固性心律失常、肾功能或呼吸功能衰竭 ,以及抗凝有关的出血等。长期生存 10 79例 ,随访时间为 8个月~ 2 0年 ,平均随访时间为 4 5 %病人·年。晚期死亡 6 6例 ( 0 39%病人·年 ) ;5、10与 1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 ( 89 46± 1 35 ) %、( 86 5 0± 1 91) %与 ( 6 7 86±6 16 ) %。生存的 92 9例患  相似文献   

9.
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死亡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处理和死亡原因。方法 对 1991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间的 12 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 1995年以前的 5 8例患者作为 A组 ,1995年之后的 6 2例做为 B组进行比较研究。并对围手术期处理和死亡原因的探讨进行总结。结果  (1)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内毒素血症 ,高胆红素血症及肝功、肾功受损和术后死亡有密切关系。(2 ) B组并发症和术后死亡率分别为 4 0 .3% (2 5 /6 2 ) ;6 5 % (4/6 2 ) ,较 A组并发症 81% (47/5 8)和术后死亡率 2 0 .7% (12 /5 8)有显著降低 (P<0 .0 0 1)。(3)血清胆红素 >342 μmol/L 患者的病死率 (45 .8% )明显高于血清胆红素≤ 342 μm ol/l(8.6 % )患者 (P<0 .0 0 5 )。恶性病例的病死率 (38.1% )也显著高于良性病例 (4.8% ) (P<0 .0 0 5 )。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减少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手术、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无精子症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 ,研究病理学量化评价睾丸精曲小管精子发生功能的方法的临床意义。 方法 :无精子症患者 112例 ,年龄 2 2~ 4 6 (2 9.0± 4 .4 )岁 ,婚龄 2~ 12 (4 .0± 2 .8)年、病程 2~ 6 (2 .70±1.0 2 )年 ,其中原发性无精子症 96例 ,继发性无精子症 16例 ;梗阻性无精子症 7例。不育症患者精液常规检查 3次确认无精子症 ,检测性激素水平 ,常规消毒下睾丸活检病理检查 ,在高倍镜下计数每个精曲小管中各类生精细胞数 ,测定小管直径、生精上皮高度和固有层厚度 ,按制定的精曲小管精子发生功能 10分 5级分度法加以评分 ,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精曲小管生精上皮 10分分度法评分结果 ,1分 5例 (4 .5 % ) ,2分 38例 (33.9% ) ,3分 2例(1.8% ) ,4分 6例 (5 .4 % ) ,5分 2例 (1.8% ) ,6分 17例 (15 .2 % ) ,7分 6例 (5 .4 % ) ,8分 19例 (17% ) ,9分 10例(8.9% ) ,10分 7例 (6 .3% )。精曲小管精子发生功能 5级分度法结果 ,1级 5例 (4 .5 % ) ,2级 38例 (33.9% ) ,3级 33例 (2 9.5 % ) ,4级 2 9例 (2 5 .9% ) ,5级 7例 (6 .3%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精曲小管精子发生功能分级与生精上皮高度、固有层厚度、精曲小管直径和血清卵泡刺激素 (FSH)具有极显著相关性 (P <0 .0 1)。组合  相似文献   

11.
30岁以上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 30岁以上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房缺 )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从 1978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2月共手术治疗 30岁以上的继发孔房缺患者 4 6 9例 ,其中男 14 4例、女 32 5例 ,年龄 30~ 6 8岁 ,平均 38 6岁 ,肺动脉高压 10 5例 ,心律失常 4 5 8例。所有患者均行房缺修复术 ,补片修复缺损者 35 8例 (其中自体心包补片 30 5例 )。 2 5例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持续吸入低浓度 ( 6× 10 -6)一氧化氮。 5例房颤患者同期行右侧迷宫术。结果 死亡 3例 ( 0 6 % )。术后心律失常 180例 ,左心功能不全 2 7例 ,低心排出量综合征 2 8例 ,再次开胸止血 12例 ,空气栓塞 1例。 2 5例术后持续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患者平均肺动脉压下降 2 8 5 %。 5例同期行右侧迷宫术患者 ,术后房颤消失。随访35 2例 ,随访时间 3个月~ 2 0年 (平均 5 6年 ) ,心功能Ⅰ~Ⅱ级者 2 9例 ,其余患者心功能均正常。结论 成人房缺应尽早手术 ;采用补片修补时自体心包为首选 ;应用吸入一氧化氮疗法治疗术后肺动脉高压效果良好 ;合并房颤的房缺修补术应同期行迷宫手术 ;术中、术后注意防治心律失常及进行左心功能的保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高原地区严重烧伤患者创面细菌学的流行情况 ,现将笔者单位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1月收治的 341例严重烧伤患者创面培养菌共 14 70株 ,分段进行分析总结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1月笔者单位共收治烧伤患者 3386例 ,其中成人重度烧伤患者 341例 ,占总数的 10 0 7%。本组 341例中 ,男性 2 34例 ,占 6 8.7% ;男∶女为2 .5∶1。年龄分布以 2 0~ 4 0岁多见。烧伤面积为 (33.4± 16 .8) %TBSA。本组合并吸入性损伤者 19例 ,发生率为 5 .5 % ,其中轻度 11例 ,占 5 7.2 % ;中度 5例 ,占 16 .3%。发生不同程度休…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对胆囊粘膜需氧菌和厌氧菌脱氧核糖核酸 (DNA)进行测定 ,旨在从分子水平提供胆囊粘膜感染证据。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70例患者 ,男 2 6例 ,女 44例 ,年龄 18~ 71岁 ,平均43 .62± 10 .0 2岁。经B超检查诊断为单纯胆囊结石 ,同期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近半年无急性发作史。1.2 方法①标本收集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经脐孔取出胆囊 (胆囊破者除外 ) ,在无菌操作下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胆囊浆膜 ,然后切开胆囊 ,清除胆汁 ,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和浸泡 ,取胆囊粘膜 0 .8cm× 0 .8cm置无菌器于 -2 9℃…  相似文献   

14.
我院 1992年 2月~ 2 0 0 1年 12月经外科综合治疗巨块型肝癌 (>10cm) 143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男 10 5例 ,女 38例 ,年龄 2 9~ 6 5岁 ,平均 48岁。肿瘤位于右肝者 97例 (6 7 8% ) ,左肝者 2 6例(18 2 % ) ,中肝者 2 0例 (14 0 % )。肿瘤直径 10~ 15cm者 12 8例 ,>15cm者 15例 ,最大直径 2 3cm。肝细胞癌 136例 ,胆管细胞癌 5例 ,肝细胞胆管细胞癌混合型 2例。合并肝硬化 111例 (77 6 % )。酌情行规则性肝切除 (19例 ) ,不规则性肝局部切除 (82例 ) ,姑息性切除 (5例 )。并行肝动脉插管皮下埋泵以利于…  相似文献   

15.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u Q  Li D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9):659-661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术前诊断、手术治疗的术式和疗效。 方法 1991年 8月~ 1999年 3月 ,8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 ,其中 7例采用肺动脉内隧道成形术 ,1例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例患者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 ,同时进行了二尖瓣成形术。术前进行了心电图、心脏超声和心导管、心脏造影等全面检查。术后随访 7例 ,随访时间平均 (4 6 8± 10 7)个月。 结果  8例患者无住院死亡和严重并发症 ,7例随访无晚期死亡 ,1例患者因肺动脉内隧道缝线撕脱 ,导致主动脉 主肺动脉瘘 ,二次手术修补成功。随访患者NYHA心功能Ⅰ级 ,LVED平均 (4 6 4± 3 7)mm ,较术前平均 (5 4 4± 2 8)mm明显减少 (P <0 0 1) ,EF值 (6 9 4± 2 3) %较术前 (5 9 6± 2 8) %明显提高(P <0 0 5 )。 结论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治疗的主要原则为重建 2支冠状动脉系统并处理好合并病变。肺动脉内隧道矫治方法 ,简便易行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新鲜血浆盐水外敷治疗烧伤残余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单位 1991~ 2 0 0 1年共收治烧伤残余创面患者 83例 ,其中男 5 5例、女 2 8例。烧伤面积 2 5 %~ 92 % ,残余创面1%~ 2 4 %〔(14 .3± 8 6 ) %〕TBSA ,残余创面时间为伤后 2~10个月〔(96 .0± 16 5 )d〕。创面细菌混合感染 5 9例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36例次 ,铜绿假单胞菌 2 5例次 ,阴沟肠杆菌 2 3例次 ,粪肠球菌 19例次 ,表皮葡萄球菌 15例次。将 83例患者分为两组 :新鲜血浆盐水外敷治疗组 (A组 ) 4 2例 ,采用同血型患者输血浆后的剩余部分 ,在无菌条件下加入适量等渗盐水混匀 ,使血浆浓度为 2 0 % ,加入到常用抗生素敷…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性病门诊就诊者中生殖支原体(MG)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科进行性病检查的男女性初诊患者尿道或宫颈拭子共计2 753例(男性2161例,女性592例),年龄18~67(37. 55±10. 37)岁,男女分别按年龄≤20、21~30、31~40、41~50、51~60、 60岁分为6个组。以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检测MG感染,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T,T-M培养基进行淋球菌培养,支原体液体培养进行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革兰染色镜检计数多形核白细胞(PMNL)。结果:2 753例患者中MG感染219例,阳性率7. 95%(男性176例,8. 14%;女性43例,7. 26%),男女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 492,P=0. 483)。男女性各年龄段MG感染率分别为6. 67%和12. 12%(≤20岁)、8. 44%和8. 64%(21~30岁)、7. 63%和6. 19%(31~40岁)、10%和4. 72%(41~50岁)、5. 64%和0(51~60岁)、8. 33%和0( 60岁),无显著性差异(男性:χ~2=7. 240,P=0. 200;女性:χ~2=6. 718,P=0. 076)。MG单独感染者在男性中为62. 30%(76/122),女性中为36. 84%(14/38),男性明显高于女性(χ~2=7. 041,P 0. 01)。MG可以合并感染CT、UU、MH及NG一种或多种病原体,最常见的合并感染是MG与UU[男性21. 31%(26/122),女性31. 85%(12/38)]。男性MG单独感染者中,镜检PMNL≥5个/高倍镜视野占39. 47%(30/76),其中,86. 84%(66/76)有一种或多种尿道炎症状。结论:南京地区MG感染可发生于性病门诊有症状和无症状者中,男女间感染率相似;男性MG单独感染者高于女性,且多有尿道炎症状和尿道分泌物涂片中有PMNL。  相似文献   

18.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测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研究慢性前列腺炎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NS)的关系 ,探讨前列腺液中CNS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 4 2 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Meares Stamey四段取样法作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患者年龄 18~ 4 6岁 ,平均 31岁。病程 3~ 32个月 ,平均 6个月。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 (NIH CPSI)平均 2 3.2分。 结果  4 2 8例均行细菌培养 ,其中 2 4 8例 (5 7.94 % )分离出细菌。革兰阳性菌 195例 (78.6 3% ) ,其中葡萄球菌 16 0例 (6 4 .5 2 % ,16 0 / 2 4 8) ,CNS 89例 (35 .89% ,89/ 2 4 8) ;CNS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者 81例 (32 .6 6 % ) ,其次为腐生葡萄球菌 3例和溶血性葡萄球菌 2例 ;NIH CPSI积分与细菌培养结果无明显相关。CNS对常用抗菌药物 (β 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 )耐药率较高 (5 1.9%~ 10 0 % )。 结论 CNS为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致病菌 ,应引起高度重视 ;适时监测前列腺液病原菌及药敏试验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谢伟  林维正  吴分浪 《腹部外科》2001,14(6):352-353
目的 讨论胰腺损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 1 991~ 2 0 0 0年间收治的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收治胰腺损伤患者 2 7例 ,均经手术证实 ,其中术前确诊 4例 (占 1 4 .8% ) ,术中确诊 2 3例 (占 85 .2 % )。合并主胰管损伤的胰腺裂伤或断裂 7例 ,合并十二指肠损伤 3例 ,合并门静脉裂伤 1例 ,合并脾破裂 7例 ,合并肝破裂 5例 ,合并其他损伤 1 1例。治愈 2 4例 (占 88.9% ) ,死亡 3例 (占 1 1 .1 % )。结论 胰腺损伤术前诊断困难 ,及早剖腹探查是诊断胰腺损伤的主要方法 ,明确损伤程度和部位 ,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0年3月至2 0 0 2年5月间收治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2 2例胃嗜酸性肉芽肿(gastriceosinophilicgranulo ma ,GEG)患者,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2 2例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 7 8岁(2 2~6 5岁) ,其中4 0~5 3岁者16例(73% ) ;病史0 5~2 0年,平均7 5年。2 病变部位及大小:(1)病变部位:胃窦部7例,占32 % ;幽门部4例,占18% ;角部3例,占14 % ;胃小弯5例,占2 3% ;胃体部3例,占14 %。(2 )病变大小:病变全部系单发,合并大小不等溃疡13例,直径<2cm 4例,2~3cm 6例,3~5cm 3例(溃疡穿至胰腺1例) ,有明显肿块9例,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