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古代文献中,与乳腺疾病相关的病名有乳中结核、乳核、乳癖、乳痰、乳痨、乳疽、乳痈、乳肿、乳、乳疮、乳石痈、乳疬、乳岩、乳疳、乳悬、乳衄等。这些病名与现代医学中乳腺增生相关。病因多由思虑伤脾,郁怒伤肝,以致气滞痰凝而成。  相似文献   

2.
外吹乳痈是指哺乳期发生的乳房部急性化脓性疾病,目前有关外吹乳痈的中医古代文献梳理较少。为系统整理外吹乳痈的古代中医文献记载,文章对外吹乳痈的病名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我国古代医家先后使用了妒乳、吹乳、吹奶、产后吹奶、产后妒乳、妒乳乳痈、吹乳乳痈、产后乳结痈、外吹、乳毒、乳吹、外吹乳等病名描述哺乳期外吹乳痈,可见中医对该病的认识至少从晋代始已非常清晰。通过对古代医籍中相关病名的分析,对外吹乳痈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进一步整理分析该病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乳癖病证源流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乳癖的病名源流进行初步考证,并梳理了古代医籍中关于乳癖病因病机及证治的论述。乳癖的病名提出约在宋代以前,至明代后期该病名方与妇人乳房肿块建立起确切的联系,清代医家逐步丰富了乳癖的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4.
历代医家对乳岩的病名、证候、病因、病机、治法、调护有着详实的记载。正气不足、气血阴阳虚弱、脏腑功能衰退是乳岩发生的内在原因;外感六淫、邪气侵袭、积滞于乳络、聚而成瘤、邪气留滞是乳岩发生的外在因素。七情内伤、郁怒忧思、损伤肝脾、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脾虚痰凝、结于乳络、经年累月、内生结核是乳岩发生的重要因素;饮食失调、恣食肥甘厚味、辛辣之物、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遂生痰湿、气血运行受阻、气滞血瘀于乳络、遂生结核是乳岩的发病因素。治疗方面,内治法以疏肝理气,益气养血健脾为主;外治法有灸法、敷药法等。戒七情,远厚味为乳岩的调护方法。  相似文献   

5.
马翼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8):102-102
乳腺癌系西医病名,多发生于成年妇女(男子),临床以乳痛(或不痛),乳房肿块为特征,本病属中医“乳岩”范畴。目前西药尚缺乏理想疗法,笔者运用验方小灵丹治疗乳腺癌,经多年临床观察疗效尚为满意,今将治疗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探讨外感热病相关的病名,寒温始终是思考和理解的两条主线。外感热病的病名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变。通过病名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古代医家对疾病各自独到的认识,而且还是当今学者认识古代临床问题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7.
鼻部病名考     
鼻部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证。与鼻部有关的病名,古代又有鼻疔、鼻疳、鼻窒、鼻槁、鼻鼽、鼻渊、鼻息肉、鼻衄等多个相关的名称。随着时代的不同,各个病名的含义也不尽相同。弄清鼻部疾病相关病名的内涵及历史沿革,对于研究鼻部疾病的发展概况,开展对该病的各项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文章对古代文献中,鼻部疾病的相关病名历代文献论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古代辞书中保存有许多疾病名称,通过对其训释可推知古人对疾病的认识。但在文献流传过程中,不免发生讹误,以致后人无法准确理解病名本义。梳理分析《广雅》中存有疑义较大的"疛""殟""■""■""痫"病名,结合古代相关文献,考证病名所指,以期体现训诂专书对医学词汇研究的重要性,并对现代大型辞书中存有疑义的训释进行补正。  相似文献   

9.
<正>乳腺癌属中医"乳岩"、"乳石痈"等范畴,我国古代医学文献对于乳腺癌已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如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乳石痈候》首次正式将乳腺癌命名为乳石痈,即"乳石痈之状,微强不甚大……而寒多热少者,则无大热,但结核如石,谓之乳石痈"。又如南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首次提出乳岩,即"若初起,内结小核,或如鳖、棋子,不赤不痛……此属肝脾郁怒,气血亏损,名曰乳岩。"中医治疗乳腺癌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辨证分析为基本方法,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辨证施治,对改善症状、提  相似文献   

10.
不寐病名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寐 ,古代又有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和失眠等多种名称 ,随时代不同 ,病名的含义有所区别 ,所指病证亦不尽相同。《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称之为不得卧 ,《黄帝内经》称不得卧、目不瞑、夜不瞑等名 ,《难经》始称不寐。但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称不得眠和不得卧 ,给后世医家以较大影响 ,不寐的病名直至明清时期 ,医家的应用才逐渐增多。无论从文字本身还是所指证候的准确性来看 ,不寐当是最为适当的病名。  相似文献   

11.
天泡疮为临床少见、难治性疾病,中医对其认识有悠久的历史,文献记载较多,治疗上有较强的优势,但其古文献记载名称繁多,且概念不明确,加之现行教科书对其古病名所指部分参考依据不足,规范病名的称谓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药防治本病的关键和起点,明确与西医天疱疮之间的关系为发扬中医优势的桥梁,故提出深入病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早期筛查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政红 《当代医学》2011,17(33):154-155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早期筛查临床意义.方法 40651例女性作为筛查对象,进行全面的乳腺癌早期筛查.结果 672例乳腺良性病变,71例为乳腺癌,乳腺癌发病率为0.175%.结论 进行大规模的乳腺癌筛查,对于强化女性健康意识、及时发现病情非常有意义,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13.
古今有许多病证的名称相同。但其本义已经发生了改变。《内经》中的疟病是指具有外邪入侵,寒热休作有时的一类疾病。不单指疟疾;而现今疟病即是指疟疾。是由疟蚊叮咬.疟邪入血所致的一种疾病.二者有所不同。并就病因病机、症状表现、治疗等几方面对古今疟病的含义作具体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学习中医文献过程中结合临床将有关结核病的论述按"病名"、"释名"、"病因病机"、"症候及辨证"、"治则"、"治法"、"方药"摘要回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穿刺活检诊断乳腺癌的形态学标准.方法对26例穿刺诊断乳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构异常、细胞学的改变、浸润和其它指标对诊断乳腺癌的意义.结果结构异常、核异型、间质浸润均有诊断意义.结论穿刺标本诊断乳腺癌要全面观察、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查阅古代相关中医文献,查找"手足口病"相关病名,为中医药防治本病提供参考。方法:查找从《黄帝内经》至清代古代文献,以主要临床表现与相似发病特点和病机为检索要点,对相关病名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古代文献中"温病""时疫""疫疹""湿温"等在不同角度与手足口病相关。结论:对上述疾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有助于认识、防治本病。  相似文献   

17.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词义教学是词汇教学的核心。传统的词汇教学往往简单罗列词义。强调词的字面意义。而忽视词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主要通过翻译和对比的方法进行。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探讨更有效的词义教学方法。采取讨论词义理解与语境的关系。及以语境理论和深层认知优势为指导的情景法和推断法进行词义教学,认为词义的理解与语境密切相关,依据语境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词义。语境理论指导下的情景法和推断法发挥了深层认知的优势。是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乳腺囊性增生病与乳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立今  陈剑秋 《医学综述》2007,13(7):516-518
乳腺囊性增生过去曾有许多名称,2003年WHO乳腺肿瘤组织学新分类取消了这些病名,采用各种病变单独命名的方案。本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乳腺囊性增生与乳腺癌的关系,而目前临床上仍在使用乳腺囊性增生一词。  相似文献   

19.
眩晕病病因多样,病机有异,涉及多个脏腑,疗法亦有不同,历代医家各有心得,见仁见智。从病名、病因病机、证治入手,对历代重要医籍中眩晕病的相关论述进行整理研究,寻找其学术脉络和规律,以期方便查阅及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