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7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常规治疗组(治疗组,n=30)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27)。记录每例患者入院即刻和d7、d14、d21 12导联心电图,用QRS记分法进行QRS记分,预测梗死面积,于治疗21d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心功能,并测定全部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4d QRS记分较对照组降低,21d QRS记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梗死面积缩小(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高(P〈0.01),而且治疗组TNF-α、CRP显著降低(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对防止息性心肌梗死的梗死延展,对保护缺血心肌的损伤及心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进入心肌梗死部位原位移植以修复梗死心肌组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25例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后随机分为干细胞原位移植组( n=12)和对照组( n=13).干细胞原位移植组于入院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 G-CSF 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进行心肌梗死原位移植;对照组按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方法治疗.于入院第 1,28 d描记常规 12导联心电图,采用 Wagner的 QRS波群记分法评价心功能,于入院后 7, 28 d行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测量心肌梗死面积. 结果 G-CSF治疗 4周,干细胞原位移植组 QRS记分值明显降低( 2.14± 0.21),显著低于对照组 (5.07± 0.31)( t=5.2, P< 0.05);心肌梗死面积由 (36± 8) %下降至 (18± 6) %,显著小于对照组 (33± 7)%( t=12.6, P< 0.05). 结论用 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来修复坏死心肌组织的"干细胞原位移植"疗法,能减小心肌梗死的范围,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进入心肌梗死部位原位移植以修复梗死心肌组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25例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后随机分为干细胞原位移植组(n=12)和对照组(n=13)。干细胞原位移植组于入院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进行心肌梗死原位移植;对照组按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方法治疗。于入院第1,28d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采用Wagner的QRS波群记分法评价心功能,于入院后7,28d行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结果:G-CSF治疗4周,干细胞原位移植组QRS记分值明显降低(2.14&;#177;0.21),显著低于对照组(5.07&;#177;0.31)(t=5.2,P&;lt;0.05);心肌梗死面积由(36&;#177;8)%下降至(18&;#177;6)%,显著小于对照组(33&;#177;7)%(t=12.6,P&;lt;0.05)。结论:用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来修复坏死心肌组织的“干细胞原位移植”疗法,能减小心肌梗死的范围,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普乐林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和心肌缺血总负荷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普乐林治疗组和对照组,记录每例患者入院时和入院第11日的血压、心率、12导联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用Wagner的QRS记分法进行QRS记分,预测梗死面积,计数有Q波导联数(Qn)及Q波总幅度(∑Q),计算24小时心肌缺血总时间和缺血总负荷,并观察住院期间(2-5周)梗死后心绞痛及再闭塞的发生率。结果:普乐林注射液治疗11日后,降低心肌缺血总时间和缺血总负荷的幅度均较对照组增加,有Q波导联数减少,Q波总幅度降低,梗死面积缩小,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再闭塞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结论:普乐林注射液有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的心肌缺血状态、防止梗死面积扩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未进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未获成功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后3个月内的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的变化规律,以及与QRS记分和6min步行试验距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6例,AMI患者发病后第5,15,30,90天及25例健康人血清PICP和PⅢNP含量。PICP和PⅢNP含量与出院时标准导联心电图QRS记分和第90天的6min步行试验距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MI患者第5,15,30,90天出血PICP和PⅢNP含量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PICP和PⅢNP含量与出院时QRS记分和6min步行试验距离均显著相关(均P<0.001)。结论:未进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未成功的AMI患者血清PICP和PⅢNP含量明显增高并持续3个月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肌梗死的面积和心功能状态,有助于预测A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对患者心功能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2005年0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后随机分为骨髓干细胞移植组(n=16)和对照组(n=20)。干细胞移植组于入院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冠状动脉注入;对照组按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方法治疗。于入院后第7天,术后2、4、6、8周及6月,行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测量心功能及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干细胞移植组术前及术后第2周与对照组的心功能及梗死面积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第4周,患者心功能较第二周明显改善(P<0.01);第6周优于第4周(P<0.01);术后第8周与第6周无明显区别,但明显优于对照组,6月后与第6周相仿。心肌梗死面积由术前的(30.3±6.6)%下降至术后第4周(25.7±7.5)%,第6周(18.5±8.2)%,6月后为(8.2±8.5)%;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减小心机梗死的范围,有效改善心功能,术后第6周效果最佳,并维持到术后6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心肌梗死面积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我市三家医院3年来有溶栓适应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按发病至溶栓时间随机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均给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mg配合静脉应用肝素,以aPT结果调整肝素剂量,三组常规治疗相同。3周年,据治疗前后QRS分值,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时间对AMI梗死面积和心室容量及心功能改善方面的影响。结果:A、B组QRS分值明显降低,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5),C组与A、B组比较P<0.01,差异 性显著。三组治疗前后心室容量和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A、B组左心室容积(ESV、EDV)减少,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提高,C组ESV、EDV增大,射血分数明显降低,C组与A、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AMI后6h内溶栓治疗有肯定疗效,及时有效再灌注可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再灌注心律失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hs—CRP)、心肌酶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02例经急诊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分为再灌注心律失常组(RA组,n=41)及无再灌注心律失常组(Non—RA组,n=61)。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hs—CRP、入院1周时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cTNI)水平,1a后随访患者心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RA组患者入院时hs—CRP显著高于Non—RA组(P〈0.01),入院1周时CPK、CK—MB高于Non—RA组(P〈0.01)。心肌坏死标志物cTNIRA组亦明显高于Non—RA组(P〈0.01)。心肌梗死后1a心功能NYHA分级RA组患者高于Non—RA组(P〈0.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虽然成功地进行再灌注治疗,但在再灌注治疗早期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患者心肌坏死面积大.心功能差。  相似文献   

9.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决定因素是心肌梗死的面积。减少梗死面积的方法有改善血运和替代治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血管组织,而且获取容易体外培养扩增,成为心血管替代治疗的理想细胞。目的:评价经冠状动脉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设计:患者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心内科、核医学科、超声心动图室。对象:选择2003-03/2004—0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20例。患者知情同意,术后完整随访〉3个月。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64&;#177;10)岁。方法:①20例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梗死相关血管。术后3d内采集患者自体骨髓,提取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增殖。2周内经冠状动脉植入梗死相关血管,平均植入干细胞数量为(21.7&;#177;30.14)&;#215;10^7。②干细胞植入前及术后3个月行门控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检查,预测存活及坏死心肌,并获取梗死面积。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室壁运动、心功能指标,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室壁运动、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③门控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18F—FDG—SPECT)评价采用5分法:正常0分,稀疏1分,明显稀疏2分,缺损3分。超声心动图评价标准:正常1分,减低2分,明显减低3分,室壁无运动或矛盾运动4分;室壁运动二个分值或二个分值以上为室壁运动改善。主要观察指标:①门控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18F—FDG—SPECT)结果。②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患者干细胞移植前后梗死相关心肌节段评分及心功能指标。结果: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门控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18F—FDG—SPECT)结果:20例患者心肌灌注缺损面积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少((33&;#177;15)%,(44&;#177;18)%,P〈0.05);代谢缺损面积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少((33&;#177;17)%,(43&;#177;21)%,P〈0.05);治疗前共有199个节段血流灌注及糖代谢缺损匹配,判定为坏死心肌,治疗后79个节段血流灌注代谢明显改善,仍有120个节段血流灌注、糖代谢无明显改善(P〈0.05)。⑥超声心动图结果:患者术后射血分数值术后显著大于术前[(53&;#177;8)%,(42&;#177;7)%,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途径植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方法简单易行,治疗后梗死面积明显减少,坏死区域心肌血流灌注、代谢改善,术前判定为无存活心肌节段术后明显减少,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疗效评价作用。方法:应用心电图ST段抬高和QRS记分估测梗死面积的方法,对2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梗死面积进行估测并算出其差异值。溶栓治疗患者分为单纯静脉溶栓和静脉+冠状动脉溶栓2组,对2组间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溶栓治疗可使28.6%的心肌获得挽救(P<0.05),其中静脉+冠脉溶栓治疗组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组QRS记分和梗死面积差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溶栓治疗可使部分梗死心肌获救,心电图是评价溶栓治疗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静脉+冠脉溶栓效果优于单纯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组型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方法48例符合诊断标准、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且溶检成功的首次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溶栓后即给予rh-EPO 2000 U/次,每周3次,共治疗4周.期间测定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浓度,采用Hindmen修正的12导联QRs积分系统估算梗死面积(S),第4周末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对照组比较,同时观察rh-EPO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反映梗死严重程度的CK、CK-MB和梗死面积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rh-EPO治疗4周后,反映心功能的LVEDd和LVEF在治疗组也有改善趋势,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h-EPO治疗AMI能有效保护缺血和梗死心肌,明显减轻梗死程度,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魏洪杰  芦涤 《临床荟萃》2011,26(23):2046-204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浆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心电图QRS积分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02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分为急诊PCI组(n=52)和常规药物保守治疗组(非PCI组,n=50),发病24小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第7天查心电图测定QRS积分、查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分别对血浆NT—proBNP、QRS积分与LVEDD、I,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非PCI组比较。PCI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性降低(693.8±273.3)ng/LVS(378.9±183.7)ng/L(P〈0.05),QRS积分显著性降低(6.4±0.5)分VS(5.5±0.4)分(P〈0.01),LVEDD显著性降低(55.5±6.6)mmvs(47.2±5.2)mm(P〈0.01),LVEF显著性增高(46.5±7.9)%VS(58.4±8.8)%(P〈0.01)。血浆NT-proBNP水平与QRS积分呈正相关(r=0.428,P〈0.01),与I,VEDD呈正相关(r=0.421,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402,P〈0.05)。结论血浆NT—proBNP的增高能预测AMI面积及早期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心肌梗死面积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我市三家医院 3年来有溶栓适应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46例 ,按发病至溶栓时间随机分为A组、B组、C组 ,三组均给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PA) 5 0mg配合静脉应用肝素 ,以aPTT结果调整肝素剂量 ,三组常规治疗相同。 3周后 ,据治疗前后QRS分值 ,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时间对AMI梗死面积和心室容量及心功能改善方面的影响。结果 :A、B组QRS分值明显减低 ,梗死面积明显缩小 (P <0 0 5 ) ,C组与A、B组比较P <0 0 0 1,差异性显著。三组治疗前后心室容量和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A、B组左心室容积 (ESV、EDV)减少 ,左室射血分数 (LVEF)明显提高 ,C组ESV、EDV增大 ,射血分数明显降低 ,C组与A、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AMI后 6h内溶栓治疗有肯定疗效 ,及时有效再灌注可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通过前降支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AMI),阿托伐他汀组(ATV),另设假手术组,每组n=10。阿托伐他汀组每天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kg-1.d-1)灌胃,持续4周。假手术组和心肌梗死组每天给予同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溶液灌胃。治疗前后分别测量3组大鼠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LVFS)。大鼠处死后,测量左心室重量及左心重量指数。采用羟胺氧化法测定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SOD)。采用TBA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与正常组比较,心肌梗死组和阿托伐他汀组的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均显著增加。与心肌梗死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的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均显著降低,LVEDD、LVESD明显降低,LVEF显著升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增强,血清丙二醛水平下降。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室重构和左心室功能,防治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15.
不同范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小范围和大范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和早期病死率。方法对 4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 Wagner的 QRS评分法分为小范围心肌梗死组 2 5 1例和大范围心肌梗死组 165例。结果大范围心肌梗死组有高血压病史的比例较高 ,入院时心率较快 ,临床和超声心动图测得的心功能较差 ,心源性休克发生率较高。小范围心肌梗死组早期病死率 13.94% ,大范围心肌梗死组早期病死率 33.33%。结论 QRS评分法对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曲美他嗪改善移植微环境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形态及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开胸不结扎,心肌梗死组心肌内注射无血清培养基;干细胞移植组注射骨髓干细胞;干细胞移植+曲美他嗪组注射骨髓干细胞,同时给予曲美他嗪灌胃.移植后4周测量4组实验动物的心脏形态和左心功能.结果 移植组大鼠左室腔内径明显小于心肌梗死组,左室收缩压明显高于心肌梗死组,而舒张末期压则显著降低,左室收缩功能等各项指标亦有明显改善,干细胞移植+曲美他嗪组大鼠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显著.结论 骨髓干细胞移植可防止心肌梗死后左室腔扩大,有效改善左功能,同时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心肌纤维化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定本院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收诊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高剂量(20 mg/d)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低剂量(10 mg/d)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半乳凝素-3(Gal-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al-3、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6、hs-CRP、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均升高,LVEDV、LVESV、LVEDD、LVESD均降低,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V、LVESV、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室重构及心肌纤维化,促进其心功能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伴白细胞增多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外周血细胞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100例AMI分为白细胞正常组及增高组,比较两组病例的特点。结果 AMI白细胞增高组易并发左心衰、心律失常及应激性高血糖,具有较高的心电图QRS积分及CK峰值,住院病死率高。结论 白细胞计数对于AMI具有重要的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19.
溶栓前肝素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尿激酶(UK)溶栓前使用肝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8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早期肝素组在UK溶栓之前静注肝素,对照组在UK使用前不应用肝素。超声测定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和容量(ESV)、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容量(EDV),计算左室射血分数(EF)和室壁阶段运动积分(RWMI),比较2组的左室重构情况。结果:早期肝素组的ESV和ED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55或P<0.01),RWMI低于对照组(P<0.05),EF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肝素组的下壁梗死组ESV、EDV、RWMI和EF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前壁梗死组的ESV、EDV、RWMI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EF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肝素辅助溶栓治疗,可改善左室重构,提高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AMI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存在左冠状动脉支配区域冠心病患者40例(对照组),2组均于术前1d、AMI组于术后1周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测心脏结构及功能。结果术前AMI组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及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术后左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较术前明显增大,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E峰下降时间较术前明显增加,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即可发生心室重构,对心室重构进行早期评价及防治是再灌注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