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颅内动脉瘤在破裂出血后72小时内行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发病后均行CT检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共检出34枚动脉瘤,其中单发26例,2枚4例。结果 34枚动脉瘤中,100%栓塞24枚,95%栓塞6枚,90%栓塞2枚,80%栓塞2枚。术后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6例,包括微弹簧圈脱出至载瘤动脉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严重脑血管痉挛2例,术后脑梗死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25例;出现偏瘫4例,后经综合治疗后逐渐恢复;死亡1例,死亡原因:因口服抗血小板药并发消化道出血。随访1~6个月,无再出血病例发生。结论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是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选择早期手术和及时术后处理对降低致残率、致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32例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经血管内途径,采用可脱性弹簧圈对32例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行栓塞治疗:术后早期处理出血、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及有效的对症治疗.结果:成功栓塞32个动脉瘤,术后动脉瘤腔100%闭塞者21例,95%闭塞者9例,90%闭塞者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并发脑血管痉挛4例,死亡1例.术后26例随访3个月~2年无再出血.结论:对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采用微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疗效可靠;早期治疗、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及术后早期处理出血、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根据世界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结果,颅内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治疗术与开颅夹闭术比较,在远期效果上无明显差异,而前者以创伤小、并发症低等优点已被公认,目前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技术已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措施之一。尽管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发生破裂的可能性小(文献报道为2-5.1%,但后果严重。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外科2002年6月。2004年5月2年来经治的8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4个动脉瘤,成功栓塞83例92个动脉瘤,有2例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现对这2例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动脉瘤栓塞过程中发生动脉瘤破裂的原因、预防措施、破裂后的急救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水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并发症.方法 对3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应用微导管插管,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并以Orbit压力解脱弹簧圈为材料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本组37例患者均一次性栓塞治疗成功,成功率100.0%.其中100%栓塞26例(70.27%),95%栓塞6例(16.22%),90%栓塞3例(8.11%),80%和<80%栓塞各1例(5.40%).其中,1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术中动脉瘤破裂导致偏瘫;1例大脑中动脉交叉部宽颈动脉瘤栓塞完毕拔除微导管时,弹簧圈移入载动脉瘤内导致载动脉部分闭塞,术后经抗凝治疗无临床症状.术后随访3~24个月,均未发生颅内出血或缺血,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 orbit三维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可有效降低动脉瘤的复发和再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水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并发症.方法 对3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应用微导管插管,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并以Orbit压力解脱弹簧圈为材料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本组37例患者均一次性栓塞治疗成功,成功率100.0%.其中100%栓塞26例(70.27%),95%栓塞6例(16.22%),90%栓塞3例(8.11%),80%和<80%栓塞各1例(5.40%).其中,1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术中动脉瘤破裂导致偏瘫;1例大脑中动脉交叉部宽颈动脉瘤栓塞完毕拔除微导管时,弹簧圈移入载动脉瘤内导致载动脉部分闭塞,术后经抗凝治疗无临床症状.术后随访3~24个月,均未发生颅内出血或缺血,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 orbit三维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可有效降低动脉瘤的复发和再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破裂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的时间与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治疗.方法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对118例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发病后7 d内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处理已经聚积在蛛网膜下腔的出血,以及由于SAH而导致的脑部及全身性并发症.治疗效果经χ2检验.结果 118个动脉瘤中101个瘤腔100%闭塞,12个95%闭塞,5个被90%闭塞.术后115例临床痊愈,其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89例,Ⅱ级14例,Ⅲ级9例,Ⅳ级3例,Ⅴ级3例.全组死亡3例,死亡率2.5%.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8例,动脉瘤破裂3例,GDC脱出2例,脑梗塞1例.术后74例随访6~72个月均无再出血,3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GDC栓塞治愈.结论 对破裂性动脉瘤应早期进行血管内栓塞.术后治疗的策略应着眼于早期处理SAH,防治脑血管痉挛及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并妥善处理脑部与全身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学院近3年来采用血管内治疗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并参考有关文献,探讨减少和处理术中并发症的操作技巧和经验.结果 60例患者血管造影共检出69个囊形动脉瘤和1个椎动脉夹层动脉瘤.65个囊形动脉瘤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其中支架辅助栓塞5例,球囊辅助栓塞3例.有50例患者的53个(81.5%)动脉瘤被完全栓塞,5例的8个动脉瘤被次全栓塞(12.3%),3例的4个(6.2%)被部分栓塞;治疗失败1例.1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行载瘤动脉闭塞.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4例;症状性血管闭塞2例;支架移位、弹簧圈脱出1例;术中血管痉挛15例.出院时恢复良好率达93.3%(mRS≤2分).随访55例(91.6%),时间1~24个月,恢复良好(mRS≤2分)51例(92.7%),死亡3例;随访期间无再出血和动脉瘤复发.结论 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确切;提高于术操作技巧,减少和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颅内动脉瘤在破裂出血后72h内行血管内治疗临床资料.结果74例患者发病后均行CT检查,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共检出92枚动脉瘤,其中单发57例,2枚10例,3枚以上7例.72h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术中根据动脉瘤的形状、大小选择合适的支架及微弹簧圈栓塞.92枚动脉瘤中,致密填塞81枚,瘤颈残余4枚,填塞不充分2例,未作栓塞处理(非重要动脉瘤)5枚.结论血管内治疗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可作为其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半年来收治的Ⅱ.Ⅳ级破裂动脉瘤10例,均在急性期(3d内)行血管内治疗。结果对于急性期破裂出血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可根据瘤体的部位,性状采用血管内治疗与综合治疗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能明显降低动脉瘤患者的死亡率和病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可靠,创伤微小,适应症更宽。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部分,好发于组成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或分叉部,由于这些动脉位于脑底的脑池中,直至自发性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方被发现[1].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死亡率高达25%~60%[2].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手术简便、安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正逐渐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特别对于合并心、肾功能异常且不能耐受麻醉的老年患者,或后循环、海绵窦段动脉瘤患者来说,是首选的介入栓塞治疗方法[3].2009年4月,我们对1例多发颅内动脉瘤患者成功实施血管内栓塞治疗,在围术期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57例,按照动脉瘤是否规则分为规则组和不规则组,比较出现术中动脉瘤破裂情况差异,其中规则组122例,不规则35例。两组术中共发生血管破裂出血的患者13例,其中弹簧圈栓塞治疗9例,相对采用球囊辅助技术栓塞2例,支架辅助技术栓塞患者2例。结果对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的患者,迅速栓塞后开颅清除血肿7例,侧脑室外引流5例,腰大池外引流2例;出院时恢复良好7例,轻度瘫痪5例,重度瘫痪1例,死亡1例。动脉瘤栓塞术中破裂出血与患者本身和施术者都有密切关,一旦发生术中破裂出血,必须针对原因迅速果断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继续对动脉瘤进行填塞,如果处理得当,多数术中动脉瘤破裂的患者预后良好,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5月眉山市人民医院行血管内介入的6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病历资料,对其做特殊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2例患者在造影过程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5例患者在栓塞过程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经中和肝素、填塞,术后持续腰穿引流预后良好。23例患者术中发生脑血管痉挛,给予罂粟碱动脉内注射后,痉挛完全缓解。11例患者发生穿刺点皮下血肿。术后1例患者因与人争执发生动脉瘤再次破裂,经紧急开颅手术,患者康复良好。结论护理人员对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细致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2012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进行血管内栓塞手术,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夹闭治疗手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行血管内栓塞手术后,38例治疗成功,1例有好转,1例出现一次性偏瘫。栓塞后立刻行脑血管造影表示动脉瘤腔填塞满意,手术无死亡病例。对照组行夹闭手术后,8例完全康复、14例手术后恢复良好,2例因手术后出血再次手术,2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症,2例死亡。结论血管内栓塞手术在治疗颅内动脉瘤上存在一定优势,可以广泛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系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为颅内动脉局部的异常扩张,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微创的手术治疗方法已经逐渐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主要手段[1].颅内动脉瘤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技术,与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颈相比,因其有效率高,致残率和病死率相对较低,已越来越被医患双方所接受和认可.而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是这种治疗手段最可怕的风险之一.本院2007~2009年在施行颅内动脉瘤经血管微弹簧圈(MCS)瘤腔栓塞治疗中发生4例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出血,这类患者病情危重,随时有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脑血管痉挛及脑梗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全方位的术后护理,除1例患者术后10d死于多发性脑梗塞外,其他3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未留下后遗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临床上致死、致残率高。对于颅内动脉瘤的处理,外科手术带来的创伤和术中动脉瘤破裂带来的危险使患者和医生面临着艰难抉择。目前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之一。我科自2006年以来对32例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后早期再破裂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5例行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后早期再破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术后3d内先后发生动脉瘤再破裂出血,2例死亡,3例康复。结论术中假瘤过度填塞、术后抗凝过度、过早过频腰椎穿刺、动脉瘤残颈破裂为术后早期再破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水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并发症。方法对3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应用微导管插管,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并以Orbit压力解脱弹簧圈为材料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本组37例患者均一次性栓塞治疗成功,成功率100.0%。其中100%栓塞26例(70.27%),95%栓塞6例(16.22%),90%栓塞3例(8.11%),80%和〈80%栓塞各1例(5.40%)。其中,1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术中动脉瘤破裂导致偏瘫;1例大脑中动脉交叉部宽颈动脉瘤栓塞完毕拔除微导管时,弹簧圈移入载动脉瘤内导致载动脉部分闭塞,术后经抗凝治疗无临床症状。术后随访3~24个月,均未发生颅内出血或缺血,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orbit三维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可有效降低动脉瘤的复发和再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01月~2013年12月血管内治疗的3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共40个动脉瘤)的临床治疗以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防治。结果该组颅内动脉瘤成功栓塞40个,其中100%栓塞34个,95%栓塞4个,90%栓塞2个。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术中血管痉挛12例,症状性血管闭塞2例,无术中死亡。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确切,具有微创、安全等优点;提高手术操作水平,减少和正确处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对我院接诊的l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采用电解及水解可脱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18例动脉瘤中14例被100%闭塞,4例90%闭塞,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3例在术中出现颈内动脉痉挛。除l例老年患者术后因并发肺部感染及消化道出血死亡外,其余17例患者出院3个月以后均行CT复查随访,未发现再出血病例,2例患者因头痛再次行DSA检查,未发现动脉瘤复发,恢复效果满意。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是防止动脉瘤再出血的有效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41例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对41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全脑选择性血管造影术,应用微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处理出血和有效的对症治疗。结果 成功栓塞43个动脉瘤,其中40例临床痊愈,1例死亡,死亡率2.4%。术后动脉瘤腔100%闭塞者36例,95%闭塞者3例,90%闭塞者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并发脑血栓1例,并发脑血管痉挛8例,术后弹簧圈末端逸出1例,1例复发者经二次补以微弹簧圈栓塞而治愈。术后随访3-30个月均无再出血。结论 对前交通动脉瘤采用微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疗效可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提高栓塞技术及积极有效的术后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