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背景:近年来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脊柱载荷”评分系统的可靠性受到质疑,国内外已有报道肯定了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各型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目的:观察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5/2010-10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8例,均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28.9个月;末次随访平均相对后凸畸形Cobb角9.0°,平均矫正丢失6.3°.A、B、C型骨折末次随访平均矫正丢失分别为6.4°,5.7°,7.4°;脊柱载荷评分≤6分末次随访平均矫正丢失5.7°,脊柱载荷评分≥7分末次随访平均矫正丢失7.5°;胸腰段骨折(T -L )和下位腰椎骨折(L -L11235)末次随访平均矫正丢失分别为6.3°,6.5°.11例(30%)矫正丢失大于10°,平均11.5°(10.1°-16.3°),其中A型骨折组4例,B型组4例,C型组3例;脊柱载荷评分≤6分组5例,在脊柱载荷评分≥7分组6例;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提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够有效地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不受限于AO骨折分型及脊柱载荷评分,对于治疗胸腰段骨折和下腰椎骨折,疗效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加伤椎经椎弓根植骨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治疗组采用传统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和椎体内植骨成形术治疗32例胸腰椎骨折,以同期随机选择的采用传统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的30例胸腰椎骨折为对照组进行临床对比研究,分别测量两组病例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椎管内占位百分比,以ASIA 2000分级标准评定神经功能;以Charles标准评定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7.2个月(12 ~21个月),放射学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的脊柱重建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组术后即刻伤椎高度恢复方面疗效相当,但对照组在术后脊柱的后凸矫形和骨折块复位方面较治疗组差(P<0.05).末次随访时治疗组与对照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和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治疗组2例,对照组5例.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伤椎固定结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可提高骨折后凸畸形的矫正度,使脊柱和内固定物的载荷更合理、更稳定,降低了内固定失效和矫形丢失的发生,促进了骨折愈合,是弥补传统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不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背景:对于青壮年和高龄单节段胸腰段骨折采用后路手术的患者,到底采用长节段还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崮定更为理想,目前国内外文献并没有一致的意见.目的:评价胸腰段单节段骨折短节段金属植入物固定并经椎弓根植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5-06/2008-06收治的资料完整并得到随访的胸腰段单节段骨折患者27例,所有患者骨折位置在T11~L2,椎体A型骨折,无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按照年龄分为2两组,青壮年组12例,随访时间平均28.7个月;高龄组15例,随访时间平均31.4个月.采用胸腰段后路经椎弓根植骨及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按照固定范围分为长节段固定和短节段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问、出血量、并发症及固定前、吲定后1周内、固定后1年后骨折椎体高度及骨折节段后凸角度变化.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固定治疗后脊柱后凸角度均得到明显矫正,骨折椎体高度得到明显恢复.1年随访时,两组采用短节段固定者均发生一定程度的矫正角度丢失,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05).在青壮年组虽然长、短节段固定患者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矫正角度丢失,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高龄组采用长节段固定患者的矫正角度丢失程度低于短节段固定(P<0.05).提示青壮年单节段胸腰段骨折患者短节段金属植入物固定并后路经椎弓根植骨疗效满意,高龄患者选择经椎弓根植骨结合长节段固定疗效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背景:传统的内固定方式修复胸腰椎骨折容易出现骨折椎体复位效果欠佳的情况,且内固定后较易出现椎体高度丢失等。而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方法修复胸腰椎骨折则可以有效矫正患者的后凸畸形,并维持矫正效果。目的:探讨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及椎板植骨修复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41例经胸腰椎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椎板植骨修复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行X射线及CT检查,观察内固定情况,其他观察指标包括腰椎功能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目测类比评分、脊柱侧弯情况、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及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内固定后随访5个月-4年1个月,所有患者术后1年左右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经随访发现内固定物松动1例、断裂2例(术中发现骨折段未有效融合),未出现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加重。内固定后5个月,患者的伤椎高度显著恢复,脊髓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表明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及椎板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应用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的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的优势、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2008-2010年间接受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的12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随访。结果节段性固定患者平均术前后凸畸形8.3°,术后增加到13.6°,X线片显示后凸矫正丢失5.8°,术前平均前路椎体高度是正常的60.1%,术后高度为正常的87.4%,随访结束为75%。结论使用螺钉短节段固定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以帮助骨折复位和矫正后凸,从而提高术后腰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均摄X光片,检测椎体高度以及成角段Cobb’s角变化,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30例患者均获得12~36个月随访,无内固定失效患者,脊柱生理弧度恢复满意,胸腰椎高度和后凸矫正度无明显再丢失、神经功能及腰背痛均明显改善,骨折愈合良好。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背景: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器械可使骨折达到近似解剖复位效果,明显提高疗效,但远期随访矫形度数丢失、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较普遍.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对73例胸腰椎骨折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对侧经椎弓根通道采用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行椎体内植骨.结果与结论:73例随访6个月内均获骨性愈合,脊柱植骨融合率100%,无螺钉松动、折断.1例Frankel分级C级无变化,1例D级无变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及腰背痛明显改善;置入后6个月损伤节段后凸平均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椎管前后径残留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恢复.表明经伤椎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骨折可获得满意复位,重建椎体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矫正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并报道脊柱短节段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16例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板减压 椎弓根内固定,其中2例手术Steffee钢板螺钉系统,12例采用Dick钉内固定装置,2例采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结果 术后随访3月至3年,所有病例固定牢靠。结论 脊椎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型骨折具有方法简单、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单纯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1~A3型胸腰椎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70例行A1~A3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7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后路短节段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纯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矢状面Cobb角明显减小,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明显升高,观察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8个月,两组均未出现术后感染、椎弓根螺钉退出以及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单纯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1~A3型胸腰椎骨折,可明显降低伤椎后凸畸形风险,减少术后椎体丢失,增强患者腰椎功能,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型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7例胸腰椎屈曲压缩型骨折患者均采用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12~24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本组手术时间50~80 min;出血量50~200 mL;术后引流量50~150 mL,平均85 mL;术后24 h拔除引流管;术后胸腰椎后凸Cobb s角矫正5°~20°,平均11.5°;患者2周后恢复工作。随访12~24个月,复查X线片示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发生。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型骨折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为避免单纯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出现的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合并植骨时出现的骨折不愈合、后凸畸形丢失,而发展的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合并椎体成形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已有应用,但其生物力学方面鲜有研究。目的:观察应用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12个冻存的新鲜胸腰段脊椎(T12~L2)标本,用于制备胸腰椎骨折模型,备测试。分为3组,经皮椎体成形术组:给予经单侧椎弓根注入低黏度的含对比剂骨水泥5~7mL;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于T12、L2椎弓根置入螺钉;强化组: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同时行伤椎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测试各组静态最大抗压强度及刚度。结果与结论:骨水泥分布面积皆大于50%,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最大静态抗压强度与刚度均小于强化组最大强度和刚度(P〈0.05)。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椎弓根螺钉较小强度下出现弯曲,而强化组在达到极性轴向压缩强度时才出现弯曲。提示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提高了固定的强度及刚度,并且维持了复位伤椎高度,提高了稳定性,减少了椎弓根螺钉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共随访32例,对患者术前及术后伤椎高度及伤椎后凸角度(Cobb角)分别进行测定并比较;通过Frankel标准对脊髓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术后随访12-20个月,所有骨折复位效果满意。手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由术前的32.4%-69.3%,平均(51.6±17.8)%恢复到术后2周85.6%-99.2%,平均(92.8:tz6.2)%及末次随访时90.6%-97.8%,平均(93.8±3.6)%。伤椎Cobb角由术前的12.8°-30.5。,平均(20.8±9.1)。恢复到术后2周0°-7.8°,平均(4.9±3.2)°及末次随访时2.0°-12.0°,平均(6.2±4.6)°。伤椎后Cobb角与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520、4.762,P均〈0.01)。脊髓神经功能除3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对胸腰椎骨折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恢复伤椎前缘高度,并且能增加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和减少远期矫正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13.
椎弓根内固定骨水泥注入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改进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方法 1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前缘压缩均 >50%,行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后,用骨水泥经伤椎椎弓根注入椎体成形术.所有病例均于术前、术后行 X线和 CT检查.术后随访 5~ 12个月,平均 13个月.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 3例术前有神经症状的患者神经症状恢复,无骨水泥渗漏,无异物反应,术后随访无内固定失败及伤椎高度明显丢失者.结论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和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为胸腰椎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经伤椎椎体强化技术(包括经椎弓根植骨、经伤椎椎体内融合器技术以及伤椎椎体成形技术)是否可降低胸腰椎骨折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矫正度数的丢失和内固定断裂的发生率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手工检索中文相关杂志。收集所有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体强化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实验性研究(随机对照研究、非随机对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并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估。利用Cochrane 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18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8 篇,包括英文文献7 篇,中文文献1 篇。其中随机对照研究1 篇,观察性研究7 篇。共包括442 例患者,其中经伤椎椎体强化组包含216 例患者,无经伤椎椎体强化组包含226 例患者。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1 篇随机对照研究为高质量,7 篇观察性研究中4 篇为高质量,3 篇为低质量。Meta 分析结果显示,经伤椎椎体强化组与无经伤椎椎体强化组在术后矫正度数丢失和内固定失败发生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伤椎椎体强化并不能降低胸腰椎骨折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矫正度数的丢失和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背景:后路经伤椎单节段固定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是治疗胸腰椎B型骨折常用的方法,但两种术式的近远期疗效及各自优缺点尚未明确。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置钉单椎间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与传统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创伤性B型胸腰椎骨折,治疗后脊柱稳定性及对固定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完成随访的AO分型B型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按照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分为经伤椎单节段固定组(n=40)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组(n=45)。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疼痛分级、ASIA脊髓功能分级、椎体前缘压缩率、椎管受堵指数、后凸Cobb角、UCLA相邻节段退变分级进行测量。 结果与结论:两组在ASIA脊髓功能分级、椎管受堵指数、后凸Cobb角的疗效相当。而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疼痛分级、椎体前缘压缩率、UCLA相邻节段退变分级,单节段组要优于短节段组。后路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及传统的短节段固定在治疗胸腰椎B型骨折上都有显著的疗效,而单节段固定组在椎体前缘压缩率的改善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评分的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短节段组。此种手术方式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减少固定节段以节省脊柱的活动节段,减少固定节段的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胡海刚  王清  谭伦 《中国临床康复》2012,(48):9074-9078
背景:经后路伤椎椎弓根置钉植骨的手术方式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治疗胸腰椎骨折,既往对其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生物力学和临床研究,但仍然存在较多争议。目的:对经后路伤椎椎弓根置钉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和Pubmed数据库中1989年1月至2011年9月关于伤椎椎弓根置钉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胸腰椎骨折,伤椎,固定,植骨"或"thoracolumbar fractures,injured vertebral,fixation,bonegraft"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最终选择33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经后路伤椎椎弓根置钉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不仅为骨折愈合提供了更为坚稳的内固定,同时有助于骨折复位和后凸畸形的矫正,恢复和维持椎体高度,减少矫正率的丢失。但目前报道的手术疗效以回顾性分析居多,缺乏长期随访、系列的前瞻性分析和循证医学依据,并且对伤椎置钉的适应证、安全性和技术规范还存在较大争议,这些都有待进一步去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制、评估新型C形椎管内骨折块复位器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对骨折块的复位效果.方法 依据我国成人胸腰椎椎管的形态、面积,并结合尸体实际反复应用设计制作新型C形椎管内骨折块复位器.A组: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减压+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自体骨横突间植骨术,术中应用自制新型C形椎管内骨折块复位器在后侧方推挤使椎体后缘骨折块复位,达到恢复椎管容积的目的,术后随访测量局部矢状面Cobb角以评价脊柱矫形、椎管横截面积以评价椎管占位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SIA评分).B组:2009年9月前完成的36例应用传统的L形椎管内骨折块复位器实施手术的病例进行对照比较,以评价自制新型C形椎管内骨折块复位器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对骨折块的复位效果.结果 A组7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1个月;B组获得随访36例,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8个月.A组与B组术后6个月的局部矢状面Cobb's角(A组,术前:26.21°±5.83°;术后:10.91°±1.49°;B组,术前:28.85°±7.11°;术后:11.27°±1.91°)、ASIA评分(A组,术前:277.15±35.60;术后:311.21±27.96;B组,术前:279.30±30.13;术后:306.33±31.35).组内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术后6个月椎管截面积丢失率分别由术前的(43.74±12.72)%、(42.67±10.04)%下降至(6.15±3.57)%、(10.06±2.83)%,各组组内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椎管截面积丢失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自制新型C形椎管内骨折块复位器可便捷有效地复位凸入椎管内的骨折块,利于恢复椎体的高度和椎管容积,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硫酸钙椎体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注射型硫酸钙椎体成形术治疗23例无神经功能障碍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病人。在术前、术后1周、取内固定时、取内固定后1年时,随访观察椎体前、中、后缘的高度,Cobb角以及伤椎角的变化。结果:22例患者得到随访;术后椎体畸形角度、椎体高度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期间的其丢失不明显,与术后相比,P>0.05。所有患者均无内固定断裂发生。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硫酸钙椎体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它能够有效地避免内固定失败和后凸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三点固定与二点固定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1盏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3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胸腰椎骨折经伤椎及上、下邻椎置入椎弓根螺钉,进行三点复位固定,另外19例胸腰椎骨折不经伤椎,仅行上、下邻椎置入椎弓根螺钉.进行二点复位固定,分别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obb角纠正率、椎体高度纠正率、椎管矢状径纠正率等5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经术后6~24个月,平均(11.12_+6.52)个月的随访,进行三点复位固定的患者在Cobb角纠正率、椎体高度纠正率、椎管矢状径纠正率等3个方面优于进行二点复位固定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65、-2.86、-2.56,P均〈0.05);手术时间稍长、术中出血量略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椎弓根三点置钉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Cobb角纠正率、椎体高度纠正率、椎管矢状径纠正率3方面效果较好.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较二点固定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0.
背景:虽然保守与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通常是可靠和令人满意的,但其也存在诸多不足。微创经皮椎弓根系统为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目的:观察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共纳入55例患者,均因单个椎体的单纯压缩性骨折于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分别行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25例)和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30例)。结果与结论:除开放复位内固定组2例患者出院后失访外,其余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14个月。行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患者(P〈0.05);行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和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的患者内固定后矢状位Cobb角、目测类比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内固定前(P〈0.05),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显著高于内固定前(P〈0.05);两组患者内固定后8个月随访时的矫正丢失量和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单节段椎体骨折矫正效果满意,但临床应用时需掌握其准确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