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是脂肪合成基因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SREBP-1a、-1c主要调节与脂肪酸代谢相关的酶,SREBP-2主要调控胆固醇代谢.SREBP-1c又称脂肪细胞定向和分化因子(ADD1),在脂肪细胞的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SREBPs还参与脂肪合成基因的营养调控,并受胰岛素/葡萄糖和瘦素调控,而且是代谢综合征中重要的基因调控连结点.对其调控作用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将对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有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是脂肪合成基因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SREBP-1a、-1c主要调节与脂肪酸代谢相关的酶,SREBP-2主要调控胆固醇代谢。SREBP-1c又称脂肪细胞定向和分化因子(ADD1),在脂肪细胞的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SREBPs还参与脂肪合成基因的营养调控,并受胰岛素/葡萄糖和瘦素调控,而且是代谢综合征中重要的基因调控连结点。对其调控作用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将对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有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是一类位于内质网上的膜连接蛋白,SREBP-1c是其中一个亚型,直接参与调控有关脂肪酸、甘油三酯(TG)合成和葡萄糖代谢相关酶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SREBP-1c基因多态性与肥胖症、2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有关.我们通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肝组织DNA进行检测,探讨SREBP-1c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NAFLD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对大鼠骨骼肌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合消化法取2~3 d SPF级雄性SD大鼠原代骨骼肌细胞,将原代细胞分为对照组(C)、对照+胰岛素组(C+I)、高脂组(PA)及高脂+胰岛素组(PA+I).将表达SREBP-1c腺病毒转染L6细胞,根据感染复数(MOI)分为含绿色荧光蛋白阴性载体(GFP)组、MOI值为5、50、100、200组.将靶基因为SREBP-1c的干扰RNA (siRNA)转染L6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siRNA组及SREBP-1c siRNA组.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REBP-1c、IRS-1、蛋白激酶B(Akt)基因及蛋白表达,油红O染色法检测细胞内脂质沉积情况.多组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结果 与C组相比,PA组SREBP-1c基因和蛋白水平升高(分别为2.72±0.08比1.00±0.18,3.02 ±0.19比1.00±0.05,t=15.240、18.289,均P<0.05),IRS-1基因和蛋白水平降低(分别为0.71 ±0.04比1.00 ±0.05,0.82 ±0.04比1.00±0.04,t=-7.960、-6.052,均P<0.05),丝氨酸磷酸化IRS-1蛋白表达升高,丝氨酸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下降(t=20.987、-5.869,均P<0.05).与GFP组相比,MOI值为50、100和200组的SREBP-1c基因和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上升(均P<0.05),IRS-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下降(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siRNA组相比,SREBP-1c siRNA组SREBP-1c基因和蛋白水平降低,IRS-1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结论 SREBP-1c可抑制骨骼肌IRS-1胰岛素信号通路,参与肌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量子降脂仪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降血脂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和10%果糖自由饮水建立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级大鼠高脂血症模型。量子降脂仪输出功率强度为70μW/(cm2·min),每天治疗1~2次,治疗时间为每次5~10 min。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血脂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脂类代谢和炎症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量子降脂仪明显改善由高脂血症引起的的血脂代谢紊乱、调节血脂平衡、降低炎症状态、缓解肝功能损伤、缓解氧化损伤、提高脂肪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抑制脂肪酸合成酶的活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量子降脂仪通过调节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的表达水平,缓解机体慢性炎症;通过调节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蛋白的表达水平促进机体脂质代谢;通过调节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通路,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蛋白表达,缓解脂质代谢紊乱,调节机体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水平。结论量子降脂仪具有明显降血脂作用,可作为降血脂医疗器械辅助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HBV对肝脂肪变患者肝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感染科诊断为CHB合并肝脂肪变的患者55例,根据患者外周血清HBV DNA载量的不同分为3组:A组:HBV DNA≤103拷贝/ml的患者(15例);B组:103拷贝/ml<HBV DNA<105拷贝/ml的患者(18例); C组:HBV DNA≥105拷贝/ml的患者(22例).将C组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103拷贝/ml的10例患者分为C1组(治疗前)和C2组(治疗后);将C组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105拷贝/ml的12例患者分为C3组(治疗前)和C4组(治疗后).用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脂滴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REBP-1c及SREBP-2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REBP-1c及SREBP-2蛋白的表达.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q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抗病毒前后两组间数据的比较.结果 (1)A、B、C组脂滴表 达的红色积分吸光度值分别为1004.27±218.63、1937.01±401.47、4133.79±389.28,各组间油红O红染程度不同(F=385.69,P<0.01);C1、C2、C3、C4组脂滴表达的红色积分吸光度值分别为4020.84±326.64、1012.02±244.89、4189.18±329.21、4121.76±304.09,与C1组比较,C2组油红O红染程度下调,t=22.5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4组与C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A组比较,B组与C组SREBP-1c mRNA分别上调(1.218±0.130)倍、(1.798±0.118)倍,A、B、C组SREBP-1c mRNA表达水平比较,F=297.4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B组与C组SREBP-2 mRNA分别下调95.6%±11.8%、97.2%±15.3%,A、B、C组间SREBP-2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1组比较,C2组SREBP-1c mRNA表达水平下调71.4%±8.1%,t=11.22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C1组比较,C2组SREBP-2 mRNA表达水平上调(1.034±0.155)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3组比较,C4组SREBP-1c mRNA表达水平上调(1.012±0.206)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3组比较,C4组SREBP-2 mRNA表达水平下调99.8%±1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A、B、C组SREBP-1c蛋白表达量分别为36257.21±5709.79、50413.47±4989.28、71025.83±6047.13,3组SREBP-1c蛋白比较,F=178.2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C组SREBP-2蛋白表达量分别为32913.52±3951.21、32625.91±4025.06、34173.44±5316.25,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1、C2、C3、C4组SREBP-1c蛋白表达量分别为69832.16±4941.36、48735.47±5471.41、70871.69±5083.14、68913.32±5343.22,C1组与C2组比较,t=10.26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3与C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1、C2、C3、C4组SREBP-2蛋白表达量分别为33980.21±4081.80、34011.50±3859.27、33610.12±4761.10、32915.66±5023.61,C1组与C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3组与C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 DNA可能通过干扰SREBP-1c的表达而参与了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成脂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模型组SD大鼠给予高脂饮食饲养,分批于实验第4、8、12、16、24周处死,同期设普通饮食饲养大鼠作对照.RT-PCR分别检测肝脏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及其靶基因脂肪酸合成酶(FAS)、脂联素、抵抗素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4周肝脏可见散在性肝细胞脂肪变性,8周为单纯性脂肪性肝炎,12~24周从脂肪性肝炎进展为脂肪性肝炎伴肝纤维化.从实验第4周起,模型组大鼠肝脏SREBP-1c和FAS mRNA表达逐渐增强,至24周时分别较对照组升高5~6倍和2~2.5倍;模型组大鼠肝脏从第12周起出现脂联素和抵抗素mRNA表达,两者表达量均随造模时间延长而增强.相关分析显示,SREBP-1c、FAS、脂联素、抵抗素mRNA表达量均与肝脂肪变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08、0.834、0.592、0.577,P值均<0.01).结论高脂饮食NAFLD大鼠肝脏SREBP-1c、FAS、脂联素、抵抗素等成脂基因表达增强,提示脂肪变性的肝细胞可能部分具有脂肪细胞的特征,即发生了成脂性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e)对Patatin样磷酯酶结构域蛋白3(PNPLA3)基因的转录调控作用。方法构建7周龄雄性体重匹配的禁食(24h)以及禁食后再喂食(48h)SD大鼠(自由饮食组3只,饥饿组3只,再喂食组4只)和高脂及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sD大鼠(正常对照组5只,2型糖尿病组6只)。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SREBP一1c和PAPM3的表达水平。将大鼠PⅣP翻3启动子5’端上游-1000bp序列分成3段,分别构建荧光素酶报告载体(R—PⅣPM3.1、R—PM似3—2、R—PNPL43—3),转染人正常肝细胞株L02,比较3个载体基础荧光素酶活性以及SREBP-1e过表达诱导的荧光素酶活性。分析上述实验中荧光素酶活性最高的PNPLA3启动子片段可能的SREBP-1c结合位点(SRE),分别构建野生型和SRE突变型报告载体,比较两个载体荧光素酶活性。多组定量资料比较用方差分析,两组定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结果与自由饮食组相比,饥饿组大鼠肝脏SREBP—lc、PNPLA3和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表达均下降,再喂食组三者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4.14,334.11,754.20,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SREBP-1e、PNPLA3基因(t=-18.39,-30.07,均P〈0.05)及蛋白表达(t=4.58,6.81,均P〈0.05)均显著增高。R—PNPLA3-1报告载体基础荧光素酶活性较对照升高51.13倍(t=-28.93,P〈0.05),R一删PM3—2和R—PNPLA3—3无基础荧光素酶活性;在L02细胞中,转染SREBP-1c表达质粒的R—PⅣPL43—1组荧光比值较转染空质粒的组升高2.63倍(t=-7.64,P〈0.05),而R—PⅣPM3.2组及R—PNPLA3—3组转染SREBP-1e表达质粒荧光比值较转染空质粒组均无变化;PNPLA3启动子-100~-911)p存在SRE,SRE突变的报告载体(MUT—R—PNPLA3—1)荧光比值较野生型(R—PNPLA3-1)降低40.80%(t=4.99,P〈0.05)。结论SREBP-1c通过PNPLA3基因启动子-100~-91bp激活大鼠PNPLA3基因转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组织因醇凋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NAFLD中的作用. 方法对临床与病理确诊的NAFLD患者,检测肝组织SREBP-1c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变化及脂肪酸合成酶的表达,并对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NAFLD患者肝脂肪变程度与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71和0.70,P值均<0.05);NAFLD患者肝SREBP-1c表达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都明显增强,分别为2.19±0.31和0.69±0.02,高于对照组的1.15±0.20和0.40±0.02(t值分别为11.06和-14.63,P值均<0.05),且其表达强度随脂变程度的加重,由1.47±0.08和0.67±0.08增加至2.82±0.78和0.85±0.04(F=24.54,P<0.01),而与是否合并糖尿病无关; NAFLD患者肝脂肪酸合成酶表达增加,脂肪酸合成增加. 结论肝细胞SREBP-1c表达增加,导致脂肪酸合成酶蛋白增加,脂肪合成增加是NAFLD患者肝脂肪蓄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与肝脂肪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是一种核转录因子,可参与脂质生成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增加肝脏脂质合成,与肝脂肪变性关系密切,并参与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肝的发生.一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的表达而预防或改善肝脂肪变性,为脂肪肝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他莫昔芬(TAM)对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脂肪变性以及脂类代谢调控关键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油酸(50μmol/L)处理HepG2细胞,诱导细胞脂肪变性体外模型,同时给予不同浓度的TAM (5~20μmol/L)干预72 h;采用油红O染色和甘油三酯含量测定检测HepG2细胞内脂质聚集情况;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S)、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肉酯软脂酰基转移酶(CPT1)和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MTP)的表达;采用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活性。结果在干预72 h后,模型组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为(16.53&#177;0.17) mg/100 mg蛋白质,在5μmol/L TAM处理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为(17.77&#177;0.05) mg/100mg蛋白质,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但在10μmol/L和20μmol/L TAM处理组较模型组分别增加了31%[(21.57&#177;0.16) mg/100 mg蛋白质]和44%[(23.82&#177;0.44) mg/100 mg蛋白质],(P&lt;0.05);TAM上调细胞内SREBP-1c、FAS、SCD和MTP蛋白表达,但并不改变CPT1蛋白表达;TAM在5~20μmol/L范围内不影响HepG2细胞活性。结论 TAM可促进油酸诱导的HepG2细胞脂肪变性,其主要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SREBP-1c及其下游基因,如FAS和SCD的表达而增加了脂肪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12.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它主要调控脂肪合成和葡萄糖代谢相关酶基因的表达。SREBP-1c不但受到胰岛素/葡萄糖和瘦素等多种激素和营养物的调控,而且介导胰岛素对多种基因表达的调控。最近研究发现,SREBP-1c的过度表达与肝脏和胰岛等非脂肪组织的脂质积聚相关。实验研究提示,干预SREBP-1c的不适当表达可能是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与脂质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是重要的核转录因子之一,它能与脂质合酶基因的启动子/增强子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激活靶基因转录,特异性调控胆固醇和脂肪酸代谢.体内脂质代谢的稳定依赖于SREBP的调节.通过对SREBP作用和调控机制深入了解,将有助于提高对脂质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肥胖等的认识以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联系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用高脂喂养建立NAFL大鼠模型,对部分大鼠限食干预,RT-PCR检测肝脏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3(SOCS-3)及固醇调节成分结合蛋白1c(SREBP-1c)的表达,并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高脂组TC、TG、HOMA-IR水平升高(P〈0.01),肝脏SOCS-3、SREBP-1cmRNA表达增加(P〈0.05),高脂限食组相关指标下降。结论IR和NAFL可通过一系列因子相互联系。饮食对大鼠IR和NAFL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邓亚菊 《内科》2008,3(2):225-227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死亡顺因中居首位,其中又以发病率逐年上升的动脉粥样硬化最为关键。有证据表明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等多种危险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中高胆固醇血症影响最大。而血脂水平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调节,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REBP)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SREBP属于核转录因子家族,是脂肪合成基因转录的重要调节因子,它不但介导胆固醇生物合成的反馈调节,而且在脂肪酸合成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有文献报道,由于SREBP在脂质代谢中的重要调控作用,当编码SREBP的基因发生突变时,会导致脂质的代谢紊乱。本文综述SREBP基因及其与脂质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细胞内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7~8周龄高脂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的雄性糖尿病SD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未治疗糖尿病组、胰岛素组、格列齐特组,每组各6只.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骼肌细胞SREBP-1c mRNA和核内成熟型蛋白表达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子3磷酸化(Tyr705)(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3.7±1.1)比较,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细胞SREBP-1c mRNA(7.3±2.6)和核内蛋白(3.3±0.4)、TNF-α(0.44±0.03)及P-STAT3蛋白(0.50 ±0.08)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早期胰岛素治疗则下调了SREBP-1c mRNA(4.1±1.8)和核内蛋白(2.7±0.3)表达、TNF-α(0.19±0.22)及P-STAT3蛋白(0.29±0.0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胰岛素治疗抑制骨骼肌细胞内脂质合成通路中关键转录分子的表达,可能是骨骼肌内脂质沉积减少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脊椎动物细胞的脂代谢平衡受到一类重要的膜结合转录因子家族-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s,SREBPs)的调控。SREBPs直接激活胆固醇、脂肪酸、甘油三酯合成和摄取的相关基因达30个以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CHD)患者单核巨噬细胞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mRNA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并培养CHD患者单核细胞,经佛波酯(PMA)诱导48 h成为巨噬细胞后,分别给予0、0.1、1、5、10 μmol/L瑞舒伐他汀干预;提取细胞总RNA,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PCR(实时RT-PCR)检测ABCA1和SREBP-2 mRNA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瑞舒伐他汀干预组单核巨噬细胞ABCA1 mRNA表达水平存在差异(P<0.05),给予0.1、1、5、10 μmol/L瑞舒伐他汀干预组的ABCA1 mRNA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降低(P<0.05).不同浓度瑞舒伐他汀干预组SREBP-2 mRNA表达量也存在差异(P<0.05),并且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 在CHD外周血来源单核巨噬细胞干预模型中,瑞舒伐他汀能下调胆固醇逆转运相关基因ABCA1 mRNA的表达,并且上调细胞内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SREBP-2 mRNA 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临床收集56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免疫组化(IHC)技术检测组织中SREBP-1的表达,分析结直肠癌组织SREBP-1 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体重、性别、肿瘤大小、临床Dukes分期及病理学分级的相关性,比较SREBP-1阳性率与患者临床资料间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患者结直肠癌组织SREBP-1 mRNA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RT-PCR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SREBP-1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IHC的结果示结直肠癌组织中细胞SREBP-1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结直肠癌组织SREBP-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及肿瘤大小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临床Dukes分期及病理学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示癌组织中高表达SREBP-1的患者预后不良。结论 SREBP-1高表达于结直肠癌组织,且与肿瘤恶性程度、进展及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是潜在的结直肠癌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叉头状转录因子O1(FoxO1)对游离脂肪酸介导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胰岛素抵抗和脂质堆积的作用以及对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epG-2细胞培养后用普通培养基培养为对照组,用含5.0×10μmol/L软脂酸的培养基诱导为软脂酸组,诱导后转染空白质粒为空白质粒组,诱导后转染FoxO1siRNA质粒载体为FoxO1siRNA载体组。运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FoxO1mRNA表达,噻唑蓝(M33")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培养基中葡萄糖消耗量,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质堆积;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SREBP-1c mRNA表达量以及蛋白的表达量。各组间均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样本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软脂酸组较对照组细胞葡萄糖消耗量减少(1.174-0.56vsVS4.31±0.21,t=10.587,P〈0.01)、细胞中的脂质堆积增多、FoxO1mRNA升高(0.784-0.10vs0.51±0.12,t=3.629,P〈0.05)、SREBP-1cmRNA升高(0.71±0.17vs0.25±0.08,t=6.290,P〈0.05)、SREBP-1c蛋白升高(0.694-0.10vs0.41±0.07,t=4.797,P〈0.01)。转染FoxO1siRNA质粒载体后葡萄糖消耗量较软脂酸组增加(2.26±0.41vs1.17±0.56,t=3.144,P〈0.05),FoxO1mRNA、SREBP-1cmRNA、SREBP-1c蛋白的表达较软脂酸组均减少且接近于对照组(分别为0.38±0.06vs0.784-0.10,t=7.164,P〈0.01;0.45±0.13vs0.71±0.17,t=2.479,P〈0.05;0.41±0.06vs0.694-0.10,t=4.797,P〈0.01),细胞中的脂质堆积也较软脂酸组减少。结论抑制FoxO1的表达,可改善游离脂肪酸诱导的细胞胰岛素抵抗、减少肝脏细胞内脂肪变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SREBP-1c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