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神经外科监护病房(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现状的调查,探讨最佳消毒频次。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ICU内的床栏、微量泵、监护仪按钮、洗手液按压开关、鼠标、病历的物体表面共6项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消毒后2、4、6、8 h进行采样,培养48 h后读取菌落数。比较不同消毒后时间点的菌落数。结果床栏和监护仪按钮消毒后不同时间点采样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菌落数均5 CFU/cm~2。微量泵、洗手液按压开关、鼠标、病历消毒后不同时间点采样菌落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该四类物体表面消毒后8 h的菌落数均高于消毒后6 h(均P0.05)。结论 ICU内不同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污染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应根据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实际情况制定最佳的消毒频次。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和周围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多药耐药菌(MDROs)污染情况以及采取统一的环境清洁消毒措施后MDROs的清除效果。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4月48例ICU患者和周围384个高频接触物体表面为未干预组,2015年4月-2015年12月46例ICU的患者和周围368个高频接触物体表面为干预组;制定统一的环境清洁措施并实施,对ICU患者和周围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运用显色培养基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MDROs筛查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鼻拭子筛查出的肺炎克雷伯菌(KPN)显著多于未干预组(P<0.05);80.00%以上的物体表面不止培养出一种MDROs,干预后环境MDROs检出率由31.77%下降至13.32%(P<0.05),其中吊塔/床头桌、袖带、呼吸机管路、监护仪面板等干预后检出率下降显著(P<0.05),在环境表面检出MDROs排列前三位的分别是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鲍氏不动杆菌(ABA)、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干预后MRSA、VRE、ABA的检出菌株数量有显著的下降。结论统一环境清洁措施可以减少ICU患者周围高频接触物体表面18.00%的MDROs,措施对于医务人员常接触的物体表面更有效,对于不同的目标菌和不同的环境表面,环境清洁操作流程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集束化管理措施对减少重症监护病房(ICU)物体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的效果,以寻找提高ICU物体表面清洁程度,降低多药耐药菌感染风险的有效可行的方式。方法于2014年7-9月在ICU实施一系列集束化管理措施,在干预前、后的物体表面各采样270份并进行培养,比较MRSA和CRAB物体表面检出结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采集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样本540份,除呼吸内科ICU外,其余科室ICU物体表面MRSA和CRAB检出率较干预前均不同程度下降;采取集束化策略可显著降低ICU内MRSA和CRAB检出阳性率,其中,MRSA检出阳性率由干预前的13.70%下降至干预后的7.03%,CRAB由9.26%下降至4.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此期间多药耐药菌感染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在ICU采取集束化综合管理方案能有效降低物体表面MRSA和CRAB的污染,有利于多药耐药菌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内镜室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后目标菌监测的结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6年8月医院消化内科内镜室手高频接触物体270份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内镜手柄、治疗车、门把手、病床按键等,对消毒前后手高频接触物体的表面进行样品的采集,分别进行细菌培养及荧光标记检测,对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质量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临床研究在荧光标记检测前,共采集到标本270份,平均检测合格率为72.2%,给予干预监测后,监测后的合格率为81.5%(P0.05);从细菌培养监测结果来看,在监测干预前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270分标本,平均监测合格率为76.3%,而在监测干预后270份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为91.5%(P0.05);门把手、治疗车、内镜手柄以及电脑键盘样本中,与医院某出院患者消化道分泌物中检出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有着基本相同的抗菌谱。结论加强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对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切实做到严格的隔离预防措施,对于环境中的高危险目标高频接触物体部位,对主要目标进行主动监测,主动控制,特别是对于内镜室手高频接触物表面的消毒,双链季铵盐消毒剂可以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杭州市部分医院ICU不同类型的高频接触环境表面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的污染情况,为医院重点部门环境清洁卫生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所教学医院的ICU,确定10类高频接触表面,采用无菌棉签采样,现场直接接种至MRSA显色培养基上,进行MRSA培养、分离,可疑菌株采用PCR技术扩增nuc和mecA基因鉴定。结果共采集3所医院的ICU高频接触表面样本101份,显色培养基上生长的可疑菌落73株,经PCR鉴定为MRSA的有35株,符合率为47.9%;10类高频接触表面均分离到MRSA,检出率在25.0%~48.1%,平均检出率为34.7%,3所医院ICU的MRSA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类高频接触的表面中,MRSA检出率较高的环境表面为呼吸机、床边桌、床栏,分别为64.3%、50.0%和46.7%。结论杭州市ICU内高频接触环境表面MRSA污染程度较高,应高度重视医院内ICU等重点部门环境表面的清洁与消毒,消除MRSA院内传播的隐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某医院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现状及干预措施效果。方法运用荧光标识法调查干预前后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的依从性,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干预前后共调查病房400间,6 800个调查项目,干预前医院物体表面清洁依从率为14.71%,干预后依从率为54.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普通病房和特殊病房干预前后物体表面清洁依从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后病房内及卫生间物体表面清洁依从率较干预前均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41.57%、33.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后各物体表面清洁依从率也较干预前提高,提高幅度在21.50%~52.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提高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效果,是提升医院环境质量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5):343-345
目的了解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高频接触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s,MRSA)污染情况,为医院环境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3~5月,选择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科室综合ICU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并确定12类高频接触表面为MRSA监测的部位,采用无菌棉签涂抹采样,现场直接接种至MRSA显色培养基,采用葡萄球菌鉴定试剂盒及PCR扩增mecA基因鉴定MRSA。结果采集综合ICU高频接触表面样本100份,MRSA阳性率为14.00%,12类高频接触表面中有8类表面(66.67%)检出目标细菌;采集NICU样本100份,MRSA阳性率为16.00%,12类高频接触表面中有9类(75.00%)表面检出目标细菌。两类ICU的MRSA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692);ICU和NICU的电脑键盘均为MRSA检出率最高部位。结论应高度关注ICU病房高频接触表面的MRSA污染,尤其应关注电脑键盘等表面结构较为复杂的物品表面的清洁与消毒,为患者提供清洁而安全的诊疗环境。  相似文献   

8.
ICU物体表面消毒方法优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不同消毒剂在消毒后不同时刻对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抑菌效果,结合成本分析,探讨合理的消毒方法与消毒频率.方法 分别采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洁力佳消毒湿巾、卡瓦布消毒湿巾和酸性氧化电位水,对ICU 4个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分别进行擦拭前、擦拭后15 min、1、2、4h和6h采样及培养,比较不同消毒方法在消毒后不同时刻的抑菌率和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合格率.结果 酸性氧化电位水组在5个时间的抑菌率均低于其他3组(P<0.001);其他3种消毒方法消毒后4h内的抑菌率均>90.0%,消毒后6h时,4种消毒方法的抑菌率均<60.0%;消毒后4h内,物体表面细菌计数合格率均为酸化水组低于其他3组(P<0.001);其他3组在擦拭后2h内物体表面细菌计数合格率均>90.0%,而在4h时,均<40.0%;4种消毒方法每次消毒成本由大到小依次为卡瓦布消毒湿巾、含氯消毒液、洁力佳消毒湿巾、酸性氧化电位水.结论 有效成分为双链季铵盐的佳力佳消毒湿巾可作为医院病房物体表面消毒的理想选择,在诊疗操作较频繁的ICU使用,建议擦拭消毒频率以4 h1次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质量管理在多药耐药菌控制中的作用,以提高医疗质量。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2月ICU 1 297例住院患者的多药耐药菌检出结果为研究对象,将2013年5月-2014年2月住院患者594例设为干预前组,2014年3-12月住院患者703例设为干预后组,由责任护士负责组内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消毒,并规范消毒方法和消毒质量的督查,比较两组的消毒质量和多药耐药菌检出结果。结果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质量在干预前后合格率分别为80.3%和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目标性病原菌监测多药耐药菌检出率分别为77.9%和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患者目标性病原菌监测多药耐药菌检出率在干预前后分别为45.2%和26.3%,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和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并规范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质量管理,能有效控制多药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监测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污染状况,为多药耐药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ICU中CRKP阳性患者周围的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水池排水孔、医护人员工作服、医护人员手等进行采样监测、菌株分离鉴定,分析CRKP环境分布特点。结果 不同时期共采集208个环境标本,检出CRKP 8株,检出率为3.85%。医护人员工作服CRKP检出率最高,为18.75%,其次为医护人员手、患者床单元和公共物品。诊疗相关物品未检出CRKP菌株。不同采样类别CRKP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人员工作服CRKP检出率最高,接触CRKP阳性患者时穿隔离衣是重要防控措施。手高频接触表面的规范消毒也是重要环节。实施CRKP集束化防控措施,定期进行CRKP环境监测,持续改进ICU环境清洁卫生,可以降低CRKP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院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质量,以制订有效的循证干预措施。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2月应用荧光胶剂对该院普通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行标记,每周1~2次,于患者出院前、手术结束后进行标记,清洁后检查物体表面清洁质量。结果共监测物体表面2 131处,清除1 732处,清除率为81.3%,卫生清洁质量处于合格状态。普通病区监测642处,清除率达82.1%;手术室监测650处,清除率75.8%;ICU区监测839处,清除率84.9%,3个病区物体表面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9.964,P<0.001)。普通病区呼叫按钮、电开关和设备带清除率分别是51.3%、55.2%和58.5%,手术室墙和麻醉机控板、摇床器、键盘和输液泵的卫生清除率分别是38.6%、48.8%、60.0%、61.3%、68.4%,ICU设备带的清除率为65.9%,均处于不合格状态。结论该院环境卫生清洁质量总体处于合格状态,但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该院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两种消毒剂对层流综合重症监护病房(G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抑菌效果,为层流GICU选择合理的物体表面消毒方法提供临床依据;了解物体表面细菌的污染情况,为预防控制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层流GICU住院患者床档、床头桌的物体表面(常规消毒前),采集样本做细菌培养、鉴定,以了解层流GICU物体表面菌群分布。分别采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剂(常规组)、伽玛TM消毒湿巾(对照组)对层流GICU床单位周围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比较两种消毒方法在消毒后的抑菌率和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合格率。结果常规消毒前共采集200份物体表面样本,分离细菌87株,细菌污染率43.50%。检出革兰阳性菌68株(78.16%),以棒状杆菌(18株,26.47%)、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23.53%)、表皮葡萄球菌(16株,23.53%)为主;革兰阴性杆菌19株(21.84%),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12株,63.16%)。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后10 min的抑菌率,常规组为(94.89±7.72)%,对照组为(96.33±12.8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合格率均为100%。结论定期对层流GICU住院患者床单位周围物体表面进行检测、消毒,并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及手卫生执行力,是切断细菌传播,预防医院感染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对重症医学科(ICU)环境清洁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2013年12月—2014年2月对某院ICU物体表面进行基线检测,然后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对ICU物体表面进行检测并进行干预,评价干预后环境清洁质量。结果基线调查共采样627份,合格384份,合格率61.2%,其中床栏头端、电话按键、门把手、电脑鼠标相对光单位(RLU)中位数>300。干预前、中、后ICU物体表面清洁合格率分别为61.2%、76.6%、90.0%(χ2=142.23,P<0.001);干预后ICU工作环境、主要仪器设备、其他医疗器具清洁合格率分别为85.5%、98.3%、92.6%,均高于干预前(分别为48.8%、84.4%、69.1%)(均P<0.05)。结论ATP生物荧光法能简便、快捷的检测消毒效果,有助于ICU及时有效地干预,提高环境清洁合格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特点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该院ICU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分型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进行分型。结果16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20株(占75.00%)。MRSA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80%;MSSA对头孢唑林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2.50%、35.00%、10.00%。spa分型和MLST结果显示,120株MRSA主要为ST239 t030、ST239 t037、ST5 t2460 3种型别,其中ST239 t030(105株,87.50%)为主要流行菌株,8个ICU均有检出;MSSA存在较多型别,ST59 t437仅在神经内科(8株)和消化科(2株)检出,ST6 t701、ST398 t3625、ST398 t1793和ST121 t2092分别仅在神经内科(7株)、麻醉科(5株)、神经外科(4株)和心外科(4株)检出。结论该院ICU MRSA分离率较高,以ST239 t030克隆株为主,存在医院内流行;不同型别MSSA在各科室内存在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多中心研究评价综合干预措施对提升重症监护病房(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效果。方法选取12个省市47所医院,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手卫生调查方法,于2013年10月—2014年9月采用直接观察法,对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进行调查,并比较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率的变化。结果 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从干预前的73.70%(11 155/15 135)提升至干预后的78.70%(18 206/23 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16,P0.01);干预后,不同地区中,除东北地区外,其他地区/系统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均较干预前提升(均P0.05);综合ICU、呼吸ICU、急诊ICU和外科ICU干预后手卫生依从率均较干预前提升(均P0.05);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干预后手卫生依从率均较干预前提升(均P0.05);直接接触患者前、进行清洁或无菌操作前、直接接触患者后及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手卫生依从率均较干预前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相似文献   

16.
Antibiotic use was evaluated in two cohorts of intensive care units (ICUs) in Germany. One cohort included ICUs participating in a surveillance programme (N=34) collecting antibiotic use and bacterial resistance data, with quarterly feedback. The second ICU cohort was from a cross-sectional study and represented a sample from hospitals in South-west Germany (N=58). Two dose definitions were used. These were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Anatomical Therapeutic Chemical Classification (ATC) 2001 definition of defined daily dose (DDD), and a definition of recommended daily dose (RDD) that better reflected the currently prescribed dosages of parenteral drugs for hospitalized patients. Data were expressed as DDD or RDD per 100 patient-days. It was determined whether hospital size and affiliation, year of study and ICU type had an influence on overall use of antibiotics. Overall use differed between the two ICU cohorts irrespective of the dose definitions used. High use of antibiotics was primarily associated with hospital affiliation (university vs non-university) and hospital size. Mean overall use of antibiotics in non-university hospital ICUs ranged between 106 and 111 DDD/100 (59 and 67 RDD/100) for different hospital size categories, compared with 140 DDD/100 (87 RDD/100) in university hospital ICUs. In conclusion,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use of antibiotics between ICU cohorts and to assess trends over time, data adjustment is required for hospital affiliation and siz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溶血性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07-2009年所有发生溶血性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ICU患者(28例)进行1∶4 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基础疾病数、入住ICU天数、住ICU调整天数、抗菌药物使用天数、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翻身拍背、吸痰、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留置鼻胃管及中心静脉置管与溶血性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留置鼻胃管(OR=4.89)、使用呼吸机(OR=5.32)为溶血性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而翻身拍背(OR=0.21)为保护因素。结论合理有效翻身拍背,使用无创通气及减少各种侵入性操作,将有利于预防和控制ICU溶血性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多中心ICU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及病原体分布特点,为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和科学诊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收集某省32所医院ICU2013年全年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资料。结果 32所医院,ICU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5.79%,呼吸机使用率为31.2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为26.93‰;呼吸机使用率与VAP发病率相关性分析(r=0.160,P=0.3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无直线相关关系。共检出阳性菌株1 593株,其中以革兰阴性菌居多(1 207株,占75.77%),其次为革兰阳性菌(290株,占18.21%),真菌(94株,占5.90%),肺炎支原体和其他病原体(各1株,占0.12%)。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居前5位的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5.49%、15.26%、14.63%、13.37%和5.09%。结论 ICU目标性监测有助于了解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各医院应针对本单位的监测结果 ,积极查找原因,并加强ICU医院感染控制标准规范的学习,开展目标性监测,提高ICU医务人员对VAP感染预防措施的认知程度与措施执行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参与监督对提高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作用。方法采用现场观察与患者调查的方法调查ICU护士手卫生实施情况,并于2016年2月开始实施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后(2016年2—5月)与干预前(2015年11月—2016年1月)ICU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结果共纳入患者81例,干预前组38例,干预后组43例。患者看见、听见或回忆护士进行了手卫生干预前后分别占52.63%(20/38)和88.37%(3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7,P0.005);ICU护士干预后手卫生依从率在接触患者前后、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4个方面均高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患者参与对提高ICU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切实可行,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