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可以出现在多种疾病之中。中医认为引起发热的原因虽多,究其病因,不外乎外感及内伤两方面。然以外感为多,邪正相争,可见恶寒发热,寒热往来。表邪入里化热,多表现为但热不寒或潮热、汗出等等。病人因发热灼伤津液,正气消耗,邪入脏腑以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导致其他慢性疾病。因此,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辨证施护甚为重要。现将外感表症、里热症、内伤发热的辨证护理简述如下。1外感表症外感发热是指人体感受六淫(风、寒、暑、湿、燥人)之邪为主的外感热病。发热是邪正相争的表现,往往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热势…  相似文献   

2.
夏季暑热之邪所致的外感发热最为常见,且因其季节及病邪特点,疾病常缠绵难愈。唐方教授对于暑季外感发热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根据其病位不同及病邪特点处方用药,多能取得较好疗效,且注重固护阴液,避免热退津伤之弊。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对于发热的论述约占条文十分之七,然主要讨论由外感而引起。其发热类型有微热、烦热、恶热、潮热及往来寒热等,其性质有实证、虚证及虚实挟杂之证。笔者就《伤寒论》的发热证治规律探究如下,以冀对临床辨治有一定指导意义。1 《伤寒论》的发热证治规律 发热亦称身热,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循其因机,在表者多为外感风寒,邪正相争,营卫失和;在里者则为表邪入里,化热成实,里热蒸腾;还有病邪在半表半里或表里同病,亦有真寒假热、水极似水之  相似文献   

4.
伤寒和温病的区别在于:从感邪性质看,伤寒是外感风寒之邪;温病是外感风热之邪。感邪途径,伤寒是从皮毛而入;温病是从口鼻而入。初起的病变部位,伤寒是邪袭足太阳膀胱经;温病是邪袭手太阴肺经。初起脉证,伤寒是恶寒重,发热轻,脉浮紧,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5,(9):1228-1229
目的:总结丁象宸教授应用小柴胡汤合生化汤加减治疗产后发热经验。方法:从丁象宸教授对产后生理变化及体质特点,产后发热病因邪入少阳和热入血室为其病因之一端,《伤寒杂病论》治疗产后病及热入血室相关治法治则,古今医家治疗产后发热治则治法治验,热入血室夹杂血瘀证或邪入少阳夹血瘀证辨证方法,进行分析、整理、总结。结论:产后发热以小柴胡汤合生化汤加减治疗,理法方药俱备,辨证论治,验之临床,常可获殊效。  相似文献   

6.
亚急性甲状腺炎(SAT)是一种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自限性甲状腺炎,归属于中医学"瘿病"范畴。李红教授认为本病由外感热毒之邪侵袭人体而发病,其病机主要为外感火热毒邪,热入血分,血热互结壅于颈前。李教授将SAT分为热毒外期、瘀热互结期、恢复期进行分期辨治,取得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陆长清教授治疗小儿发热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春花 《四川中医》2000,18(12):1-2
陆长清教授是我院知名儿科专家 ,从事中医儿科三十余载 ,善治小儿各种疑难杂病 ,临床用药颇多创新。陆老根据小儿发热的病理病机特点 ,对急性高热以温凉并施 ,表里兼治 ,宣透清解为法 ;对内伤发热则以清补并用 ,宣畅气机 ,疏和化滞为要 ,常取得满意疗效。1 病因病机陆老认为 ,引起发热的致病因素很多 ,根据病邪之不同和证候特点 ,可以归纳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个方面 ,其中以外感发热居多。外感发热常因感受六淫之邪和疫疠之邪所引起 ,发病较快 ,易于传变 ,多属实证 ;内伤发热多因饮食积滞 ,郁积化热 ,或阴阳失调 ,脏腑积热 ,以及气血亏…  相似文献   

8.
<正> 病因病机外感发热的原因,多由外感六淫、温疫、瘟毒之邪所致,病证比较复杂。六淫外邪侵袭肌表,正邪相争,营卫失和,阳盛于外,是一切外感发热的主要病理过程。外感发热,多由表及里,故初期阶段多属表证发热;继则邪气入里,表现正邪交争激烈,致使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失调,引起发热,称为中期阶段;末期阶段则由于发热日久,而呈正虚邪恋的病理状态。诊治要点诊治发热要善于通过“审证求因”,以分清外感与内伤发热的不同;要善于观察发热兼证的各异,辨别病情之轻重,及时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 1、鉴别外感与内伤发热:凡起病急,病程短,发热重,有表证或有表证过程者,多属外感发热(内伤发热中的气虚发热除外);而发病缓慢,病  相似文献   

9.
总结林琳教授辨治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经验。林琳教授认为感染后咳嗽的发生与正气亏虚致在表之风邪乘虚入里有关。风邪袭肺,多夹杂寒、热、燥邪为患,治疗宜宣散透邪。风邪独恋,寒热表现不明显者可予苏黄止咳汤;风寒恋肺者可予三拗汤合止嗽散;风热袭肺者以桑菊饮、银翘散加减;温燥伤肺者治以桑杏汤加减;凉燥袭肺者予杏苏散合止嗽散加减治疗。邪入少阳,“和解”为法,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加减治疗。病邪入里热化者酌情选用清营汤、竹叶前胡汤、定喘汤;病邪入里寒化者可用小青龙汤或射干麻黄汤;病邪入里燥化者可选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0.
外感发热的中医辨证施护心得赣榆县中医院(222100)张来华关键词外感发热表热证半表半里证里热证辨证施护外感发热多因感受六淫或疫疠之邪引起,临床以发病较急、热势偏高为其特点,常兼有咳嗽、气急、胸闷等症状。笔者在10余年的临床护理实践中,对外感发热区别...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异常子宫出血是伴随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常态化而出现的。张玉芬教授研修“妇人温病”理论,总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为疫疠之邪,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机为热入血室、瘀热搏结;病理状态为阴虚、血热、血瘀;治疗重视经期外感、分期论治、因势利导。文章旨在系统阐述张玉芬教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经验,为同仁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外感热病是由外邪侵入人体,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杨仓良教授根 据毒邪学说及外感热病的发病特点,认为毒邪是外感热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主张分期论治。杨教授认为外感热 病初期由风毒、寒毒、湿毒、热毒侵犯所致,投祛风攻毒汤、散寒攻毒汤、利湿攻毒汤、清热攻毒汤等以解表 攻毒;中期痰瘀毒内生,阻滞经络气血,以损伤脏腑脉络为害,投化痰攻毒汤、逐瘀攻毒汤等加减以达化痰逐 瘀攻毒之目的;后期毒邪乘虚入里,虚与毒互结,相互为患,致气虚毒恋、血虚毒恋、阴虚毒恋、阳虚毒恋 等,采用补气攻毒汤、补血攻毒汤、滋阴攻毒汤、温阳攻毒汤等加减以收扶正攻毒之效。杨仓良教授认为外感 热病属凶险顽固难治之疾,临床应不拘泥于一法一方,提倡早期中西医结合治标,中期内外合用治本,后期针 药并用断根,恢复期锻炼强身等法,以达杂合以治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外感病,是指由六淫、疫疬等病邪侵犯人体所引起的一类疾病。因其常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故又称外感热病。外感病包括伤寒和温病两大类,所以《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和《温病学》中的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都是外感病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伤寒之邪自皮毛而入”,“温邪自口鼻而入”,  相似文献   

14.
论解表通里法的解毒与排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外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始终重视毒邪与正气的关系,不管是外感的邪毒还是内生之邪毒,其治疗原则都必须解毒和排毒。本文就由外感邪毒所致的外科疾病的解毒与排毒等有关问题讨论如下:1 外科表证与里证相联发生于人体体表的外科疾病,基本上都能呈现出形态上的表证,以及由邪毒而引起的全身性的表证。太阳主表,统卫外之气。毒邪入经,太阳首当其冲。肌表是人体的卫外,所以外感邪毒侵犯肌表,不仅有红肿热痛的有形表证,而且还有发热、恶寒等表证。太阳内属膀胱、小肠,膀胱为州  相似文献   

15.
受温病学说的影响,现代中医在外感发热病的病因病机及相应治则中热衷于从风热及清热解毒论治,这可能与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清热解毒药具有抗病毒作用有关,但通过比较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在外感发热病病因上的观点,检索现代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可以认为,人体正气有抗邪外出的作用,伤于寒则恶寒,伤于热则恶热,外感发热病的发病存在病邪由表入里的过程,早期基本都会出现恶寒表现,只是存在有时间和程度的差别。对于外感发热病的发病,特别是在病毒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辨识中,应将具有寒性之收引郁闭属性的外邪即外感风寒邪气作为主因。  相似文献   

16.
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祖国医学在小儿发热的治疗上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理想的疗效,现将祖国医学治疗小儿发热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发热乃邪正相争的征象,多由邪气实所致,属于外感病范畴。另外体内内在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在外感邪气方面,应分析发病季节、病邪性质、盛衰和病位;在内因方面,首先应考虑“小儿为纯阳之体”的生理特点。其次是其平素的体质状况及有无宿食,3岁以下之幼儿尤其如此。第三,有无痰湿停留,正气是否耗伤,尤其是阴液的耗伤,气的耗损;第四,有无误治情况等,归纳起来,小儿发热在病因病理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邪盛一般外邪亢盛可以引起高热,外邪衰弱多引起低热,热势的高低主要是感邪的轻重而定,亦要看小儿的体质情况,小儿为阳体,诸邪易化热化火,寒邪可以从热化,热邪可以化火,发热乃邪正交争的反映,若患儿平素阳气旺盛则病来迅速,病势重,反之阳气衰弱微者则病势轻,速度亦慢,若正气弱无力与邪相争,则发热不高,甚至低于正常,反而说明病情危急。2.热入阳明:病邪在表未愈,传入阴明,阳明乃多气多血之经,内传入里化热,病变部位有在经、在腑之分,表现为明显的热象:身大热,不恶寒反恶热,大渴引饮,便干,小便短少等。3.邪传入少...  相似文献   

17.
<正> 先师岳美中教授临床辨证“见之真,守之定”,治疗外感热病和急症有胆有识,对治内伤杂病通常达变,机圆法活,尤其对治疗血液病积有相当丰富之经验。爰举一二如下。一、发热首当判明是外感抑是内伤。岳老经验,外感发热,手背热,越扪越热,脉右大于左;内伤发热,手心发热,越扪越热,而手背不  相似文献   

18.
发热是小儿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引起发热的原因颇为复杂,然不外乎外感时邪、内伤饮食两大类。因小儿形气未充,肌腠疏薄,外邪易乘虚而入,故又以外感者居多。而外感者其来也速,变化亦多,稍有疏忽或治不得法,则变证丛生。故此仅就外感发热浅述如下。1小儿外感易伤于肺肺本为娇脏,而在小儿,其娇嫩之甚更为突出。肺者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凡外邪侵袭,或从口鼻而入,或由皮毛而入,皆易伤肺,而使邪热闭郁,肺失宣降,除发热外而兼见咳嗽、喘促、胸闷、气逆等症。治宜辛凉佐以苦甘之剂,以辛而散肺卫之邪,以凉而平肺卫之热,以苦而降其肺气,以甘…  相似文献   

19.
业师郑建民教授悬壶30余年,普济众重,在儿科疾病治疗上经验颇丰,尤其是对小儿咳嗽的治疗,更有独到之处.现将随师所得简介如下.1论病因,以风为主郑师认为小儿咳嗽以外感咳嗽为主,内伤咳嗽少见.外感咳嗽以感受风邪为其主要致病原因,风为百病之长,致病多荣夹筹、热等邪,故外感咳嗽常有外感风寒、风热之别。然无论风寒、风热,风当为首邪,辨证施治均应首先考虑风邪在外感咳嗽发病中的作用。2论病机,寒速化热小儿外感咳嗽,初期多为外感风寒之象,多见发热或不发热,恶寒无汗,界流清涕,咳嗽,吐痰清稀而色白,指纹浮红或脉泽紧.…  相似文献   

20.
李秀芹  王秀霞 《河北中医》1999,21(6):384-384
凡人体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而病人自觉有发热感,均称之为发热。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以发生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现将20例发热患者辨证施护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18~76岁,平均64岁;呼吸道感染8例,肺部感染4例,泌尿系统感染8例;属外感发热11例,内伤发热9例。2 辨 证辨证分型为外感发热及内伤发热。外感发热,多属实热,发病急,病程短,热势较重,有感受外邪之病史,常伴有其它外感之证;根据病邪所在部位之不同,又分为表证、里证及半表半里证。内伤发热,虚证为多,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常表现为低热,或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