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时常见的疾病中以外感病为多见,而发热又是各种外感性疾病的常见症状,是正邪相搏,正气奋起抗邪的一种生理、病理性反应。发热具有正气可能战胜病邪的有利的一面;但是,发热必然要消耗机体的津气,损害机体,因而也有不利的一面。外感病的病因有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以及疠气等。六淫致病多有明显的季  相似文献   

2.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对疾病抵抗力差 ,寒温不能自调 ,乳食不知自节 ,易为六淫所侵 ,饮食所伤。发病容易 ,传变迅速 ,与成人有不同的生理病理特点 ,所以患外感发热有独特之处。1 外感发热挟伤食王某 ,男 5岁 ,2 0 0 0— 1 0— 8日初诊 ,患儿 3天前出现恶寒、发热 ,T38.6℃ ,鼻塞、咳嗽 ,嗳气酸腐如败卵 ,呕吐一次 ,恶闻食嗅。服西药热退 ,但次日又复发。诊见 :精神倦怠 ,咳嗽 ,鼻塞流清涕 ,咽不红 ,口渴 ,唇红 ,手心热 ,舌淡红 ,苔中心白腻 ,脉浮滑。证属外感风寒 ,内伤饮食。治宜发散风寒 ,宣肺止咳 ,消食和胃。方用杏苏散合保和…  相似文献   

3.
外感高热证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4.
5.
发热证治     
【高热】夏××,女,25岁。1989年3月9日诊。患者于6天前突发高热(40.3℃),伴头痛头晕,恶寒泛恶,四肢冰冷,经某院用西药消炎、退热治疗三天未效,又在某院经中西药治疗,热度一时下降,停药后又复上升,而来我院就治。症见憎寒壮热,热后寒颤,日  相似文献   

6.
发热证治     
<正> 笔者对里实证的小儿高热采用寒下法治之,俾实热随泻下而去,承气汤为寒下法的代表方。具体运用要辨证施治。若热邪内结,通体皆厥,舌红苔黄芒剌。应攻下热结,用大承气汤治疗。如中毒性痢疾四肢厥、神昏、高热,可用此“通因通用”以退热解毒;热邪伤阴劫液,热结液干,虚实参半。可见舌质嫩红,苔少,燥屎不行。单用承气攻下,元气更虚,阴津越亏,水不足,  相似文献   

7.
(一)发热为临床常见症状,一般以“发热待诊”作对症处理者甚多.近年来,特别是小儿患发热者,首先就诊于西医,希冀退热快捷,若热仍不退.方至中医科就诊,于是中药西药杂投,打针输液迭进.缠绵不易愈者,症见身热起伏,昼轻夜重,或汗出热减,身热  相似文献   

8.
发热的病因较为复杂,在儿科疾病中又最为常见。兹举小儿发热治案数则如下: 【食积发热】陈×,男,2岁。82年3月9日诊。患儿发热四日、曾用中西药治疗三日、热势未减,午后及夜间尤甚,烦躁不宁,腹胀食少,大便两日未行,小便短少,体温39.8℃,面赤,舌红、苔黄腻,指纹青紫。证属宿食郁滞胃肠,蕴结发热。治拟消食和胃,导滞泄热。  相似文献   

9.
产后发热多因阴血亏损,阳气虚弱;恶露瘀滞,津燥热盛;内伤饮食,外感风寒所致。笔者采用补虚、泻实、和解三法,收效满意。补虚审阴阳产后阳气虚弱,卫外不固,阴血损伤,阳无所附,致使阳气浮散于外而发热,滋补阴血阳气是谓固本。然禀赋不同,素体有别,则有伤阴伤阳,血虚气虚之异,应审度阴阳,辨明气血,对症治疗,方奏佳效,徐某,女,24岁,1986年9月18日初诊。产后6日,发热3日。体温37.5℃~38.5℃,昼轻夜重。热时口渴引饮,食欲倍增,热退则口淡纳差。恶露量少色正,小腹无压痛。舌红苔薄、脉细数。证属阴血虚损。治宜滋阴养血,方用一贯煎合生化汤去川栋子加鳖甲、青蒿。服2剂痊愈。  相似文献   

10.
一、急性高热急性发热以外感为多。小儿藩篱疏簿,易感外邪。外感之邪,传变迅速,极易从阳化热,热易伤阳,故外感熱病,均有耗液伤阴的特点。笔者依据小儿阳有余、化热快、伤阴耗液速的特点,自拟青蒿、银柴胡、地骨皮、紫草组成基本方,此方具有去邪退热、护阴清营的作用,不拘既往营卫之分。兼咳嗽者加黄  相似文献   

11.
发热证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林生 《河北中医》2009,31(4):552-553
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因其起病急骤,来势凶猛,病因复杂,给治疗带来一定难度。笔者于多年临床实践中,对发热的辨治稍有心得,并自拟退热汤治疗发热,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内伤发热列举四种证型,采取分型证治,并附案佐证。作者认为,辨证论治虽是中医治疗之大法,然贵在灵活变通,应审证求因,法随证变,药随法遣。  相似文献   

13.
急性发热是内科急症之一。笔者二年来在住院病人中以辨证论治指导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24例,取得满意效果,举例报道如下:一、长夏受邪,冬发伏暑傅××男52岁84年1月23日入院住院号5013。去年10月赴蜀,月余返京,此后常觉倦怠身重。七天前突作寒热,体温高达39.8℃,入院后患者诉述头痛头晕,身热恶寒无汗,咽干,纳呆,胸闷便溏,舌尖红苔白腻罩黄,脉浮滑数。查体温39.3℃,咽红,心肺(一)。白细胞13000/立方厘米,诊断:  相似文献   

14.
小儿感冒发热,是一年四季特别是冬春季节多发的一种疾患,此病治疗,一般来说收效极快,但由于幼稚之体,耐受力差,治疗少一疏忽,颇易他变。因此,必须辨证准确,用药果断,方能得心应手,庶不致误,兹将个人点滴经验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17.
小儿高热,系儿科常见急证之一,外感高热尤为多见,如不及时治疗,极易产生变证,甚则危及生命。应尽早找出发热病因,并针对小儿发热的,临床特点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热退邪祛,将疾病截除于高热初期阶段。一、掌握临床特点小儿外感高热,主要由感受四时六淫之邪所至。临床须根据儿科临床特点辨证施治,方能药中肯綮,提高疗效。小儿稚阴稚阳之体,卫外机能不足,“稚阳体,邪易干”(《医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外感发热证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晓敏  蒋自强 《中医研究》2009,22(11):43-45
在艾滋病的多种临床表现中,发热是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常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笔者采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外感发热证有一些体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小儿瘀血发热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瘀血发热的起因,多系跌仆堕坠而形成瘀血。瘀血内聚,蕴酿蒸化,瘀阻腠理,卫阳被郁,则通体发热,遂成瘀血发热证。余临证之时,常留心观察,详询病史。凡患儿主证有发热,因跌仆堕坠致肢体肿胀、青紫,固定性疼痛,尤其小儿头部或股部内侧损伤作痛,(常易被医者轻视或忽视。)夜热偏高,睡中惊啼不安,舌有瘀点,舌下经脉粗紫或脉涩者,均按瘀血发热辨治,每获捷效。瘀血发热,常易化毒,热  相似文献   

20.
郁证发热属内伤发热范畴。临床若不辨标本,见热投凉,易犯虚虚实实之戒,致病势缠绵,经久难愈。本文将郁证发热分气郁发热、火郁发热、血郁(瘀)发热、湿郁发热、食郁发热五个证型,对每一证型之病因病机,临床主要表现及治法方药,结合前贤论说及个人心得体会逐一进行了论述,并附笔者验案以为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