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RP)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5例经手术证实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的MSCT资料,其中43例行MSCT平扫,22例行MSCT平扫加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对MSCT原始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并分析其表现.结果:对照手术病理,65例机械性肠梗阻中:肠粘连(25例),肠肿瘤(24例),肠扭转(5例),肠粪石(5例),肠套叠(4例),小肠克罗恩病(2例),MSCT多平面重建诊断机械性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病因诊断准确率为84.6%.结论:MSCT多平面重建能清晰地显示机械性肠梗阻病变,有助于提岛MSCT对机械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机械性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120例机械性肠梗阻患者的术前MSCT图像。结果 MSCT提示肠梗阻的正确率为100%,肠扭转、肠套叠和粪石引致的肠梗阻诊断率最高,但肠套叠中合并肿瘤的有3例漏诊。恶性肿瘤引起肠梗阻的CT诊断率较良性肿瘤的高。腹内疝和腹茧症临床少见,MSCT肠梗阻病因诊断率最低。结论 MSCT对机械性肠梗阻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殷志成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2):1566-156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在急腹症肠梗阻的诊断价值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及临床治疗证实为急性肠梗阻的MSCT检查资料。扫描采用MSCT平扫或增强扫描,成像方式为薄层横断面、多方位、多平面重建。结果:诊断急性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其中病因诊断准确率约占93%。结论:多层螺旋CT对急性肠梗阻的部位、病因、程度及提示肠缺血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16层螺旋CT后处理在急性机械性肠梗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急性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肠梗阻患者,所有患者经16层螺旋CT扫描并后处理成像,确定其梗阻部位和原因。结果45例中36例经手术治疗,对照临床及手术病理,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定位准确率为97.78%,肠梗阻病因诊断正确率为95.56%。其中包括:肠道肿瘤19例,粘连性肠梗阻11例,肠扭转4例,单纯性肠套叠梗阻2例,胆石性肠梗阻1例,粪石性肠梗阻4例,腹股沟疝及脐疝4例。结论16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技术能准确地判断机械性肠梗阻的梗阻部位及病因,是临床上一种重要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机械性肠梗阻多层螺旋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1年2月我院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机械性肠梗阻58例患者的MSCT扫描结果。结果MSCT初诊与手术病理或全愈随访复查相符54例,敏感性94.3%,特异性91.3%,准确率93.1%。引起梗阻的主要病因有肠粘连、肠肿瘤、肠扭转、肠套叠、结石及粪石等。不同原因引起机械性肠梗阻的MSCT影像表现各具特征。结论MSCT对机械性肠梗阻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后处理技术在机械性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行腹平片检查疑似肠梗阻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行MSCT检查,并与手术或出院结果进行比较,分析MSCT后处理技术显示机械性肠梗阻部位及原因对其诊断价值。结果75例手术治疗患者中,MSCT显示部位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诊断符合率为90.67%,梗阻部位最常发生的部位分别为回肠、空肠、升结肠,MSCT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83.33%、93.10%、100%,出现最少的部位为降结肠、直肠,多排螺旋CT结果的符合率均为80%;MSCT显示病因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总符合率为84%,对肿瘤引起的肠梗阻诊断的符合率较高(94.44%)。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诊断机械性肠梗阻较明确,对梗阻部位及原因判断较为准确,可做为诊断机械性肠梗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赵秀勤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2):1415+14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成像技术在肠梗阻病因诊断及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102例疑似肠梗阻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X线平片进行诊断,观察组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并将所有诊断结果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临床肠梗阻MSCT的诊断准确率为94.00%,X线平片准确率为65.31%,MSCT诊断肠梗阻明显优于X线平片,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3,P<0.01)。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可明确肠梗阻的病因、梗阻部位及患病程度,提高了临床对肠梗阻病因的诊断能力,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64-MSCT)在机械性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82例临床有肠梗阻症状病例64-MSCT表现。扫描采用64-MSCT平扫或增强扫描,成像方式为薄层横断面、多方位、多方法重建。结果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90.6%。手术病例结果与64-MSCT表现相符。主要包括大肠肿瘤,肠粘连性梗阻等。结论 64-MSCT对机械性肠梗阻的程度、部位和梗阻病因的诊断及提示肠缺血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疑似肠梗阻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MPR技术对CT原始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对照手术、病理比较,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0%,病因诊断准确率为87.3%,其中,粘连性肠梗阻23例,肠道肿瘤24例,肠扭转5例,粪石性肠梗阻5例,肠套叠4例,腹部疝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能更清晰地显示机械性肠梗阻病变,提高CT对机械性肠梗阻病因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hislics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经128层MSCT检查诊断为肠梗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MSCT诊断结果均与术后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结果相符合,48例肠梗阻中,粘连21例,肿瘤6例,肠套叠5例,嵌顿疝4例,先天性巨结肠1例,麻痹性3例,粪石2例,肠扭转6例,CT对急性肠梗阻病因诊断符合率为91.66%(44/48)。结论:128层MSCT检查能显著提高肠梗阻存在与否、对梗阻病因、有无绞窄诊断准确率高,对诊断急性肠梗阻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彭涛  谢晓红  陈云涛 《四川医学》2011,32(1):127-12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寻找肠梗阻病因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肠梗阻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寻找CT图像所显示的病因学证据。结果 52例患者中,MSCT显示梗阻原因42例(80.7%),其中与手术、病理或保守治疗相符40例(95.2%);未显示明确梗阻原因10例(19.2%)。结论多层螺旋CT不仅能发现和评价肠梗阻,而且对肠梗阻的病因诊断也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经手术、结肠镜病理证实或临床明确诊断的肠梗阻患者,行全腹部MS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图像薄建后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采用MIP、MPR、CPR、VRT、VE等技术,观察扩张积气的肠管、移行区、肠系膜上动脉、静脉,从而判断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及肠...  相似文献   

13.
MSCT后处理技术在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诊断肿瘤性肠梗阻的价值。方法 分析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肿瘤性肠梗阻术前及MSCT后处理的影像表现,与临床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MSCT对本研究中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准确率100%,对肿瘤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41/41),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7.6%(40/41)。STS-MIP后处理技术可以显示29例(29/41,70.7%)肿瘤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结论 MSCT是术前无创性诊断肿瘤性肠梗阻的重要方法,对引起梗阻的肿瘤的定位、定性准确性高,对肿瘤的供血血管能较好显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影像学检查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7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对械性肠梗阻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和(或)X片疑为肠梗阻疾病的76例。结果76例中,49例保守治疗而愈,27例运用钡餐、B超、CT检查确诊病因,及时手术。包括8例肠肿瘤、4例肠套叠、6例肠粘连、3例肠扭转等。结论结合CT、B超或消化道钡餐检查可快速显示梗阻部位和病因,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对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何瑜  明兵  贺国庆  钟唐力  沈兰 《重庆医学》2008,37(15):1713-17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对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证实的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患者的CT表现,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各种征象的临床意义.结果 12例十二指肠损伤,10例空回肠及系膜损伤,4例结肠及系膜损伤,4例多部位损伤.CT征象为:腹腔及腹膜后积液25例,肠管壁增厚21例,肠系膜浸润11例,肠系膜血肿6例,肠壁血肿5例,腔外游离气体6例.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是早期诊断急性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的重要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王正芳  赵毓 《甘肃医药》2009,28(4):257-26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疑有小肠病变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检查前清洁肠道,肌注盐酸山莨菪碱10-20mag以减少肠蠕动,口服足量2.5%等渗甘露醇水对比剂充盈肠管后扫描,结合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和/或最大密度投影(MIP)后处理观察图像。结果:正常12例;病变22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小肠肿瘤12例,其中间质瘤4例(良性1例,恶性3例),淋巴瘤2例,腺癌3例,腺瘤2例和脂肪瘤1例;Crohn病3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例;肠系膜扭转后梗阻2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增生性肠结核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小肠病变的定位、定性、肿瘤分期、肠系膜及其血管病变有较高临床价值,是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结肠憩室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经内镜、手术证实为结肠憩室炎患者的术前全腹多层螺旋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内镜、手术结果为标准,评价CT诊断的准确性,并对评估失误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3例患者中,发现结肠憩室53例,憩室壁增厚50例,邻近结肠壁增厚48例,结肠周围炎性改变53例,肠袢间或肠系膜周围积液10例,腹腔游离气体5例,腹腔脓肿3例,肠梗阻2例,多层螺旋CT诊断的准确率为94.3%。结论多层螺旋CT螺旋能准确地诊断结肠憩室炎,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小肠CT对高龄(>70岁)急性肠梗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高龄急性肠梗阻患者,术前均行小肠CT检查(平扫 增强),利用工作站获得重建图像。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梗阻部位:小肠6例,回盲部8例,结肠14例,直肠6例。梗阻原因:肿瘤18例,肠粘连8例,息肉伴肠套叠4例,粪石2例,股疝伴嵌顿2例。与手术结果对照,小肠CT对梗阻部位定位的准确率为94%(32/34),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82%(28/34)。结论 小肠CT在高龄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梗阻部位和梗阻病因诊断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CT小肠成像对肠梗阻部位及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美国GE Lightspeed64层螺旋CT仪进行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分析MSCT对肠梗阻的检出率、病因和梗阻部位的判断价值。结果 46例肠梗阻患者均检出,检出率100%,27例移行带显示清晰,46例患者均可见肠管明显扩张(2.5cm)、积气及积液;病理证实高、低位梗阻均为23例,CT检查结果高位梗阻27例,低位梗阻19例,梗阻定位准确性91.30%(42/46);手术病理诊断粘连性肠梗阻16例,肠套叠肠梗阻6例,血运性肠梗阻4例,外伤性肠梗阻2例,内疝1例,肠扭转2例,肿瘤性肠梗阻12例,肿瘤压迫型梗阻3例,CT诊断粘连性肠梗阻12例,肠套叠肠梗阻7例,血运性肠梗阻4例,外伤性肠梗阻2例,肠扭转3例,肿瘤性肠梗阻16例,肿瘤压迫型梗阻3例。误诊5例,4例粘连性肠梗阻误诊为肿瘤性肠梗阻,1例内疝误诊为肠扭转,病因诊断准确率89.13%(5/46)。结论 CT小肠成像对肠梗阻的诊断准确度高,且用于肠梗阻病因、部位的鉴别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后期治疗、随访等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