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法检测维生素C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差异,为选择一种有效评价抗氧化活性物质清除自由基能力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分光光度法、Mn2 -H2O2-PAR分光光度法和羟自由基(·OH)试剂盒法对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清除自由基(·OH、DPPH·)的能力进行比较。结果:DPPH·分光光度法、Mn2 -H2O2-PAR分光光度法、·OH试剂盒法检测0.024mg/ml维生素C对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0.09%、95.00%、9.56%,自由基清除率为50%时维生素C浓度(IC50值)分别为0.005、0.013、0.200mg/ml。结论:Mn2 -H2O2-PAR分光光度法的检测结果与DPPH·分光光度法基本一致,该方法可能可以作为评价抗氧化活性物质清除自由基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牡丹花蕊水提取液抗氧化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牡丹花蕊水提取液的抗氧化功能.方法 采用AlCl3比色法测定牡丹花蕊水提取液的总黄酮含量,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总多酚含量;通过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法评价牡丹花蕊水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能力.通过一次性灌胃50%乙醇(12 mL/kg)诱导过氧化小鼠模型,并测定血清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评价牡丹花蕊水提取液的体内抗氧化作用.结果 牡丹花蕊水提取液总黄酮含量为(15.81±2.66) mg芦丁/g;总酚酸含量为(46.63±5.05) mg没食子酸/g.牡丹花蕊水提取液具有较强的清除ABTS和DPPH自由基的作用.动物实验表明灌胃给予500 mg/(kg·d)牡丹花蕊水提取液30 d能显著提高乙醇诱导的过氧化损伤小鼠血清和肝脏抗氧化酶活力(P<0.05),显著抑制MDA含量的升高(P<0.05).结论 牡丹花蕊水提取液含有生物活性物质黄酮和总酚酸,其在体内外抗氧化功效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报》2013,(5):693-695
目的:研究火麻仁甾醇的体外抗氧化性能及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为探究火麻仁甾醇的药理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火麻仁甾醇对亚硝酸盐(NaNO2)和DPPH*的清除率,以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对于清除NaNO2的测定,火麻仁甾醇的清除率最高达到85.04%,IC50为0.70 g.L-1,维生素C的清除率最高为94.07%,IC50为0.17 g.L-1;对于DPPH*自由基清除的测定,火麻仁甾醇的清除率最高达到94.13%,IC50为0.47 g.L-1,维生素C的最高清除率为95.36%,IC50为0.24 g.L-1。结论:火麻仁甾醇对NaNO2和DPPH*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实验,对参景固本方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方法以维生素C(VC)为对照试剂,进行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参景固本方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在浓度为1 mg/m L时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了71.18%、66.58%、36.59%。结论参景固本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芙蓉菊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芙蓉菊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还原力、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4种体外抗氧化模型研究芙蓉菊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用维生素C作对照。结果 芙蓉菊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还原力、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均有明显的清除能力,其中DPPH、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的EC50值分别为0.273、0.669、0.594 mg/mL,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强于维生素C。芙蓉菊多糖对自由基清除率与其质量浓度存在着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 芙蓉菊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黄秋葵粗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黄秋葵粗多糖(RPS)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淀法提取黄秋葵RPS,并用蒽酮-硫酸法测定RPS的含量,应用1,1-二苯基苦味酰基苯肼(DPPH)氧化法检测0.086、0.171、0.342、0.684、1.367和2.734 g/L RPS对 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率,水杨酸法检测0.157、0.313、0.625、1.250、2.500和5.000 g/L RPS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检测0.086、0.171、0.342、0.684、1.367和2.734 g/L RPS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率,以维生素C作阳性对照.结果:黄秋葵中RPS含量为(11.23±0.04)%.RPS对DPDH·、·OH和O2÷的体外清除率呈现剂量依赖性.2.734 g/L RPS对DPPH·和O2÷的清除率分别达(44.48±0.64)%及(35.67±0.21)%,5.000 g/L RPS对·OH的清除率达(68.63±0.07)%.其清除能力较维生素C稍弱.结论:黄秋葵RPS具有较明显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北京妇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on disorders complicating pregnancy, HDCP)发病率和孕早期维生素E(vitamin E, VE)营养状况,探究孕早期血清VE浓度与HDCP发病率的关系。方法 以北京市通州区孕期保健系统和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医院信息系统为基础,利用2016年1月至 2018年12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分娩并在孕早期测定了血清VE浓度的22 283名单胎孕产妇的信息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血清VE浓度与HDCP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HDCP总发病率为5.4%,其中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为2.1%,子痫前期-子痫发病率为3.3%。妇女孕早期血清VE浓度中位值为10.1(8.8 ~ 11.6) mg/L,99.7%的妇女孕早期血清VE水平处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内。3年间,妇女孕早期血清VE浓度(P < 0.001)及HDCP的发病率(P = 0.005)均有逐年上升趋势。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E浓度较高的孕妇HDCP的发病风险更高;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与血清VE浓度在百分位数 P 25 ~ P75范围内的孕妇相比,血清VE浓度高于P75的孕妇HDCP(OR = 1.34,P < 0.001)、妊娠期高血压(OR = 1.39,P = 0.002)和子痫前期-子痫(OR = 1.34,P = 0.001)的发病风险均较高。与血清VE浓度在百分位数P40 ~ P60范围内的孕妇相比,当血清VE浓度达到11.2 mg/L时,HDCP的发病风险显著升高,且随着血清VE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结论 北京地区妊娠妇女孕早期VE营养状况良好,孕早期血清VE浓度高与妇女HDCP发病率相关,可以预示HDCP发生风险升高的孕早期血清维生素E浓度的临界值可能是11.2 mg/L,提示妊娠妇女应慎重服用含有VE的营养补充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白桦脂酸(BA)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数期稳定生长的U251细胞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0、2.5、5、10、 20、40、80 μg/mL)的BA进行培养。CCK-8法、Annexin V-FITC/PI 双染色法检测培养24、48、72 h 时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 、Bax及信号通路蛋白Akt及磷酸化Akt(p-Akt)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在0~80 μg/mL范围内,BA可抑制U251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P<0.05),且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随着BA浓度的增加、培养时间的延长,U251细胞的Akt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P-Akt、Bcl-2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均<0.05),Bax 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 BA可抑制脑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这可能与其参与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米索前列醇、宫颈扩张球囊和缩宫素在妊娠晚期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妊娠晚期单胎、头位、初产妇24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80例。A、B组作为实验组,C组作为对照组,A组给予米索前列醇片阴道后穹窿放药,B组给予一次性宫颈扩张球囊,C组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观察并比较3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妊娠结局及分娩并发症。结果 A、B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及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C组(P<0.05),A、B两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干预至分娩时间C组明显长于A、B组(P<0.05),B组长于A组(P<0.05)。三组阴道分娩率、分娩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妊娠晚期宫颈不成熟的引产,米索前列醇组和宫颈扩张球囊组能够明显提高引产成功率,缩短临产时间,效果优于缩宫素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某院收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单纯内分泌治疗,研究组使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最大尿流速高于对照组(P<0.05),剩余尿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进行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效果较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红参多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红参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以热水回流提取法(料水比1:10,100℃下提取4h)从红参(RGR)根茎提取的多糖为材料,通过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清除羟自由基活性和还原能力测定等体外抗氧化实验来评价红参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红参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和还原能力均随多糖浓度的增加而上升;1mg.mL-1的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高达67.61%,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36.43%,在还原力的测定中,1 mg.mL-1多糖在700 nm下吸光值为0.447。[结论]红参多糖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对体外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s of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complement3(C3) and disease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Methods : A total of 101 patients with SLE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accordance with SLEDAI scores, the active group(n=28)and the remission group(n=73).Plasma was assayed for hsCRP by immunological transmission turbidimetry,and serum was assayed for C3 by radiation rate nephelometry. All data were analyzed by Students’t test, Chi-squared test and Pearson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 Patients in active group had higher hsCRP levels than patients in remisson group[(9.03±6.84)mg/L ] vs [(1.51±1.27)mg/L],and patients in active group had lower C3 levels than patients in remisson group[(677.00±389.75)mg/L] vs[(877.94±316.54)mg/L]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hsCRP level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LEDAI score(r=0.649,P<0.01),complement3 levels and SLEDAI score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r=-0.590,P<0.01).Conclusion : HsCRP and C3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SLE activity and can be used as one of the indicators for SLE activity and the clinical result.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疆葡萄树伤流液蛋白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新疆葡萄树伤流液的蛋白含量;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应用ABTS法、羟A由基试剂盒法、DPPH法和亚硝酸盐法,研究其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不同产地、品种的葡萄树伤流液蛋白含量不同,其中和田木纳格最高,为22.4±0.07μg/mL;不同产地、品种的葡萄树伤流液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不同,但对·OH的清除能力明显高于对DPPH·和NO2^-·的清除能力。结论新疆葡萄树伤流液因产地和品种的不同,其蛋白含量及清除自由基能力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小儿肺部感染性疾病中D-二聚体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治疗的80例肺部感染疾病患儿为观察组,另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80例为对照组,均接受血清D-二聚体检测,比较两组D-二聚体水平及不同肺部感染疾病的D-二聚体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D-二聚体含量为(1.64±0.26)mg/L比对照组(0.15±0.04)mg/L高(P<0.05);观察组上呼吸道感染组的血清D-二聚体含量(1.45±0.16)mg/L比支气管肺炎组、支气管炎组均低(P<0.05),而支气管肺炎组的血清D-二聚体含量(1.82±0.38)mg/L比支气管炎组(1.65±0.24)mg/L高(P<0.05)。结论 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能帮助小儿诊断肺部感染疾病,并用于区分不同种类肺部感染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686例手术治疗的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临床随访数据,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测定均在入院第1天,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贫血分类标准(男性血红蛋白<130 g/L,女性血红蛋白<120 g/L), 将患者分为贫血和正常血红蛋白水平两组,并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86例患者中,女性383(55.8%, 383/686)例,男性303(44.2%,303/686)例,中位年龄为68岁(四分位距:60~74岁), 术前贫血患者320例(46.6%,320/686)。术前贫血和患者性别(P = 0.002)、年龄(P < 0.001)、淋巴结转移(P = 0.026)、肿瘤分级(P = 0.018)、伴随原位癌(P = 0.038)、肿瘤组织坏死(P = 0.007)和肾功能状态(P < 0.001)显著相关。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四分位距:31~75个月), 随访期间共有160例(23.3%,160/686)患者死亡,其中141例(20.6%,141/686)死于肿瘤,19(2.7%,19/686)例死于其他疾病或意外。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贫血是患者总生存(P<0.001,HR = 1.861)和肿瘤特异性生存(P = 0.003,HR = 1.688)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贫血是UTUC患者总生存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血管病变性心绞痛应用尼可地尔+温脾通络开窍汤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于安康市中医医院就医的微血管病变性心绞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尼可地尔治疗,研究组应用温脾通络开窍汤+尼可地尔治疗。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TXB2(152.30±36.67)ng/L和ET-1(41.26±6.73)水平pg/L低于对照组(184.77±36.52)ng/L、(55.36±6.04)pg/L,NO水平(85.32±5.28)ng/L高于对照组(71.22±5.38)ng/L(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15.42±1.06)ng/L,hs-CRP(6.71±1.92)mg/L,TNF-α水平(112.14±3.42)ng/L均低于对照组(21.60±1.31)ng/L、(9.33±1.24)mg/L、(142.84±3.59)ng/L(P<0.05);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血管病变性心绞痛应用尼可地尔+温脾通络开窍汤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改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液流动力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姜味草精油与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体外清除活性模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DPPH清除率曲线,以EC50值评价其清除DPPH活性。结果:姜味草精油DPPH清除活性EC50值为0.21%;其甲醇和乙醇提取物清除DPPH的EC50分别为0.052mg·mL^-1和0.554mg·mL^-1。结论:姜味草精油及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奥美昔芬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内膜血管生成及ERK-VEGF/MMP-9通路的影响。方法 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EM)大鼠,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奥美昔芬组,通过皮下注射等量的0.9%生理盐水、奥美昔芬100 mg/(kg·d),连续注射42 d,测量术后14 d和48 d各组大鼠异位病灶体积,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异位内膜组织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子宫内膜促血管生成素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水平情况。结果 术后14 d,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奥美昔芬组大鼠体内异位病灶体积显著升高(P<0.05),在术后48 d,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奥美昔芬组异位病灶体积显著升高(P<0.05),异位膜上皮细胞、血管增多,与模型组相比,奥美昔芬组异位病灶体积显著降低(P<0.05),异位膜上皮细胞萎缩、血管减少,大鼠体内Ang-1、Ang-2、ERK、VEGF、MMP-2、MMP-9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奥美昔芬可能通过调控ERK-VEGF/MMP-9,降低Ang-1、Ang-2蛋白表达,抑制内膜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患者氧化应激程度及其与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8年1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的PCOS患者130例作为研究组,按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将PCOS患者分为3组,正常体质量PCOS组45例、超重PCOS组42例、肥胖PCOS组43例。同时选取40例因女方输卵管因素或男方因素而不孕或正常体检的体质量正常的健康育龄女性作为对照组。测量所有参与者的人体测量学指标、内分泌代谢指标及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各组PCOS患者与对照组各氧化应激指标的特点。结果 肥胖PCOS组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肥胖PCOS组与超重PCOS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视黄醇(retinol, RET)均明显低于正常体质量PCOS组。肥胖PCOS组与超重PCOS组的总抗氧化活性(total antioxidant activity,TAA)与维生素E(vitamin E, VE)均明显低于正常体质量对照组(P<0.05)。氧化指标MDA与BMI、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呈正相关(P<0.05),而抗氧化指标SOD及RET与BMI、腰围、TC、TG均呈负相关(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DA、RET及VE均受分组变量影响,MDA随着本研究BMI分组的递增而升高,回归系数为0.214(P=0.005),RET及VE均随着本研究BMI分组的递增而降低,回归系数分别为-0.243(P=0.001)、-0.174 (P=0.023)。而SOD及TAA均随着TG增加而降低,回归系数分别为-0.411(P<0.001)、-0.269(P<0.001)。结论 氧化应激在肥胖型PCOS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更明显,肥胖型PCOS患者抗氧化能力的降低与三酰甘油升高相关,提示肥胖可能通过脂代谢紊乱加重PCOS患者的氧化应激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单次注药在人流镇痛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门诊要求人流镇痛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42例)和对照组(C组42例)。D组入室后,20ug右美托咪定入壶,10min后给予芬太尼0.05mg和适量丙泊酚维持麻醉深度。C组入室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其余方法相同。监测指标:给药前(T0)、右美托咪定给药10min(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清理宫腔时(T3)、手术结束时(T4)、术后15min(T5)、术后30min(T6)的MAP、HR、SPO2;体动反应和舌后坠发生次数;手术持续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患者自觉舒适度评分。结果 HR:T1- T5时D组低于C组(T1-T4P<0.01 ,T5P<0.05);与T0比较,D组T1-T5均低于T0,术中波动较C组小(P<0.05)。 MAP: T3,T4时D组低于C组(P<0.05),T2时D组高于C组(P<0.05);与T0比较术中D组HR、MAP波动较C组低(P<0.05);丙泊酚总用量、体动反应和舌后坠发生次数D组均低于C组(P<0.01);停药后苏醒时间和患者自觉舒适度评分D组高于C组(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单次注药有利于人流镇痛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呼吸影响小,能减少麻醉药用量,患者自觉舒适度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