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50例ACS患者(ACS组),其中分为20例急性心肌梗塞,即AMI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即UA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组)及30例健康对照组的hs-CRP水平。结果ACS组、SA组血清hs-CRP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CS组血清hs-CRP水平又明显高于SA组(P<0.01)。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s-CRP水平与冠心病显著相关(r=0.367,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冠心病,尤其是与ACS密切相关,测定血清hs-CRP水平可预测ACS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c acid,Hcy)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将75名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3组,另选取2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ox-LDL及血清Hcy.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ox-LDL及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和对照组(P<0.01);血浆ox-LDL和血清Hcy在对照组无相关性(r=0.081,P>0.05),在冠心病组呈高度正相关(r=0.834,P<0.01);在冠心病组,血浆ox-LDL、Hcy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性(r=-0.05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浆ox-LDL及血清Hcy水平与ACS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ox-LDL及血清Hcy水平在评估ACS病变严重程度及斑块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LP(a)]、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2例冠心病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5例]LP(a)、Hcy及Hs-CRP血清水平用免疫抑制法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的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LP(a)、Hcy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和UAP组血清LP(a)、Hcy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清LP(a)、Hcy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P(a)、Hcy和Hs-CRP呈正相关(r=0.85,0.76,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LP(a)、Hcy和Hs-CRP水平对患者疾病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P-选择素、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其在冠心病(CHD)发病机制中的意义、病情监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评价斑块不稳定性作用。方法选择冠心病病人7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P-选择素、IL-6,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通过相关分析,了解P-选择素、IL-6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P-选择素在ACS组比SAP组显著升高(P<0.01),AMI组显著高于UAP组(P<0.05);IL-6水平在AMI组、UAP组显著高于SAP组(P<0.01)。结论检测Ps和IL-6的水平可能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和分类,Ps、IL-6作为两种炎症因子交互作用并共同促使CHD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Lp(a)、Hs-CRP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21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8例)、急性心肌梗死组(40例),并选择同期住院的冠脉造影结果阴性的45例心功能Ⅰ级的非冠心病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测定Lp(a)的浓度和Hs-CRP水平.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的Lp(a)、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单支、双支及多支病变组的血浆脂蛋白(a)、Hs-CRP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讨论Lp( a)、Hs-CRP的水平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为冠心病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浆和肽素、肌钙蛋白I(cTnI)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因胸痛入院的病人19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检查后分为CAG正常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组和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组,测定各组病人入院时血浆和肽素、cTnI及Hs-CRP含量。结果 UAP组、NSTEMI组和STEMI组和肽素、cTnI及Hs-CRP水平高于CAG正常组(H=42.57~141.35,P<0.05);NSTEMI组和STEMI组和肽素、cTnI及Hs-CRP水平高于UAP组(H=9.72~107.45,P<0.05)。左主干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和肽素、cTnI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H=7.26~35.72,P<0.05)。结论 ACS病人血浆和肽素、cTnI及Hs-CRP水平升高,并且和肽素和cTnI在一定程度内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对ACS病人的危险分层、治疗决策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体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P-选择素(PS)表达的水平,研究二者与冠心病发病及病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7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6例。另选取CAG阴性患者35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在冠状动脉造影前抽血测定血清Hcy及血小板PS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体内血清Hcy与PS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UAP、SAP、AMI三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UAP组高于SAP组,AMI组最高;冠心病患者体内P-选择素与同型半胱氨酸的表达呈正相关(r=0.627,P<0.05)。结论:P-选择素、同型半胱氨酸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作用,Hcy与PS的表达呈正相关,降低患者的Hcy水平或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①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研究三者能否预测冠心病的严重程度。②通过实验研究冠心病患者可溶性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三者的相关性,探讨血小板功能与内皮细胞功能及血管炎症反应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心病 P-选择素 高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AMI组)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2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20例和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对照组)20例。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①P-选择素、hs-CRP、Hcy水平分别在AMI组、UAP组和SAP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SA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冠心病患者P-选择素与hs-CRP相关系数r=0.456(P〈0.05),Hcy与hs-CRP相关系数r=0.210(P〈0.05),P-选择素与Hcy相关系数r=0.848(P〈0.05)。结论①P-选择素、hs-CRP和Hcy水平在AMI组和UAP组较SAP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中AMI组最高,其次为UAP组,再次为SAP组。②血清Hcy水平,Hs-CRP水平及P-选择素水平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均随病情的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联合检测三者可协助了解病情,为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及全血血小板水平在监测冠心病病情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38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4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0例),健康对照组为4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并检测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血小板总数。结果AMI组、UAP组及SAP组的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UAP组与SAP组相比,其值增加明显;AMI组与UAP组差异无显著性;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与外周血血小板总数变化呈正相关(r=0.70,P<0.01)。结论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之一,其水平和血小板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2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测定血浆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且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3组血浆脂联素依次降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且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3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依次升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r=0.46,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代表抗炎因素的血浆脂联素显著降低,代表炎症活跃的高敏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两者结合应用可以为早期抗炎治疗及对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何宇东  罗娜维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867-3868
目的: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白I(cTnI)的检测,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和cTnI的水平变化在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共54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1例,对照组为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0例,分别测定血清Hs-CRP和cTnI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1)UAP、AMI组Hs-CRP、cTnI均显著高于SAP组(P<0.01);UAP组与AMI组比较,Hs-CRP、cTnI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1)炎症在UAP、AMI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Hs-CRP、cTnI可作为判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程度的独立有效指标(3)联合检测Hs-CRP、cTnI,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可以增加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力度。  相似文献   

12.
李妍  李芳  肖婷  李琳  曾欧  杨军 《广东医学》2016,(9):1311-1314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髓过氧化物酶(MPO)、Fractalkine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住院患者15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9例,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组2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6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MPO、Fractalkine水平,并统计分析以上血清学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MPO、Fractalkine水平明显高于SMI组,ACS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MPO水平明显高于SAP组,而SAP组血清胱抑素C、MPO、Fractalkine水平均高于S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发现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MPO和Fractalkine 呈正相关(r=0.626,P<0.01;r=0.342,P<0.01),而MPO水平与Fractalkine也呈正相关(r=0.359,P<0.01).结论 ACS患者血清胱抑素C、MPO、Fractalkine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分层密切相关,且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MPO和Fractalkine呈正相关,提示联合检测血清学指标可能有助于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类型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入院拟诊为冠心病患者118例,根据临床症状、相关诊断标准及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分成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组3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1例和无冠心病组30例;采用酶联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vaspin浓度,分析血清vaspin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组(0.66±0.44)ng/mL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0.86±0.37)ng/mL血清vaspin浓度显著低于无冠心病组(1.27±0.37)ng/mL;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血清vaspin水平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vaspin水平较低,且血清vaspin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及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anti-Ox-LDL)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病变稳定性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105名患者分为3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9例,非冠心病对照组25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anti-Ox-LDL浓度,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定冠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结果:ACS组anti-Ox-LDL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而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anti-Ox-LDL水平高于<30分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anti-Ox-LDL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清anti-Ox-LDL与冠心病狭窄程度以及斑块稳定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曾凡源  杨平珍 《河北医学》2005,11(5):428-430
目的:探讨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散射光比浊法检测了58例冠心病患者(14例急性心肌梗死,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3例稳定型心绞痛)及30例非冠心病对照组的CRP的水平。结果:血清CRP在急性心肌梗死组(16.14±1.82)mg/L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2.25±3.82)mg/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4.73±3.63)mg/L和非冠心病组(2.53±1.26)mg/L(P均<0.01)。且ACS出现心脏事件CRP浓度显著高于同组无并发症者(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CRP显著升高,CRP水平与ACS临床过程的严重性显著相关,可以作为评判ACS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杨菊 《疑难病杂志》2005,4(2):68-7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0例ACS患者(ACS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TNF-α、CRP水平,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以及TNF-α和CRP 的相关性。结果ACS组血清TNF-α、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而在ACS组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又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P<0.05);SAP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TNF-α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5246,P<0.01)结论血清TNF-α、CRP与ACS 的发生有关,其水平反映ACS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王春  房崇村  梁颖  车翠玲  刘静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3):266-267,26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04例据临床资料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共53例[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18例、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1例,检测各组血管内皮功能(FMD、ET、NO)和心肌肌钙蛋白(cTn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ACS组FMD以及血清ET、cTnT显著高于SAP组(P<0.05,P<0.01);NSTEMI组血清ET、cTnT显著高于UAP组(P<0.05),血清NO显著低于UAP组(P<0.05);ACS组及SAP组血清ET、NO与cTnT正相关。结论:ACS的发生与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P-选择素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及紫癜性肾炎(HSPN)的相关性。方法采用ABC-ELISA法检测56例HSP病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P-选择素表达水平,35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以尿常规检查结果将HSP病儿分为HSPN组(24例)和非紫癜性肾炎(nHSPN)组(32例),比较不同组及不同病期血清P-选择素表达水平差异。结果急性期nHSPN、HSPN组病儿可溶性P-选择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F=38.26,q=12.26、6.88,P<0.01);HSPN组较nHSPN组P-选择素表达水平明显增高(q=5.81,P<0.01)。nHSPN、HSPN组病儿恢复期P-选择素表达水平较急性期明显降低(t=4.26、4.92,P<0.01),但较正常对照均仍明显增高(F=10.04,q=2.91、6.34,P<0.05)。结论血清P-选择素异常表达与HSP发病发展有关,其对HSP病情变化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包括急性心梗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均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Hcy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20.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冠心病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8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41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和31例对照组的血清PAPP-A水平,观察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ACS组血清PAP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SA组(均P&lt;0.01);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的血清PAPP-A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结论PAPP-A是与ACS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相关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