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霍瑞楼 《河北中医》2016,(3):348-352
目的观察中药雾化吸入治疗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方法将131例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7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肺益肾方中药雾化吸入治疗。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免疫功能、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临床疗效,以问卷调查方式统计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相当。2组治疗后第1 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 G、Ig M水平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提高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IL-10水平升高(P0.05),且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GRQ问卷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雾化吸入可改善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可有效控制气道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补肺益阳化痰中药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探讨其对气道炎症细胞IL-10、IL-8的影响。方法 6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补肺益阳化痰中药治疗。所有受试者治疗前后均进行IL-10、IL-8测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IL-8、IL-10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补肺益阳化痰中药观察组痰液IL-8、IL-10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补肺益阳化痰中药可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气道炎症细胞IL-10、IL-8水平,可能是其治疗缓解期COPD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肺化痰益肾祛瘀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中药补肺化痰益肾祛瘀方+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及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者75例,治疗组39例、对照组36例。(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治疗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FVC、FEV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肺功能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D-D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D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治疗组D-D水平降低程度更甚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肺化痰益肾祛瘀方可明显减轻COPD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D-二聚体水平,从而减轻COPD的慢性炎症状态、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药穴位贴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IgA、IgM、IgE及外周血CD8~+、CD4~+水平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gE水平、CD4~+、CD4~+/CD8~+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而2组IgA、IgM水平和对照组CD8~+、CD4~+及CD4~+/CD8~+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治疗后2组Th17细胞含量明显降低(P均<0.05),Treg细胞含量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可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芪补肺汤辅治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参芪补肺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PaO_2指标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PaO_2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补肺汤辅治稳定期COPD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肺化痰活血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的疗效及对血清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3)及对照组(n=53),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补肺化痰活血法治疗,2组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ET-1、IL-17水平及临床症状体征、肺动脉压力、6 min步行距离、Borg呼吸困难评分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7,14 d后血清NT-proBNP、ET-1、IL-17水平及治疗14 d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肺动脉压力、6 min步行距离、Borg呼吸困难评分和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补肺化痰活血法联合西药能够显著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NT-proBNP、ET-1、IL-17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肺动脉压力并提高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中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伴营养不良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COPD稳定期伴营养不良脾肾两虚型患者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健脾补肾中药,均治疗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营养指标及血清NEI网络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减少,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EV_1%、FEV_1/FVC%、BMI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血清TNF-α、IL-6、ACTH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TT_3、CORT水平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TSF、AMC、ALB、TSH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肾中药能改善COPD稳定期伴营养不良患者的肺功能和营养状况,调节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麦杏补肺汤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的效果。方法: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两组均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麦杏补肺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情况、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指标。结果:两组咳痰、胸闷、喘息积分、IL-8、TNF-α指标治疗后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麦杏补肺汤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可改善免疫功能,有利于症状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肺益肾活血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COPD稳定期风险低的患者共78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采用单双号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基础干预及短、长效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肺益肾活血中药口服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IL-8、TNF-α、CD4+、CD8+水平、肺功能状况及随访6个月内急性加重次数。结果:(1)治疗后,2组IL-8、TNF-α及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CD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IL-8、TNF-α及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随访6个月,治疗组急性加重率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58%(P0.05)。结论:补肺益肾活血法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次数,从而延缓COPD稳定期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紫河车合人参蛤蚧散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7月—2017年12月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4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34例则在西医正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紫河车合人参蛤蚧散加减口服,立冬后口服3个月,立夏后巩固3个月,比较2组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9个月后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评分(mMRC)、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评分(CAT)、IL-8水平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8.2%(31/34)明显高于对照组70.6%(24/34)(P0.05);2组治疗后mMRC评分、CAT评分及IL-8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实验组mMRC评分、CAT评分及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紫河车合人参蛤蚧散加减治疗可有效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急性发作频率,缩短发病持续时间,控制临床症状,并有助于下调IL-8水平。  相似文献   

11.
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及其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灸法973项目的课题"艾灸的温通温补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为依托,围绕"艾灸的温热刺激能产生温通温补效应"这一假说,以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为疾病载体,遵循其"脾胃虚寒、中阳不运"的病机特点,拟定其"健脾益胃、温通补虚"的治疗原则,探讨艾灸温通与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两种效应之间的关系以及效应规律的特点。研究结论:证实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为艾灸激活穴位(局部始动),推动气血运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通路),调节脏腑功能(效应器官响应)。阐明艾灸温通、温补效应之间的关系为"以温促通、以温达补,以通促补、以补促通,通中有补、补中有通、通补互用"。初步揭示其效应规律的特点是通补性、特殊性、条件性、程度性、差异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防风(RS)对大小鼠胃肠运动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苯酚红测定法观察RS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制备大鼠结肠平滑肌肌条并放置在浴槽中,滴加RS及其他试剂并记录肌条的收缩曲线加以分析;分离并培养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探针孵育后,不同缓冲液条件下测定NS及RS处理前后细胞的荧光值并加以分析。结果 RS各组对小鼠小肠推进和胃排空均有抑制作用;RS各组均抑制离体大鼠结肠平滑肌肌条收缩,抑制Ach引起的肌条收缩。RS剂量与峰高和同线下面积有量效关系。不同缓冲液对RS处理后的荧光值和抑制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防风可抑制小鼠小肠推进及胃排空,抑制离体大鼠结肠平滑肌收缩,机制与肾上腺素能α受体及M胆碱受体有关,与阿片受体和β受体无关;防风可降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其机制与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有关,与抑制细胞内钙离子释放无关。  相似文献   

13.
斯达芬宁(风痛灵)镇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斯达芬宁1ml/kg,0.5ml/kg用于急性损伤家兔(冲击挫伤模型),能缓解损伤家兔的疼痛,减少损伤局部中性白细胞数,主要参与机体应激反应和炎症调节.为了研究斯达芬宁在镇痛上作用和机制,我们观察了斯达芬宁对小鼠热痛反应的影响和扭体反应的影响,发现斯达芬宁2.5ml/kg、1.25ml/kg体重给小鼠外用,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热板法),明显抑制小鼠醋酸所致扭体反应,有一定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中西医结合的现状及中医发展方向的相关文献,认为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仍然是中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黄芩苷的解热作用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酵母性发热大鼠的解热作用及对致热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以探讨其对酵母性发热大鼠解热的可能机制.方法:sc酵母(2 g·kg~(-1))复制酵母性大鼠发热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芩苷高、中、低剂量组,观察药后各组体温变化;采用双抗体夹心ELSIA法测定发热高峰大鼠血浆、下丘脑及脑脊液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并将黄芩苷3个剂量组的温度变化率与IL-6,IL-1β,TNF-α含量变化率分别作相关性分析.结果:黄芩苷高剂量组较其他组能明显降低发热大鼠的体温,并且能降低大鼠血清、下丘脑、脑脊液中的IL-6,IL-1β,TNF-α含量.相关分析表明黄芩苷对大鼠的体温变化率与IL-1β在血清、下丘脑、脑脊液的变化率呈正相关(r=0.873,P<0.05),与TNF-α的含量变化率也呈正相关(r=0.862,P<0.01).结论:黄芩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主要与减少TNF-α和IL-1β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特定体质人格与对应病邪间存在特殊的亲和能力,契合"同气相求"之论。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群体医学向着个体医学转变,因而群体中的个体差异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部分,中医体质学不仅注重调节人体整体机能,更加注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体质。而体质作为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实为特定躯体素质与一定心理素质的综合体。源自《黄帝内经》人格、体质相关描述,基于中医"形神合一"理念,中医体质人格论为疾病防治开辟出崭新视角。而现今女性高发病—经前期综合征,严重困扰患者生活各方面。而育龄女性的特殊体质早已把该病的研究点引至体质人格领域。本文力图对体质人格与经前期综合征的关系作出简要梳理,以期立足体质人格角度提供防治措施,改善个人体质,达到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贯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  相似文献   

17.
《诸病源候论》对皮肤病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诸病源候论》在皮肤病方面的成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总结 ,该书着重讨论了皮肤病的命名、分类、病因病机 ,并阐发了《内经》“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理论和预防为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体内外水平研究长春新碱对人胃癌BGC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S法检测人胃癌BGC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Hoechst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情况;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GC细胞内增殖、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荷瘤裸鼠实验检测长春新碱抑制胃癌生长情况。结果长春新碱明显抑制BGC细胞的生长,其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呈剂量和时间相关性,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并促进其凋亡,下调了细胞增殖和周期相关蛋白p-FAK、FAK、E2F1、Cylin E2、Cyclin D2、CDK2、CDK6的表达,并激活了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荷瘤裸鼠实验显示长春新碱能明显抑制胃癌生长。结论长春新碱通过下调细胞增殖与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使细胞周期在G1期阻滞,同时激活Caspase-3诱导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9.
中风病与温病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病与温病是中医内科极为常见的两大类疾病。二者自金元以后,特别是明清以降,在理论与临床研究方面均取得长足进展,成为中医学术突出成就的代表。中风病与温病虽同属内科疾病,但是前者属于内伤杂病,而后者则是外感热病,二者无论在理论还是临床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然而,仔细分析会发现二者之间竟然存在着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通过分析比较,有助于加深对此二病的理解,以及理法方药的相互借鉴。1中风病与温病在发病基础、病理因素及证候方面的相似性1.1阴虚是中风发病与温病易感的病理基础(1)中风病以虚为本,而以阴虚较为突出。《临证指南…  相似文献   

20.
郑琴  刘丹  胡鹏翼  王佳  唐宇  郭园园  杨明 《中草药》2016,47(21):3840-3847
目的体外细胞模型法及分子对接法研究P-糖蛋白(P-gp)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抑制剂促进天麻素跨膜转运的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考察天麻素对多药耐药基因1(MDR1)基因转染马丁达比犬肾上皮细胞(MDCK-MDR1)细胞的毒性,采用分子对接法预测天麻素与P-gp、MRP1结合方式及作用能力的强弱,MDCK-MDR1细胞模型分析天麻素的跨膜转运,以及P-gp抑制剂维拉帕米、MRP1抑制剂丙磺舒对天麻素跨膜转运的影响。结果天麻素在100~1 000μg/m L的质量浓度内对细胞无毒性;天麻素与P-gp通过氢键及疏水作用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与MRP1通过氢键、疏水作用及静电作用形成稳定的复合物,Lib Dock Score表明P-gp-维拉帕米、MRP1-丙磺舒复合物的稳定性强于P-gp-天麻素和MRP1-天麻素;天麻素基底侧(BL)→顶端侧(AP)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 BL→AP)大于Papp AP→BL,外排率(ER)为1.5左右,提示天麻素在MDCK-MDR1细胞为被动转运,且转运过程可能存在蛋白外排现象;天麻素配伍维拉帕米Papp显著增大(P0.05),ER值显著减小(P0.05),天麻素配伍丙磺舒后Papp有所增大,ER有所减小,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天麻素为P-gp底物,天麻素是否是MRP1的底物有待进一步考证,但维拉帕米及丙磺舒可通过竞争性结合P-gp和MRP1不同程度促进天麻素跨膜转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