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3 毫秒
1.
樊世峰 《广西医学》2003,25(11):2217-2218
自 1996年以来 ,我们应用交锁髓内钉联合带血供的骨膜瓣、骨瓣移植治疗四肢骨不连、骨缺损患者2 1例 ,术后取得了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 ,男 16例 ,女 5例。年龄18~ 5 0岁 ,平均 34岁。受损部位 :肱骨 4例 ,股骨 3例 ,胫骨 14例。其中肱骨骨不连 2例伴有桡神经损伤 ,胫骨骨不连 2例伴有局部皮肤瘢痕。1 2 手术方法 :(一 )带血管骨瓣、骨膜瓣 :本组采用带血管腓骨移植 12例 ,其中腓骨皮瓣 2例 ;带血管蒂腓骨转移 2例 ;带血管髂骨瓣 2例 ;带血管股骨内髁骨瓣移植 1例 ;带血管腓骨骨膜移植 3例 ;带血管胫…  相似文献   

2.
许关富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8):558-558,560
目的探讨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8例,术后按Kolmert疗效评定标准评价功能疗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8例均获11~28个月的随访,平均18.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2个月,无切口感染及断钉,1例钉尾外露过长。按Kolmert功能评分标准,优16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为89.3%。结论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固、骨愈合率高、便于膝关节早期活动的优点,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髁钢板与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43例高龄(年龄65~88岁)股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髁钢板治疗组19例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组24例,术后平均随访19个月,对比观察两组膝关节功能及骨不连接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的功能显著优于髁钢板组。两组骨不连接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的骨不连接发生率显著低于髁钢板组。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可作为高龄股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时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及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及远端骨折19例,其中股骨远端粉碎型骨折12例。术后随访临床评定效果。结果:随访8~25个月(平均13个月),骨愈合良好,骨愈合时闻3~10个月(平均4.5个月),术后功能恢复总体优良率达94.7%。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及远端骨折,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髁上骨折行逆向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8例股骨髁上骨折行逆向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术后追踪随访3~26个月,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3年,平均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3~9个月,平均6个月,膝关节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股骨逆向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创伤小,对骨折处骨膜剥离小,骨折愈合时间短,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2例胫骨骨折骨不连患者均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加植骨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5个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植骨愈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标准,无血管、神经损伤,胫骨两端力线恢复。结论: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小、外骨膜损伤小,骨折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好,早期可以进行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好,是一种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的16例股骨髁上A型骨折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采用静力型交锁髓内钉经膝由髁间窝逆行穿针,治疗股骨髁上A型骨折16例,术后早期应用CPM机锻炼.结果16例均随访6~24个月,平均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膝关节功能按Kolment评定标准,优良率93.75%.结论应用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A型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内固定坚强,骨折愈合快,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微创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宝  丁焕文  涂强 《西部医学》2010,22(2):299-300
目的总结临床应用微创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经验。方法自髌韧带内侧纵形小切口经股骨髁间窝前方插钉行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38例。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38例股骨髁上骨折全部骨性愈合,骨折愈合的时间平均11周;根据Merchan等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优3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4%。结论微创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更利于骨折的愈合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经验。方法:应用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新鲜的股骨髁上骨折16例。结果:16例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5周,无内外翻畸形发生。根据Kolmert评分[1]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12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3.75%。结论: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方法,闭合复位内固定技术更有利骨折愈合和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9个月,没有感染内固定失败,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92.4°.根据Kolment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2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8.9%.结论 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及髁问骨折具有内固定坚强,创伤小,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临床运用关节周围带血供骨膜瓣转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防腐标本上,解剖观测40侧肩胛冈血管网、40侧肩关节血管网、37侧肘关节血管网、30侧膝关节血管网以及32侧髂嵴前部血管的组成、起始、走行、外径、分布及其吻合情况。结果:可设计肩胛上动脉冈下支为蒂的肩胛骨骨膜瓣;旋肱前动脉外侧降支和(或)内侧降支为蒂的肱骨上段骨膜瓣;桡侧返动脉为蒂带桡侧副动脉吻合支、尺侧返动脉为蒂带尺侧下副动脉吻合支、骨间返动脉为蒂带桡侧副动脉吻合支的肱骨远端骨膜瓣;膝降动脉关节支为蒂的股骨内髁骨膜瓣、其隐支为蒂的胫骨上段骨膜瓣;以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嵴支为蒂髂骨骨膜瓣,转位修复附近关节的软骨缺损。结论:可利用关节周围细小动脉为蒂切取骨膜瓣转位修复相应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膝降血管髌下支蒂胫骨骨膜瓣移位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下肢标本上对膝降动脉髌下支的起始、走行、分支和分布进行了解剖学观测。结果:膝降动脉髌下支发自膝降动脉关节支,沿股内侧肌和大收肌腱板之间下行,跨过收肌结节,在内侧半月板水平转向外,向下发出2-3个分支分布于胫骨内侧面上段骨膜,与膝下内侧动脉等动脉的终末支吻合。结论:以膝降血管髌下支为蒂的胫骨骨膜瓣移位可用于修复膝关节骨关节炎受损伤的关节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4):35-37,42
目的通过对股骨内侧髁的解剖测量,寻找最佳的骨膜瓣,为临床治疗距骨巨大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尸体标本上解剖膝降动脉及其分支,测量距骨各个关节面的面积及股骨内侧髁的解剖数据,设计带有膝降动脉终末支的骨膜瓣,适当修整骨膜瓣,将其置于距骨巨大缺损处,同时将膝降动脉端侧吻合于胫后动脉。观察以膝降动脉为蒂的股骨内侧髁骨膜瓣的解剖形态,寻找骨膜瓣与距骨缺损的最佳匹配方式。结果膝降动脉及其分支相对比较恒定,距骨滑车面积(11.36±1.72)cm2,距骨内踝关节面面积(2.04±1.72)cm2,外踝关节面面积(3.19±0.52)cm2,股骨内侧髁骨质丰富,所取带血管蒂的骨膜瓣足够修复距骨巨大缺损,且股骨内侧髁骨膜瓣与距骨的外形匹配度良好。结论通过基础解剖及模拟手术操作,带血管蒂的股骨内侧髁骨瓣可以用于治疗距骨巨大缺损,为临床距骨巨大缺损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腓浅血管筋膜蒂胫腓骨膜瓣治疗胫骨骨不连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腓浅血管筋膜蒂胫腓骨膜瓣转位并取胫骨远端少许松质骨植骨,并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15例。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21个月,采用Paley骨折愈合评分标准:优11例,良3例,一般1例,优良率为93.3%。本组全部治愈(15/15)。结论:以腓浅血管筋膜蒂胫腓骨膜瓣治疗胫骨骨不连,促进骨折愈合,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蒋明华  张恒富 《医学综述》2012,(22):3897-3898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深圳市坪山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带锁髓内钉治疗的23例股骨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本组23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为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5~9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7.35个月,术后无肢体短缩、成角或旋转等畸形情况,未发生断钉、松动及内固定退出等情况,未见脂肪栓塞、肺栓塞、肌间隔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12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为100%。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具有内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股骨骨折后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一种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凌志恒  宫坚  潘峻 《现代医学》2001,29(4):237-239
目的探讨逆向交锁髓内钉在股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静力型交锁技术对16例股骨髁上骨折病例行经髁逆向交锁髓内钉治疗,其中陈旧性骨折6例,4例患者同期行植骨术.对伴有膝关节僵硬的病例,术中采用手法或(和)手术松解膝关节,术后辅以持续被动活动.结果随访8~3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新鲜骨折2.5~5个月,平均3.5个月;陈旧性骨折7~11个月,平均8个月.结论逆向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良好方法之一,其提供的力学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端骨折28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评价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股骨下端骨折28例患者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结果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20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89.3%。随访1~5年,骨折均完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4.5个月,无断钉、骨不连、畸形愈合等。结论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端骨折具有固定牢靠、操作简便、能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交锁髓内钉在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适应证、动力型和静力型固定的原则 ,以及常见并发症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8年到 2 0 0 3年间带锁髓内钉治疗的 2 1例股骨干骨折。其中稳定型 7例 ,不稳定型 14例 ,开放性骨折 5例 ,闭合性骨折 16例。结果 发生断钉 2例 ,远端锁钉安置失败 1例 ,余皆恢复良好。结论 带锁髓内钉扩展了髓内钉在股骨干骨折治疗中的适用范围。术后患者可早期功能锻炼 ,最大限度地恢复和保护膝关节的功能 ,但也需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道友 《四川医学》2010,31(9):1325-1326
目的对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我院于2006年9月~2009年2月共收治股骨干骨折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其中治疗组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用自动加压钢板内固定。比较分析两种内固定方法的优良率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结果髓内钉组的优良率为93.75%,钢板组为79.17%,带锁髓内钉组的优良率明显优于钢板组(P〈0.05)。且随访〉13周,髓内钉组的愈合时间明显比加压钢板固定组短(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优良率高,固定牢固,能早期负重,骨折愈合率高及愈合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较理想的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总结逆行股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合CPM治疗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27例股骨髁上粉碎骨折,术后早期进行伤肢CPM锻炼。结果27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在6—10.5个月内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93%。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固定可靠、骨折端稳定性高、手术后不需要石膏固定、可进行伤肢CPM早期锻炼、防止膝关节粘连、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特点,是一种治疗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