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刘吉  徐丹  刘爱萍  刘建蒙 《中国校医》2005,19(4):361-364
目的 评价和比较家庭社会经济状况比较优裕的学生群体中男女生低体质量和肥胖流行情况。方法 2004年10月采用自填问卷方式对北京市某重点中学高二年级学生进行了现况调查,获得有效样本353例。一月后又根据该校医务室同年10月的体检记录,核实了78名学生,两次身高和体质量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和0.98。采用全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的第10百分位数判断低体质量,采用中国学生BMI体质量超标和肥胖筛查标准判定体质量超标与肥胖。结果 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80%多在大专以上,职业以干部或教师为主。男女生低体质量检出率分别是6.2%和11.6%(P=0.10,把握度=0.43):体质量超标检出率分别为13.0%和3.9%,前者是后者的3.3(95%CI:1.52~7.48)倍;肥胖检出率分别是10.3%和3.4%,前者是后者的3.0(95%CI:1.27~7.26)倍。调查还发现19.8%的男生和33.8%的女生曾有过减肥经历(P〈0.01);根据BMI判定标准,44.9%的自认为肥胖的男生被判为体质量超标或肥胖,而女生该比例却降为13.7%(P〈0.01)。结论 家庭社会经济状况比较好的男生群体肥胖问题尤显突出,而女生群体低体质量问题更值得关注,与追求“形体关”有关的减肥经历可能是导致女生低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4种肥胖判定计算方法标准的差异。方法入选2825例住院患者和门诊查体人员,男性2446例,女性379例,年龄22~81岁。测定身高和体质量。通过公式计算标准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和体脂含量及肥胖指数(OI)。根据BMI≥25kg/m^2、BMI≥27kg/m^2、BMI≥28kg/m^2判定肥胖者例数分别为:1419例、680例和435例;超出标准体质量20%者649例;体脂含量男性〉25%、女性〉33%者639例。结果〉标准体质量20%和超过标准体脂含量判定的肥胖均与BMI≥25kg/m^2判定肥胖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体质量20%和超过标准体脂含量判定的肥胖均与BMI≥27kg/m^2判定的肥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体质量20%和超过标准体脂含量判定的肥胖均与BMI≥28kg/m^2判定的肥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27kg/m^2判定肥胖与超重20%和亚太地区的体脂含量判定肥胖标准相符。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吉首大学医学生体质指数(BMI)分析,了解大学生的营养现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725名在校大学生,测量身高、体质量,用BMI进行营养状况分析。结果78.34%的学生BMI分布于正常范围,16.83%学生体质量过低,4.83%学生体质量超标、肥胖。男生BMI较女生高,体质量过低率女生高于男生,而超重和肥胖率男生高于女生;城乡之间学生的BMI分布基本一致。结论吉首大学医学生营养存在一定比例的体质量过低和体质量超标肥胖,并有性别差异。高校应强化营养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营养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籍大学生体质指数(BMI)变化趋势。方法对2002-2009年某北京市高校6030名北京籍入学新生进行身高、体重检测。结果2002-2009年男生身高均高于172.2cm,女生身高高于161.2cm。BMI〈18.5kg/m^2的低体重学生比例从2002-2006年呈逐渐下降趋势,此后开始升高,截止2009年低体重男生为31.8%,女生为28.4%。自2005年学生超重和肥胖率下降,男生超重和肥胖率高于同期女生。结论北京市大学生超重和肥胖率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体重率开始上升,正常体重学生比例仍然较低。  相似文献   

5.
庄洁 《广东卫生防疫》2011,(6):50-50,55
目的了解潮州市区小学生肥胖状况,为制订有效的肥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GOC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人体质量指数值分类标准”,人体质量指数(BMI)为体重(kg)与身高(m)平方的比值,抽取市区4064名7~12岁在校小学生进行超重肥胖状况分析。结果2010年共调查4064名7~12岁小学生,男生2136人,女生1928人。总超重率为13.41%,肥胖率为10.26%;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6.20%、13.58%,均高于女生(10.32%、6.59%)(P〈0.01);超重率在女生中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趋势不同(P〈0.05),而肥胖率在男生中的变化跟年龄有关(P〈0.05)。结论潮州市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不容乐观,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防治重点为男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学生不同体质指数对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变化的影响,以及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相互关系,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文献资料、体质测试、频数分析和相关性检验等方法对南京8所高校部分大学生的体质指数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大学女生偏低体重组比例为19.65%,高于同级别男生7.52%,男生超重组及肥胖组所占比例高于同级别女生6.75%、4.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值与维尔维克指数呈正相关,与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呈负相关;BMI异常对大学生肺功能及有氧能力具有显著地负面影响,不同BMI组的学生与立定跳远成绩、引体向上成绩呈负相关,与50m、耐力跑成绩呈显著性正相关,超重组和肥胖组的相对力量素质、心肺耐力能力、身体柔韧性有较大的负面影响。结论应针对不同体质指数学生体质健康特点进行运动处方干预、健康教育和医务监督,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崇文区中学生肥胖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丽  杨微 《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0):805-806
目的了解北京市崇文区中学生超重、肥胖及血压状况,为防治中学生原发性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崇文区内1所中学,对全部在校学生进行体检,测定身高、体重、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应用BMI法筛查超重和肥胖学生。结果共调查学生1020人,其中男生495人,女生525人,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5.1%和7.2%,其中男生分别为18.2%和10.7%,女生分别为12.2%和4.0%,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P〈0.05)。肥胖组学生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而超重组学生只有收缩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是目前中学生较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应进行有效措施,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应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540名8-13岁儿童体成份,男生的体脂百分比(F%)体脂量(F)、及瘦体重(L)分别为19.7±3.0、5.9±0.9kg、23.8±3.2kg;女生的F%、F、L分别为23.0±3.8、6.8±1.1kg、21.±2.9kg。以男生F%>24、女生F%>28判断为肥胖,男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01%和3.38%,与体重法、身体质量指数法对肥胖的检出情况相近。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高校学生的血压与体质指数(BMI)的分布,探讨学生体质指数(BMI)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对1760例在校学生的身高、体重、血压的资料进行整理,将受检对象分为偏瘦、正常、超重及肥胖四组,分析比较BMI与血压的关系。[结果]一年级至五年级BMI值肥胖的学生人数比例为:1.84%、0.90%、0.00%、0.59%、O.60%;一年级至五年级血压偏高学生人数比例分别为:4.97%、7.42%、11.40%、7.96%、6.95%;随着BMI增高血压有增高趋势,肥胖组〉超重组〉非超重组(P〈0.01)。[结论]所调查的昆明某高校1760名在校大学生,BMI与血压密切相关,随着BMI的增大血压呈增高趋势。BMI能有效反映体脂增加的百分含量,可用于衡量肥胖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邵阳市大学生的营养现状及营养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对邵阳市三所大学的15个班级的60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法和Fib指标检测,对有效问卷采用EPidata3.0软件录入数据,用SPSSl3.0统计软件对问卷评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根据BMI标准,学生偏瘦(〈18.5)、正常(18.5~24.9)和肥胖(〉24.9)的人数分别为:26.5%、58.0%和15.4%;腰围检测调查结果,男生和女生正常和肥胖比例分别为:67.3%、8.9%、80.5%、9.4%;Hb指标检测结果,男生患IDA人数占12.5%,女生患IDA人数占19.4%;学生单项膳食结构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单项)的人数最高为98.5%(主食),最低仅为10.9%(饮用奶);只有69.4%的学生坚持每天按时吃早餐,10.5%的学生从来不吃早餐;早餐食物结构78.0%是米粉或面条;单个营养知识知晓率最高75.4%,最低12.9%。结论在校学生存在膳食结构不合理、肥胖和营养不良现象并存,营养知识知晓率低等问题。要改善大学生的膳食状况,就要加强学生营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学校食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注意培养学生良好膳食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与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考察深圳大学本科学生体质指数(BMI)现状及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2 180个学生抽样结果显示,深圳大学学生BMI分布曲线基本呈正态型,BMI<18.5的学生占26.3%,18.5≤BMI<23的学生占总样本的63.8%,23≤BMI<25的占7.9%,BMI≥25占2.0%。女生偏瘦(BMI<18.5)的人数显著多于男生(p<0.001),而超重群体(BMI≥23)中则男生显著多于女生(p<0.001)。结论 BMI异常(超重/肥胖及偏瘦)部分原因可能与学生的体重控制观念、生活习惯和营养结构等相关。总体而言,被调查人群的BMI分布多数居于正常范围,但对于偏瘦以及超重/肥胖群体有必要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超重肥胖的认知情况及减肥行为现状,为今后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10个省市15所大学中随机选取2599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大学生对超重肥胖的认知及减肥行为等信息。结果男生的超重肥胖率(12.8%)明显高于女生(2.9%);女生中体重过低的占34.6%,明显高于男生(12.1%)。33.2%的大学生采取过减肥措施,女生(43.5%)明显高于男生(23.6%)。51.5%减过肥的大学生采取的是"适量运动+控制饮食"的减肥方式,但仍有29.1%主要靠"节食"来减肥,尤其是女生(33.0%)。有54.1%"超重肥胖"的大学生未采取过任何减肥措施,男生比例(57.5%)明显高于女生(37.1%)。有27.1%"体重过低"的大学生曾经减过肥,女生(31.4%)高于男生(15.9%)。在曾经减过肥的大学生中,只有11.2%的大学生处于超重肥胖,18.6%的大学生处于体重过低的情况,女生中这种情况更加严重。结论在校大学生对自身的超重肥胖有不正确认识,因关注程度不足而未采取任何减肥措施的现象在"超重肥胖"男生中非常突出;因过分追求体型消瘦而盲目减肥的现象在"体重过轻"女生中尤为突出。建议引导在校大学生进行科学健康的减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胡颖  高凤久  季迁  李慧杰 《中国校医》2014,28(2):107-109
目的通过对护理学生的身高、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BMI)分析,了解本校学生身体发育状况。方法选取本校2010级护理专业学生311人,年龄均为17岁,全部为女生,根据BMI进行营养状况分析。结果本校2010级女生平均身高超过我国同年龄均值,体质量低于我国同龄均值,体质量超标与肥胖率均超过我国同龄均值。结论本校学生身体发育与我国同龄均值有一定差距与样本较小有关,同时与护理工作需要也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以WHO 体脂率肥胖判定标准作为“金标准”,对中国成年人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
BMI)肥胖判定标准的真实性、可靠性、收益等进行评价,并探讨BMI作为体脂率是否超标的指征的诊断
性能及适宜的截断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18~79 岁成年人689 名,测试身高、体重,计算BMI。采用
DEXA 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全身身体成分测定。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体脂率判定标准(男性F% ≥25%,
女性F%≥35%)作为肥胖判定的“金标准”,以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研制的中国成年人肥胖判定的BMI
标准(BMI≥28kg/m2) 作为筛检阳性标准。对BMI标准的真实性、可靠性、收益等进行评价,并采用
ROC 曲线分析进行截断值判定。结果 BMI作为肥胖筛查标准的真实性评价主要表现为特异度高,灵敏度
过低,假阴性率过高;尤其是女性,灵敏度只有0.18,假阴性率高达82%。与体脂率“金标准”判断一致
性男性尚好(Kappa值为0.32),女性则较差(Kappa值为0.13)。BMI作为肥胖筛查标准约登指数较低,
尤其女性(0.13);阳性预测值和阳性似然比较高;阴性预测值较低,阴性似然比较高。以体脂率判定的肥
胖作为效标时,BMI的诊断性能中等(AUC=0.822,犘=0.000),男女分组诊断性能提高(AUC 分别为
0.844和0.868,犘=0.000);BMI切点男女分别为25.24和23.98。结论 国内现有成年人BMI肥胖判定
界值可能偏高,尤其对于女性;在较小样本研究中不宜以BMI作为肥胖分组的依据;应建立以健康指标为
参照的、考虑身体脂肪成分和不同性别年龄的各人群肥胖判定标准;以健康干预为目标的BMI筛查截断值
确定时应以提高灵敏度、适当降低特异度为原则。
关键词: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肥胖;筛检试验评价;ROC 分析
中图分类号:R5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6 0571 05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肥胖的现况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我国大学生20年来超重、肥胖的流行趋势及超重、肥胖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相互关系。[方法]以1985~2005年间五次全国体质调查资料,分析与探讨我国大学生20年来超重、肥胖的流行趋势及超重、肥胖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相互关系。[结果]男女大学生在体格上基本上仍然表现为城市大于农村,但是男生BMI城市大于农村,而女生则表现为农村大于城市:随着年代的推移,无论城市组还是农村组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均逐渐增加,特别是与1995年相比,2000年及2005年城市组的肥胖率分别高出5.81,7.33个百分点,而农村组则只分别高出2.08,3.05个百分点:男女生立定跳远,耐力跑及肺活量指数各年代超重及肥胖组显著性低于正常组,并且除了立定跳远以外,随着年代的推移,成绩逐渐有所下降。城乡男女大学生超重及肥胖的比例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快速的经济发展与滞后的健康教育体制。[结论]超重及肥胖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大学生自评体重与测量体重分布及其一致性。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按年龄、性别、专业分层抽样,对12城市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4402名大学生,男生2149人(48.8%),女生2253人(51.2%)。调查对象超重肥胖率为10.1%,低体重率19.6%,自评体重与测量体重的一致率为65.7%,其中,男生一致率为67.3%,女生一致率为63.8%,男生高于女生(X2=7.063,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重偏轻组、正常组和超重肥胖组的一致率分别为54.9%、67.8%和71.7%。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自评体重与测量体重的一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学生自评体重存在偏差,应根据情况进行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医院体检人群颈围与中心性肥胖测量指标的关联性。方法对4236名体检者进行体格检查,以颈围的均值四分位数分组,对各组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等的均值平均变化量进行比较。以腰围、BMI、腰臀比三种肥胖标准进行分组,分析颈围与肥胖的关系。以ROC曲线分析法判断颈围的切点。结果男性颈围为(37.40±2.46)cm,女性为(32.46±2.24)cm,男性大于女性(t=47.20,P〈0.01)。随着颈围均值每四分位数的增加,男性和女性年龄、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的平均变化量均呈增加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腰围(男性:5.58cm,女性:5.26cm)、体重(男性:6.25kg,女性:4.81kg)的平均变化量最大。三种肥胖标准分组中肥胖组的颈围均大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中心性肥胖,男性颈围的切点是36.8cm,女性颈围的切点是33.1cm。结论颈围与年龄、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呈正相关关系。颈围与中心性肥胖存在显著联系,男性颈围〉36.8cm或女性颈围〉33.1cm时可以预测中心性肥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