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制备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A)介导的pH敏感主动靶向长循环阿霉素(doxorubicin,DOX)脂质体(liposomes,LP)(GA-PEG2000-N=CH-DOXLP)并测定其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参数。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甘草次酸介导pH敏感主动靶向长循环阿霉素脂质;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微柱离心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动态激光散射法测定脂质体的粒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形态;透析法测定脂质体在不同pH条件下的体外释放;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阿霉素血浆药物浓度,得到药-时曲线并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甘草次酸介导的脂质体(GA-PEG2000-N=CH-DOXLP)和普通脂质体(DOXLP)的粒径分别为(135.5±2.6)nm和(105.6±4.0)nm;包封率分别为(53.8±5.8)%和(52.9±3.5)%,载药量质量分数分别为(2.35±0.16)%和(2.39±0.26)%;Zeta电位分别为-(5.19±0.73)mV和-(1.53±0.57)mV;GAPEG2000-N=CH-DOXLP的AUC(0-72)分别是DOXLP的2.33倍和DOX溶液的5.62倍。结论所制备的甘草次酸修饰的pH敏感主动靶向长循环脂质体制剂学性质稳定并能显著延长其在大鼠体内的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脂质体在体外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模型上的通透性以及在体内脑组织的分布,并对体内外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用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VEC)建立的BBB体外实验模型,研究NGF脂质体在体外模型上的通透率;125I-NGF和SDS-PAGE法联合使用研究NGF脂质体在脑组织的分布。结果NGF脂质体的最高包封率为34%,平均粒径小于100 nm。脂质体能够增加NGF在BBB模型上的通透率,以NGF-SSL-T为最大。脑组织药物浓度次序为NGF-SSL-T>NGF-SSL+RMP-7>NGF-SSL。体内外结果具有良好相关性。结论脂质体能够增加NGF跨越BBB的能力,RMP-7偶联在脂质体上(NGF-SSL-T)效果好于RMP-7与脂质体的简单混合(NGF-SSL+RMP-7)。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粒径辅酶Q10乳剂和脂质体小鼠药物动力学和组织分布。方法以市售辅酶Q10注射液(S)为对照,考察其60 nm乳剂(E60)、120 nm乳剂(E120)、60 nm脂质体(L60)和120nm脂质体(L120)小鼠尾静脉给药后的药物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特征;采用DAS2.1.1药物动力学软件,进行房室模型和统计矩两种模式拟合;以组织相对摄取率(re)为指标,评价载体的粒径和种类对组织靶向性的影响。结果不同粒径辅酶Q10乳剂和脂质体体内分布均符合双隔室模型;E60、E120、L60和L120的统计矩AUC分别是S组的1.17、1.50、5.99和8.65倍;re结果显示,E60组在心、脾和脑的含量分别是S组的2.64、2.74和1.95倍,E120组在心、脾和脑的含量分别是S组的4.89、3.77和2.38倍;L60组在脑中的含量是S组的1.56倍,L120组在脑和肺的含量分布是S组的2.28和1.85倍。结论载体粒径和种类对辅酶Q10体内分布的影响十分明显,市售注射液组、乳剂组和脂质体组的AUC依次增大,且同一载体中,120 nm组较60 nm组的AUC高;相对市售注射液,乳剂组对心、脾和脑有一定的靶向性,而脂质体组主要靶向于脑和肺,同一载体内,120 nm组在多数组织的富集量多于60 nm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奥沙利铂长循环脂质体,考察其在小鼠体内的药效学。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奥沙利铂长循环脂质体,观察其形态,测定粒径分布和包封率。以S180荷瘤小鼠为模型,生理盐水为对照,测定奥沙利铂溶液和奥沙利铂长循环脂质体的抑瘤率,考察肿瘤生长情况以及小鼠生存情况。分别测定小鼠的白细胞计数、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以考察对免疫器官的影响。结果:奥沙利铂长循环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12.2±0.3)nm,包封率为(59.93±0.67)%(n=3)。与奥沙利铂溶液相比,奥沙利铂长循环脂质体的抑瘤率明显提高[(30.4±1.9)%vs(85.8±2.3)%,P<0.05]。奥沙利铂脂质体组小鼠的白细胞计数、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体积增长缓慢,小鼠生长状态良好。结论:奥沙利铂长循环脂质体有显著的抑瘤作用,并减少了奥沙利铂的免疫系统毒性。  相似文献   

5.
CheragaNihad  沈雁  涂家生 《齐鲁药事》2014,(4):187-191,195
目的通过优化奥沙利铂(L-OHP)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工艺,以提高其包封率(entrapment efficiency,EE%)并达到缓释效果。方法采用Taguchi正交法L9(34)(TOA),以包封率作为考察指标并采用超滤法检测包封率。考察了L-OHP脂质体的粒径、zeta电位、形态以及体外释放行为。结果药物与脂质间的比例(W/W),胆固醇与磷脂酰胆碱的比值(M/M)和超声时间是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P<0.05)。此外,优化后的奥沙利铂脂质体经mPEG修饰后与未修饰的奥沙利铂脂质体相比较,具有更好的物理化学特性,其粒径为(204±1.1)nm,包封率高达25.40%±2.5%。修饰后的脂质体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呈现球形结构,具有较大的内部空间,脂质体表面可见白色mPEG层状结构。经mPEG修饰的奥沙利铂脂质体相比于未修饰的脂质体,具有更低的体外释放速率,具有一定缓释能力。修饰与未修饰的脂质体以及奥沙利铂溶液均符合一级释放模型,拟合系数为0.990 2。结论经Taguchi正交法优化后的奥沙利铂长循环脂质体可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靶向药物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6.
多肽GRGDS修饰的紫杉醇长循环靶向脂质体的体外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本研究以甘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glycine-arginine-glycine-aspartic acid-serine,GRGDS)五肽修饰的脂质体作为抗癌药物.紫杉醇的载体,对其体外理化性质和细胞毒作用进行评览价.方法:采用化学偶联合成DSPE-PEG-GRGDS,以此作为导向性材料,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载紫杉醇的PEG修饰长循环脂质体(GRGDS-SSL-PTX),并对脂质体的包封率、粒径和体外释放率等性质进行了考察,同时采用人卵巢癌SKOV-3细胞和人乳腺癌MCF-7细胞进行了体外细胞生长抑制的评价.结果:与普通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SSL-PTX)相比,本研究制备的紫杉醇主动靶向脂质体(GRGDS-SSL-PTX)的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放及稳定性等理化性质无显著差异,包封率约为95%,平均粒径为(115.5±2.2)和(117.5±1.3)nm.冰冻蚀刻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脂质体外观基本圆整且均匀分散.体外释放结果表明,12 h内分别有67.9%和72.3%的PTX从SSL-PTX和GRGDS-SSL-PTX中释放.体外细胞毒实验结果表明,GRGDS-SSL-PTX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和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均有增强,分别为SSL-PTX的1.42倍和2.12倍.结论:GRGDS五肽修饰的紫杉醇靶向脂质体成功制备,将有利于体内肿瘤的靶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替加氟磁性长循环脂质体经肝动脉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靶向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大鼠生物样品中替加氟的浓度。结果磁控并加热的替加氟磁性长循环脂质体组的肝内8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是游离替加氟组的17.4倍,是替加氟长循环脂质体组的3.9倍;其肝外组织血浆和肾的AUC比游离替加氟组低。其肝靶向效率达到73.9%。结论替加氟磁性长循环脂质体经肝动脉给药能显著增加药物的肝脏靶向性,可能降低其肾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白藜芦醇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制备的研究以及对其性质进行分析。方法:先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白藜芦醇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后,再用冷冻干燥法来制备白藜芦醇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前体。采用电势测定仪、HPLC等方法对该脂质体的包封率、粒径、稳定性、载药量、电位、释放度等来展开系统的检查。结果:白藜芦醇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水合后形成白藜芦醇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粒径均值为(107.9±3.6)nm,Zeta电位的均值为(-12.2±1.6)m V,包封率可达89.4%;该脂质体在相变温度42℃下药物释放达到94%以上。结论:采用长循环热敏来制备的白藜芦醇前体脂质体含量与包封率检查方法准确、快速、简单且方法简便易行。载药量大,包封率好,工艺比较稳定。本实验可为新型白藜芦醇静脉注射用热敏脂质体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双靶向配体化力达霉素(DTLL)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及组织分布和排泄。方法单次iv给予Wistar大鼠[~(125)I]DTLL,给药剂量为2625 kBq·0.05 mg~(-1)·kg~(-1)。分别收集0~6 h内组织样本、0~24 h内血清样本以及0~168 h内尿液、粪便和胆汁样本,用液体闪烁仪分别检测样品放射性浓度,用WinNonlin软件和非房室模型统计矩法计算药动学参数,并分析[~(125)I]DTLL在体内的分布和排泄。结果DTLL原型药物的曲线下面积(AUC_(0-∞))为(184±33)h·μg·L~(-1),半衰期(t_(1/2))为(3.98±0.75)h,清除率(Cl)为(278±41)mL·h~(-1)·kg~(-1)。[~(125)I]DTLL iv给予大鼠后,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在主要脏器中均未发现蓄积现象;给药后0~168 h,粪便和尿液累积排泄分数分别为(10.4±6.6)%和(82.5±2.6)%,经粪尿总排泄量可达给药剂量的(92.9±7.4)%。结论 DTLL iv给予健康Wistar大鼠后可迅速分布于全身,可能不能通过血脑屏障,DTLL主要通过粪尿途径排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两性霉素B长循环脂质体的冻干工艺进行研究,制备两性霉素B长循环脂质体的冻干剂.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了两性霉素B长循环脂质体混悬液.以冻干品再分散后的粒径、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了不同种类的冻干保护剂和浓度对脂质体冻干品的影响,并对冻干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选择海藻糖为冻干保护剂,冻干效果较好.制备的冻干剂的平均粒径为(116.8±1.6)nm,药物包封率为(76.0±1.9)%.结论:通过冻干保护剂的筛选和优化冻干工艺参数可以获得最佳的两性霉素B长循环脂质体的冻干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