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中药五味理论,在中医药学理论和发展中有着积极的意义,也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但是五味学说在理论上和实际运用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五味理论对中医药的贡献和存在之不足分而论之,并就如何扬弃传统的中药五味理论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药炮制技术与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培荣 《河南中医》2005,25(6):64-65
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一般都要经过加工炮制,特别是对一些毒性和药性峻烈之品,必须“以法炮制”后才能药用。那么,什么是法呢?这里所指之法是中药炮制的方法、工序、所需敷料以及成品质量的具体内容,这在药典和各地炮制规范中都有具体规定。特别是对毒性药品必须按所规定的工序、时间和敷料配比进行操作,行话叫“如法炮制”.以保证质量。  相似文献   

3.
中药炮制与中药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炮制的方法很多,但作者认为,概况说来,可分为对药材进行加热处理、加水处理、加辅料处理和去除其某一部分等几种。本文仅从现代科学的观点就中药炮制中加热、加水、加辅料处理对中药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讨论,说明药材经不同的加工炮制后,其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达到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提高中药品质扩大中药出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然植物药在全球日益受到关注。 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下同)绝大部分源于 植物药,并有数千年的使用历史。中药在目前我国医药行业 中最具自主知识产权,因此,我国加入WTO将给中药带来良好 的发展机遇。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按国际认可 的标准规范生产、研究和开发新药,走现代化与产业化之路, 解决目前我国中药出口存在的重金属和农残超标等问题。根 据多年从事中药出口及质量管理的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 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5.
中药血清化学在中药及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中药血清化学是在传统的口服给药模式的基础上,依据中药口服后只有移行入血的成分才可能发挥药效的思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的提取、分析技术,对药物口服吸收后含药血清中的原型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可直接筛选和判断出中药及复方中的有效成分并据此较快速地探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同时辅助阐明中药复方的配伍机制和意义,对中药新药的研发起到加速和推动作用。文中作者总结了一些血清药物化学的成功实践经验,并对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概述。  相似文献   

6.
中药     
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和认识到药物的作用和疗效,并在阴阳五行、天人相应、气一元论等中华传统哲学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医药学理论知识体系。鸦片战争以后西医西药开始传人我国,  相似文献   

7.
中药栽培具有悠久的历史,伴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现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药栽培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栽培药材与野生药材相比具有质量稳定、产量高、疗效显著等优点,是中医药物质基础的根本保证。随着野生资源的逐渐减少,中药栽培作用和意义将越来越大。它是中药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基础。因此,深入探讨中药栽培与中药现代化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药与天然药物的药效物质(有效成分)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之一。早在十九世纪初,就已经从鸦片中分离出具有镇痛止咳等药效作用的物质吗啡,我国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对著铝药麻黄、延胡索等进行了化学研究,分离出麻黄碱(ephedrine)和延胡索乙素(te trahydropalmatine)等药效物质。七十年代后,我国中药与天然药物的药效物质研究得到较快发展,开始了从传统药中寻找抗疟药效物质、防治支气管炎药效物质和计划生育药效物质等工作,取得了不少有应用价值的成果。迄今为止,我国先后对400余种中药材做了研究,填补了一大批中药和天然药物研究的空白,其中对200多种中药和天然药物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化学研  相似文献   

9.
中药农业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中药农业和中药资源产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中药农业和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战略,并提出了实施和发展这一战略的关键技术研究和工程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开展中药信息学研究推进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是我国医药科学的特色,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日益信息化的今天,进行中药的信息化研究是中药发展的必然趋势.中药信息学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研究中药本身所含的各种特征信息,以及中药与环境和人体等载体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换和相互作用.进行中药的信息学研究将进一步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现代化,使这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老科学获得新的生命,更好地为世人理解和接受.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四个现代化,哪一个也离不开信息化".中药的现代化也离不开信息化.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中药农业和中药资源产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中药农业和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战略,并提出了实施和发展这一战略的关键技术研究和工程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2.
传统中药与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苏薇薇  刘晓勇  吴忠 《中药材》2000,23(8):493-499
中药现代化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其目的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将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引入中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领域,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中药现代化与中药基因组学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论述了中药学现代化的根本关键是和现代科学技术-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结合,首先以传统中医药学的整体论优势为基础,吸收基因组学的优点,建立中医基因组学,以此来建立中药基因组学;中药的药性归经理论和复方理论是可以在基因组上得到合理解释的;中药基因组学将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一、加强中药质量监督管理,推动中药走向世界的迫切性和可行性1.中药正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高度重视,市场开发前景广阔十九世纪末,人们开拓了化学合成新药的路子,二十世纪初磺胺药青霉素相继问世,化学合成药进入了黄金时代,直到目前,大多数国家使用的药品仍以化学合...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药市场很混乱,质量得不到保证,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伤害,也阻碍了中药市场的发展,为了提高中药产品质量,管理市场,本文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和对策,期望国内的中药行业早日踏入国际化的步伐并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传统中医学、中药学 ,经过千百年的锤炼 ,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人类进入日益要求提高生活质量 ,向疑难疾患作冲刺的新时期 ,全球正兴起“绿色食物”、“绿色药物”的热潮 ,发展中华传统中药 ,实现中药现代化、中药科学化 ,更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1 传统中药的概况中医学的辨证论治 ,针对多因素治病、整体综合的调节观特色 ,日益受到重视。此外 ,中医针灸学、中医推拿学、中医骨科等方面 ,亦有了重大的发展。中药材的生产鉴定、中药饮片加工炮制 ,中药房和中药厂工作虽然也有很大的进步 ,但与时代的要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1998年 ( 2…  相似文献   

17.
中药微量元素与中药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加强了对中药药理活性的物质(特别是微量元素)的研究,本文就中药微量元素与中药质量之间的关系作一讨论。 1、地道药材祖国医学在长期的用药实践中认识到,中药材的质量与产地有着密切的关系。地道药材(如川广药材、四大怀药、浙八味等)以其产量大、质量优、疗效卓著为祖国医学立下了汗马功劳。唐代医家孙思邈曾说:“用药必依土地所以治疗十愈八九。今之医者,不知采取时节,出产土地,新陈虚实,所以治病十不  相似文献   

18.
对认识中药和发展中药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忠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3):233-236
认识中药和发展中药不仅涉及到一般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进步还涉及到生命科学的学术和技术进步。人体生命运动是生命科学中最为复杂的运动形式,现有自然科学知识还远不能满意地解释人体生命运动现象。因此,用一般自然科学知识和尚未充分发展的生命科学知识来阐述和界定中药对人体生命运动过程的影响是远不充分的。认识中药和发展中药还涉及到诸多人文科学事项。就认识论而言,应当在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学、伦理学、哲学等事项的综合平衡前提下,考虑对中药的科学实践和法规要求做出某些社会调整。  相似文献   

19.
中药质量标准与中药的科学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的价值是治疗疾病,用于衡量中药价值的标准称之为质量标准,评价中药质量的经典方法是使用中药的标准物质标化.中药一直缺少标准和标准物质,导致在实际工作难以控制中药的质量.所以说,影响中药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中药质量标准及其标准物质.中药的标准物质是其药效组分,它可以准确地标化出中药质量的特征,具体的表达方式是用药效组分的标示量或分解为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指标.在过去中药科学发展目标中,对中药的定位上出现了偏差,致使中药质量标准出现了明显的不科学内容,直接阻滞了中药的发展.中药的标准物质是中药本身而非某种或某些化学成分,要用临床中药学的观点去研究和认识中药.指导中药发展的新理论是"中药药效组分理论".传承的中药必定是在中药药效组分理论指导下产生的"组分中药",组分中药也是传统中药的标准物质.  相似文献   

20.
中药并非无毒,中药毒性应与不良反应区分,不同于不良反应,中药引起不良反应有原因品种混乱、炮制不当、长时间连续用药、煎煮不当、患者个体差异、配伍禁忌及相互作用;临床监测方法有自发报告系统、集中监测和直接分散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