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雌激素相关受体(estrogen-related receptors, ERRs)是核受体超家族的重要成员, 是一类无需与配体结合即可产生生物学功能的受体。ERRs主要有3种亚型:ERRα、ERRβ及ERRγ。虽然ERRs的序列与雌激素受体同源, 但它们的活化并不需要雌激素参与, 在细胞呼吸、细胞发育、细胞增殖、能量代谢及线粒体生物合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 ERRs与肾脏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也密切相关。本文就ERRs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常见并发症,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足细胞是位于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外侧的高度分化的细胞,有高度的结构和功能特异性,在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的结构和功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足细胞损伤在DK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足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是肾脏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其损伤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本文就DKD足细胞损伤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病原相关分子能被肾脏内免疫及非免疫性细胞受体识别,Toll样受体、RIG样解螺旋酶和NOD样受体的研究进展,为感染触发和加重肾脏病变的机制提出了新的观点.本文主要综述了受体与感染相关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在肾脏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来有较多报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增强血管通透性的细胞因子,参与微血管病变的病理过程。VEGF在肾脏组织中含量丰富,主要由肾小球足细胞合成分泌。VEGF通过与表达于内皮细胞及足细胞上的VEGF受体结合以旁分泌与自分泌的方式而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包括。肾脏的胚胎发育、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功能与结构的完整性、肾脏血管的再生与修复。局部的肾组织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变化参与了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现就有关VEGF及其受体与。肾脏疾病的研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足细胞表面标志及尿中足细胞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肾小球足细胞的研究逐渐深入,新的足细胞的表面标志不断被发现与克隆,足细胞功能及在肾脏病变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同时应用足细胞的标志物检测尿中足细胞的排出对肾脏疾病亦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的常见病因.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生化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异常、氧化应激、细胞及生长因子合成增加、血管活性物质改变与遗传易感性等多因素共同介导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内皮素( endothelin,ET)在其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恶化糖代谢、减少肾脏血流量、刺激肾小球细胞增殖肥大及细胞外基质重塑、刺激肾脏组织的炎症反应、破坏足细胞等机制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而其受体ETA-R阻断剂可逆转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本文就ET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首要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足细胞损伤在DKD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关键性作用.本文从的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自噬失调方面综述DKD足细胞损伤机制,以及中药干预的靶点和途径,为中药防治DKD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CD2AP与慢性肾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肾脏病主要表现为尿蛋白排泄增加,肾脏功能进行性减退,最终可导致慢性肾衰竭发生.近年来随着慢性肾脏病尿蛋白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开展,已经发现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即足细胞在慢性肾脏病蛋白尿产生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以往认为血管基膜是主要的滤过屏障,目前认为足细胞裂孔隔膜的分子结构和功能是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的主要因素,有多种重要的足细胞相关蛋白与其功能密切相关[1],CD2相关蛋白(CD2 associated protein,CD2AP)为其中重要蛋白之一,研究发现CD2AP 不仅参与T 细胞的活化,而且对肾脏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其异常表达可能是引起人类肾脏疾病的诱因之一[3],本文拟针对CD2AP 的结构特征,其表达异常与慢性肾脏病足细胞病变及蛋白尿等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雌激素受体对骨量的获得与维持有着重要的作用,近10年来关于雌激素受体研究主要集中在α受体,而β受体的研究较少。笔者回顾了国内外关于雌激素β受体基因与骨密度关系文献,主要从骨量的遗传特性、雌激素受体的作用、雌激素β受体基因多态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等几个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10.
雌激素与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海龙  邢国胜  白人骁 《中国骨伤》2005,18(12):766-768
雌激素低于正常水平的绝经后妇女更易患骨性关节炎表明雌激素是骨性关节炎重要调节因子。已经证实正常和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均存在雌激素受体(α受体和β受体),说明关节软骨是雌激素的靶组织。雌激素可以通过细胞因子和细胞生长因子等多种途径调节软骨细胞的功能,对雌激素影响软骨细胞代谢的可能机制也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本文就雌激素在软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和雌激素替代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脂质肾毒性"假说将脂质代谢引入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研究领域。脂质的重要组分胆固醇在病理状态下可异位沉积于肾脏及足细胞中,参与CKD发生和进展的病理生理过程。诸多研究已揭示足细胞胆固醇代谢异常的机制及其在足细胞功能改变和肾脏损害中的作用。本文通过总结足细胞胆固醇稳态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肾小球足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终末细胞。有关足细胞的认识 ,近年来进展很快。其在遗传性肾脏疾病和肾小球疾病的慢性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人们期待通过研究足细胞从分子水平上阐明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 ,从而为更好的进行干预提供依据。本文就遗传性足细胞疾病、细胞生物学、足细胞损伤与肾小球硬化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CD2AP与肾脏     
近年来对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示 ,足细胞是许多肾小球疾病的主要病变部位 ,有多种足细胞相关的蛋白分子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CD2相关蛋白 (CD2 associatedprotein ,CD2AP)即为其中之一。本文针对CD2AP的分子特征、在肾脏中的表达、在维持足细胞裂隙孔膜功能和调节细胞骨架中的作用以及与CD2AP缺乏或异常相关的肾脏病变等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足细胞表面标志及尿中足细胞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有关肾小球足细胞的研究逐渐深入,新的足细胞的表面标志不断被发现与克隆,足细胞功能及在肾脏病变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同时应用足细胞的标志物检测尿中足细胞的排出对肾脏疾病亦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肾小球足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终末细胞。有关足细胞的认识,近年来进展很快。其在遗传性肾脏疾病和肾小球疾病的慢性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人们期待通过研究足细胞从分子水平上阐明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从而为更好的进行干预提供依据。本文就遗传性足细胞疾病、细胞生物学、足细胞损伤与肾小球硬化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雌激素受体α基因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病因学复杂,其遗传性状受激素、环境及营养因素调节.已知雌激素在调节骨的内稳态及防止绝经后骨量丢失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进行了大量相关性研究,但是雌激素受体α基因及其多态性在骨质疏松症病理机制中所起的作用并未取得共识.该文就雌激素受体α基因及其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CD2AP与肾脏     
近年来对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示,足细胞是许多肾小球疾病的主要病变部位,有多种足细胞相关的蛋白分子与其功能密切相关,CD2相关蛋白(CD2-associated protein,CD2AP)即为其中之一。本文针对CD2AP的分子特征、在肾脏中的表达、在维持足细胞裂隙孔膜功能和调节细胞骨架中的作用以及与CD2AP缺乏或异常相关的肾脏病变等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雌激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胆管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胆管上皮细胞株,加入雌激素17β-雌二醇作用于人胆管上皮细胞,用CCK8方法检测17β-雌二醇对人胆管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胆管上皮细胞的雌激素受体(ER-a、ER-β)表达水平;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上述两种培养条件下胆管上皮细胞培养上清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的分泌水平.将雌激素组与无雌激素组(对照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雌激素可以促进人胆管上皮细胞增殖,雌激素组的人胆管上皮细胞ER-α受体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上清中的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雌激素17β雌二醇可以诱导人胆管上皮细胞增殖,为其作用于胆管上皮细胞的雌激素受体而发生生物学效应提供了进一步证据,此外,我们的研究提示雌激素17β-雌二醇可以诱导人胆管上皮细胞增殖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通路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胞膜整联蛋白α1β1、α2β1参与的17β-雌二醇抗大鼠腰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髓核细胞,细胞传代至第3代,用不含胎牛血清和酚红的培养液培养,按以下分组实验:对照组,加入少量乙醇作为对照;雌激素组,加入17β-雌二醇干预;雌激素+抑制剂组,加入17β-雌二醇和雌激素受体抑制剂ICI 182780干预.细胞培养48 h后,行流式细胞术以及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细胞-胶原黏附实验检测细胞与Ⅰ、Ⅱ型胶原的粘附水平;western印迹法对整联蛋白亚基α1、α2、β1定量检测.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到髓核细胞Ⅱ型胶原呈阳性,髓核细胞纯度较高.各组细胞凋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20,P<0.001).雌激素组凋亡率低于对照组和雌激素+抑制剂组,对照组与雌激素+抑制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细胞对Ⅰ型胶原的黏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Ⅱ型胶原的黏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8,P<0.05),雌激素组高于对照组和雌激素+抑制剂组,对照组与雌激素+抑制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整联蛋白α1亚基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α2和β1亚基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雌激素组高于对照组和雌激素+抑制剂组,对照组与雌激素+抑制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7β-雌二醇抗大鼠髓核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为上调了整联蛋白α2β1的表达,进而增强了细胞与胞外Ⅱ型胶原的黏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自噬(autophagy)已成为生物学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它在人类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肾脏固有细胞如足细胞、系膜细胞、内皮细胞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等经常会受到免疫因子、肾毒物、缺血缺氧等各种理化因素的刺激,这些刺激往往会诱导细胞损伤,导致肾脏疾病的发生.自噬作为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机制,研究发现它与肾脏固有细胞处理各种应急的病理生理过程也存在着密切关系.本文主要对自噬与各种原因所致肾脏固有细胞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较为全面地了解这方面的研究动态,为自噬在肾脏疾病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