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经颅多普勒已成为诊断和研究脑循环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许多研究表明: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作为脑灌注的指标。目前,TCD主要用于评价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诊断脑动脉狭窄与闭塞和血管痉挛、进行微栓子及外科手术前、中、后脑循环监测等研究。  相似文献   

2.
陈军法  袁建华  宋琼  徐健  王振  罗祖炎 《浙江医学》2016,38(9):614-616,652
目的探讨 320 排 CT 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侧支循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预 后的评价作用。 方法 对 63 例单侧 MCA 闭塞患者行 320 排 CT 头颈联合多参数扫描,获取常规 CT 血管造影(CTA)、4D-CTA 及 脑灌注图像,分析常规 CTA 和 4D-CTA 图像的侧支状况,计算侧支循环评分与预后的相关性,并比较侧支循环良好组和侧支循环不 良组的脑灌注差异。 结果 在 4D-CTA 上侧支循环良好者 40 例(63.5%),而在常规 CTA 上仅 25 例(39.7%)。基于 4D-CTA 的侧支 循环评分与 90d 改良 Rankin 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616,P<0.01)。侧支循环良好组患侧的相对脑血流量及相对脑血容量均高于 侧支循环不良组(均 P<0.01)。两组患侧的相对平均通过时间及相对平均达峰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 结论 320 排 CT 是评价单侧 MCA 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的有效方法,4D-CTA 成像评估侧支血流和预测预后较常规 CTA 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CTP)联合颈部无创血管造影评估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及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开放程度与脑灌注的关系。方法 80例ICA和83例MCA经颈动脉CE-MRA及头颈动脉CTA诊断为单侧动脉狭窄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中,观察CTP成像特点,对各组患、健侧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 rCBF)增加率、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 rCBV)增加率,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TTP)增加率,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增加率定量分析。结果 共21例ICA和33例MCA狭窄出现CTP异常,ICA狭窄程度与患、健侧TTP增加率有相关性(P<0.05)。而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还与rCBV增加率、MTT增加率相关(P<0.05)。将动脉中重度狭窄组患者根据侧支循环开放程度分级,侧支循环不良组出现灌注异常概率较大,与良好组之间TTP增加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TP是评价脑灌注异常的最敏感指标。CTA联合CTP可直观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及远端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评价侧支循环情况,对临床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全经针刺法对恢复期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探讨全经针刺法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取全经针刺法及基础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刺法及相同的基础治疗,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照观察治疗前后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患者双侧MCA的Vm均上升(P〈0.01、P〈0.05),病灶侧Vm上升幅度均较非病灶侧大(P〈0.01);治疗组MCA病灶侧Vm上升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组治疗后,病灶侧PI值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病灶侧PI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全经针刺法可提高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的Vm,降低大脑中动脉PI,提示其可改善脑血液循环、增加脑血管血流的供应,并且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白质疏松症(L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依据头颅MRI检查,将入组病人分为LA组106例及非LA组136例,并对两组病人一般为危险因素进行匹配,Fazkas量表分析将LA分为轻、中、重度,半定量分析LA患者FLAIR序列双侧白质高信号容积,重侧与轻侧比率〉1.5标准差定为不对称,所有入组病人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记录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颈内动脉(I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S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结果白质疏松患者相较于非白质疏松患者MCAI、CA、ACA的Vm普遍减慢,PI增高;轻度、中度及重度LA患者的MCAI、CA、ACA的Vm及PI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LA程度的增加,Vm逐渐减慢,PI逐渐增高。不对称白质疏松重侧MCA、ICA、ACA的Vm较轻侧减慢,PCA、VA的Vm重侧与轻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对称LA的重侧PI较轻侧增高。结论白质区域主要由颈内系统供血,LA患者脑血流速度普遍下降,脑血流灌注普遍降低,脑血流阻力增高;随着LA程度增加,脑灌注逐渐降低。LA患者存在慢性缺血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多排CT灌注成像在脑梗塞前期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分期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57例门诊/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平扫、增强扫描及动态CT扫描。获取r CBV、r CBF、MTT、TTP等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脑并将病侧与健侧各参数值进行比较以凸显脑梗塞前期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患者病侧与健侧的CBV值接近,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侧CBF明显低于健侧、MTT与TTP则高于健侧,提示脑梗死的发生导致CBF减低、MTT与TTP延长,差异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CT灌注成像可明确提示脑梗塞前期血流动力学异常,并通过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幅度对脑梗塞前期进行分期,掌握脑局部低灌注的病理生理学状态,对于疾病防治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代偿与脑缺血的关系。方法将27例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根据有无侧支代偿分为2组,分别对2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7例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中4例有侧支代偿,13例无侧支代偿。10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中7例有侧支代偿,3例无侧支代偿。当大脑中动脉受阻时,侧支代偿多见于血管闭塞患者,而无侧支代偿多见于动脉狭窄患者(χ2=5.632,P=0.018)。2组患者额、颞、顶、枕叶及基底节的血流灌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组患者丘脑的血流灌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3,P=0.025)。结论当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时,由于侧支循环的存在,脑灌注损伤与血管狭窄程度表现不一致,联合应用2种脑血管造影和脑血流灌注方法可对MCA受阻有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与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CTA)评价大脑中动脉(MCA)狭窄及侧支循环的价值。方法:单侧MCA狭窄患者40例,采用TCCS与CTA两种方法检查MCA狭窄程度和侧支循环情况,采用Kappa检验分析TCCS和CTA的诊断一致性,以CTA为金标准,绘制TCCS诊断MCA狭窄的ROC曲线。结果:TCCS与CTA诊断MCA狭窄程度存在高度一致性(Kappa=0.769),TCCS诊断MCA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2、0.907和0.889,TCCS与CTA评价侧支循环开放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01)。结论:TCCS诊断MCA狭窄及侧支循环开放与CTA存在较好的一致性,具有便捷、无创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脑动脉自动调节功能变化.方法:用经颅多普勒(TCD)动态监测了36例糖尿病合并大脑中动脉梗塞患者及38例非糖尿病性大脑中动脉梗塞患者的脑动脉自动调节功能并做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存在脑动脉自动调节功能紊乱,表现为广泛脑动脉痉挛.结论:TCD是动态监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脑动脉自动调节功能变化的一项有效、无创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动态评价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通过TCD检查60例首次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根据患者是否规律服用阿托伐他汀分为服药组和非服药组各30例,发病3个月后再次随访TCD。结果:发现服药组患者发病3个月后双侧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发病1周内有上升(P﹤0.05),搏动指数(PI)较发病1周内有下降(P﹤0.05)。非服药组患者发病3个月后双侧MCA 的PI、血流速度均较发病1周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善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TCD)对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分析。方法:30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用TCD对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评价。结果:严重颈动脉狭窄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流速和搏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的正常人,颈动脉闭塞患者最低(p<0.05)。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前交通动脉开放占58.14%,后交通动脉开放占48.84%,颈内外动脉开放占44.19%。结论: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后同侧半球血流量下降,侧支循环开放。TCD为本病提供全面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供血动脉病变与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抑郁的关系,为卒中后抑郁的防控提供帮助.方法 342例初发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修订本抑郁症诊断标准,同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分为卒中后抑郁(PSD)组138例和卒中后非抑郁(non-PSD)组204例.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头颈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颈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脑供血动脉病变、侧支循环、颈动脉易损斑块和微栓子.结果 两组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NIHSS评分、梗死部位、病灶侧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不同程度狭窄发生率、ICA/MCA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建立检出率、病灶侧颈动脉微栓子检测阳性易损斑块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病灶侧ICA/MCA狭窄程度为前循环早期P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前循环卒中后早期抑郁与病灶侧ICA/MCA狭窄程度密切相关,病灶侧ICA/MCA中重度狭窄或闭塞是前循环卒中后早期抑郁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区不同部位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入院前后行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为大脑中动脉(MCA)区脑梗死的66例患者,于发病后第3天、第10天进行2次TCD检查.结果 ①MCA主干梗死后患侧M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健侧(P<0.01),患侧大脑前动脉(ACA)的Vm高于对照组(P<0.01),患侧MCAVm>ACAVm的生理关系消失.②深穿支梗死组和皮层支梗死组患侧MCAVm与健侧及对照组比较变化不大(P>0.05).③TCD动态观察揭示MCAVm随有效治疗而增加,42%(11/26)的患者闭塞血管可再通.结论 MCA区不同部位脑梗死其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不同,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助于判断脑梗死的部位、临床治疗选择和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14.
对68例Ⅰ~Ⅲ期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三维经颅多普勒(TCD)探测。结果显示: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主要表现有血流速度加快;血流缓慢;部分合并脑梗塞的Ⅲ期患者血流信号消失血管闭塞。23例脑动脉流速异常加快者作TCD—硝苯啶治疗试验,结果表明Ⅰ、Ⅱ期组用药后大脑中动脉流速显著下降(P<0.05),Ⅲ期合并脑梗塞组治疗后脑血流速度下降不显著。提示本试验可作为区别脑血管痉挛与病理性狭窄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仪对56例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发发病初期的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CVDI)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观察与分析,并与CT、MRI、DSA等影像学检查相对照,其中急性脑梗塞(ACI)3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8例。结果发现:(1)绝大多数患病灶侧大脑半球总供血量及血流速度明显下降,脑血管阴及临床压力升高,脑动脉群弹性下降及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衰退。(2)CVDI对于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治疗老年脑梗塞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Lipo PGE1)治疗老年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71例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Lipo PGE1 10μg静脉泵入,1次/d,共14 d.对照组用维脑路通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Lipo PGE1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MCA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改善(P<0.05,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均显著改善(P<0.01),临床疗效较维脑路通佳(P<0.05).结论:Lipo PGE1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和MCA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明显改善,是治疗老年脑梗塞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使用瑞舒伐他汀对发生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的脑血流动力学产生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收治疗的10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所有患者给予对症药物,主要为抗血小板的聚集和营养脑神经的药物,其中研究组在此基础治疗上服用瑞舒伐他汀10mg qd,连续服用3个月;而对照组则不服用。对患者进行经颅的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对比两组患者脑血流的动力学情况。结果:通过三个月的治疗,对照两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情况表明,研究组患者在3个月之后大脑动脉的血流速度比发病前有所上升,脑动脉的搏动指数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脑梗塞治疗时,除了一般常规治疗,加服瑞舒伐他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脑血流的动力学,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白雪  王枫  刘会玲  林占峰  赵冬梅 《河北医学》2008,14(11):1293-1296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颅内动脉狭窄≥70%或闭塞的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分析.方法:43例CT血管造影(CTA)证实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用TCD对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评价.结果:严重颈动脉狭窄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流速和搏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的正常人,颈动脉闭塞患者最低(p<0.05).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前交通动脉开放占58.14%,后交通动脉开放占48.84%,颈内外动脉开放占44.19%.结论: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后同侧半球血流量下降,侧支循环开放.TCD与CTA从不同角度为本病提供全面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体位改变前后脑血流自动调节的变化。方法应用TCD等监测22例轻中度PD患者在0°、60°头高倾斜位第1~10分钟及回到水平位第1~5分钟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MV)、脉搏指数(PI)、血压及心率(CF)的变化。并与22例性别及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者(NC)比较。结果在静息状态下。PD组与NC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60°头高位时,PD患者的血压相对正常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但颅内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轻中度PD患者体位改变后有轻微的低血压反应,脑血流自动调节基本完整。  相似文献   

20.
经颅多普勒超声利用低频脉冲超声和多普勒技术检测颅内的血流信号,了解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情况,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出了科学的依据,由于它具有简便、无创、可重复性、敏感性高等特点,在神经内外科的临床中广泛应用[1]。目前TCD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动脉痉挛评估、颅内脑动脉血管狭窄筛查、颅外颈部动脉狭窄和侧支循环的判断、急性颅内压增高和脑死亡的评估、术中监测、脑血流自动调节评估、脑血流微栓子监测、急性脑梗塞溶栓效果评估、颅内外血管盗血检测、鉴别脑梗塞血栓形成还是动脉动脉栓塞等方面应用较多,特别是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筛查和评估的应用尤其广泛[2]。但是TCD是无二维图像的盲式探查颅内血流,如何正确的判断检测到的血管,除了从深度、血流速度及方向、频谱形态、PI值方面判断外,颈总动脉压迫试验是个十分重要的判断手段,特别时在双侧血流速度或搏动指数不对称(颅外段病变),颞窗不穿透时,CCA压迫试验明显提高了TCD的检出率,为正确的判断血流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