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方便收集广东省兴宁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2015年3月—2016年7月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25例.阿德福韦酯组采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恩替卡韦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总有效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HBeAg转阴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HBeAg效价水平、HBV-DNA水平、ALT水平的差异.结果 恩替卡韦组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阿德福韦酯组76.00%(P<0.05);恩替卡韦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8.00%低于阿德福韦酯组28.00%、HBeAg转阴率96.00%高于阿德福韦酯组76.00%(P<0.05);治疗前两组HBeAg效价水平、HBV-DNA水平、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恩替卡韦组HBeAg效价水平、HBV-DNA水平、ALT水平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对肝炎病毒复制以及繁殖进行抑制,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长期用药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耐拉米夫定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60例单用拉米夫定产生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和治疗组(改用恩替卡韦),比较两组在24周、48周ALT复常、HBV-DNA阴转及HBeAg转换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24周ALT复常率、HBV-DNA定量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48周时两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江厚敏  兰建春  汪述川 《吉林医学》2013,34(10):1830-1831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ETV)和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感染科收治的196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中HBV-DNA定量、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后4、12、24、48周HBV-DNA阴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起始相比,无论HBeAg阳性还是阴性,治疗组4、12、24、48周HBV-DNA下降幅度均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方面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抗病毒活性明显优于阿德福韦,在生物化学应答及免疫学应答方面高于阿德福韦,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8例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另选择同期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7例子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24个月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随机对其中42例恩替卡韦治疗者、36例阿德福韦酯治疗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个月行肝组织穿刺术作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评分比较.结果 恩替卡韦组患者治疗12、24个月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8.4%、80.4%,明显高于阿德福韦酯组患者的31.1%、41.9%(P均<0.05);2组HBeAg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PCⅢ、LN、HA、Ⅳ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1),且恩替卡韦组治疗后各指标均低于阿德福韦酯组(P均<0.05).恩替卡韦组治疗后24个月组织学炎症活动度、肝纤维化程度评分均低于阿德福韦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纤维化程度的改善与抗病毒疗效密切相关,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较阿德福韦酯更能抑制HBV复制,可改善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崔玲   《中国医学工程》2014,(8):144-145
目的探讨和研究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1.1-2013.1之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8周,且给予相同的对症支持治疗措施,但并无其他抗病毒药物应用,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24周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ALT复常率分别为70.0%和56.0%,治疗48周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ALT复常率分别为82.0%和74.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转阴率治疗24周时两组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8周时,观察组患者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均为临床常用的治疗乙肝药物,恩替卡韦相较于阿德福韦酯具有起效快、疗效好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15年1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86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恩替卡韦组和阿德福韦酯组,每组43例。恩替卡韦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恩替卡韦治疗,阿德福韦酯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阿德福韦酯。治疗均持续48周,治疗开始后随访3年。采集治疗前后晨起空腹外周血,比较两组患者病毒学指标(HBV-DNA载量、HBV-DNA转阴率)、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记录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随访期内不良结局(肝硬化失代偿、原发性肝癌、全因死亡)发生率。结果 治疗48周后,恩替卡韦组外周血中HBV-DNA的水平低于阿德福韦酯组,HBV-DNA转阴率高于阿德福韦酯组,血清中PCⅢ、Ⅳ-C、LN、HA的水平低于阿德福韦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恩替卡韦组患者的肝硬化失代偿、原发性肝癌、全因死亡发生率均低于阿德福韦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阿德福韦酯相比,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用于在病毒学应答及纤维化进程抑制方面更具优势,且可积极降低远期不良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1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替比夫定及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组(A组)72例,替比夫定组72例(B组),阿德福韦酯组(C组)72例,比较3组在治疗后12周、24周、36周、48周时的疗效.结果治疗后12周、24周、36周、48周时,A组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ALT复常率均高于B组及C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乙肝初始治疗选择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48周疗效显著,发生临床耐药率极低,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尝试.  相似文献   

8.
王治新  张利 《吉林医学》2014,(14):64-65
目的:对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在常规性基础上应用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试验组68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恩替卡韦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12周后血清HBV-DNA水平、血清HBV-DNA完全抑制比例、患者满意度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因口服用药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恩替卡韦分散片可明显降低血清HBV-DNA水平,提高血清HBV-DNA完全抑制比例,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为慢性乙型肝炎理想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血清ALT水平为正常值上限(ULN)的1~2倍、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观察我院应用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的ALT水平为ULN的1~2倍、HBeAg阴性中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其中60例为恩替卡韦组,47例为阿德福韦酯组,剂量为恩替卡韦0.5 mg/d、阿德福韦酯10 mg/d,疗程至少96周.32例患者治疗前接受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过程中每3个月监测1次ALT、HBV DNA水平,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耐药性.结果 失访6例,其中恩替卡韦组4例、阿德福韦酯组2例.治疗前行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的35例患者中,30例(86%)有明显的肝组织炎症(≥G2)或肝纤维化(≥S2).96周时,ALT复常率阿德福韦酯组和恩替卡韦组分别为67%(30/45)、95%(53/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33,P<0.01);HBV DNA水平低于检测值下限率阿德福韦酯组和恩替卡韦组分别为78%(35/45)、100%(56/56)(x2=13.81,P<0.01).恩替卡韦组未发现耐药病例,阿德福韦酯组耐药率4% (2/4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与恩替卡韦及阿德福韦酯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ALT水平为ULN的1~2倍、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大部分有较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恩替卡韦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以及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需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8例,之前均未使用过核苷(酸)类药物,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联合阿德福韦酯10 mg口服,1次/d;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单药0.5 mg/次口服,1次/d,两组均治疗72周。分别在初始治疗前及治疗12周、24周、48周、72周时采血清样本进行相关指标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72周随访。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乙肝病毒基因(HBV-DN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率等均有可比性。治疗12周、24周、48周、72周时两组患者ALT复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周、24周、48周时HBV-DNA低于检测值的患者和HBeAg血清转换率比率患者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周时观察组HBV-DNA低于检测值,HBeAg血清转换率比率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疗法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HBeAg血清转换率,疗效优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治疗失败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替诺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序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服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失败的100例CHB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在护肝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序贯治疗,观察组给予替诺福韦酯序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24、48周后的HBV-DNA转阴率、肝肾功能变化,及治疗48周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期间,两组的ALT、AST水平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两组的Scr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ALT、AST和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观察组的A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48周后,观察组的AS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24、48周后,两组的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48周后,两组的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诺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序贯治疗均能够有效抑制阿德福韦酯治疗失败CHB患者的HBV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其中替诺福韦酯对于患者的肝功能恢复较快,故对于恩替卡韦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选择替诺福韦酯作为补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 将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均给予保肝、利尿、增强免疫力、维生素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改善情况,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4周后观察组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恩替卡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分析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128例拉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的治疗方案,实验组采取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的治疗方案,两组均连续给药48周,比较两者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后12、24、48周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HBV DNA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实验组各时间节点的血清HBV-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时间节点患者血清ALT及AS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各时间节点患者血清ALT及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各时间节点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病毒学应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肝具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两种抗病毒药物治疗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阿德福韦酯组12例、恩替卡韦组18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对症治疗,其余两组在保肝基础上分别接受阿德福韦酯10mg/d,恩替卡韦0.5mg/d口服,对比三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乙肝病毒定量,Child-Pugh分级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48周后,恩替卡韦组和阿德福韦酯组在治疗前后肝功能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肝功能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恩替卡韦组和阿德福韦酯组肝功能在治疗后好于对照组(P〈0.05),但是它们之间无差异(P〉0.05)。恩替卡韦组转阴率12周94.44%、24周94.44%、48周100%;阿德福韦酯组转阴率12周41.67%、24周83.33%、48周91.67%;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差异,转阴率均为0%。在12周时,恩替卡韦组转阴率高于阿德福韦酯组(P〈0.05);Child-Pugh分级评分对照组治疗后评分升高,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组均有下降,但是三组前后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及恩替卡韦抗病毒后,患者病毒量下降,肝功能改善,ChildPugh评分下降,对肝硬化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恩替卡韦组相对抗病毒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本院接收的90例乙型肝炎患者予以研究,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予以阿德福韦酯治疗,研究组45例患者予以恩替卡韦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的肝功能情况、ALT复常率、HBV-DNA下降、耐药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肝功能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其治疗12周、24周及48周的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12周、24周、48周的HBV-DNA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12周、24周、48周、96周的耐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恩替卡韦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50例给予阿德福韦酯经口服用药治疗,治疗组50例给予恩替卡韦经口服用药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年时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eAg转阴率、HBV-DNA低于下限率均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效果明显优于阿德福韦酯,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不同阶段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及HBV前基因组RNA(HBV pgRNA)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就诊的60例慢性乙肝患者,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恩替卡韦治疗组(n=30)和阿德福韦酯治疗组(n=30),并根据治疗不同阶段分为0周、12周、24周、36周、48周,对不同病况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 DNA、HBV pgRNA检测,比较抗病毒不同阶段HBV DNA、HBV pgRNA浓度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0周、12周、24周、36周、48周血清HBV DNA、HBV pgRNA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恩替卡韦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阿德福韦酯治疗组(P<0.05);治疗0周、48周时,恩替卡韦治疗组、阿德福韦酯治疗组的HBV DNA、HBV pgRNA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2周、24周、36周时,恩替卡韦治疗组HBV DNA、HBV pgRNA低于阿德福韦酯治疗组(P<0.05)。结论 HBV DNA、 HBV pgR...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及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研究组予以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ALT水平为(30.35±9.82)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67±13.2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LT复常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个月、第6个月及第12个月,两组HBV-DNA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优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扰素组、阿德福韦酯组、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组,各30例.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变化,比较乙肝病毒基因(HBV-DNA)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阴转率.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ALT、AST下降幅度大于干扰素组和阿德福韦酯组(P<0.01);治疗12、24、48周时,联合组HBV-DNA阴转率高于干扰素组和阿德福韦酯组(P <0.05或P<0.01);治疗24、48周时,联合组HBeAg阴转率高于阿德福韦酯组(P<0.01).结论 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可抑制乙肝病毒,提高HBV-DNA、HBeAg阴转率,减轻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2年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治疗组,给予恩替卡韦0.5mg,每日1次口服,疗程〉2年。选择同期接受阿德福韦酯(ADV)治疗的3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代丁)1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2年。观察治疗时生化学应答、病毒学应答、免疫学应答的效果及肾功能、血液分析的变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周、48周、96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HBV—DNA转阴率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结论: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均有较好的抗乙肝病毒作用,但早期抗病毒活性恩替卡韦优于阿德福韦酯,可作为重症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