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中前人对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辨证分型,归纳总结出目前各家学者的证型,初步证实肺间质纤维化目前研究的证型规律及临床上常见证型,为进一步研究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证型及中医诊断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在临床有多种中医证型。项目组经临床中医证型研究,提出阳虚寒凝、血脉瘀阻证是该病常见证型之一。根据临床研究,结合中西医诊断标准、中医症状分级计分法等,建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阳虚寒凝,血脉瘀阻证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有助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标准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段飞  祝珍珍  胡镜清 《中医学报》2016,(11):1771-177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中医"证"的诊断规范化研究是中医"证"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标准的统一,提高中医临床对冠心病中医"证"的辨识度,有利于指导临床精准用药,提高临床疗效。笔者从有关冠心病的中医"证"的基础研究、方法学研究、评价量表及中医辨证标准等方面相关研究进展,探讨冠心病中医"证"的诊断及其规范化的研究近况,为建立统一的冠心病中医"证"的诊断标准提供借鉴和依据。笔者认为以后研究的方向有:1对冠心病中医"证"的研究首先应统一明确有关的基本概念,对其中医"证"的诊断的相关定义要精准,并且有量化指标;2冠心病中医"证"的相关诊断标准要有可靠的临床循证证据,经得起大范围临床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候诊断症状加权积分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临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中医辨证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中医症状加权积分法”对每一患者进行辨证。结果34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运用“中医症状加权积分法”辨证为单一证型(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心肾不交、肝郁及心脾两虚)者156例,其他证型者184例;其中,辨证为肾阴虚证49例、肾阳虚证20例、肾阴阳两虚证105例、心肾不交证49例、肝郁证25例、心脾两虚证47例(包括单一证、复合证)。结论该研究将临床症状体征轻重程度的量化分级、权重、主症与次症结合,计算出各证型的诊断标准临界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可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经临床诊断标准尚不能诊断为肝硬化,但根据肝硬化诊断"金标准"可以确诊为肝硬化(即临床前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候及其与肝组织分级分期评分的关系,以丰富肝硬化的中医证候理论。【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5例临床前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诊断资料及其与肝脏大体形态学改变(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直视下观察)、肝组织分级分期评分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各证候具体分布为:肝气郁结型10例(40.0%),湿热蕴结型8例(32.0%),标准外证型6例(24.0%),水湿内阻型1例(4.0%),无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及无证可辨者。(2)肝脏组织炎症程度分级多分布在G1、G2(合计80.0%)。肝气郁结型中G1占70.0%,G2占20.0%,G3占10.0%,G4、G0各占0%;湿热蕴结型中G1占50.0%,G3为25.0%,G2、G4各占12.5%,G0为0%。(3)肝脏纤维化程度分期72.0%为S4,28.0%未达到S4(即组织形态学诊断尚不能确立肝硬化)。肝气郁结型中S4占80.0%,S3占20.0%;湿热蕴结型中S4占75.0%,S3占25.0%。(4)此期25例患者肝脏大体形态学改变80.0%为小结节。【结论】在本研究中,临床前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以肝气郁结、湿热蕴结为主,正虚尚不明显,相应的肝脏炎症程度分级多分布在G1、G2,肝脏纤维化程度分期评分主要为S4,部分未达到S4,大体形态改变以小结节为主;此组患者肝组织形态学活检诊断肝硬化存在一定的漏诊率(约占28.0%)。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脑梗死患者早期中医证型与血糖关系,探讨血糖对脑梗死早期中医证型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且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的脑梗死住院患者,在发病的1~3 d,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获得四诊资料,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辨证分型,入选病例行空腹肘静脉血糖检查;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血糖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早期气虚血瘀型、风痰火亢型、阴虚风动型、风痰瘀阻型、痰湿蒙神型患者空腹血糖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空腹高血糖可能是脑梗死早期气虚血瘀型、风痰火亢型、阴虚风动型、风痰瘀阻型、痰湿蒙神型辩证诊断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通络合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西医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类诊断标准中的风痰阻络、气虚血瘀、肝阳暴亢、痰热闭窍四证型者 12 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6 0例 ;对照组主要以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及常规综合处理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通络合剂 ,治疗 14d后评价各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通络合剂能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准确地辨析临床证型对中医临床治疗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而证型的特点除与所患疾病的种类有关外 ,伴发疾病亦可促使证型发生较大的变化。本研究采用临床定量评定为衡量指标 ,研究各证型与中风病人伴发疾病的关系 ,用以研究各中医证型的差异 ,了解各证型之间的运动变化规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课题研究总计观察临床病例1 2 7例。均来自泉州市中医院的住院患者 ,其中男89例 ,女 38例 ;年龄最大 91岁 ,最小 32岁 ,平均64.1 3± 9.5 5岁。1 .2 病例选择 西医诊断标准按 1 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 。中医辨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制出能够客观反映胃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能够建立其证候诊断标准的调查表。方法采用文献调查和病案回顾性调查相结合之法,遵循实证法的量表编制思路,明确研究对象及目的,确定了调查表的基本结构;通过德尔菲法问卷调查,选择了条目池并对条目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借鉴生命质量量表对症状进行分级与量化。结论该调查表的研制,能够揭示出胃癌中医证候特征、分布规律,为建立起胃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型与现代神经量表MMSE及CDR之间的相关性,为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方法将陕西省中医医院脑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血管性痴呆患者共计1031例进行临床调查问卷,填写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学研究病例调查表,调查表资料经过整理、筛选后,采用one-way MANOVA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对中医证型进行分析。结果血管性痴呆证型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痰浊阻窍证、肾精亏虚证、肝阳上亢证、气血亏虚证、火热内盛证及瘀血阻窍证,各证型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血亏虚证是影响MMSE-R得分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其他各证型进行两两对比时有显著差异性(P0.007)。结论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证型分布中以痰浊阻窍证为多,而气血亏虚是影响MMSER及CDR评分的重要影响因素;CDR与MMSE-R联合应用可以对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及分期做出较好的评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心痛中医证侯的分布特征.完善其常见证候的诊断标准.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长沙地区冠心痛中医证型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并应用聚类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资料分析研究.结果 ①在冠心痛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研究症状的组合规律;②运用多元logisitic 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冠心痛证侯的主次症状,寻找出冠心病常见证候共性的和特异性的症状指标;③初步拟定出冠心痛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寒凝心脉证、气滞心脉证、心气亏虚证、心阳亏虚证、心阴亏虚证7种基本证型的辨证标准.结论 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现代数理统计分析基础上所建立的冠心病基本证型的辨证标准,战少了"选择性偏倚"和"测量性偏倚",较为符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12.
外感热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初起存在常见证型——邪郁肺卫证。基于西医学和中医学诊断标准,根据临床与基础研究,按照中医症状分级计分法,建立外感热病邪郁肺卫证诊断标准,明确有效性评价与安全性评价指标,并注明了试验要点,建立了外感热病邪郁肺卫证疗效评价标准,并使外感热病邪郁肺卫证的临床诊断与疗效标准化、规范化,有助于临床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聚类分析的肺癌中医证候分类及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变量聚类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 ,对肺癌中医证候进行分类及诊断的研究.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 ,记录350例肺癌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舌脉象等临床资料,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变量指标聚类分析.结果 肺癌患者中医证候分为痰浊阻肺证、气虚证、肝郁化火证和瘀血阻络证4类,解释比例为71.58%.并初步确定了各证候的诊断要点.结论 变量聚类分析同时结合专家意见能够帮助进行中医证候的合理分类及初步确定证候诊断要点,同时为中医辨证论治肺癌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何文华 《当代医学》2014,(33):145-146
目的:分析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和CT表现,得出两者的联系。方法选取150例脂肪性肝病的患者,分析患者的中医证型和给予CT诊断。结果各中医证型都可以通过CT诊断对脂肪肝的严重程度进行量化分级。150例脂肪肝患者的6个中医证型中,弥漫型或中重度脂肪肝患者的常见中医证型是气虚型、肝郁气滞型、肾阴不足型、阴虚阳亢型;CT诊断局灶型或轻度脂肪肝常见于肝郁气滞型、肝胆湿热型、肾阴不足型、阴虚阳亢型、痰浊闭阻型这5个中医证型;而单纯性肥胖脂肪性肝病患者多见于气虚型。结论中医证型与CT诊断存在相关联系。  相似文献   

15.
分析207例次渗出性胸膜炎X线表现与中医证型进行对比观察发现,渗出性胸膜炎各中医证型均有较特征的X线表现,提出了渗出性胸膜炎各中医证型的X线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所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分级、脑钠肽(BNP)及心脏超声指标(LVEF、CO、CI)的关系,为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指标。方法选择冠心病住院患者154例,按NYHA分级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中医辨证分为心气阴虚证、心气阳虚证、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心阳虚脱证5型,检测BNP、超声心动图指标(LVEF、CO、CI)。结果各中医证型组中,LVEF、CO、CI从心气阴虚、心气阳虚、气虚血瘀、阳虚水泛、心阳虚脱呈依次降低趋势,BNP呈依次增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心功能分级阶次升高。结论 LVEF、CO、CI、BNP均可间接反应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患病程度及预后,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各项参考指标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所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分级、脑钠肽(BNP)及心脏超声指标(LVEF、CO、CI)的关系,为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选择冠心病住院患者154例,按NYHA分级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中医辨证分为心气阴虚证、心气阳虚证、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心阳虚脱证5型,检测BNP、超声心动图指标(LVEF、CO、CI).结果 各中医证型组中,LVEF、CO、CI从心气阴虚、心气阳虚、气虚血瘀、阳虚水泛、心阳虚脱呈依次降低趋势,BNP呈依次增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心功能分级阶次升高.结论 LVEF、CO、CI、BNP均可间接反应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患病程度及预后,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各项参考指标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中医各证型分布,并探讨与瘦素、血脂、血糖等的关系,为高血压病在临床上诊断及中医分型找相关依据。方法:将182例高血压病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4组,再分别将每一证型分为肥胖组与非肥胖组,观察各证型分布及症状与证型的相关性。检测瘦素、血脂,分析其与中医各证型的关系及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1)高血压病中医...  相似文献   

19.
渗出性胸膜炎中医证型的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7例次渗出胸膜炎X线表现与中医证型进行对比观察发现,渗出性胸膜炎各中医证型均有较特征的X线表现,提出了渗出性胸膜炎各中医证型的X线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咽癌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UICC 2010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初诊的64例鼻咽癌的患者,首先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UICC 2010分期,然后统计分析初步得出鼻咽癌中医证型与UICC 2010分期的关系。结果:初诊鼻咽癌的中医证型有以下四种:邪热壅肺型、血瘀阻络型、痰浊凝聚型和血瘀痰凝型,其中最多的是血瘀阻络型和痰浊凝聚型,其次是邪热壅肺、血瘀痰凝型;鼻咽癌中医证型与UICC 2010分期有明显相关性,随着TNM分期的分级增加,其证型呈现出“邪热壅肺型→痰浊凝聚型或瘀血阻络型→血瘀痰凝型”的演变趋势。结论:初步得出了鼻咽癌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UICC 2010分期的相关性,但其科学性及实用性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