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使用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A评估慢性脑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61例慢性脑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320排CT灌注联合颈部CTA扫描,对脑灌注各参数及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灌注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结果:CT灌注发现47例异常,共计53处脑缺血病灶,异常灌注区与镜像对侧区在TTP、MTT与CBF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CBV参数指标上无显著差异(P>0.05);61例患者血管发生狭窄或闭塞56例,其中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14例,重度狭窄25例,闭塞9例。结论:采取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A可全面显示慢性脑缺血患者血流灌注区参数指标变化,这为慢性脑缺血的早期治疗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拟诊为AICVD患者,于发病24h内行头颅CT平扫和全脑CT灌注(CTP)成像检查,获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参数,同时获得动态CT血管成像(4D-CTA)图;于CTP检查后24h内复查MR,分析其CTP、4D-CTA及MRI表现。结果常规CT平扫示8例有脑缺血病灶,12例未见明显异常。全脑CTP20例患者共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32个缺血灶,MRI发现26个病灶表现为梗死灶。4D-CTA显示责任血管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20例患者中14例血管狭窄,2例闭塞,4例正常。结论 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可同时获得CTP、4D-CTA图像,实现对AICVD的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CT灌注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脑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应用。方法对15例临床诊断TIA的病人行CT灌注成像,测量脑内感兴趣区的到达峰值时间、血流量和血容量,对这些图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TIA患者中有8例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表现为达峰时间延迟和/或血流量下降;另外7例未发现灌注异常区。15例患者患侧与对侧的平均达峰时间分别为(12.01±3.53)s和(10.31±2.68)s,经配对t检验:t=3.68,P<0.01,两者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两侧平均血容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脑灌注成像能够为TIA患者提供有价值的脑血流动力学信息,显示灌注异常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0排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20排CT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22例于发作间期进行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CTP)及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观察颈内动脉系统颅内外血管状况及脑灌注情况。结果:17例(77.27%)患者存在血管病变;颅外血管狭窄以颈内动脉颅外段受累最多见(81.81%),颅内血管狭窄以大脑中动脉受累多见(61.11%);12例(54.55%)患者CTP图上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其中Ⅰ1期2例,Ⅰ2期6例,Ⅱ1期3例,Ⅱ2期1例;灌注异常者患侧、对侧的平均达峰时间(TTP)分别为(16.64±2.04)s和(14.81±1.99)s(P<0.05),患侧、对侧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分别为(4.45±0.74)s和(3.87±0.33)s(P<0.05);CTP异常与责任血管狭窄程度具有相关性,责任血管中、重度狭窄者CTP异常阳性率显著高于责任血管轻度狭窄者及无狭窄者(P<0.05)。结论:320排CT可对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血管状况及血流动力学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脑灌注成像及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在临床诊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发病时间≤48h的20例临床诊断为TIA患者应用16排螺旋CT依次进行头颅CT平扫、脑MSCT灌注成像(CTPI)及头颈部CTA检查,观察测量脑内感兴趣区的脑血流量(rCBF)、脑血容量(rCBV)、达峰值时间(rTP),并与CTA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临床症状相对臆的灌注异常区与对侧相比,CTPI表现为患侧rTP延迟(t=3.04,P=0.008),CTA表现为责任血管的小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但两者间无明确相关性(r=0.32,P=0.17)。结论脑灌注成像能够提供脑血流动力学异常的信息,配合头颈部CTA了解其责任血管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20排全脑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在烟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烟雾病患者均行320排全脑动态容积CT扫描,并利用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图像重组且采用电影模式观看,同时完成全脑灌注成像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良好的平扫容积图像、动态DSA图像及全脑灌注图像,均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及颅底异常血管网,其中双侧颈内动脉闭塞9例,单侧颈内动脉闭塞2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7例,侧支血管表现为相应血管及其分支的粗大、增多及迂曲延长。全脑灌注图像中,显示平均通过时间(MTT)延长,为0.5~13.0s;局部脑血流量(rCBF)下降10例,降低幅度为26.0%~54.5%;局部脑血容量(rCBV)显示有8例在正常范围内,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30.0%~68.5%)。结论:320排全脑动态容积CT成像可以动态观察颅内血管的形态及动态血流信息,全脑灌注图像可以量化评价烟雾病患者全脑灌注情况,真正实现了全脑一站式容积扫描,对于烟雾病的诊断和评价脑组织血供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诊断急性脑缺血中应用CT灌注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抽取急性脑缺血患者作为观察、研究对象,纳入对象为5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灌注成像检测,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CT灌注成像参数结果。结果: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CBF(脑血流流量)、CBV(脑血容量)患、健侧对比性不强,差异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脑梗死患侧的MTT、TTP均显著高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脑梗死患侧的CBF、CBV显著低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NIHSS评分≥5患者为8例,占比为34.78%;脑梗死患者中,NIHSS评分≥5患者为16例,占比为59.26%;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更为严重,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缺血患者应用CT灌注成像诊断,其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5):2453-2454
目的分析CT脑灌注成像(CTP)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30例。观察组在发病24小时内行CTP检查,对照1组在发病12~72小时内行MRI检查,对照2组在发病12~72小时内行CTA检查,比较三组的检出率,分析健康侧、病灶侧在脑灌注成像中的各个参数值:获得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结果观察组检出病灶41个,对照1组检出27个,对照2组检出24个,观察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41个病灶表现分型中,Ⅰ2期最多,与其他各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侧和健康侧参数中的TTP、MTT、CB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BV值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T脑灌注成像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病灶检出率高,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动脉输入函数在脑CT灌注成像(CTP)联合脑血管CT成像(CTA)扫描中的运用及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表现特点.方法 对35例临床诊断脑缺血患者行CTP联合CTA检查,将CTP所得动脉输入函数峰值时间作为脑血管CTA扫描的延迟时间,根据CTA和CTP的结果分析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 以动脉输入函数峰值时间作为延迟时间所得脑血管CTA图像能清晰显示Willis环和颅内动脉三级分支结构.13例单侧颈内动脉中度及重度或闭塞患者病变侧达峰时间(TTP)与健侧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病变侧脑血容量(CBV)较健侧明显增高 (P<0.05).结论 利用动脉输入函数峰值时间确定脑血管CTA扫描延迟时间具有较高准确性;灌注参数达峰时间(TTP)在显示颈内动脉中、重度或闭塞患者脑灌注缺损区具有较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0层CT全脑灌注功能技术联合磁共振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塞病人中的脑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其临床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临床诊断为脑缺血的患者44例,所有患者发病时间为6小时之内,并接受640层CT全脑灌注检查及核磁检查(包括T1WI、T2WI、FLAIR、DWI)。在CT灌注图像上测定脑缺血区域及镜像区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及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四个参数,并分别对四个参数做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在44例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全脑CT灌注图像中,有20例的脑缺血CT灌注表现与临床症状一致。CT灌注图表现为缺血区的CBF、CBV值较镜像健侧区降低,而MTT及TTP值延长。44例患者的缺血区与镜像健侧区相比较,参数CBF(28.47±8.41 Vs. 43.78±11.26 mL/100g/min)及TTP(10.23±4.87 Vs. 5.76±5.12 s)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脑缺血急性梗塞区在核磁图像上表现为:T1WI等或低信号,T2WI、FLAIR、DWI均为高信号。结论:640层CT全脑灌注功能成像能反映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合磁共振检查更能明确诊断超早期脑缺血梗塞的区域,对临床早发现、早干预可逆性脑缺血区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出2018年4月-2019年8月于我院实施诊治处理的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样本,给予全部入选患者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检查,收集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并对相关资料展开回顾性的整合分析。结果:相较于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区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均明显提高,峰值到达时间明显缩减,平均通过时间明显延长(P<0.05);相较于健侧对应区,缺血半暗带区的脑血流量明显下降,峰值到达时间、平均通过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但二者的脑血容量对照,无明显差异性(P>0.05)。缺血半暗带I2期患者10例,Ⅱ1期患者31例,Ⅱ2期患者19例。结论: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明确患者的病变位置、病变范围以及是否伴随缺血半暗带,同时可对缺血半暗带进行分期。  相似文献   

12.
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脑容积灌注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于发病6h内行CT平扫及CT脑容积灌注成像,分析平扫及灌注表现,测量缺血区的灌注参数值,并应用灌注扫描图像重建Willis环动脉。结果2例患者常规CT平扫未发现异常;而CT脑容积灌注成像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减低区,表现为脑血流量及脑血容量减低、平均通过时间延迟;重建Willis环动脉图像均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结论CT脑容积灌注成像能够快速、准确反映缺血部位及范围,重建血管成像可以判断闭塞血管,对早期诊断缺血性卒中和指导溶栓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在烟雾病治疗前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烟雾病患者术前和术后320排容积CT一站式全脑灌注成像检查的常规CT图像、CTA表现及全脑灌注资料。结果 术前:常规轴位CT显示脑出血7例,脑梗死8例。CTA显示颈内动脉末段轻度狭窄1支,中度狭窄9支,重度狭窄26支;大脑中动脉闭塞19支,大脑前动脉闭塞13支;灌注成像显示脑内异常灌注区22处,与对侧相应区域比较均表现为rCBV、rCBF减低,TTP、MTT及DLY延长(P<0.05)。术后:常规轴位CT无新发出血、梗死,CTA显示血管狭窄、闭塞情况与术前相似,搭桥动脉显示率为100%;灌注成像相对应术前22处异常灌注区域rCBV、rCBF增高,TTP、DLY及MTT较术前缩短,但仅DL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技术不仅可显示烟雾病闭塞的血管及异常血管,还可为术前检查及术后随访提供血流灌注信息。  相似文献   

14.
全脑CT灌注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全脑CT灌注成像(CTP)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行CT平扫和全脑CTP检查,CTP检查获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参数,同时获得动态CT血管成像(CTA).结果 20例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病变侧和对侧CBF和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者TTP和MTT均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其中16例患者MTT和TTP延迟累及顶叶和半卵圆中心.20例患者病变侧和对侧MTT值分别为(7.05±1.47)s和(4.96±1.00)s,经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0,P<0.01);病变侧和对侧TTP值分别为(20.04±2.14)s和(17.83±1.89)s,经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9,P<0.01).病变侧和对侧CBV和CB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64排螺旋CT应用容积穿梭扫描模式全脑CTP,为MCA狭窄或闭塞可提供有价值的脑血流动力学信息和全面显示灌注异常范围,并且重建CTA可以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创伤性硬脑膜下血肿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短期内大脑皮层的血流灌注特征。方法15例创伤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于去骨瓣减压术后1周行颅脑320排动态容积CT扫描,于水平位选择颅骨缺损直径最大层面图像划定感兴趣区,分别计算颅骨缺损区和对侧镜像区皮层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采用配对 t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后48 h内意识清醒,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满意,无再次出血和颅内感染发生。颅骨缺损区皮层CBF和CBV的均值分别为91.12 ml?(100 g)-1?min-1和6.02 ml/100 g,明显高于对侧镜像区的均值69.22 ml?(100 g)-1?min-1和2.42 ml/100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颅骨缺损区皮层的MTT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颅脑320排动态容积CT灌注扫描验证,创伤性硬脑膜下血肿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的皮层脑组织血流灌注有增加的现象,为进一步病生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图像后处理中选择不同输入动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单侧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及20例正常组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数据,每例数据进行4次图像后处理,分别选择大脑前动脉、左侧(正常组)或患侧(梗死组)大脑中动脉、右侧(正常组)或健侧(梗死组)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作为输入动脉,4次图像后处理均选择上矢状窦作为输出静脉。分别在双侧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脑后动脉供血区绘制ROI,梗死组额外在梗死边缘正常侧、梗死边缘梗死侧绘制ROI,测量4次全脑灌注成像各ROI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取单侧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脑后动脉供血区灌注参数平均值作为该侧灌注参数值,对4次测量所获灌注参数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正常组4次不同输入动脉全脑灌注成像左、右侧大脑各灌注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梗死组4次不同输入动脉全脑灌注成像健侧、患侧大脑及梗死边缘正常侧、梗死侧各灌注参数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选择不同输入动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T全脑灌注成像参数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在进行CT全脑灌注成像后处理时,可以选择显示较好的任意大脑动脉作为输入动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CT灌注成像(CTP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脑侧支血流循环状态及责任血管狭窄的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5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行CT平扫及CT灌注成像。分析患者不同区域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比较不同侧支血流循环状态CTPI参数情况及责任血管不同狭窄程度。  结果  CTPI显示,46例脑组织血流灌注发生异常,CTPI阳性率为90.20%(46/51)。患者患侧梗死病灶区及缺血半暗带CBF值、CBV值均小于健侧,MTT值、TTP值均长于健侧(P < 0.05)。侧支循环良好者患侧CBF值小于健侧,MTT值及TTP值均长于健侧(P < 0.05),而患侧与健侧CB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侧支循环不良者患侧CBF值及CBV值均小于健侧,且MTT值及TTP值均长于健侧(P < 0.05)。CTPI提示AIS脑组织血流灌注异常患者责任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发生率高于CTPI提示血流灌注正常患者(P < 0.05)。  结论  CTPI可及时准确反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病灶区、缺血半暗带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临床掌握患者侧支循环状态,对责任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联合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进展为脑梗死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其中3个月内进展为脑梗死16例,未进展为脑梗死73例)入院时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联合ABCD2评分预测,统计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ABCD2评分及二者联合预测脑梗死结果.结果本组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预测脑梗死9例,经ABCD2评分预测脑梗死7例,经二者联合预测脑梗死15例;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ABCD2评分二者联合预测脑梗死准确度(96.63%)、特异度(97.26%)、灵敏度(93.75%)显著高于单一预测(P<0.01).结论采取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联合ABCD2评分可提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进展为脑梗死预测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有利于指导临床采取预见性措施,降低脑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与CTA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价值。 方法 对26例临床诊断TIA患者行头颅CT平扫、脑CTP和颈动脉CTA。评价脑CTP的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以及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斑块的性质。选取20名无TIA病史的志愿者作为对照。 结果 26例中,21例头颅CT平扫正常,5例有腔隙性脑梗死。脑CTP检查正常9例,异常17例,患者患侧与对侧的TTP、C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A显示颈动脉狭窄19例,发现颈动脉斑块44处。随访6个月中3例发生脑梗死。 结论 脑CTP结合CTA对评价TIA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