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观察从"筋"论刺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颈源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观察组34例据经筋理论,以颈枕交界区、颈肩交界区经筋"结""聚"阳性反应点与应力集中点为主穴,以百会、风池、哑门穴为配穴针刺治疗;常规针刺组34例主穴取百会、风池、大椎,根据辨证配穴,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药物组33例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治疗。3组均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3组治疗前后两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以及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VA、BA的Vs、Vd值均改善(P 0. 05),DHI评分均降低(P 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BA的Vs、Vd及DHI评分与常规针刺组、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与常规针刺组、药物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药物组,常规针刺组与药物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常规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结论从"筋"论刺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古代文献中耳门、听宫、听会穴主治病症进行内容检索,明确其治疗耳鸣的作用,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及奠定文献支持的基础。方法:以耳门、听宫、听会为检索词,对《中华医典·针灸推拿灸》进行检索,整理出耳门、听宫、听会穴主治病症的文献条文,对符合文献纳入标准的条文建立数据库并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检索,耳门、听宫、听会穴治疗耳鸣病症的文献条文108条,其中耳门穴46条,听宫穴24条,听会穴38条,三穴单穴主治耳鸣病症的文献条目为63条,配穴为49条,涉及古籍24本。结论:耳门、听宫、听会穴有明确的治疗耳鸣的作用;在治疗耳鸣处方选择上,单穴处方多于配穴;治疗方法主要有针刺、艾灸或针刺结合艾灸。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1956年至2018年期刊发表的针灸治疗耳聋耳鸣的临床研究文献,总结归纳针灸治疗耳聋耳鸣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检索《中医针灸信息库》、中国知网、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的电子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针灸治疗耳聋耳鸣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中医针灸信息库》内相关分析软件和SPSS25.0、Clementine12.0软件,运用计量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性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治疗耳聋应用频次最多的穴位依次为听宫、翳风、听会、耳门、中渚、外关、太冲、风池、百会、合谷、太溪、足三里,治疗耳鸣应用频次最多的穴位依次为听宫、听会、翳风、耳门、中渚、太溪、风池、太冲、外关、足三里、侠溪,穴位选取均集中于头面部和下肢部;应用频次最高的经脉为手少阳三焦经;治疗方法以针刺、灸法、水针及电针为主。聚类分析得到针灸治疗耳聋耳鸣的共同有效聚类为听会、耳门、听宫、翳风、中渚,耳聋的另一类为太溪、足三里、外关、太冲、合谷、百会、风池,耳鸣的另一类为风池、太溪、足三里、侠溪、太冲、外关。关联性分析发现,规则支持度最高的穴位组合为耳聋-太冲-外关-中渚-翳风,耳鸣-太溪-太冲-中渚-听会-听宫-翳风。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耳鸣严重程度评估量表(TSIS)、纯音听阈测试(PTA)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耳聋耳鸣的选穴以局部取穴为主(选取头面部穴位,注重耳周穴位),辅以邻近选穴和远道取穴。建议将听宫、听会、翳风、耳门、中渚作为耳聋耳鸣针灸基础方,将针刺疗法作为首选的干预手段,加强对THI、TSIS、PTA等检测指标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常规针刺与电针疏波治疗颈源性耳鸣的疗效差异。方法将临床选取的6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选取双侧颈夹脊、患侧翳风穴、听宫穴、率谷穴、听会穴常规针刺,中途捻针。治疗组采取与对照组同样的穴位由同一位医师进行相同手法针刺,针刺后采用电针疏波,连接颈夹脊、听宫穴和听会穴、翳风穴和率谷穴不通电。两组每次治疗均为30 min,每日一次,6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耳鸣严重程度评估量表(TSIS)评分、采用TCD检测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并对治疗结果进行疗效评价。结构两组各观察指标在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TSIS评分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两组治疗后的TSI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VA和BA的血流速度在治疗后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两组治疗后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25/30),且两组的疗效分级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纯针刺和电针疏波治疗颈源性耳鸣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电针疏波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揿针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清铃揿针,贴于耳门、听宫、听会、内关、翳风、神门、安眠,对照组用普通针灸针耳门、听宫、听会、内关、翳风、神门、安眠。结果: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观察组42.87%、对照组34.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观察组64.28%、对照组41.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I量表指数治疗2周后两组皆下降,治疗4周后观察组指数下降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揿针治疗耳鸣的效果优于普通针刺,远期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
针药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2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耳门、听宫、听会穴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针刺耳门、听宫、听会等穴配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22例,并与单纯药物组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结论:采用针刺耳门、听宫、听会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可靠,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头针、耳周针刺配合补中益气汤合磁朱丸加减方与单纯口服补中益气汤合磁朱丸加减方对比治疗特发性耳鸣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特发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中药组,各30例,中药组脱落2例。针药组予耳鸣侧局部针刺(翳风,耳门透刺听宫和听会等)及头针(头部晕听区、百会),每日1次,同时配合补中益气汤合磁朱丸加减方口服治疗,每日1剂;中药组只接受补中益气汤合磁朱丸加减方口服治疗,每日1剂。针刺治疗每周5次,中药口服治疗每周7剂,共治疗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耳鸣严重程度评分、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耳鸣严重程度、TH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针药组均低于中药组(均P0.05)。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优于中药组的67.9%(19/28,P0.05)。结论:头针、耳周针刺配合补中益气汤合磁朱丸加减方治疗特发性耳鸣的疗效优于单纯口服补中益气汤合磁朱丸加减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透刺加程氏"蜻蜓点水术"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评价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透刺加程氏"蜻蜓点水术"针刺治疗,穴取耳门(听宫、听会)、曲鬓(角孙)、完骨(翳风)、中渚(液门)、侠溪(地五会)等,留针30 min,针刺隔日1次,疗程为4周;对照组采用口服甲钴胺片、银杏叶片及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治疗,每日按要求服药,疗程为4周。治疗后对2组治疗结果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透刺加程氏"蜻蜓点水术"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与口服西药治疗神经性耳鸣2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且治疗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刺加程氏"蜻蜓点水术"通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恢复耳部神经功能,有效减轻了耳鸣患者的症状,是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徐彩霞 《新中医》2016,48(6):182-183
目的:观察针灸常规取穴与增加安眠取穴治疗原发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原发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取穴组40例与增加安眠取穴组42例。常规组取穴耳门、听宫、听会、翳风、中渚、侠溪;增加安眠取穴组取耳门、听宫、听会、翳风、中渚、侠溪、百会、内关、安眠、神门。观察比较2组治疗1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常规取穴组总有效率32.5%;增加安眠取穴组总有效率5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增加安眠取穴组疗效优于常规取穴组。结论:针灸治疗慢性原发性耳鸣,在常规取穴的基础上增加安眠取穴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翳风、心俞、肝俞刺络放血联合针刺、单纯西药与单纯针刺治疗心肝火旺型耳鸣的临床疗效差异,寻求最优疗法。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8月陕西省中医医院诊治的90例发病1个月内的心肝火旺型耳鸣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刺络放血组30例、针刺组30例和西药组30例。刺络放血组选穴以翳风、心俞、肝俞为主,2次/d,隔日1次,3次/周;同时配合针刺治疗,针刺取穴以翳风、听宫、听会为基础,1次/d,每周5次。针刺组只予针刺治疗。西药组予前列地尔静脉滴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甲钴胺胶囊口服。3组均治疗4周。对比3组治疗前后耳鸣严重程度量表、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耳鸣严重程度评分及THI、HAMA、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刺络放血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其余2组(P均0.05),针刺组耳鸣严重程度评分和THI评分明显低于西药组(P均0.05);HAMA、HAMD评分针刺组和西药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刺络放血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明显高于针刺组的80.0%(24/30)和西药组的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针刺组与西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络放血组愈显率为63.3%(19/30),高于针刺组的36.7%(11/30)和西药组的1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针刺组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翳风、心俞、肝俞刺络放血联合针刺治疗发病1个月内的心肝火旺型耳鸣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和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波形电针对肾精亏虚型耳鸣的临床疗效,选择合适的波形提高耳鸣的治愈率。方法:耳鸣患者60例随机分为疏波组(5 Hz)、密波组(50 Hz)和疏密波组(固定频率)。疏波组针刺耳门(TE21)、听会(GB2)、翳风(TE17)、供血,配穴肾俞(BL23)、太溪(KI3),耳门和听会连接通电,翳风和供血连接通电,电针采用疏波。密波组、疏密波组针刺采取与疏波组同样的穴位,采用同样的连电方法,但是电针分别使用密波、疏密波。结果:疏波组总有效率为90%,密波组总有效率为60%,疏密波组总有效率为70%。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耳鸣严重程度评分比较P0.05,且疏波组较其余两组评分下降明显。结论:电针疏波治疗肾精亏虚型耳鸣疗效优于密波和疏密波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刺法结合中药对难治性突发性聋患者耳鸣、睡眠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来自三家医院耳鼻喉科的门诊患者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深刺组:深刺结合中药汤剂;普通针刺组:普通针刺结合中药汤剂;中药组:口服中药汤剂。每组28例患者,治疗30次为1个疗程。针刺每天1次,每周针刺5次,周六、周日休息,共治疗30天。中药治疗方法:口服中药汤剂,每次150毫升,每日3次,统一煎中药和配送,周六、周日休息,共服用30天。针刺选穴:听会(患侧)、耳门(患侧)、听宫(患侧)、翳风(患侧)、率谷(患侧)、瘛脉(患侧)、风池(双侧)、头皮针:晕听区;中渚(双侧),外关(双侧),每治疗10天测定纯音听阈值,治疗前后测定耳鸣残疾量表(THI)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的得分,并进行比较,治疗前后配对t检验,SPSS统计分析。结果:深刺组治疗前耳鸣残疾量表得分显著高于治疗后得分(P0.05);深刺组治疗10天后听阈均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听阈均值(P0.05),治疗20天后听阈均值明显低于治疗10天后听阈均值(P0.05),治疗30天后听阈均值明显低于治疗20天后听阈均值(P0.05);普通针刺组治疗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得分显著高于治疗后得分(P0.05),普通针刺组治疗20天后听阈均值明显低于治疗10天后听阈值(P0.05),治疗30天后听阈均值明显低于治疗20天后听阈值(P0.05),治疗30天后听阈均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听阈值(P0.05);中药组治疗前耳鸣残疾量表得分显著高于治疗后得分(P0.05);治疗30天后听阈均值比治疗20天后听阈均值有明显下降作用(P0.05)。结论:深刺组和中药组改善耳鸣效果好,普通针刺组改善睡眠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传统针刺疗法与"卅"型头穴透刺疗法治疗原发性耳鸣的临床疗效及差异.方法 将60例肾精亏虚型原发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卅"型头穴透刺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电测听值、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评分、耳鸣评价量表(...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神经性耳聋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 4月至 2 0 0 1年 7月 ,笔者采用针刺辨证治疗神经性耳聋 30例 ,疗效显著 ,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0例患者 ,均除外由咽鼓管、鼓膜疾患等五官科疾病引起的耳鸣、耳聋及老年进行性耳聋患者。其中年龄最大42岁 ,最小 11岁 ;男性 13例 ,女性 17例 ;病程最短 2天 ,最长 12年。根据病情发生、发展、证候等 ,运用八钢辨证 ,认为属肝、胆疾患居多 ,外受风邪次之 ,气血亏虚者少见。2 治疗方法2 .1 局部取穴 :局部选穴分 3组 ,第 1组选穴为听宫、听会、耳门 ,此 3穴宜深刺 ,浅刺无效。其中以听宫、听会多选 ,因耳门深刺痛感强 ,少用。第 2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针刺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梅尼埃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6例梅尼埃病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48例,脱落12例)和药物组(48例,脱落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次口服12 mg,每日3次),甲钴胺片(每次口服0.5 mg,每日3次)治疗。针药组同时给予针刺治疗,穴取百会、风池、听宫、合谷、曲池、足三里、丰隆、太冲、太溪、天枢,留针20 min,每周治疗2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采用眩晕残障量表(DHI)、耳鸣残障量表(THI)、纯音测听、耳闷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两组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并从眩晕、听力、活动能力3方面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DHI、THI、纯音测听、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针药组DHI、THI、纯音测听、VAS评分均低于药物组(均P0.05),针药组治疗前后DHI、THI、纯音测听、VAS评分差值均高于药物组(均P0.05)。针药组眩晕、听力、活动能力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2%(35/36)、91.7%(33/36)、88.9%(32/36),药物组分别为71.8%(28/39)、74.4%(29/39)、69.2%(27/3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常规药物相比,针刺联合药物治疗梅尼埃病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6.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耳鸣耳聋68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改琴  张莉君 《陕西中医》2009,30(7):882-883
目的:比较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疗法与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耳鸣耳聋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6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取耳门、听宫、听会等穴;对照组34例常规针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2%;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68.0%。P<0.05。结论:本方法可营养神经、减轻局部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还能持久地刺激穴位,调整气血的运行,使精气上输耳窍,与针刺配合共奏止鸣复聪之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电针频率及波型配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SHL)的疗效,探寻较佳电针刺激参数。方法:将118例SHL患者随机分为针药1组(30例,脱落1例)、针药2组(30例)、针药3组(31例)和药物组(27例,脱落1例)。西药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针药1、2、3组在药物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穴取患侧耳门、听宫、听会、风池等,并于耳门、翳风,听会、翳风交替进行电针治疗,3组分别予频率2 Hz、频率50 Hz连续波及频率2 Hz/50 Hz疏密波,每日1次。各组均治疗10 d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各组于治疗前后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并比较纯音听阈测试疗效及耳鸣、耳闷、眩晕疗效。结果:治疗后,各组纯音听阈测试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针药1、2、3组纯音听阈测试总有效率均高于药物组(P0.05),针药3组痊愈率高于药物组与针药2组(P0.05);针药1、2、3组耳闷总有效率均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能有效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及耳闷症状,2 Hz/50 Hz的疏密波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耳鸣的选穴规律,为临床治疗耳鸣提供更为有效、科学的针灸处方思路参考。  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中196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针灸治疗耳鸣的相关文献,统计分析所选腧穴出现的频次、归经、部位、特性及证型适用情况,并进一步采用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及神经网络模型挖掘分析其中的选穴规律。  结果:①共得到220篇符合要求的文献,其中中文文献214篇,英文文献6篇。②研究文献中作为主穴使用的腧穴共69个,选用频率较高(>20%)的穴位依次为听会、听宫、翳风、耳门、中渚、风池、百会。针灸治疗耳鸣根据患者的证型不同,配穴各异,如肝肾亏虚类证型(肝肾不足、肾精亏虚、肾虚)选用频次较高的配穴依次为太溪、肾俞、关元。③针灸治疗耳鸣的选穴涉及部位主要包括头颈、四肢、背部和腹部;其中主穴集中在头部,约占68.91%,且耳周是选穴最集中的部位;配穴多集中在下肢,约占59.32%。④针灸治疗耳鸣的主穴中三焦经选用频次最高,其次是胆经、小肠经;配穴中胃经选用频次最高,其次是肝经、胆经。⑤针灸治疗耳鸣的腧穴(包括主穴、配穴)重视特定穴的运用,占比达52.17%,其中五输穴的运用最多,且配穴多为特定穴。⑥聚类分析发现,听宫、翳风、听会是针灸治疗耳鸣的核心主穴组合。⑦关联规则分析表明,关联性最强的两主穴组合为风池-听会,关联性最强的三主穴组合为中渚、听会-耳门,关联性最强的四主穴组合为中渚、翳风、听会-耳门。⑧神经网络模型图可见,“听宫、听会、中渚、翳风、耳门”5个腧穴间的关联程度比较强。  结论:针灸治疗耳鸣的处方中多为主穴与配穴相结合,主穴多为耳周局部循经取穴,配穴为远端循经取穴及辨证取穴相结合,同时耳鸣针灸处方重视对特定穴的选用;临床取穴时,应辨病、辨经、辨证相结合,才能取得佳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聋左慈丸治疗老年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取穴为:耳门、听宫、听会、风池、风府、中渚,均为双侧取穴并配合服用耳聋左慈丸;对照组采用口服耳聋左慈丸,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听阈改变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听阈与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与对照组比较,症状改善及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针刺配合耳聋左慈丸治疗老年性耳鸣疗效值得肯定,而且明显优于药物耳聋左慈丸治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近10年有关针灸临床治疗耳鸣文献的检索和查阅,就针灸处方中主穴、配穴的选穴情况进行统计和归纳,得到主穴48个,配穴32个,主穴选用频率最高的是听会,其次是听宫、翳风、耳门、中渚,配穴是太冲,其次是外关、足三里、丰隆、太溪。临床针灸治疗耳鸣的选穴存在规律性,即辨经、辨证相结合,以局部循经配合远端辨证取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