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阿培南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比阿培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2/3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3/2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WBC、CRP和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阿培南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效果优于单纯比阿培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吉林医学》2014,(25):5621-5622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顺铂治疗,观察组采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3%,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χ2=4.104 0,P<0.05);且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7.802 6,P<0.01)。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安全、有效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头孢他啶滴眼液联合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尉氏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8例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妥布霉素滴眼液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妥布霉素滴眼液联合头孢他啶治疗,头孢他啶滴眼液由注射用头孢他啶溶于医用灭菌注射用水制成。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眼表体征评分、治疗效果、视力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1.76%(21/34),观察组为94.12%(32/3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睫状充血、溃疡深度、前房积脓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均较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视力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他啶滴眼液联合妥布霉素滴眼液可有效提高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炎治疗效果,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经抗菌药物治疗后,其下呼吸道菌群的变化情况。方法纳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间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且临床肺部感染评分≤6分的54例VAP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抗菌药物组(头孢他啶+阿米卡星,n=28)与对照组(n=26),治疗7 d后,再次行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分别观察两组未培养出细菌(培养阴性率)以及转变为其他细菌的例数(菌群变化率)。结果抗菌药物组中细菌培养阴性者10例(占35.7%),菌群变化者11例(占39.3%,且包含2例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照组中细菌培养阴性者11例(占42.3%),菌群变化者3例(占11.5%)。两组间细菌培养阴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7%比42.3%,P0.05),而抗菌药物组菌群变化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39.3%比11.5%,P0.05)。结论在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6分的VAP患者,经抗菌药物治疗后易导致其下呼吸道菌群发生变化,甚至多重耐药菌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制剂联合滑石粉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滑石粉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铜绿假单胞菌联合滑石粉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恶性胸腔积液用铜绿假单胞菌制剂联合滑石粉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对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罗红霉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纳入86例于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依据患者应用治疗方式的差异将所选对象分为参照组和探究组,参照组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探究组患者同时应用罗红霉素口服或者胃管注入治疗。结果:探究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更加理想,治疗有效率为97.67%,参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40%,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患者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参照组细菌清除率为55.81%,探究组细菌清除率为8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169,P=0.0136)。结论:对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罗红霉素治疗能够提升患者临床疗效以及细菌清除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我院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分离的180株铜绿假单胞菌为对象,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自2015年以来,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株数逐渐增多,且多重耐药菌株和泛耐药菌株也明显增加。本组180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ICU,占52.22%,其次为神经外科,占31.11%,其余各科室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较少。进行四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比阿培南)的药敏试验:对四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高,差异不明显,P 0.05。结论我院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临床用药中需谨慎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加强对耐药菌株的监测控制,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住院病人医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所属四家医院2006年至2010年间住院病人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病区分布、不同来源菌株药敏结果、连续五年耐药性变化及耐药组合分析情况。 结果:五年间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最高的科室分别为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和脑外科。痰标本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占83.7%,且痰标本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比其他标本分离菌株更为耐药。药敏结果显示氨曲南、 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耐药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耐药组合分析发现所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3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多重耐药菌占35.0%,对所分析抗生素全部耐药的菌株占总数的8.4%。 结论:医院内获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且耐药性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分离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检出比例较高,耐药机制复杂,临床应根据其分布特点和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循证支持下针对性护理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感染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我院MDR-PA感染重症肺炎患者168例,根据入院顺序不同分为2组,各8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的同时行循证支持下针对性护理.观察2组干预前后焦虑(STAI)和抑郁(CE...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医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所属四家医院2006-2010年间住院患者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病区分布、不同来源菌株药敏结果、连续5年耐药性变化及耐药组合分析情况.结果 5年间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最高的科室分别为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和脑外科.痰标本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占83.7%,且痰标本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比其他标本分离菌株更耐药.药敏结果显示氨曲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耐药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耐药组合分析发现所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3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多重耐药菌占35.0%,对所分析抗生素全部耐药的菌株占总数的8.4%.结论 医院内获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且耐药性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分离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检出比例较高,耐药机制复杂,临床应根据其分布特点和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4月长兴县中医院重症监护室248例患者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标本,采用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进行检测。结果分离铜绿假单胞菌210株,其中,多重耐药菌60株,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28.6%。6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痰液(40株,66.7%),其次为伤口分泌物(11株,18.3%)、尿液(9株,15.0%)。耐药情况分析结果显示,头孢他啶(41.7%)、头孢吡肟(38.3%)、哌拉西林(48.3%)、替卡西林(58.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8.3%)、替卡西林/克拉维酸(58.3%)、氨苄西林/舒巴坦(100.0%),耐药率均较高;氨曲南(33.3%)、亚胺培南(30.0%)、美罗培南(30.0%)、庆大霉素(40.0%)、阿米卡星(26.7%)、环丙沙星(33.3%)、左氧氟沙星(33.3%),耐药率均较低。检出10株泛耐药菌株,检出率为16.7%,通过补充药敏实验,6株(6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对于多黏菌素B无耐药发生。结论对于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可以采用青霉烯类、喹诺酮类联合用药治疗,对于泛耐药菌株可以应用多黏菌素B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白念珠菌气道定植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患者病死率、抗菌药物疗程、免疫状态及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本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以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于6所三级甲等综合教学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致V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呼吸道是否存在白念珠菌定植分为定植组及非定植组。比较两组患者30 d全因死亡率、抗菌药物敏感性及疗程、诊断VAP后第1、3、5、7天免疫指标及炎症指标变化。结果 5年研究期间共纳入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导致VAP患者232例,其中白念珠菌定植组105例,非定植组127例。非定植组患者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于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高于定植组(P<0.05),但两组患者对于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低于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a antimicrobial surveillance network, CHINET)2022年水平(P<0.05)。研究发现非定植组患者白介素-17A、(1,3)-β-D葡聚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在老年铜绿假单胞菌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应用注射用头孢他啶与阿奇霉素的联合疗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铜绿假单胞菌呼吸道感染患者,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中两组均使用注射用头孢他啶,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加用左氧氟沙星与阿奇霉素。结果两组细菌清除率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中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老年铜绿假单胞菌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应用注射用头孢他啶与阿奇霉素的联合疗法的价值显著,具有普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犹敦江 《当代医学》2013,(23):63-63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对照组患者行阿莫西林+法莫替丁+左氧氟沙星,对治疗组患者行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比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甲苯胺蓝O(toluidine blue O,TBO)介导的光动力抗菌疗法(antimicrobial photodynamic therapy,APDT)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杀伤作用.方法 以烧伤患者创面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标准铜绿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采用不同浓度TBO(2.5、5.0、7.5、10.0 μmol/L)和不同剂量(10、20、30、40 J/cm2)光照处理[红光,波长为(635±5)nm];设单纯TBO组、单纯光照组和空白(不处理)3个对照组.采用菌落计数法计算细菌存活率.采用激光共聚焦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菌形态学改变.采用Vitek-2 Compact型全自动药敏分析系统检测亚致死量APDT(TBO浓度2.5 μmol/L、光照剂量10J/cm2)处理前后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的变化.采用RT-qPCR测定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APDT处理前后耐药基因表达.结果 随TBO浓度和光照剂量的增加,APDT对细菌的杀伤效应随之增加(P<0.05).亚致死量APDT处理后,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细菌出现皱缩、凹陷、穿孔等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菌毛消失、细胞壁连续性中断、胞质电子密度降低、拟核区紊乱等变化.亚致死量APDT治疗后,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上述抗生素敏感度升高,外排泵耐药基因表达下调(P<0.05).结论 TBO介导的APDT在体外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有良好的杀伤作用,并且通过对拟核DNA作用降低耐药基因表达,提升了耐药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联合清解剂对铜绿假单胞菌抑菌能力及防耐药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concentration,MPC)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清解剂单独使用及两药联用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防耐药变异浓度,并计算联合用药后的突变选择窗(mutant selectionwindows,MSW)。结果左氧氟沙星、清解剂单用对铜绿假单孢菌的MIC分别为1.0μg/m L、5.0 mg/m L,MPC分别为5.12μg/m L、200 mg/m L。左氧氟沙星与1MIC的清解剂联用后可使左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降到0.5μg/m L,MPC下降至3.2μg/m L。结论左氧氟沙星与清解剂联用,具有相加作用,可以明显降低各自单独用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及MPC。为优化临床用药方案、防止细菌耐药性突变株的产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细菌耐药性。方法:随机选择50例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用ATB鉴定仪鉴定铜绿假单胞菌,并进行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药敏试验(K-B法)以测定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结果:所有患者基础疾病评分为4.58±2.13;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患者都有发热和外周血白细胞升高或减小;17例患者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17例患者死亡,患者上呼吸道感染最多。在药敏试验结果中发生多重耐药菌株感染12例,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最低,耐药率为17.02%,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性较低,耐药率是25.03%。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具有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具有多重耐药性的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血流感染及时根据临床药敏检测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及时治疗,使患者死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
267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凤玲 《广西医学》2009,31(6):883-884
目的了解我院病区铜绿假单胞菌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捡出的26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安培南、丁胺卡那、头孢他啶的耐药率〈27.8%,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氨曲南、环丙沙星、派拉西林、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依次为36.7%、42.3%、42.7%、45.3%、51.3%、52.4%、95.5%,267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多重耐药菌6株占2.25%。结论我院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耐药率低,可作为铜绿假单胞菌染经验治疗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铜绿假单胞菌制剂经胸腔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组,治疗组43例给予铜绿假单胞菌制剂胸腔注入治疗,对照组41例给予顺铂胸腔注入治疗,对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毒副作用方面,除了治疗组中7例(16.3%)出现轻度发热,9例(18.6%)出现轻度胸痛,其他方面毒副作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制剂经胸腔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三黄地榆散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黄地榆散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首先制备中药含药血清用于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然后建立烫伤大鼠感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模型,分别给予西药硫酸庆大霉素和中药三黄地榆散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容量的无菌生理盐水;在给药后的第3、7、10天检测血液中炎性细胞和炎性因子的水平.结果 体外抑菌实验显示,三黄地榆散含药血清与庆大霉素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MIC、MBC均为512μg/mL.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显著下调大鼠血清WBC、IL-1β、TNF-α的水平(P<0.05).结论 三黄地榆散能抑制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烫伤大鼠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机制可能与调节IL-1β、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