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Ki-67和BRCA1在年龄≤35岁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特点和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年龄≤35岁、临床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患者4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癌组织中Ki-67和BRCA1的表达。对照组选取年龄>35岁乳腺癌患者35例,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及乳腺癌分子分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BRCA1在≤35岁和>35岁的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9.2%、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35岁和>35岁的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35岁乳腺癌患者组中,Ki-67的表达与BRCA1的表达呈负相关(r=-0.267,P<0.05)。(3)BRCA1及Ki-67表达在青年乳腺癌和中老年乳腺癌分子分型中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5岁乳腺癌患者肿瘤特征与中老年患者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35岁乳腺癌患者中Ki-67及BRCA1等生物学分子表达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胰腺乳头状囊实性肿瘤的病理与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腺乳头状囊性实性肿瘤(solid cystic papillary tumor,SCPT)的病理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小儿外科手术及病理确诊的8例患儿,同时分析同期在成人外科手术及病理确诊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男1例,女14例。10-20岁8例,20-30岁4例,30-40岁3例。平均年龄15.8岁,中位年龄16岁。该肿瘤多以腹胀、腹痛和腹部包块为首发症状,多数肿瘤位于胰头或胰尾。3例行肿瘤切除术,8例行远端胰腺切除术,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仅取病理行活检术。随访3个月-4年,15例患者生存至今,2例复发。镜下观察15例肿瘤均以实性区、囊性区及乳头状突起为其特征。α抗胰蛋白酶免疫组化阳性率100%(15/15),波形蛋白80%(12/1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53.3%(8/15)。15例均诊断为胰腺囊性实性乳头状瘤。结论:胰腺乳头状囊性实性肿瘤多见于青春期女性和年轻妇女,组织病理来源不清,属低度恶性,具有良性临床病程,手术治愈率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8年8月-2000年10月收治的46例乳房肿块切除病例,探讨乳房肿块切除的手术进路问题。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6例均为女性,乳房肿块大小0.5-5.0cm,肿块数目1-3个,或呈片状、结节状不等,肿块距乳头0.5-8.0cm,均经乳晕切口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内镜下治疗的16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总结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9月于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治疗的16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8.87岁(38~76岁)。肿物最大径平均值为1.27 cm(0.3~2.6 cm)。结果:16例患者均内镜下完成十二指肠乳头肿物切除,其中6例患者行内镜下胆胰管支架置入术;2例患者单独行胆管支架置入术;1例患者单独行胰管支架置入术。术后定期随访患者12~50月,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在临床上属于罕见病例,具有癌变倾向,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可通过胃镜取材病理判断肿物性质。对于十二指肠乳头腺瘤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相对外科手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切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是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乳头溢液仅次于乳房肿块,是乳房疾病收治的主要病种之一。我院238例乳头溢液临床分析一文中提出:在乳头溢液的病因中,乳腺癌占第二位(19.7%)。本文就1964年4月~1988年4月,24年中收治的乳腺癌730例,对其中伴有溢液的乳腺癌53例作进一步分析,探讨乳腺癌与溢液的有关问题。临床资料一、性别 53例均为女性。二、发病年龄 21~82岁、平均年龄49岁。溢液乳腺癌年龄分布为21~30岁2例,31~40岁13例,41~50岁12例,51~60岁18例,61~70岁6例,70岁以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NKTL)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117例确诊为NKTL患者的病理临床资料。病理诊断均采用常规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T细胞重排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病毒(EBV)编码小RNA(EBER)。EBV DNA拷贝数检测采用PCR方法。所有患者经过国际预后指数(IPI)和Ki-67等指标临床评估后均采用化疗和放疗联合治疗。随访患者并对临床指标与2年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各指标阳性率:CD3为90.6 %,CD56为94.0 %,CD45RO为92.9 %,TIA为97.9 %,Granzyme B为97.7 %,EBER为100.0 %。117例患者中位年龄为43.2岁(14~77岁),原发鼻者95例(81.2 %),Ki-67平均值为(48.3±2.6)%;原发非鼻者22例(18.8 %),包括原发咽喉、舌、扁桃体、淋巴结、皮肤、肝、肠、中枢神经系统和睾丸。与原发鼻的NKTL患者相比,原发肝和肠者Ki-67值较高,且Ki-67值大于80 %的NKTL患者均在1年内死亡。Ki-67值为60 %~80 %的45例2年OS率为60.0 %,与Ki-67值为30 %~60 %的33例OS率(86.3 %)和Ki-67值小于30 %的8例OS率(100.0 %)分别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7、0.011)。Ki-67值为60 %~80 %者2年PFS率为36.0 %,与Ki-67值为30 %~60 %者PFS率(57.5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与Ki-67值小于30 %者PFS率(78.0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CD56阴性的8例CD3表达阳性,TCR重排均为阳性,提示为T细胞来源,原发部位均为鼻部,无全身症状,2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100.0 %和70.0 %,高于CD56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0.02)。13例检测了EBV DNA拷贝数,5例高于正常值者OS率为60.0 %,余8例OS率为100.0 %。结论 除了IPI外,NKTL原发部位和病理特征,尤其是Ki-67、CD56、EBER和EBV DNA拷贝数与其临床预后的关系不容忽视,也是NKTL预后判断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青年人肺癌的致病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5年 1月 -2 0 0 0年 1月 ,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诊断的≤ 4 0岁青年人肺癌 67例。对其临床特点、误诊原因、手术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按TNM分期 :Ⅱ期 17例、Ⅲ期 4 1例、Ⅳ期 9例。病理类型 :腺癌和小细胞癌达67 2 % (45 67)。术前 4 1例曾误诊误治。全部经手术治疗 ,34例行根治手术 ,2 0例行姑息手术 ,13例行剖胸探查。 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 73 1%、4 6 3%、2 5 4 %。结论 :青年人肺癌就诊时多为晚期 ,生物学行为较差 ,早期诊治是提高生存的根本措施。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小肠平滑肌肿瘤属临床少见病 ,因症状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的检查手段 ,往往延误诊断和治疗。回顾我院 1990年 1月-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3 3例患者 ,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诊断 ,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收治的 90例小肠肿瘤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平滑肌肿瘤 3 3例占 3 6 67% ;男 18例 ,女 15例 ;年龄 2 5~ 73岁 ,平均 49岁。取肿瘤纵径 +横径的平均值作为肿瘤的直径 ,2 1例平滑肌瘤的直径 1 5~ 9 0cm ,平均值 4 8cm ;位于空肠 12例 ,回肠 6例 ,十二指肠 3例。 12例平滑肌肉瘤的直径 4 5~16 0cm ,平均值 8 9cm ;位于空…  相似文献   

9.
乳头溢液病168例导管引导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疾病和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疾病 ,而乳头溢液是其中重要症状之一。它占全部乳腺疾病的 5 %~ 1 0 %左右。通常病变范围在术中凭直观和感觉常常切除病灶不彻底 ,影响治疗效果 ,故反复手术使患者增加痛苦。自 1 989年~ 2 0 0 0年采用硬膜外导管引导下对 1 68例乳头溢液病患者 ,行病变乳管彻底切除 ,均获得满意疗效。临床资料 本组 1 68例均为女性患者 ,年龄 31~ 67岁 ,平均 49岁 ,病程 3个月~ 3年 ,其中溢液水样 32例 (1 9% ) ,浆液51例 (30 .3 % ) ,浆液血性 38例 (2 2 .6 % ) ,血性液 47例 (2 7.9% )。术后病理证实为 :导管乳头状瘤 …  相似文献   

10.
作者根据109例Paget's病的分析,以确定本病的特征以及与临床、病理间的关系。109例均系单侧性病变.年龄31~82岁,平均57.88岁.最初病变位于乳头者74例,乳晕25例,或两者均有者9例,不明1例.最初表现以红斑鳞屑性丘疹、红斑渗出性损害和溃疡为多见,少数病例表现为乳头凹陷和结痂.病期为1周~20年,平均2.25年.33.77%为绝经前发病而66.23%为绝经后发病.病变范围(直径)从0.3cm~15cm,平均2.82cm.79例病变限于皮肤,30例可发现明显的包块.67例无淋巴结肿大,37例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3例两侧腋下转移,2例为同侧腋下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心包癌少见(多为间皮瘤),而继发性者多见。1979—1987年的8年间我院收治癌性心包炎30例,生前均有细胞学和组织学证据,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情况:本组男21例,女9例。年龄为47.2±12.6(19-67)岁,其中19—29岁3例,30—59岁23例,大于60岁4例。 诊断:1例为原发性心包恶性间皮瘤,29例为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E6/E7 mRNA及p16/Ki-67蛋白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妇女537例,采用APTIMA HPV实验和CINtec PLUS技术分别检测E6/E7 mRNA及p16/Ki-67蛋白,所有妇女均行阴道镜活检和病理学检查。结果:537例妇女的平均年龄为43.88±10.97岁。HPV mRNA和p16/Ki-67阳性率均随着病理诊断级别的升高而增加(P<0.001), HPV mRNA和 p16/Ki-67在病理正常人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9.1%和13.1%,在宫颈鳞癌(S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97.7%。与在不同病理级别中的阳性率趋势基本一致,HPV mRNA与p16/Ki-67的阳性率也随着细胞学结果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P<0.001)。HPV mRNA 和p16/Ki-67在细胞学正常人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8.6%和14.2%,在S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93.5%。结论:HPV mRNA与p16/Ki-67蛋白共表达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可以通过监测患者HPV mRNA和p16/Ki-67表达水平有效评估宫颈病变状况。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 6例 ,其中男 3例 ,均为肺癌 ,女 3例 ,为乳腺癌术后 ,年龄 47~ 5 9岁。1.2 长春瑞滨的应用方法长春瑞滨 +顺铂或长春瑞滨 +阿霉素。化疗顺序为 10 %葡萄糖 5 0 0mL ,建立静脉通道 ,静脉滴入生理盐水 10 0mL +1%地卡因 2mL ,将 30~ 5 0mg长春瑞滨溶于生理盐水 60mL中缓慢静脉推注 ,后用生理盐水 2 5 0mL快速冲管 ,液体继续。在整个输液过程中 ,均无不良反应 ,局部无刺激、瘙痒、红肿及药物外渗等情况 ,治疗后皮下无漏渗及其他不适。1.3 迟缓反应的观察及处理结果1.3.1 观察结果  6例患者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通过7例IMPC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化表达并文献复习。结果:7例乳腺IMPC发病年龄28-67岁,平均46.5岁,无特殊临床症状和体征。组织学表现为具有特征性的IMPC组织结构即肿瘤细胞乳头状或桑葚样排列,由纤细的胶原纤维或纤维血管间质分隔,两者间有一透明扩张的腔隙,呈弥漫性或结节状浸润生长。7例中5例有血管淋巴管内癌栓,伴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67/100)。免疫组化EMA线状表达于肿瘤乳头外侧缘和腺管样结构的内侧缘;E-cadherin强表达于瘤细胞间连接面的细胞膜,而微乳头间质面的细胞膜表达减弱。CD31显示微乳头缺乏纤维血管轴心。Ki67表达率为10%-15%。ER、PR和HER2的表达则不尽相同。结论:IMPC为一种具有特殊形态学表现的高侵袭、高转移潜能的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学结构结合EMA、E-cadherin、CD31等标记物检测有助于IMP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30岁伴乳头溢液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研究163例(164个病灶)≥30岁单纯乳头溢液、乳头溢液合并肿块、乳头溢液合并局限性增厚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乳腺X射线(MG)、超声(US)、乳管内视镜(MD)和MG联合US、MG联合MD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单纯性乳头溢液乳腺癌MG、US和MD的阳性率分别是32.9%、16.5%和69.6%,合并肿块乳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48.2%、42.9%和83.9%,合并局限性增厚乳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82.8%、37.9%和79.3%。MG联合US在本研究各亚组中的阳性率和MG单独检查相比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G联合MD在合并腺体局限性增厚乳腺癌组中的阳性率和MG单独检查相比有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但在其他两个亚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单纯乳头溢液或乳头溢液合并肿块的患者诊断时行MG联合MD检查,可补充US检查,而乳头溢液合并局限性增厚患者行MG检查,可补充MD和US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通过7例IMPC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化表达并文献复习。结果:7例乳腺IMPC发病年龄28-67岁,平均46.5岁,无特殊临床症状和体征。组织学表现为具有特征性的IMPC组织结构即肿瘤细胞乳头状或桑葚样排列,由纤细的胶原纤维或纤维血管间质分隔,两者间有一透明扩张的腔隙,呈弥漫性或结节状浸润生长。7例中5例有血管淋巴管内癌栓,伴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67/100)。免疫组化EMA线状表达于肿瘤乳头外侧缘和腺管样结构的内侧缘;E-cadherin强表达于瘤细胞间连接面的细胞膜,而微乳头间质面的细胞膜表达减弱。CD31显示微乳头缺乏纤维血管轴心。Ki67表达率为10%-15%。ER、PR和HER2的表达则不尽相同。结论:IMPC为一种具有特殊形态学表现的高侵袭、高转移潜能的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学结构结合EMA、E-cadherin、CD31等标记物检测有助于IMP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乳头湿疹样癌(Popt氏病)是乳腺癌中相对比较少见的一种特殊类型。本院自1986年一1998年间共收治15例,现介绍如下。方法一般资料:本组1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岁一67岁,中位年龄46岁。病程2个月一5年,平均明个月。右侧乳房病变11例,左侧4例。16床表现:以乳头乳是部位皮肤出现湿疹样改变为主者11例,其中1例乳头乳是糜烂破坏缺损。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2例,以乳头乳晕处肿块为主者2例。主要伴有症状为:乳头乳是处皮肤搔痒6例,刺痛3例,乳头内陷3例。术前辅助检查:局部糜烂面刮徐片8例,5例找到Pagat氏细胞,其余阴性。乳头溢液…  相似文献   

18.
乳头Paget’s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临床上比较少见。我院从1980年1月~1988年1月共收治11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1例中,10例女性,1例男性。年龄43~78岁,平均60.5岁。左乳5例,右乳6例。病程1个月~4年,其中9例在1年以上。有生育者10例,月经规律者8例。 2.症状与体征:乳头及乳晕部均有糜烂5例,糜烂仅局限于乳头6例。其主要症状为乳头皮肤搔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有的伴有灼痛和乳头回缩。有2例乳头部分缺如,2  相似文献   

19.
1997-2 0 0 2年对 18例早期原发乳腺癌 (Tis T2 A)进行保留乳房 +外侧组织瓣乳房成形术。结果 18例手术均获成功 ,切口Ⅰ期愈合 ,乳头无坏死。 10例患者术后随访 2年以上 ,均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初步研究结果提示 ,应用外侧软组织皮瓣 (lateraltissueflap ,LTF)乳房成型 ,有良好临床效果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宁阳县中医院胸外科共行食管癌手术211例,对其中生活半径较小(<30 km)的67例进行了术后跟踪随访,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4年3月~1998年3月宁阳县中医院胸外科共行食管癌手术211例,对其中 67 例进行了术后跟踪随访。本组病例均经X ray、纵隔(或胸部)CT、内窥镜、活检确诊,手术指征明确。其中颈段2例,胸上段8例,胸中段37例,胸下段20例(含累及贲门)。男38例,女 29 例,男∶女=1 31∶1。年龄 38~74岁,中位年龄 52 3 岁。有家族史 37 例,占 55 2%;曾有烟酒嗜好26例,占38 8%。术前伴发冠心病34例,占50 7%;慢性支气管炎 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