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与依那普利相比较评价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试验,将103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缬沙坦组52例和依那普利组51例。分别服用缬沙坦80—160mg/d和依那普利5-lOmg/d。共8周。结果8周末缬沙坦和依那普利能有效降压。有效率分别为65.4%和62.7%。两组降压幅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缬沙坦组干咳发生率1.9%(1/52),依那普利组干咳发生率21.6%(11/51)。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确切,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缬沙坦联用得高宁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方法把7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36例,口服缬沙坦80mg/d;依那普利组36例,口服依那普利5mg/d。两组用药4周后,降压未达显效者,均联用得高宁10mg/d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症状、体征等情况。结果缬沙坦组4周、8周末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61%、83%,依那普利组分别为58%、7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缬沙坦组干咳发生率明显低于依那普利组(P〈0.05)。结论缬沙坦和依那普利的降压效能大致相等,但缬沙坦的干咳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缬沙坦联用施慧达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方法 把7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38例,口服缬沙坦片80 mg/d;依那普利组38例,口服依那普利胶囊10 mg/d.两组用药4周后,降压未达显效者,均联用施慧达2.5 mg/d,治疗4周.结果 两组4周、8周末的降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缬沙坦组干咳发生率明显低于依那普利组(P<0.05).结论 缬沙坦和依那普利的降压作用大致相等,但缬沙坦的干咳发生率较低.联用药后两组降压总有效率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
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轻和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 用双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3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2组,厄贝沙坦组32例,口服厄贝沙坦150-300mg/d;依那普利组32例,口服依那普利10-20mg/d。2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 两药降压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厄贝沙坦降低SBP和DBP的T/P比值分别为70.1%和79.2%,咳嗽发生率明显低于依那普利,厄贝沙坦组有效例数中88%口服剂量为150mg/d。结论 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确切、作用时间长、耐受性好,建议常用剂量150mg/d。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试验,将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分别服用替米沙坦40 mg和依那普利10 mg,共8周。治疗8周后观察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变化,干咳发生率。结果 8周末替米沙坦组的降压总有效率为80.5%,依那普利组为73.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咳发生率替米沙坦组明显低于依那普利组(P〈0.01)。结论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安全有效,干咳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氯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评价其降压谷峰比值,观察单药达标率。方法 将70例符合要求的轻中度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口服氯沙坦50~100mg,每日1次;依那普利组口服依那普利5~10mg,每日2次,持续8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后血压变化和降低谷峰比值。结果 两组治疗后降压有效率和降压幅度相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O.05),降压谷峰比率:治疗组SBP为63.7%,DBP为61.8%,对照组SBP为33.4%,DBP为35.5%,两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5%,与对照组17.14%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顿服1次,24小时降压作用可靠、持久,病人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4例,服用缬沙坦80mg/d,降压不明显者加至160mg/d。测定服药前及服药后2、4、8周的坐位血压,以及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和心率,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8周末降压有效率为73.1%,服药后2周坐位血压已明显下降,继续服药直至8周,降压效果维持良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尿蛋白显著减少(P〈0.01),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无明显变化;服药前后心率无明显变化。不良反应轻微,无患者退出治疗。结论:口服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确切,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8.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对尿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对尿蛋白的影响。方法43例高血压患者给予缬沙坦80—160mg/日口服,疗程16周,治疗前后查肾功能,测定尿液中白蛋白(Alb)血清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为7996(34例),降压幅度收缩压(SBP)为23mmHg,舒张压(DBP)为15mmHg。谷/峰比值SBP为0.74,DBP为0.70。治疗后尿Alb减少(P〈0.01)。结论缬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有确切的疗效,能减少尿蛋白的排泄,对肾脏有保护作用,无干咳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氯沙坦联用依那普利与单用依那普利进行对比观察,探讨两种疗法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的6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氯沙坦50mg/d以及依那普利5—10mg/d,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5—10mg/d。观察患者12周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较治疗前都明显好转(P〈0.05);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两组SB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整个治疗期间血压持续平稳下降;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8%,两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25)。结论氯沙坦联用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好、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4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与美托洛尔组各70例,分别用卡维地洛10~20mg,口服,2次/d与美托洛尔25—50mg,口服,2次/d,共6周。结果卡维地洛组总有效率为85.7%,显效率为58.6%;美托洛尔组总有效率为78.6%,显效率为48.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6周末心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维地洛组第6周末动态血压监测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T/P值分别为61.2%和50.3%。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1.4%及20.0%,均较轻微。结论国产卡维地洛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1.
缬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坚  马成祥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7):146-147
目的对比研究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观察缬沙坦(37例,每次80—160mg,每日1次)与依那普利(38例,每次10—20mg,每日3次)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周和8周的有效率,并分组比较。结果2组治疗第2周后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在整个治疗期间血压持续平稳下降,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4周降低舒张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1.9%(34/37)和84.2%(32/38),8周降低舒张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4.6%(35/37)和89.5%(34/38),2组比较P〉0.05。结论缬沙坦是一种安全、有效、长效、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2.
伊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伊贝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既往未服用降压药的 2 3 9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分为 2组 ,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 ,分别每日口服 1次伊贝沙坦 150~ 3 0 0mg(伊贝沙坦组 )或依那普利5~ 10mg(依那普利组 ) ,治疗 8周 ,观察用药前后坐位血压 ,对比用药前后血生化、血尿常规检查结果 ,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伊贝沙坦组有效率 84.3 5% ,依那普利组 69.3 %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伊贝沙坦和依那普利组分别有 2 6.96%和 54.3 8%患者加用利尿剂。 8周伊贝沙坦组及依那普利组SeSBP/SeDBP均下降 ,其中 2、4、6、8周伊贝沙坦组SeDBP的下降幅度大于依那普利组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4周P <0 .0 5,2、6、8周P均 <0 .0 1) ;依那普利组咳嗽 14例 ,发生率 12 .3 %。结论 :伊贝沙坦 150~ 3 0 0mg/d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有效率近似于依那普利 5~ 10mg/d ,但耐受性好于依那普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联合降压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 3组 :A组 ,依那普利 10mg/d ;B组 ,吲达帕胺 5mg/d ;C组 ,依那普利 5~ 10mg/d +吲达帕胺 2 .5mg/d。结果 治疗 4周后C组收缩压(SBP) <14 0mmHg和舒张压 (DBP) <90mmHg ,达标率为 5 0 .2 %和 89.5 % ,较A组SBP达标率 15 % ,DBP达标率 80 %和B组SBP达标率 17% ,DBP达标率 60 .2 %高 (P <0 .0 5 ) ;治疗 8周后C组SBP ,DBP达标率明显比A组和B组高 (P <0 .0 5 )。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降压治疗老年高血压具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替米沙坦组)39例,替米沙坦40~80 mg/d;对照组(非洛地平组)39例,非洛地平2.5~7.5 mg/d,治疗12周。结果替米沙坦组降压总有效率89.74%,谷/峰(T/P)比值:收缩压(SBP)0.87,舒张压(DBP)0.88;非洛地平组降压总有效率87.17%,T/P比值:SBP T/P比值为0.84,DBP T/P比值为0.85。动态血压(ABPM)监测中的24 h SBP和24 h DBP治疗后降压值,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安全、平稳地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分析厄贝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代谢和左室功能的影响,并与非洛地平比较。方法:7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用厄贝沙坦150 mg,口服,1次/d;对照组36例,用非洛地平5 mg,口服,1次/d,疗程均为8周。结果:8周末降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1%,对照组为75%,两组间比较,P〉0.05。血尿酸水平在8周末治疗组下降(-126&#177;38)μmol/L(P〈0.01),对照组下降(-25&#177;32)μmol/L(P〉0.05),两组间比较,P〈0.01。左室功能指标在8周末治疗组IVST、LVPWT、LVMI明显降低(P〈0.01),LVEF明显升高(P〈0.01),IVST、LVPWT、LVMI、LVEF两组间比较,P〈0.05。结论:厄贝沙坦不仅能有效降压,而且能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2.5mg/6.25mg,Lodoz)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收缩压(SBP)〈180mmHg、舒张压(DBP)95~109mmHg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Lodoz共4周,用24h动态血压监测评价治疗4周后动态血压和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1)治疗4周后,“杓型”和“非杓型”组的24hSBP/DBP分别降低9.57/7.75mmHg和12.61/9.88mmHg,日间SBP/DBP分别降低10.59/8.20mmHg和10.91/8.00mmHg,“杓型”和“非杓型”组间的24h和日间SBP/DBP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杓型”组夜间SBP/DBP降低6.12/5.65mmHg,“非杓型”组降低17.33/13.61mmHg,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3)“杓型”组的夜间SBP/DBP下降百分比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压昼夜曲线仍为“杓型”。“非杓型”组的SBP/DBP夜间下降百分比在治疗后显著增加(P〈0.01),SBP/DBP的夜间下降百分比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2.5mg/6.25mg/d)对“非杓型”组患者的夜间SBP/DBP降低作用较明显,有益于保持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确诊的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依那普利治疗,实验组同时联合缬沙坦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的降压效果及治疗前后SBP、DBP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无效2例,对照组无效12例,实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6.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SBP水平达(128.9±6.1)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SBP水平(135.8±7.4)mmHg,实验组的DBP治疗后水平达(90.12±11.24)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DBP水平(97.06±12.52)mmHg,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其疗效优于单一用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比较福辛普利 (FOS)与依那普利 (ENA)对老年高血压病 2 4h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 :将 11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单盲分为FOS组和ENA组 ,每日早晨顿服FOS(6 1例 ) 10mg或ENA(5 5例 ) 5mg ,2周后仍诊室收缩压 (SBP)≥ 2 1.3kPa和 /或舒张压 (DBP)≥ 12 .7kPa者 ,剂量加倍 ,4周后血压仍达上述水平则加服氢氯噻嗪 2 5mg/d ,疗程 8周。治疗前、后 (服药 8周末 )分别监测 2 4h动态血压 ,并把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 2 4h动态血压均显著下降 (P <0 .0 0 1) ;比较两组治疗后 2 4h、白昼和夜间SBP与DBP的降压值 ,除白昼SBP外 ,其余各项FOS组均显著大于ENA组 (P <0 .0 1与P <0 .0 0 1) ;两组SBP与DBP的降压谷峰值比率 (T/P比率 ) :FOS组为 5 6 .5 %与 6 5 .0 % ,较ENA组 5 0 .0 %与 35 .7%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两组各有 2例因咳嗽退出试验。结论 :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每日 1次口服福辛普利产生 2 4h血压有效、平稳下降的效应。  相似文献   

19.
卡托普利与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卡托普利与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86例,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n=93)与依那普利组(n=93),分别口服卡托普利和依那普利,治疗4周。结果:卡托普利组SBP/DBP下降17/12mmHg(P〈0.05),依那普利组SBP/DBP下降21/13mmHg(P〈0.05)。卡托普利组总有效率为86.02%,依那普利组为87.10%。两组用药前后电解质、血糖及血脂均无明显变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75%、9.68%。结论: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与卡托普利无明显差异,其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郭周府 《重庆医学》2007,36(17):1767-1768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岁以上老年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65例,分为治疗组(替米沙坦组)33例,替米沙坦40~80mg/d;对照组(卡托普利组)32例,卡托普利12.5~37.5mg/d.治疗期8周.结果 替米沙坦(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78.7%(48/61例),降压幅度25.6/14.6mm Hg(1mm Hg=0.133kPa),谷/峰(T/P)比值:收缩压(SBP)0.88,舒张压(DBP)0.89,卡托普处(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75%(45/60例),降压幅度22.1/12.1mm Hg.T/P比值:SBP 0.86,DBP 0.87,动态血压(ABPM)中的24h SBP和24h DBP治疗后降压值,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组不良反应比卡托普利组轻(3.0%比21.9%,P<0.05).结论 替米沙坦能安全、平稳地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