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采用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平均时间7-10天,4例再手术后其中3例10-18天痊愈,1例术后4天出现肠漏,保守治疗3个月后痊愈。结论: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防治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治疗经验,探讨诊断、治疗、预防原则。方法回顾分析36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例治疗方法。结果36例病例中,32例为早期炎性肠梗阻,4例手术治疗,其中3例为肠扭转、内疝等机械性因素所致,手术治愈,1例为早期炎性肠梗阻,术后出现腹腔内出血并再次出现炎性肠梗阻。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约90%为早期炎性肠梗阻,应行保守治疗,避免手术,10%为肠扭转、内疝机械性因素所致需急诊手术,防止肠坏死发生。  相似文献   

3.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系指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腹壁广泛水肿或炎性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1],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2].其发病机理有一定的特殊性,如认识不足,处理不当,则会引起多发性肠漏、重症感染、短肠综合症等严重并发症[3、4].本文为我院1995年5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情况报告.  相似文献   

4.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指有近期腹部手术史,有明显的肠梗阻表现,查体有腹部质地坚韧,腹部CT表现为病变部位肠壁水肿增厚,边界不清,没有高度扩张的肠管。并排除机械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依照上述标准,我科1998—2002年采取胃肠外营养方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奥曲肽联合肠外营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肠外营养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6例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奥曲肽+肠外营养支持(TPN),对照组给予禁食、补液等常规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每日胃液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时间缩短(P〈0.05或P〈0.01)。结论奥曲肽联合肠外营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能明显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减少胃肠道内的积液量,减少胃肠液体的丢失,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红霉素在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红霉素在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及护理。结果:20例均采用胃肠减压、肠外营养、糖皮质激素、生长抑素,红霉素等非手术方法治疗,均获痊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2.6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2周,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手术治疗操作困难且易引起并发症,应采用红霉素等非手术方法治疗,同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出现肠绞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6年1月~2005年11月我院收治的4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患者均经胃肠减压、抗炎、应用生长抑素、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痊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5.6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与腹部手术创伤,腹腔炎症、渗出、粘连有关。其特点:①多在腹部手术后早期1~2周内起病;②肠功能一度恢复,进食后马上出现梗阻;③腹胀为主,腹痛较轻,很少发生绞窄;④保守治疗有效,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首先行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8.
孙晓光  梁正  马涛  张翔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24):3777-3778,378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总结分析20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2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及全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痊愈,平均治愈时间17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以内,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多为小肠炎性水肿粘连所致,应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2例诊治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42例腹部手术后而出现炎性肠梗阻病例资料回顾分析,从中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我院1995年-2004年间42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并提出了预防措施。结果42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经胃肠减压,足量使用抗生紊、制酸药物、激素和生长抑紊,全肠外营养,支持对症等治疗,均在两周内大部分治愈。1例由于再次手术探查,术中分离粘连时损伤了肠管,术后一周出现了肠瘘,住院72天治愈出院。结论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手术后两周以内,临床上有较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大多数是小肠炎性水肿、渗出、粘连和肠蠕动减慢而引起,在治疗上应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是术后常见的肠梗阻,由于腹部手术后早期腹部创伤或腹腔内炎症导致肠管壁炎性水肿、增生、渗出、粘连,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并存的肠梗阻,为腹部术后常见并发症。该病若处理不当,易造成肠瘘、腹腔感染和短肠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预防该病的关键是密切观察病情及综合护理。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56例护理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由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1].绝大多数可采用非手术疗法治愈,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肠瘘、重度感染、短肠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疗特点。方法对我院3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给予早期肠外营养、肾上腺素及生长抑素,并配合中药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后逐渐予肠内营养治疗,观察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结果32例患者在术后15 d内出现肠梗阻,经治疗后均痊愈,平均治疗时间28.7 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以腹胀为主要症状,出现在术后7 d~20 d,以肠外营养、胃肠减压为主的治疗方法效果明显,且可避免盲目手术产生的肠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治疗12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结果:全组病例均经胃肠减压,补液支持治疗等保守方法治愈出院。结论:发病时间确定为术后2周左右。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①发生在腹部术后早期,肠蠕动曾一度恢复;②常见于腹腔内创面范围广,创伤重,年龄大,体质差者;③肠梗阻的症状及体征十分典型,但以腹胀为主,一般不发生肠绞窄;④采取保守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8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及临床诊断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1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例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其中82例采取保守方法治疗,主要包括肠外营养支持,腹部理疗,合理应用生长抑素,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胃肠减压,维持酸碱平衡,抑酸及中药灌肠,对足三里穴位行电针炙等,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另4例患者因腹腔发生脓肿实施手术治疗。结果 86例患者均是在腹部术后14d内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最后均全部治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常常在手术后6~14d发生(机械性肠梗阻排除在外)。保守方法治疗,不仅可有效治愈,还可避免不必要的二次手术损伤。  相似文献   

15.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9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为腹部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体征,并排除其他梗阻原因而获得。病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患者在发病前一般均接受过1次或多次手术,体质情况差。对这类患者再梗阻时是否需要手术解除、手术指征如何、何时手术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如处理不当会引起多发肠瘘、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现将我科2006年以来收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9例的治疗情况,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9例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条件为:(1)腹部手术后3~30d有明显的肠梗阻表现;(2)无肠绞窄的情况,无明显腹腔感染、脓肿;(3)无低血钾、腹膜后创伤等致麻痹性肠梗阻的因素存在。有4例由外院手术后转来本院,另5例本院手术后发生。男7例,女2例;平均年龄49.2岁。发病前有1次腹部手术史者4例,2次腹部手术史者3例,3次腹部手术史者2例。前次手术类别以胃手术和肠粘连松解较多,共5例,其余为阑尾切除术后2例,胆道术后1例,妇科术后1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本组9例以腹胀、腹痛和腹部轻压痛为主,7例有恶心、呕吐,6例停止肛门排气排便,2例有肠鸣音亢进,1例可见肠型。X线腹部平片9例均表现为阶梯状液平面的典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方法:分析我院1990~2004年所收治的2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疗效。结果:本组20例经过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抗感染,肠外营养支持,应用地塞米松及生长抑素等非手术治疗,全部治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大多发生在术后1~2周,有肠梗阻的典型表现,腹胀重,腹痛轻及腹部压痛较轻是其主要特点,一般不发生绞窄,首选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 early postoperative in- 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EPISBO) 是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一种,也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Stewart等报告腹部手术后早期发生的肠梗阻约占腹部术后肠梗阻的20%,其中约90%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发生在术后1—3周内,是因为短期内多次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导致小肠壁水肿、渗出和粘连,从而引起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结合的肠梗阻。我院1999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8例,就其诊断和治疗措施,并结合文献报道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子奇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8):39-39,7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分析我院16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3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好发于腹腔污染重或创伤大的腹部手术,多发生于术后1~3周,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但很少发生肠绞窄坏死,保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9.
生长抑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01~2013-06收治的30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应用生长抑素等保守治疗3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均治愈出院,肠梗阻解除时间3~7d,平均4.5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常见于腹部手术后1个月内,治疗方法以保守治疗为主,生长抑素能明显缩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时间,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诊断、治疗原则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3年5月收治腹部手术后43例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预防措施。结果:40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均治愈出院。2例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行肠粘连松解术;1例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行部分肠切除、肠吻合术,3例均治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以保守治疗为主,有肠绞窄或保守治疗不能缓解时应及时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