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酸缓冲液对大鼠光气肺损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鹏  梁欣  海春旭 《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2):1454-1456
目的 探讨光气肺水肿形成机理及碳酸缓冲液对大鼠光气中毒的影响。方法  4 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0 2ml碳酸缓冲液治疗组、0 5ml碳酸缓冲液治疗组。光气染毒后 5min ,阳性对照组注射 0 5ml生理盐水 ,两个治疗组分别注射碳酸盐缓冲液 (碳酸缓冲液 :Na2 CO3 /NaHCO3 pH :7 6 ,0 1mmol/L) 0 2和0 5ml,3h后处死采血并开胸取肺 ,用荧光分光法检测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 (GSSG) ,测量并计算肺湿干比。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 ,光气染毒大鼠血清MDA含量显著升高 (P <0 0 1) ,血清GSH显著降低 (P <0 0 1) ,肝脏GSSG显著升高 (P <0 0 5 ) ,肺湿干比增大 (P <0 0 5 )。与阳性对照组相比 ,给予碳酸缓冲液治疗组血清MDA均显著降低 ,0 5ml碳酸缓冲液对血清MDA的抑制作用更强 (P <0 0 5 ) ;两个碳酸缓冲液治疗组血清GSH升高显著 (P <0 0 5 ) ;治疗组的肺湿干比有所降低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光气中毒后出现氧化损伤 ,抗氧化剂GSH损耗严重 ;给予碳酸缓冲液可以缓解光气中毒肺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亚慢性汞中毒大鼠肾脏基因表达语的变化.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染毒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染毒组皮下注射0.2 mg/kg氛化汞溶液2个月,建立亚慢性汞中毒肾脏损伤大鼠模型,用基因芯片方法筛选大鼠肾脏差异表达基因,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验证部分差异表达基因厂结果筛选出亚慢性汞中毒肾脏差异表达基因385个,其中上调139个,下调246个.上调基因主要步及毒物异物应答、炎症应答、神经递质代谢、溶质体转运等功能;下调基因主要涉及基础物质代谢、细胞信号传导、免疫调节、细胞增殖、转录调节等功能基因.RT-PCR方法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汞中毒肾脏损伤是多墓因参与的结果;筛选出的明显差异表达基因可能在肾脏损伤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氛化汞肾脏毒性作用的敏感基因或靶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研究2 Gy γ射线离体和全身照后12 h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差异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情况,在分子水平上为辐射损伤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大鼠离体和全身照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辐射差异基因筛选和Pathway分析,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基因芯片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离体照射组筛选出差异3倍以上的基因2 001条,全身照射组筛选出差异3倍以上的基因2 590条。两组共同差异3倍以上的基因有312条。离体照射组涉及22个KEGG通路,全身照射组涉及35个KEGG通路,两组有10个共同的KEGG通路。选择其中3条基因进行实时荧光PCR定量分析,得到的相对定量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趋势一致。结论 从照后12 h的研究结果中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信号转导等多个方面,这将为深入研究这些辐射相关基因在淋巴细胞辐射损伤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锰中毒差异基因表达的功能分类及代谢通路,为研究锰中毒机制以及基因调控防治锰中毒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6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只。实验组大鼠给予25 mg/kg MnCl2 · 4H2O,按0.2 ml/100 g进行腹腔注射,每48 h注射1次;对照组按相同注射剂量注射PBS缓冲液。暴露1个月后,将大鼠麻醉后经心脏采血法处死,冰上取大脑纹状体,提取组织RNA并建立DNA数据文库,采用全基因组测序的方法,筛选锰中毒差异基因并分别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Pathway富集分析,探讨差异基因可能参与的代谢途径。 结果 大鼠大脑纹状体共检测到18 439条基因,筛选出17个锰中毒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0个基因为上调基因,7个基因为下调基因;根据基因功能分析,共筛选出富集程度较高的164条基因功能分支以及26条代谢通路。基因功能较多富集在突触信号、信号传导等功能,其中富集效果最为显著的是行为功能;代谢通路中基因富集较多的通路为胞吞途径、PI3K-Akt通路以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其中PI3K-Akt信号通路与筛选出的FoxO信号通路及mTOR信号通路有同一差异基因(29517基因)富集,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与谷氨酸能突触通路有同一差异基因(24415基因)富集。 结论 锰中毒差异基因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或FoxO信号通路影响锰中毒易感性,并且可能参与行为学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感染人乳头瘤病毒16(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的宫颈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探讨HPV16致富颈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杂交捕获Ⅱ代技术,筛选出3例感染HPV16的宫颈癌病例,取其癌组织及自身正常宫颈组织标本,用含14112条人类全长基因的eDNA微阵列芯片。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并进行分析。结果在3例富颈癌组织中。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有244条,其中136条上调,108条下调。这些基因涉及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周期蛋白类、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代谢、免疫相关、细胞受体、蛋白翻译合成,以及其他一些未知功能的基因(ESTs)。绪论HPV16引发宫颈癌,是多因素、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通过相互调节,网络调控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富颈癌的发生发展,可望进一步分析证实以明确HPV引发宫颈癌的精确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
微波辐射后大鼠海马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微波辐射后大鼠海马差异表达基因,以探讨微波辐射致脑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寡聚核苷酸芯片筛选30mW/cm^2微波辐射后大鼠海马差异表达基因,按照国际通用分类标准对结果进行功能分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部分基因于辐射前后表达差异,并分析相关基因在微波辐射损伤中作用。结果30mW/cm2微波辐射后6h,大鼠海马中筛选到1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4个表达上调,9个表达下调;辐射后7d差异表达基因为20个,其中4个表达上调,16个表达下调。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一致。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涉及应激、转运、代谢、发育分化、细胞凋亡、信号转导、转录、细胞粘附等,并与线粒体损伤、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信号通路开放、神经递质释放障碍、膜损伤等密切相关。结论微波辐射可使大鼠海马多个基因差异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微波辐射致脑损伤的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受体Ⅱ型(IL-1R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细胞经过可溶性IL-1RⅡ或IL-1RⅡ重组腺病毒(rAd-RⅡ)作用12 h后收集细胞培养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6和IL-8的水平.另外应用二维电泳和质谱分析鉴定rad-RⅡ作用后的差异表达蛋白.结果:2.μg/mL的可溶性IL-1RⅡ显著抑制了内膜细胞IL-6和IL-8的分泌.rAd-RⅡ感染内膜细胞后IL-1β刺激IL-8的分泌比磷酸盐缓冲液(PBS)和LacZ重组腺病毒(rAd-LacZ)对照组显著降低,而IL-6表达无显著差异.二维电泳分析有62个差异蛋白点,质谱分析鉴定出34个差异蛋白,大多数蛋白和细胞代谢与增殖相关.结论:IL-1RⅡ能阻断IL-1β对内膜基质细胞的作用,可能为EMs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日本大耳兔双光气肺损伤后 ,肺泡和肺Ⅱ型细胞磷脂的变化及机制。方法 将 35只纯种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 (10只 )、中毒即刻组 (5只 )、中毒 2h组 (5只 )、中毒 4h组 (5只 )、中毒 8h组 (5只 )、中毒 12h组 (5只 ) ;染毒浓度为 30 0 μg·L-1,中毒后按不同时间点放血法处死实验动物 ,取肺并用肺灌洗液对支气管肺泡进行多次灌洗 ,吸集灌洗液离心取上清 ,检测灌洗液中磷脂含量的变化 ;肺组织作冰冻切片 ,显微分光光度计吸收光谱法进行磷脂定量分析。结果 双光气染毒大鼠后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不同时间点的肺泡内磷脂含量明显降低(P <0 .0 1)。双光气致肺损伤初期 ,肺Ⅱ型细胞和肺泡内磷脂含量迅速下降 (P <0 .0 1) ,表现为磷脂分泌功能降低 ;染毒 2h后 ,肺Ⅱ型细胞内磷脂合成增加 ,分泌到肺泡内的磷脂也略有升高 ,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染毒 4h后 ,迟发毒性反应加重 ,表明无论磷脂合成还是分泌功能都受到影响 ,虽然尚存在较低的磷脂分泌功能 ,但回升速度减缓 ;染毒 8h后 ,肺泡内的磷酯含量也呈降低趋势。随染毒时间的变化 ,肺Ⅱ型细胞内外磷脂含量呈对应性改变。结论 双光气中毒可造成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分泌磷脂功能障碍 ;肺损伤早期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减少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的亚通路信号蛋白-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1/2)、P38和c-氨基末端蛋白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在大鼠光气吸入肺损伤组织中的表达及各通路在光气吸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气对照组、光气吸入组、PD98059(ERK1/2特异性阻断剂)、SB203580(P38特异性阻断剂)和SP600125(JNK特异性阻断剂)干预组,每组6只,应用定向流动光气吸入装置,复制大鼠光气(8.33 L/mg)吸入性肺损伤的模型,空气对照组吸入空气,3个干预组均在光气(8.33 L/mg)吸入前给予PD98059、SB203580、SP600125.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 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MAPKs(ERK1/2、P38、JNK)蛋白及磷酸化蛋白p-MAPKs (p-ERK 1/2、p-P38、p-JNK)的定性定量表达.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计数支气管灌洗液(BALF)中中性粒细胞数、测定肺湿干比.结果 空气对照组仅肺泡上皮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见少量p-ERK1/2、p-P38、p-JNK阳性表达;光气吸入组p-ERK1/2、p-P38、p-JNK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广泛分布于肺内细胞:肺泡上皮细胞、气道上皮细胞、胸膜间皮细胞、浸润炎细胞及间质纤维细胞;干预组p-ERK1/2、p-P38、p-JNK阳性细胞数减少.各组ERK、P38、JNK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光气吸入组较空气对照组p-P38、p-JNK蛋白表达增强,3个干预组的p-ERK1/2、p-P38、p-JNK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光气吸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空气对照组[中性粒细胞计数:(2.05±0.75)×104,肺湿干比:(3.64%±0.72%)]比较,光气吸入组肺损伤程度严重,表现出肺损伤的典型病理学特征,且BALF中中性粒细胞数[(10.78±2.16)×104]增多,肺湿干比(7.65%±0.58%)升高,SP600125干预组和SB203580干预组BALF中中性粒细胞数[SP600125组:(7.86±2.12)×104,SB203580组:(8.43±1.51)×104]和肺湿干比[SP600125组:(6.10%±0.97%),SB203580组:(6.09%±1.43%)]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光气吸入可能激活MAPK信号通路,通过p-MAPKs表达增加在光气吸入后的肺损伤中发挥作用,其中以p-P38、p-JNK活性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肝癌的关键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对GEO公共数据库中获取的四组肝癌和癌旁组织基因表达芯片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首先用R数据包中的limma程序分别对各数据集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初筛,再进一步应用Robust rank aggregation(RRA)法筛选出四组数据集共同差异表达的关键基因。结果:通过筛选共获得26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76个,下调基因193个,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与现有文献报道一致。结论:RRA法是一种对多组基因表达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的可靠方法。本研究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有望对肝癌发生的机制研究、肿瘤标志物的筛选以及治疗靶点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感染小鼠肾脏的基因表达谱差异变化,探究宿主早期免疫和炎症反应过程。方法 2013年8月分别利用UPEC132菌株和磷酸缓冲液(PBS)经尿道逆行感染小鼠各20只,感染后于4和8h处死并解剖取其肾脏,随机取两组中4和8h各2只小鼠单侧肾,提取其RNA,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其差异表达基因,并利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信号通路分析。结果与PBS对照组相比,UPEC感染组小鼠肾脏在4和8h分别有204个和1 323个基因差异表达,KEGG通路分析共有59个差异表达基因直接与宿主细胞的6条炎症和免疫信号通路相关,包括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抗原加工与呈递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白细胞跨内皮迁移信号通路及自然杀伤性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信号通路。结论利用表达谱芯片筛选得到的59个差异表达基因成为研究宿主早期免疫防御UPEC感染的潜在目的基因,为进一步揭示宿主与UPEC相互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过表达PRDM13慢病毒与感染阴性对照病毒的胶质瘤细胞mRNA存在的差异,筛选并分析抑制胶质瘤增殖、迁移相关的基因。方法通过胶质瘤细胞感染慢病毒,建立过表达PRDM13细胞模型,使用转录组测序方法检测两组中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分析。结果过表达PRDM13慢病毒细胞模型成功建立,过表达PRDM13可以改变U87细胞的形态,转录组测序检测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结论找到抑制胶质瘤增殖、迁移的相关基因,为进一步研究PRDM13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肿瘤基因组解剖计划获得的海量数据进行充分数据挖掘,筛选胃癌差异表达基因。方法采用数字化基因差异显示技术对肿瘤基因组解剖计划数据库中的4个胃癌和2个正常胃组织文库共300,783条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已知基因136个,其中胃癌中表达上调的有54个,下调82个,EST序列65条,其中上调24条,下调41,虚拟Northern和数字化显示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PTMA构建了全身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的基因表达图谱。结论充分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可以快速有效地筛选肿瘤差异表达基因,指导后续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筛选出来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验证,有望成为新的胃癌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SH)筛选分析噪声性听觉损伤易感与不易感豚鼠耳蜗差异表达基因。方法易感组与不易感组豚鼠耳蜗组织利用Trizol法分别提取总RNA;SmartTM技术分别合成cDNA;SSH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筛选噪声性听觉损伤(NIHL)易感与不易感豚鼠耳蜗的明显差异表达基因片段148条,包括易感组豚鼠耳蜗表达上调73条和下调75条。同源性大于80%且匹配碱基大于100 bp的相关序列共34条,其中上调7条,包括多聚泛素基因、β珠蛋白和α珠蛋白等;下调27条,包括线粒体基因组(mtDNA)、热休克蛋白(HSP)和细胞周期非特异性因子1等。结论SSH是一种高效的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mtDNA和HSP与NIHL及其易感性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橙黄胡椒酰胺酯(AA)对脂多糖(LPS)诱导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转录组学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经LPS及AA处理后A549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RNA-seq技术筛选AA处理前后A549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将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以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 10μg/mL LPS可诱导A549细胞发生明显凋亡,凋亡率为(51.7±3.2)%,与正常组凋亡率[(4.8±0.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00,P<0.05);给予15~60μg/mL AA干预后,可明显抑制LPS诱导的细胞凋亡,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通过比较分析,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76个,其中显著下调的基因为9个,显著上调的基因为67个;依据作用通路分类,显著通路(P<10-3)的有2个,分别是细胞外基质受体互作通路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结论 AA可抑制LPS诱导的A549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炎症及黏附等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高原缺氧复合光气中毒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高原低压缺氧组(在模拟高原低压舱内2h)、光气中毒组(将动物放入动式染毒柜内3 min)、高原复合光气中毒模型组(将动物放人动式染毒柜内,固定染毒3 min后放入模拟高原低压舱内2h),在动物出舱后即刻及1、3h时观察动物呼吸频率及口唇颜色,并在不同时间点抽血,测定动脉血气,3h后颈动脉放血处死动物,开胸取肺,测定肺水含量、肺系数。结果 动物光气中毒后逐渐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口唇发绀,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呈渐进性发展,高原复合光气中毒模型组动物光气中毒后进入模拟高原低压舱内,呼吸频率进一步加快,发绀更为严重,3个时间点的动脉血氧分压均明显低于高原低压缺氧组和光气中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肺水含量、肺系数均明显增加,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成功建立了高原缺氧复合光气中毒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该模型显示高原低压缺氧复合光气中毒造成中毒症状加重,低氧血症进一步加重,肺损伤程度更加严重,该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高原环境下光气中毒的分子学机制及其救治奠定了基础,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受体Ⅱ型(IL-1R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细胞经过可溶性IL-1RⅡ或IL-1RⅡ重组腺病毒(tAd-RⅡ)作用12h后收集细胞培养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6和IL-8的水平。另外应用二维电泳和质谱分析鉴定rAd-RⅡ作用后的差异表达蛋白。结果:2.0ug/mL的可溶性IL-1RⅡ显著抑制了内膜细胞IL-6和IL-8的分泌。rAd-RⅡ感染内膜细胞后IL-IB刺激IL-8的分泌比磷酸盐缓冲液(PBS)和LacZ重组腺病毒(rAd-LacZ)对照组显著降低,而IL-6表达无显著差异。二维电泳分析有62个差异蛋白点,质谱分析鉴定出34个差异蛋白,大多数蛋白和细胞代谢与增殖相关。结论:IL-1RⅡ能阻断IL-1β对内膜基质细胞的作用,可能为EMs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基汞神经毒性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方法利用基因芯片筛选大鼠暴露体重剂量为0·5mg/Kg的氯化甲基汞后脑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分析其功能。结果基因表达谱中差异表达基因共有303条,其中上调基因为170条,下调基因为133条。发生显著性改变的功能基因主要涉及到①免疫应答及解毒作用;②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③细胞信号传导;④神经传导;⑤细胞增殖与分化;⑥细胞凋亡;⑦其它未知功能等7组。在暴露组样本中,脑中有关细胞信号传导和神经传导功能基因发生了特别显著的差异表达。结论甲基汞通过对信号传导过程的影响,发挥其神经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TNF-α诱导人蜕膜细胞异常凋亡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为了解病理妊娠蜕膜细胞基因表达及药物治疗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体外常规进行人蜕膜细胞培养,选用适宜浓度的TNF-α诱导建立人蜕膜细胞异常凋亡模型,采用人全基因组17KcDNA基因芯片分析TNF-α作用后的基因表达谱变化情况,分析基因的变化趋势.结果:TNF-α诱导蜕膜细胞后检出基因9 320条,上调基因36条,下调基因48条.表达上调的已知基因主要为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和抑制剂基因、DNA损伤及修复基因,另外还有氧化压力和炎症损伤基因等.表达下调的基因与细胞营养、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及信号转导相关.结论:TNF-α诱导蜕膜细胞异常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SD大鼠4只作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提取MSCS;60只大鼠制做脊髓横断损伤模型,细胞移植组24只,PBS(磷酸盐缓冲液)液组24只,空白对照组12只.于脊髓损伤后第7天,无菌条件下,细胞移植组以微量注射器缓慢注入含MSCS的培养液5μl,PBS组注入缓冲液体5 μl,对照组未加任何干预因素.分别于术后7、14、28 d麻醉下行心脏灌流固定取T10节段脊髓,细胞移植组与磷酸盐缓冲组取出损伤节段的脊髓(8只/时点),空白对照组于同一节段取出相应脊髓(4只/时点).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MSCS移植后大鼠脊髓损伤区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 细胞接种24 h后贴壁生长,72 h细胞增殖,有细胞团形成,在传代过程中,4代以前的细胞倍增时间约为4~6 d,至10代以后细胞增殖能力有所减弱,胞体变得扁平,若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则可维持基增殖能力和形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正常大鼠脊髓组织中有一定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后第7、14及28天,细胞移植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均高水平表达,与缓冲液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 d:0.31±0.03 vs 0.25±0.04,P<0.01).结论 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后通过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轴突的再生可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