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用胺碘酮在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其对左房大小的影响。方法52例房颤患者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引下行射频消融术,术后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A组,25例)给予胺碘酮治疗,胺碘酮加厄贝沙垣组(B组,27例)给予胺碘酮加厄贝沙坦。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大小及房颤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A组房颤发生率(28%)明显高于B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左房内径较A组明显缩小(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用胺碘酮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维持窦性心律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并可逆转左房扩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90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5例采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45例则单用胺碘酮,不使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其余如抗凝等药物治疗相同。随访3个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钾血镁、血压等,根据是否复发心房颤动等评价用药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房颤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2.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2%,并且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他如胸闷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可明显降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胺碘酮对胸腔镜下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律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腔镜下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n=90)和对照组(n=90),两组均采用负荷量加维持量给药方案,胺碘酮组在麻醉诱导后静脉应用胺碘酮负荷量150 mg,随后以1 mg/min泵速维持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则泵入等量生理盐水。结果:胺碘酮组消融完成后、电复律后、手术结束时房颤转复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胺碘酮组术中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术中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趋于稳定(P < 0.05),术中正性肌力药和缩血管药用量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胸腔镜下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中静脉应用胺碘酮,可提高消融完成后整体房颤转复率和术中电复律成功率,且更利于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96例行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对照组给予华法林及胺碘酮治疗。结果:观察组复发率为6.25%,对照组为22.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hs CRP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观察组NT-pro BNP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可减少房颤早期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胺碘酮片对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的疗效。方法8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后予控制心力衰竭,等病情稳定后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复律。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各40例,每个亚组分为接受胺碘酮片组,沙库巴曲缬沙坦+胺碘酮片组,各20例,随访1年。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指标。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和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胺碘酮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后的左房内径均较术前缩小(均P<0.05),在维持窦性心律、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方面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均比单用胺碘酮片好(均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胺碘酮片比单用胺碘酮片能够更好地维持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窦性心律,改善其心房重构,提高LVEF,减少心力衰竭的再发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应用氯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心房颤动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随机分为射频消融组30例和射频消融+药物组(氯沙坦联合胺碘酮)30例,术后评价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术后6、12个月分别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确定房颤复发情况,超声心动图复查心脏结构和功能。结果 60例均完成治疗及随访。射频消融组、射频消融+药物组完成环肺静脉电学隔离后各有3例和4例患者直接转为窦性心律,通过消融三尖瓣峡部各有2例患者转为窦性心律,进一步消融及电复律各有25例和24例转为窦性心律。随访中2组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均有所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射频消融组房颤复发率60.0%(18/30),而射频消融+药物治疗组房颤复发率33.3%(1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口服氯沙坦联合胺碘酮可以更有效地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7.
胺碘酮治疗外科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胺碘酮对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给予胺碘酮(可达龙)150mg静脉注射,继之以5txg/(kg·min)持续静脉泵入48h,无论窦性心律恢复与否,加用胺碘酮片剂(可达龙片)200mg,3次/d,口服1周;200mg,2次/d,口服1周;200mg,1次/d,连续口服3月。结果2例患者24h内恢复窦性心律,4例患者于口服2周内恢复窦性心律,3例3个月后仍未恢复窦性心律。结论胺碘酮治疗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房颤有较好的疗效,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常规口服胺碘酮能够有效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的作用。方法:选择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患者78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仅给予胺碘酮治疗)和Ⅱ组(给予胺碘酮+辛伐他汀治疗),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房颤复发率。结果:治疗前后,Ⅰ组CRP(mg/L)分别为3.24±0.12和3.20±0.13(P〉0.05),Ⅱ组分别为3.22±0.13和2.15±0.11(P〈0.05)。Ⅰ组和Ⅱ组的房颤复发率分别为42.11%和23.68%(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可以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可能与其抗感染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患者8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给予胺碘酮+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43例仅给予胺碘酮治疗,随访1年,观察心房颤动发作时及转复窦性心律后1月、6月、1年时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变化水平及房颤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心房颤动的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心房颤动发作时的CRP水平明显高于窦性心律时的CRP水平(P<0.01)。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可以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其机制可能与辛伐他汀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0例老年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联合用药组(卡托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12个月,计算两组治疗后第3、6、9、12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及治疗后第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研究期结束后各组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具有显著性,但两组间治疗后血压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9、12个月,联合用药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胺碘酮组.两组间左心房内径在治疗后12个月时胺碘酮组显著高于联合用药组.结论:卡托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可抑制左房扩大,并有效预防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口服氯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心房颤动复发及心房结构的影响。方法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射频消融组50例和射频消融+药物组(氯沙坦联合胺碘酮)50例。术后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确定心律失常发作情况,超声心动图复查心脏结构和功能。结果电学隔离后15例患者转为窦性心律(射频消融组8例,射频消融+药物组7例),每组各有4例患者转为三尖瓣峡部相关心房扑动,消融三尖瓣峡部后转为窦性心律。其他患者通过进一步消融及电复律转为窦性心律。与射频消融组比较,射频消融加药物组术后1 a左心房前后径减小,而心功能无明显变化。随访过程中射频消融组心房颤动复发率为60.0%,射频消融加药物组心房颤动复发率为3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口服氯沙坦联合胺碘酮可有效维持窦性心律,使左心房前后径减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1月我院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30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房颤类型:阵发性心房颤动26例,持续性/长时间持续性心房颤动4例。结果本组共行40次消融术,30例患者术中均达到消融终点,平均能量25 W。30例房颤患者消融术全部成功。仅环形隔离右上下肺静脉者1例,同时环形隔离左、右上下肺静脉者12例。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肺静脉狭窄、心肌穿孔、血气胸、心脏停搏和食管穿孔等并发症。3例房颤患者术中发生迷走反射,注射阿托品后恢复正常。其中2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消融术中转为窦性心律16例,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停用胺碘酮或心律平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可以降低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微创、时间短、手术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讨论有肾移植病史的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以7例因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进行射频消融的有肾移植病史的房颤患者为病例组,按照1:6配对原则(年龄、性别和房颤类型)选择对照42例。对比分析复发率、围术期合并症和造影剂肾病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中均无围术期合并症和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在随访12个月时,有肾移植病史的房颤患者复发率更高(时序检验,P=0.027)。结论 有肾移植病史的房颤患者可以安全地施行射频消融术,但这类患者进行消融术后更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并发心脏压塞的病例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3月在笔者医院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患者112例,分析其发生心脏压塞的发生率、临床特点、抢救效果。结果 112例患者中,6例患者发生心脏压塞,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患者心脏压塞发生率为5.35%。6例发生心脏压塞的患者中5例患者发生在术中,1例发生在术后2h。6例患者心脏压塞的首发表现主要为低血压、恶心、胸痛、意识模糊/意识丧失。本研究中6例患者经紧急处理后,其血流动力学能保持稳定,经心脏超声检查心包内未再有心包积液渗出。结论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并发心脏压塞需要早认识、早发现,心包穿刺引流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房颤患者后左房容积指数(LAVI)的变化,及讨论LAVI对RFCA后房颤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接受RFCA治疗的房颤患者68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脏结构的变化,并分析RFCA后房颤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RFCA患者治疗后1年后复查LAVI明显减低,LAVI与房颤复发独立相关。结论RFCA治疗有助于心肌结构的改善,LAVI可用于预测RFCA后心房颤动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报道2侧局灶性房颤的射频消融结果。方法 常规穿刺置入冠状窦电极、希氏束电极,右室心尖电极和/或右房Halo电板,确定诱发房颤的房早起源的大致部位,对起源于左房者,穿刺房间隔,置入标测电板至左、右上肺静脉和左下肺静脉,确定起源后进行电隔离消融。结果 例1为阵发性房颤.起源于左上肺静脉,例2为“无休止性”房颤,起源于右房后侧游离壁。例1采用8mm大头消融电板,对左上肺静脉主干进行片状消融,功率20W,放电7次,消融成功。例2先采用最早激动部位消融未成,后改为“井”形线性消融,获得即刻成功。随访16和15个月,例1房颤未发作,例2术后15d房颤复发。术中、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局灶性房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手术配合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20例,同时予以术前、术中及术后有效的护理配合。20例房颤患者中男14例,女6例,年龄35-78岁,平均(47.1±3.4)岁,房颤病史3-20年,平均(18.1±6.5)年。其中16例为阵发性房颤,4例为持续性房颤。结果本组20例行射频消融术患者中无一例死亡,均完成肺静脉电隔离;手术时间2.5-3.0 h。术中2例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反应,经处理停止操作后恢复。随访6-12个月,共2例(10%)近期(术后3个月内)出现房早、房速及房扑等房性心律失常,2例(10%)远期(术后3个月后)复发房颤持续时间〉30 s;均经过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处理后主观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心功能明显改善;远期复发患者经沟通症状改善,未接受二次射频消融治疗。结论射频消融术可明显提高心房颤动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术后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对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重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生理、心理负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