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2.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由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起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近年来,隐孢子虫病的检出率逐年增高,已被列为世界最常见的6种腹泻病之一。犬隐孢子虫病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本文对犬隐孢子虫病的病原分类、虫体形态和寄生部位、流行病学特点、诊断、防治等方面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为犬隐孢子虫病的有效防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隐孢子虫和隐孢子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61,自引:3,他引:58  
190 7年著名寄生虫学家Tyzzer在作小鼠粘膜组织切片时发现大量虫体 ,并定名为小鼠隐孢子虫 (Cryptosporidiummuris) ,1 91 2年Tyzzer在小鼠小肠中查到相似虫体 ,但认为是另一种虫种 (C .parvum) ,因为该虫种比C .muris小而且内生发育阶段局限于小肠上皮。1 95 5年Slavin报道C .meleagridis感染火鸡小肠出现急性临床症状 ,其特征是严重腹泻 ,但死亡率低 ,首次证明隐孢子虫的强致病性。在腹泻犊牛小肠中检测到隐孢子虫后更进一步引起兽医的兴趣 (Pancieraetal.,1…  相似文献   

4.
隐股点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解剖了164例大隐静脉,从临床实用角度出发、对隐股点(Sapheno-femoral junction)处大隐静脉的管径,隐股点的体表投影,大隐静脉属支注入隐股点距离进行观察和测量.提出了用耻骨结节及髂耻连线中、内1/3分界点的两点确定隐股点定位法,并对临床应用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6.
外显自尊、相对内隐自尊和整体内隐自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自尊量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三种方法测量自尊,并比较三者的关系。方法:外显自尊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的中文修订版,内隐自尊采用inquisit 3编制两个实验程序:我-他人IAT(实验1)和我SC-IAT(实验2)。结果:①被试整体外显自尊水平比较高,我-他人IAT和我SC-IAT实验的内隐效应显著,并且都显示在内隐层面被试对自己有较高的评价。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均不存在性别差异。②外显自尊与我-他人IAT不相关,但与我SC-IAT呈显著负相关。我-他人IAT与我SC-IAT之间相关不显著。结论:我-他人IAT测量的是相对内隐自尊,而我SC-IAT测量的是整体内隐自尊,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隐神经及其髌下支穿Hunter’s管前壁的形式及位置,并以腹股沟韬带中点至股骨内上髁最突出点的连线为标准,测量了缝匠肌前缘距该线以及隐神经穿出点距连线远端的距离。为探讨隐神经卡压症的病因、症状及选用的治方方法提供了应用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内隐自尊自从提出以来其测量的方法就引起人们大量的关注与争议。本文从内隐自尊的概念和操作定义入手,就内隐自尊测量的内隐特性是否是无意识的以及内隐自尊测量方法是否纯粹是基于"与自我联结"强度大小的角度,对内隐自尊测量方法内隐特性的假设提出了质疑,并在深入分析目前内隐自尊测量方法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未来内隐自尊测量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 (下称隐脑 )发病率呈日益上升的趋势 ,由于耐药菌株的增多应探讨新生隐球菌耐药基因及产生的原因。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对住院 2 1例“隐脑”病人 ,从脑脊液中分离出新生隐球菌 ,检测耐药基因。临床标本均从福州市三级医院住院“隐脑”病人的脑脊液中分离 ,且病人均经过两性霉素B、大扶康等治疗 6 5~ 80d。根据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作用靶酶羊毛甾醇 14α 去甲基化酶基因 ,设计的 1对引物P4 5 0 1和P4 5 0 2 。引物序列为 :P4 5 0 15′ ATGACTGATCAAGAAATYGCTAA 3′ ,P4 5 0 2 5′ TAACCTGGAGAA…  相似文献   

10.
隐神经收肌管段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8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隐神经及其髌下支穿Hunter's管(收肌管)前壁的类型。其中隐神经除有93.8%穿该管前壁腱板浅出外,尚有6.3%未穿该管前壁腱板。神经穿出处之裂孔按形态分为3种:裂隙形(隐神经为74.7%;髌下支为65.0%)、近圆孔形(隐神经为14.7%;髌下支为20.0%)、狭窄形(隐神经为为10.7%;髌下支为15.0%。并测量了神经穿出点的位置距Hunter's管前壁腱板上缘的长度、裂孔的长度和横径,为临床探讨隐神经卡压症的病因和治疗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内陷联想测验(IAT)对大学生的内隐成就动机进行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测验测试了32名被试,从性别、文理、年级和学历角度研究大学生的内隐成就动机.结果 ①大学生内隐成就动机在性别(t=-0.936,P>0.01)、文理(t=-1.7,P>0.01)上差异不正著;②大学生内隐成就动机在学历(t=-4.617,P<...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患者的内隐自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与抑郁症康复者之间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的差异。方法选取抑郁症患者和康复者各30名,分别用Rosenberg自尊量表测量被试的外显自尊,用内隐联想测验(简称IAT)测量内隐自尊,对两个组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抑郁症组的外显自尊水平显著地低于康复组,抑郁症组的内隐自尊水平与康复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抑郁症组外显自尊有低于内隐自尊的倾向,康复组外显自尊有高于内隐自尊的倾向。结论抑郁症组的外显自尊水平低于康复组,在内隐自尊上差异不显著;抑郁症组与康复组在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水平有着不同的组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大学生内隐成就动机的存在,分析和比较大学生内隐成就动机的差异。方法应用IAT测验测试了32名被试,从性别、文理、年级和学历角度研究大学生的内隐成就动机。结果①相容事件反应时比不相容事件反应时短,并达到了显著性水平(t=21.478,P=0.000);②大学生内隐成就动机在性别、文理上差异不显著(t=-0.936和-1.76,P=0.359和0.861);③大学生内隐成就动机在学历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t=-4.617和F=14.223,P=0.00)。结论内隐成就动机是客观存在的,在学历和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大学生的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的基本状况以及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的关系.方法 对61名大学生进行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测试与内隐联想测验.结果 大学生内、外控得分差异显著(t=7.766,P<0.001);大学生内隐自尊效应显著(t=-11.175,P<0.001);大学生内隐自尊与归因的总体情况呈显著负相关(r=0.317,P<0.05),与成功事件的内控归因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450,P<0.001);努力(t=2.076,P<0.05)和能力因素(t=2.261,P<0.05)高分组的内隐自尊高于低分组.结论 大学生倾向于做内控归因,并且内隐自尊呈积极状态;大学生越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内在因素,其内隐自尊越高;高内控归因水平的大学生内隐自尊体验高,而外控归因水平高低不影响大学生内隐自尊水平的变化,反映着大学生自我认知的成熟.  相似文献   

15.
隐孢子虫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原,不但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甚至威胁人类健康,已成为全球寄生虫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本文就隐孢子虫在分类学上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自尊的价值取向问题进行了测量和研究,即大学生在能力和道德价值取向上内隐自尊效应的差异。方法采用Inquist心理软件编制的内隐联想实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对88名在校大学生自尊的能力和道德两方面的价值取向进行测量,并比较不同性别的能力和道德取向间的差异。结果①道德取向和能力取向的内隐联想实验均产生了IAT效应(d1=1.24,d2=0.64);②道德取向的内隐自尊效应与能力取向的内隐自尊效应差异显著(t=2.613,P<0.05);③能力内隐自尊效应与道德内隐自尊效应在性别上均存在显著差异(t1=-2.148,df=45,P<0.05;t2=-2.190,df=41,P<0.05)。结论道德内隐自尊效应要优于能力内隐自尊效应。在东方文化的背景下,内隐自尊效应明显,尤其体现在男性方面,即无论是道德还是能力方面都倾向于对自我持有积极地评价,但其强度仍不如西方人。  相似文献   

17.
逆行岛状隐皮瓣应用的解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2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膝降动脉及其隐支的行程和股动脉在股内侧的其它皮支的分布情况,并测量了它们的血管外径.为逆行岛状隐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解剖学依据.根据其解剖学特点.设计了经缝匠肌前、后及带缝匠肌切取三种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解剖甲醛固定男性尸体1具,年龄30岁左右。发现其在右下肢浅筋膜内有一粗一细两条大隐静脉分别起自足背静脉弓。近内踝侧大隐静脉较细,直径约3.2mm;其外侧大隐静脉较粗,直径约4.3mm,并有隐神经与之相伴(图1)。2支大隐静脉经在内踝前方间距约22.0mm,在距内踝上12.3mm处相交叉,交叉后粗、细两支大隐静脉分开上行至小腿内侧、膝关节内侧(图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蝶窦外侧隐窝真菌球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以及鼻内镜辅助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蝶窦外侧隐窝真菌球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8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福建省龙海市第一医院以及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九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5例真菌性鼻窦炎合并蝶窦外侧隐窝真菌球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4例,年龄 26~64岁。5例术前均行鼻窦CT检查,其中3例行鼻窦MRI检查。均采用鼻内镜辅助下经泪前隐窝入路行蝶窦外侧隐窝真菌球切除术治疗,从上颌窦后壁进入翼腭窝后暴露蝶窦外侧隐窝前壁,打开外侧隐窝前壁处理隐窝内真菌球。术后门诊定期复诊6个月,采用1997年海口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1)鼻窦CT检查示:蝶窦腔及外侧隐窝内软组织结节状不规则增生,密度较高,不均匀;窦内增生软组织上见点状或斑块状高密度钙化影,也可呈线状密度增高影。鼻窦MRI示:T1WI示蝶窦及外侧隐窝内为密度等信号和不规则的低信号,T2WI示蝶窦及外侧隐窝内高信号。(2)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 5例均治愈。结论 蝶窦外侧隐窝真菌球有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鼻内镜辅助下经泪前隐窝入路处理蝶窦外侧隐窝内的病变,手术操作方便,能够直接到达蝶窦外侧隐窝,较为彻底清除隐窝内真菌性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目的:研究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以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不同组合与抑郁的关系。方法:先通过大规模测试筛选出抑郁状态组,再把抑郁状态组和正常组被试的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分别进行调量,并对两者及其关系进行对比。结果:(1)抑郁状态下个体外显自尊水平显著地低于正常个体;(2)抑郁状态下个体内隐自尊水平和正常个体无显著差异;(3)对处于抑郁状态的个体而言,有内隐自尊高于外显自尊的倾向;对于正常个体而言,有外显自尊高于内隐自尊的倾向;(4)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状况在正常个体和处于抑郁状态的个体的身上显著不同。结论:抑郁状态的个体外显自尊水平低于正常个体,在内隐自尊上二者差异不显著,但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状况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