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抑郁症和癫痫共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抑郁症和癫痫共病组为1988年至2006年期间在我院住院,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并符合198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关于癫痫发作的临床和脑电图分类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司法精神病鉴定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情感性精神障碍司法精神病鉴定特点。结果:情感性精神障碍占同期鉴定案例的4.5%,以男性、21-40岁为多。凶杀案在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躁狂症,盗窃抢劫和性犯罪在躁狂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抑郁症。抑郁症和躁狂症部分责任能力与无责任能力评定例数相仿。结论: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涉及刑事案件有其大致规律,其责任能力评定有一定分歧,鉴定时应掌握全部材料作综合分析,并重视认知功能对辨认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重症抑郁障碍(MDD)是一种以持续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通常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和躯体症状。1980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DSM-Ⅲ)开始采用"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作为临床抑郁症的正规命名,以描述该症候群作为一种情感障碍的主要特征;而通用名词"depression"也兼指其他心理性抑郁障碍。重症抑郁障碍在所有精神障碍中的患病率最高,通常在青壮年发病,多为慢性迁延病程,易  相似文献   

4.
万拉法新临床应用125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盐酸万拉法新治疗各种精神障碍的疗效与副反应。方法:对2000年12月-2001年12月在心理科门诊的各种精神障碍患者,包括抑郁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焦虑症、社交焦虑症、强迫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作回顾性研究。应用Conner's简易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90项症状清单进行评估。结果:万拉法新对某些精神障碍均有一定疗效。结论:万拉法新是一种起新较快的抗抑郁剂,对某些精神障碍有一定疗效,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重症抑郁障碍(MDD)是一种以持续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通常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和躯体症状。  相似文献   

6.
双相和单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抑郁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分析了129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资料,希望能从中找到双相或单相病例在抑郁相对时的临床区别。结果发现除起病年龄、家族遗传倾向、和反复发作倾向,二者有别外;单相者的心境抑郁、无愉快感、及食欲减退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7.
精神障碍与血小板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神障碍的发病机理,多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神经递质和细胞内信号传导系统异常有关。血小板作为中枢神经细胞的外周模型,其生化异常可有效地反映精神状态病变时的脑内生化改变,对精神障碍和精神药理学研究有非常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单、双相抑郁症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单相抑郁及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之间作临床比较。1 对象与方法为我院 1 995年 6月~ 1 998年 6月住院 ,符合CCMD- 2 - R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 ,排除双相混合、快速循环型及未特定的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共1 0 0例 ,其中单相 32例 ,男 1 5例 ,女 1 7例 ;平均年龄 (30  相似文献   

9.
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现象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现象学特征。方法: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心境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收集33例60岁以上首次发作的患者(老年组),30例18—50岁首次发作的患者(青壮年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老年组焦虑、激越、疑病、记忆减退、胃肠症状和伴发躯体疾病明显多于青壮年组,焦虑程度较青壮年组严重。老年组近期疗效比青壮年组差。结论:老年抑郁症症状特征及预后各方面均有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很多患者经过多种药物、足量足疗程的治疗仍然不能获 得满意的疗效,临床上称之为难治性抑郁症,随着对抑郁症病理机制更加深入的了解,各种非单胺假说 开始在抑郁症的新药研发中占据重要地位,如基于谷氨酸能、阿片系统、胆碱能系统等的抗抑郁药开展 了大量研究,现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双重抑郁症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随机多级抽样方法,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 DSM-Ⅳ-TR)为诊断标准,以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为诊断工具,以河北省流行病学调查的399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符合双重抑郁症诊断标准患者56例(双重抑郁症组),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患者343例(单一抑郁症组);采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 GAF)评定患者的功能状况.结果 399例抑郁症患者中,双重抑郁症的检出率为14.04%.单一抑郁症组和双重抑郁症组均有较高的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率,分别为39.94%和48.2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61,P>0.05);均以共病未特定的焦虑障碍、特殊恐怖症、广泛性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惊恐障碍、酒依赖/酒滥用等常见.双重抑郁症组患者精神运动性激越、优柔寡断、自杀未遂症状出现的频率均高于单一抑郁症组(P<0.05),2组均以忧郁特征为常见临床特征(>50%).2组GAF评分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4,P>0.05;x2 =0.655,P>0.05).结论 抑郁症中双重抑郁症的比例不低,共病其他精神障碍均较常见,但双重抑郁症患者自杀的风险更高,做事情总是优柔寡断.  相似文献   

12.
老年抑郁症药物治疗学研究进展(上)刘贤臣王英杰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精神障碍,随着新型抗抑郁药物的出现,抗抑郁药物种类的增加,如何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合理选择抗抑郁药物十分重要。Gerson等综述了1964~1986年间以55岁以上的老年抑郁症患...  相似文献   

13.
老年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广义的老年抑郁症指发生于老年期 (≥ 6 0岁 )的抑郁症 ,包括原发性 (含青年或成年期发病 ,老年期复发 )和见之于老年期的各种继发性抑郁。狭义的老年抑郁症特指≥ 6 0岁首次发病的原发性抑郁。国际疾病分类第 10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4版 (DSM Ⅳ )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版均未将老年抑郁列为独立诊断类别。然而就发病年龄、临床相而言 ,老年抑郁症与一般抑郁症又确有诸多不同。有人认为老年抑郁症可能就是抑郁症的一个特殊亚型 ,但尚无定论。 流行病学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由于调查方法如样本来源、年龄结构、筛…  相似文献   

14.
应激量表在焦虑症和抑郁症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Wheatley应激量表检查了门诊焦虑症和抑郁症病人,发现病人在治疗前后的应激评分有显著变化,且与Hamilton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显著相关。结果表明,抑郁症病人的应激评分为38.58,恐怖症为26.90,焦虑症25.75,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1.80),提示有精神障碍者的应激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6.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表现的神经精神障碍临床特点,回顾分析作者临床所见11例的临床表现。共计SLE 25例,其中有神经精神障碍者11例,占44%,2.多见于病程第4 ̄5年,但有2例以神经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3.神经精神障碍可能与狼疮的活动性有关,但有部分病例是激素所致。SLE易表现出神经精神障碍,临床医生应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摇头丸"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转归. 方法:对滥用"摇头丸",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11例作临床分析. 结果:"摇头丸"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为类精神分裂症症状,有幻觉、妄想、行为怪异等,并对心脏、肾脏等有损害.脱离毒品及解毒、对症、支持等相应处理可消除精神病性症状. 结论:"摇头丸"影响或损害了滥用者的神经系统,经及时脱离毒品以及对症治疗,精神病性症状均在短时间内消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医学心理科门诊患者躯体化症状的临床特征以及抗抑郁药物对伴发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躯体化症状为主诉至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医学心理科门诊就诊的188例患者,分析其症状分布的特征、精神障碍的诊断构成,并对被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中的39例给以帕罗西汀治疗,应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分,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睡眠障碍、心、肺部不适、头部不适以及胃肠道不适为最常见的躯体化症状,而临床上常常会被诊断为抑郁症、焦虑障碍、躯体形式障碍以及精神分裂症等其他精神障碍.其中39例以躯体化症状就诊的被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在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四周以后,HAMD17、HAMA的平均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 躯体化症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几乎所有的精神障碍都有可能伴发躯体化症状,帕罗西汀对以躯体化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是以持久显著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特异性评估抑郁症的指标和技术仍然是一个难题,寻找高效、准确的抑郁症诊断方法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抑郁症患者存在眼动数据的异常。文章概述了眼动技术在抑郁症诊断中的应用情况,主要在基本指标、实验范式和对注意力偏向的识别方面进行阐述,并对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血浆NT、SS及β-EP的含量变化。   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30名正常人对照及 50例情感性精神障碍者治疗前及症状缓解后上述 3个指标。  结果 全部病人血浆NT和SS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 (P <0 0 1 )。β -EP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 (P <0 0 1 )。  结论 提示NT、SS及β -EP可能参与情感性精神障碍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