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和来源的苦参药材中氧化苦参碱和苦参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苦参中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苦参中苦参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比较了10批不同产地和来源的苦参药材中氧化苦参碱和苦参总黄酮的含量,其中河南产苦参(批号:110613)氧化苦参碱含量最高,广西产苦参(批号:110930)中苦参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的苦参。结论不同产地和来源的苦参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在临床用药时应引起重视,在含苦参的复方制剂生产中应建立药材的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黔产苦参生长区域海拔高度、年平均温度、年平均降雨量、年平均日照量及其根中苦参总碱含量,探讨这些生态环境因素对苦参总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波技术提取苦参根中苦参总碱类成分,薄层色谱法对苦参中生物碱进行定性鉴别,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参总碱含量。结果不同生态环境因素的黔产苦参中苦参总碱含量差异较大,苦参总碱含量与采样区域海拔高度和年平均降雨量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723(P0.05)、﹣0.831(P0.05)。结论海拔高度和年平均降雨量对黔产苦参中苦参总碱的含量有显著性影响,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日照量对其无显著性影响,为苦参科学的人工栽培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苦参的几种饮片加工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参为常用中药。有清热、燥湿、杀虫的功能,近年研究证明有抗心率失常、抗病原体、抗肿痛和升白细胞、利尿、平喘等多种生物活性。苦参中含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多种生物碱,是苦参的主要有效成分。苦参总碱的含量与炮制加工方法有关。由于各地炮制方法和工艺不同,炮制品中苦参总碱的含量亦有较大差异。本实验试图探讨不同切片加工方法对苦参中苦参总碱含量变化的影响。实验部分一、样品制备鲜苦参:系在山东莱阳八月份采集的野生苦参,去净茎枝泥土供用。经鉴定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根。样品1:鲜苦参直接切片,晒干。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20,(6)
目的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苦参的基因组大小。方法摘取新鲜的苦参嫩叶,用大豆William 82作为内标,用Galbraith's裂解液提取苦参细胞核悬液,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苦参和大豆的荧光强度。结果估测出苦参的基因组大小约为2.36 Gb。结论该方法明确了苦参的基因组大小,可为破译苦参基因组的方案选择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来源苦参药材中氧化苦参碱和苦参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苦参中氧化苦参碱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苦参中苦参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比较了10批不同产地、来源苦参药材中氧化苦参碱和苦参总黄酮的含量,其中河南产苦参(批号110613)氧化苦参碱含量最高,达19.53 mg·g-1,广西产苦参(批号110930)中苦参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的苦参,为14.44 mg·g-1.结论:不同产地、来源苦参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在临床用药时应引起重视,在含苦参的复方制剂生产中应建立药材检测的可控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苦参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动物选用河南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雌雄封闭群昆明种小鼠20只,进行体内抑瘤实验,为腹水型小鼠S180肉瘤接种2×10~5/只细胞,24h后将其随机分为2.5g/kg苦参组、5.0g/kg苦参组、10.0g/kg苦参组、对照组四组,每组5只。苦参组采用0.1ml苦参溶液灌胃,每天1次,饮水中不再将药液加入,给药剂量分别为2.5、5.0、10.0g/kg;对照组小鼠任意应用自来水。同时进行体外抑瘤实验,苦参组将不同浓度(5μg、10μg、20μg、40μg)的苦参药液加入到每孔中,平行作3孔,对照组不将苦参加入其中,然后对四组小鼠的抑瘤率、不同苦参含量小鼠的瘤细胞生长抑制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g/kg苦参组、5.0g/kg苦参组、10.0g/kg苦参组小鼠的瘤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10.0g/kg苦参组小鼠的瘤重显著低于2.5g/kg、5.0g/kg苦参组(P0.05),抑瘤率显著高于2.5g/kg、5.0g/kg苦参组(P0.05),5.0g/kg苦参组小鼠的瘤重显著低于2.5g/kg苦参组(P0.05),抑瘤率显著高于2.5g/kg苦参组(P0.05);200μg/ml苦参含量小鼠的瘤细胞生长抑制率显著高于100μg/ml苦参含量小鼠(P0.05)。结论:中药苦参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苦参的薄层色谱鉴别特征,建立苦参薄层色谱鉴别的专属性方法。方法:采用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超声处理样品,硅胶G板分离鉴别苦参中黄酮类成分。结果:薄层色谱检出苦参酮、苦参醇Ⅰ、三叶豆紫檀苷、高丽槐素和槐属二氢黄酮G,色谱斑点清晰,能有效提供苦参的鉴别特征。结论:方法可行,重复性好,专属性强,为完善苦参薄层鉴别方法提供了实验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苦参生物硷抗小鼠移植性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苦参又名地槐、野槐、牛参等,为豆科原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我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是传统药材之一。东汉时期的名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述:"苦参性苦、寒","主心腹结气,癥瘕积聚"。具有"燥湿、解毒"之功能。因此,我们根据山西野生苦参资源丰富的特点,将原植物苦参分离、纯制而得到的苦参硷(Matrine),脱氢苦参硷  相似文献   

9.
该文基于中药资源化学及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的研究思路及开发策略,以苦参种子资源化利用为目的,采用UPLC-QTOF-MS和UPLC-TQ-MS联用技术分析了苦参成熟干燥种子中生物碱类资源性化学成分的组成及其含量,并与同属近缘植物苦豆子成熟干燥种子进行比较,以期发现苦参种子的潜在资源利用价值。研究结果显示:苦参种子与苦豆子种子所含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组成具有高度相似性;苦参及苦豆子种子中7种生物碱总量分别为11.203,15.506 mg·g-1。其中,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在苦参种子中的含量较为丰富,提示苦参种子可作为获取苦参碱类生物碱的重要原料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研究结果为苦参种子的资源化利用及产业化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创新苦参资源价值,提升苦参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2,(1):130-134
目的:基于苦参的传统功效,从利尿、抗炎、免疫增强等方面开展野生与栽培苦参药效学对比研究。方法:采用小鼠耳肿胀和肉芽肿方法考察野生与栽培苦参的抗炎作用;以滤纸片称质量法收集小鼠不同时间段的排尿量和各时间段平均排尿量,考察其利尿作用;以小鼠炭粒廓清、环磷酰胺所致大鼠免疫损伤模型,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考察其免疫增强作用。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野生与栽培苦参3、6 g/kg组排尿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等剂量野生苦参组比较,给药2 h后栽培苦参3、6 g/kg组排尿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野生与栽培苦参6 g/kg组可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率(P<0.01);与等剂量野生苦参组比较,栽培苦参3 g/kg组耳肿胀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比较,野生1.5、3、6 g/kg组与栽培苦参3、6 g/kg组可显著升高小鼠肉芽肿抑制率(P<0.01);与等剂量野生苦参组比较,栽培苦参1.5、3、6 g/kg组肉芽肿抑制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野生与栽培苦参各组均可显著升高小鼠炭粒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P<0.01);与等剂量野生苦参组比较,栽培苦参1.5、3 g/kg组炭廓清指数及吞噬指数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免疫损伤大鼠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显著降低(P<0.01),白细胞及红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1),免疫损伤小鼠皮肤伊文斯蓝吸光度值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野生苦参1、2、4 g/kg组与栽培苦参2、4 g/kg组可明显升高大鼠脾脏、胸腺指数(P<0.05或P<0.01),野生苦参2、4 g/kg组与栽培苦参1、2、4 g/kg组可明显升高白细胞、红细胞数量(P<0.05或P<0.01),野生与栽培苦参3、6 g/kg组可提高小鼠皮肤伊文斯蓝吸光度值(P<0.01);与等剂量野生苦参组比较,栽培苦参2、4 g/kg组胸腺指数、白细胞及红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栽培苦参3、6 g/kg组小鼠皮肤吸光度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野生与栽培苦参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利尿,抗炎及免疫增强作用,在相同剂量下野生苦参作用效果优于栽培苦参。这一结果为临床上苦参栽培品代替野生品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临床医师在栽培苦参用法用量方面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苦参根(3kg)用甲醇室温提取7d,得到甲醇提取物(352g)。将其混悬于水中,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部分显示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此部分上硅胶柱,用丙酮-己烷洗脱得到8个部分,其中活性部分进一步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苦参醇E(90mg)、苦参醇B(100mg)、苦参黄酮G(sophoraflavanoneG,80mg)、苦参醇L(60mg)、苦参醇M(30mg)、次苦参黄素(50mg)、kurarinone(20mg)、苦参醇L(90mg)、鸦胆醇(kosamol,40mg)、去甲苦参素(norkurarinol,143mg)、苦参素(kurarinol,72mg)、苦参醇H(80mg)。其中次苦参黄素、kurarinone和norkurari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苦参Sophora flavescens不同组织样品中生物碱类成分的LC-MS分析,探讨苦参中生物碱类成分的质谱裂解规律及其在不同样品中的异同。方法 首先利用UPLC-Q-Exactive-OrbitrapMS对5年生苦参根中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全面的鉴定分析。再利用UPLC-QQQ-MS/MS技术,对苦参无菌幼苗不同组织部位(根、茎、叶)、苦参愈伤组织中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各样品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异同。结果 从5年生苦参根中共鉴定出47个生物碱类成分;利用UPLC-QQQ-MS/MS对其中17个主要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不同苦参样品中生物碱类成分差异明显,其中苦参无菌幼苗各组织部位中生物碱的含量相对较高。结论 建立了一种苦参生物碱类成分快速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从5年生苦参根中快速鉴定出47种生物碱;通过对苦参不同组织样品中17个生物碱类成分的定量分析,为后续利用比较转录组测序技术,挖掘并鉴定苦参中生物碱类成分生物合成关键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苦参方凝胶离体透皮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传统中药方剂苦参方提取物凝胶,并考察其离体透皮吸收效果。方法:苦参方有效部位生物碱的提取采取醇提-大孔树脂纯化法,挥发油提取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将提取物制成凝胶,以离体SD大鼠腹部皮肤为渗透屏障,采用Valia-Chien水平扩散池和Franz垂直扩散池,比较苦参方水提液、苦参方纯化提取物溶液、苦参方凝胶的透皮吸收效果,HPLC测定透皮接收液中苦参生物碱的含量。结果:以累积透皮量、透皮速率、时滞为指标,苦参方纯化提取物生物碱的透皮吸收效果优于水提物,制成凝胶后,透皮吸收效率显著改善。结论:苦参方凝胶可以显著改善苦参生物碱的透皮吸收效果,是适合局部治疗过敏性炎症的剂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苦参总碱为原料制备苦参乳评价苦参乳经阴道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将苦参乳进行大鼠阴道刺激性试验和豚鼠皮肤过敏试验.结果 苦参乳对大鼠阴道黏膜无刺激性和无致敏性.结论 苦参乳阴道用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靖媛  苑述刚  阮时宝 《光明中医》2007,22(12):47-50
苦参是临床常用的中药.关于苦参的现代研究颇多,但对于苦参的历代研究却比较少.本文在查阅大量历代医家著作的基础上,从名称、品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临床应用等方面对苦参进行了考证研究,以期对苦参的临床应用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苦参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苦参中提取出苦参生物碱的百分含量为评价指标,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为对照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超声法提取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影响超声法提取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效果的四个因素(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频率、提取次数)进行优选。结果:苦参药材粗粉在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2min、超声频率35KHz、提取1次即可达到最佳提取效果。结论:本实验为优化苦参中苦参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苦参膜在临床上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试验组采用苦参膜,对照组采用苦参栓,均为妇科外用,受试者停药后28—35d,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治疗组苦参膜与对照组苦参栓在白带性状、白带量、白带气味、尿路刺激症状、外阴瘙痒和阴道充血症状、体征上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苦参膜与对照组苦参栓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治愈率分别为90%,89.6%,总有效率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苦参膜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效果好,使用携带方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加工与传统方式加工苦参饮片的抗炎与解热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观察2种苦参饮片水提物的抗炎消肿作用;采用酵母致热大鼠模型,比较2种苦参饮片水提物的解热作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2种苦参饮片水提物均可降低小鼠耳肿胀度,但以一体化加工苦参饮片的抗炎消肿作用更为显著,各剂量组抑制率均40%。一体化加工苦参饮片3个剂量均能降低发热大鼠体温,且作用时间可持续4 h,解热作用优于传统加工的苦参饮片。一体化加工苦参饮片中槐果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及氧化苦参碱等5种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均高于传统方式加工的苦参饮片,其总量约为传统苦参饮片的1.3倍。结论:一体化加工与传统加工方式生产的苦参饮片在抗炎及解热等主要功效方面具有较好的相似性,而且一体化加工方式从源头规范了苦参的饮片生产,在确保饮片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了生产周期,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中药饮片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栽培与野生苦参的清热、利尿、镇痛方面的药效学作用。方法:以干酵母致大鼠高热模型比较栽培苦参与野生苦参的解热作用;以代谢笼收集大鼠不同时间点的排尿量和总尿量比较栽培与野生苦参的利尿效果;采用热板和扭体法比较观察其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栽培与野生苦参(1,2,4 g.kg-1剂量)均能明显降低酵母菌致热模型大鼠的体温;明显增加大鼠不同时间段的排尿量和排尿总量;栽培与野生苦参3,6 g.kg-1剂量均可明显提高小鼠的热板痛阈值、明显延长小鼠出现扭体的潜伏期并明显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表明其具有非常明显的镇痛作用。结论:栽培苦参与野生苦参都具有明显的清热、利尿和镇痛方面的作用,药效学作用强度比较野生与栽培苦参无显著差异,本实验结果为栽培苦参代替野生苦参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苦参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苦参不同采收部位中的苦参总生物碱含量,为苦参栽培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年限苦参不同部位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结果: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量在不同年限苦参不同部位的分布具有类似的规律性,侧根下部侧根上部主根横生根状茎(地中茎)茎芽。主根上部和下部的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主根与侧根下部的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苦参生长的第1年、第2年生物碱含量均有较大增长,3年生苦参含量均能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结论:3年采收苦参较为合理,且3年生材料中地中茎和茎芽的生物碱含量也比较高,可以多途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