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目的:探讨蒿甲醚对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体外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简称MTT)法测定不同浓度蒿甲醚对K562细胞生长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术DNA含量分析检测蒿甲醚对K562细胞周期的影响,流式细胞仪TUNEL法检测蒿甲醚对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蒿甲醚可以抑制K562细胞增殖,经药物作用24、48、72 h后,IC50分别为(32.27±0.15)、(27.48±0.08)、(25.00±0.37)μg/mL;流式细胞术DNA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蒿甲醚作用后,G2/M期细胞增多;流式细胞术TUNEL法显示蒿甲醚作用后K562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蒿甲醚可以抑制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增殖、影响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短期作用的效果和意义.方法:MTT法筛选ATRA实验浓度,用筛选浓度ATRA作用LoVo细胞,MTT法检测ATRA 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ATRA对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改变.结果:ATRA抑制LoVo细胞的作用呈时效和量效依赖性,1μmol·L-1ATRA作用48 h或72 h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与作用12 h或24 h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有显著差异(P<0.01);1.0 μmol·L-1ATRA作用12 h,肿瘤细胞G1期比例升高,其作用24 h伴细胞s期比例降低,其作用48 h,伴细胞G2/M期比例降低(P<0.01);1 μmol·L-1ATRA作用48 h或72 h均可明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影响无差异(P>0.01).结论:小剂量/短程ATRA通过改变LoVo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类室管膜肿瘤中肿瘤干细胞的存在及意义。【方法】术中取室管膜肿瘤组织,接种于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使其中的脑肿瘤干细胞增殖,并进行有限稀释实验确定肿瘤干细胞比例及增值能力;将所得脑肿瘤干细胞接种于含血清培养基,观察其分化。利用细胞免疫荧光及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脑肿瘤干细胞CD133的表达。【结果】在脑室管膜肿瘤中,只有大约0.82%的细胞能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存活并悬浮生长,增殖形成克隆性脑肿瘤干细胞球;接种于含血清培养基中后可贴壁分化。体外培养中脑肿瘤干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CD133。【结论】室管膜肿瘤组织中存在极少数的脑肿瘤干细胞(大约为0.82%)。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无血清培养法从人骨肉瘤细胞株U2-OS中分离肿瘤干细胞,检测肿瘤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Stro-1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6-02/2007-02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人骨肉瘤细胞株U2-OS由中国科学院细胞库提供;DMEM/F12(1∶1)培养基(Gibco公司);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公司);PCR引物由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合成。②实验方法:取原代培养的骨肉瘤细胞经胰蛋白酶消化制备单细胞悬液,用含表皮生长因子2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μg/L、L-谷氨酰胺2mmol/L、胰岛素4U/L、青霉素100U/mL和链霉素100U/mL,pH7.2~7.5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重悬细胞,常规培养5~7d,待培养基中悬浮的肉瘤细胞球体积较大后,用无血清培养基重新吹打成单细胞悬液,按1∶2或1∶3比例传代。③实验评估:从上述骨肉瘤细胞株中分离出的肿瘤细胞球,用MTT法检测其增殖能力,免疫磁珠分选Stro-1阳性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法检测Stro-1阳性细胞中Stro-1 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分化后成骨细胞特异性抗原的表达。结果:①肿瘤干细胞增殖活性:增殖潜伏期约为24h,传代后1~2d即可见肿瘤干细胞形成,以后体积逐渐增大。第7天吸光度值最高,与0d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免疫磁珠法分选Stro-1阳性细胞:分选的Stro-1 细胞接种于无血清培养基后,24~48h即可形成和原代肿瘤干细胞球形态一样的干细胞球,而Stro-1-细胞却不能形成肿瘤细胞球。③骨肉瘤干细胞中Stro-1mRNA的表达:Stro-1 细胞和Stro-1-细胞mRNA扩增产物的吸光度值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肿瘤干细胞分化:分化2周的肿瘤干细胞骨形态蛋白及Ⅰ型胶原酶均呈阳性表达。结论:骨肉瘤细胞株中存在骨肉瘤干细胞,并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华蟾素对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抑制及联合放疗对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测定华蟾素对胃癌细胞BGC-823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结果:华蟾素能抑制胃癌细胞BGC-823增殖,48h的IC50值为1.73μg/mL。华蟾素与放疗联合使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S期细胞比例降低,联合组与各单独作用组相比差异显著。联合组诱导胃癌细胞株BGC-823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各单独作用组。结论:华蟾素联合放疗可诱导BGC-823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BGC-823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6.
背景:有研究者提出,脑内存在少量正常的神经干细胞能够向肿瘤组织迁移。这需要对从胶质瘤体外培养得到的肿瘤干细胞与正常的神经干细胞进行鉴别。目的:从人脑胶质瘤组织中分离脑胶质瘤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对其干细胞特性加以鉴定,观察脑肿瘤干细胞的生长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观察实验,于2007-02/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细胞工程研究中心完成。材料:7份肿瘤标本来源于胶质瘤患者,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标本3份,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标本4份。方法:将获取的胶质瘤细胞置于含2?7、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左旋谷胺酰氨、胰岛素、青霉素和链霉素生长因子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中,重新悬浮为单细胞悬液,以1×108L-1接种于含有B27、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分离培养肿瘤干细胞球。取第5代的肿瘤干细胞球,离心后除去原培养基,用含有体积分数为0.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接种于放置有多聚赖氨酸包被盖玻片的小平皿中,观察肿瘤干细胞分化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利用细胞免疫荧光及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肿瘤干细胞在细胞培养或组织切片中CD133及巢蛋白表达。结果:在胶质瘤中存在一定量的细胞能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存活并悬浮生长,并增殖形成克隆性脑肿瘤干细胞球,细胞核较大,核质比例高,具有肿瘤细胞的特性,与原肿瘤组织标本的苏木精-伊红染色比较,肿瘤干细胞分化后的子代细胞中大部分与胶质瘤细胞相似。原代及传代脑肿瘤干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巢蛋白和CD133。结论:人脑胶质瘤中存在一定量的肿瘤干细胞,并能在体外将其分离培养,能够自我更新增殖、诱导分化,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物CD133。  相似文献   

7.
背景:组织工程需要大量的种子细胞,尚未见芒果苷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报道。目的:观察芒果苷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作用。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MTT法检测芒果苷细胞毒性并绘制生长曲线,细胞周期检测及细胞增殖示踪检测,观察不同浓度的芒果苷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毒性及生物学性状影响,不同浓度的芒果苷对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的芒果苷均可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并呈现出一定的量效、时效关系。药物作用时间48,72h,芒果苷20μmol/L、40μmol/L组作用最为显著(P<0.01);80μmol/L组次之(P<0.05)。芒果苷浓度20,40,80μmol/L等各组细胞S期比值均较正常细胞显著增高,以芒果苷40μmol/L组最显著(P<0.05)。提示芒果苷具有促进体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对象为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常规培养),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0、5μg/ml、10μg/ml、20μg/ml、40μg/ml、80μg/ml、160μg/ml、320μg/ml)作用24 h、48 h后对Ishikawa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苦参碱对Ishikawa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苦参碱对Ishikawa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随着苦参碱药物浓度的增加,对Ishikawa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苦参碱作用24 h IC50为44.655μg/ml,苦参碱作用48h IC50为20.664μg/ml。Ishikawa细胞接受不同浓度苦参碱处理48 h后,G1期细胞百分比的增高情况明显,G2期以及S期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且随着苦参碱药物浓度的增加,变化越显著(P0.05)。不同浓度苦参碱可有效抑制Ishikawa细胞VEGF、NF-κB p65蛋白表达(P0.05),且随着浓度的增高,Ishikawa细胞VEGF、NF-κB p65蛋白表达越低(P0.05)。结论苦参碱能够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产生明显的抑制,而且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剂量依赖性,其可能具有将肿瘤细胞阻滞于G1期的作用机制,抑制VEGF、NF-κB p65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元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的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薯蓣皂苷元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薯蓣皂苷元对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薯蓣皂苷元体外可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作用244、8、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2.90、31.83和18.21μg.mL-1;流式细胞检测表明,8、163、2、64μg.mL-1的薯蓣皂苷元分别作用SGC-7901细胞122、43、6 h,对细胞周期没有明显影响,但能明显诱导SGC-7901细胞发生凋亡,同样具有显著的时间-剂量依赖性。结论薯蓣皂苷元具有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的作用,但对SGC-7901细胞周期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补骨脂素对人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补骨脂素对人乳腺癌MCF-7/ADR耐药细胞株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并运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采用RT-PCR检测基因caspase-3、Bcl-2和p53的表达。结果补骨脂素对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18.785±1.253)μg/ml;作用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周期S期细胞减少,G0/G1期细胞增加(P<0.05),但对早期凋亡细胞影响较小。并上调凋亡基因p53和凋亡执行基因caspase-3(P<0.05),下调抑凋亡基因Bcl-2(P<0.05)。结论补骨脂素对人乳腺癌MCF-7/ADR耐药细胞有明显体外抑制作用,其抑制机制与影响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血管生成药物肿瘤抑素(tumstatin)对体外培养的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切取的血管瘤组织在体外消化,获得血管瘤内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传代;以不同浓度tumstatin多肽加入细胞培养基中,MTT法检测细胞活力,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在2.5%体积胎牛血清的培养条件下,tumstatin对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活力的抑制,呈现出量效关系;在17.0μg/mL浓度tumstatin的作用下,血管瘤内皮细胞的细胞周期G0/G1期为55.8%,而对照组为42.9%。结论 tumstatin能够在体外有效地抑制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增殖活力,并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tumstatin还能影响细胞周期的进程,促使其阻滞在G0/G1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纳米三硫化三砷(As2S3)与传统剂型As2S3对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株MUTZ-1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用MTT法比较两种剂型的As2S3对MUTZ-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分析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和周期的改变;发光比色法分析caspase-3活性.结果 2、4、8、16 μmol/L两种剂型As2S3分别处理MUTZ-1细胞48 h后,纳米As2S3对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48.9%、75.9%、89.4%和96.5%,而传统剂型As2S3组分别为14.5%、25.4%、34.7%和51.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纳米As2S3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2.9±1.9)%、(19.2±2.2)%、(30.1±2.5)%和(45.9±2.3)%,而传统剂型As2S3组分别为(5.3±1.8)%、(11.1±2.6)%、(19.3±2.3)%和(25.5±2.5)%,两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纳米As2S3组G2/M期细胞比例、caspase-3活性明显高于传统剂型As2S3组(P<0.01),且以上各指标均呈浓度-时间依赖性.结论 两种剂型As2S3对MUTZ-1细胞均有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G2/M期细胞阻滞以及caspase-3活化有关;与传统剂型的As2S3相比,纳米As2S3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紫杉醇加顺铂联合化疗在宫颈鳞癌细胞株HCE1中的协同效应,指导进一步临床应用.方法 (1)培养宫颈鳞癌细胞株HCE1,观察活细胞生长情况并摄片.(2)实验分组及检测:①终浓度为20 μmol/L、40 μmol/L、80 μmol/L的紫杉醇培养HCE1细胞;②终浓度为20 μg/ml、40 μg/ml、80 μg/ml顺铂培养HCE1细胞;③紫杉醇联合顺铂培养HCE1细胞,通过MTT比色法检测培养24 h、48 h、72 h后细胞增殖活力,并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24 h、48 h、72 h三个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凋亡发生率,并分析细胞周期改变.结果 (1)紫杉醇处理后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细胞缩小变圆,细胞膜出泡等.(2)经终浓度分别为20 μmol/L、40 μmol/L、80 μmol/L紫杉醇处理HCE1细胞24 h时,细胞抑制率分别为(9.5±0.66)%、(17.1±1.51)%、(33.3±1.77)%,48 h时,细胞抑制率分别为(28.0±2.27)%、(45.2±3.15)%、(66.0±2.95)%,72 h时,细胞抑制率分别为(39.4±2.81)%、(66.2±7.02)%、(81.5±1.78)%;经终浓度分别为20 μg/ml、40 μg/ml、80 μg/ml顺铂处理HCE1细胞24 h时,细胞抑制率分别为(3.6±0.56)%、(6.5±0.98)%、(14.1±2.52)%,48 h时,细胞抑制率分别为(6.5±0.46)%、(9.9±1.35)%、(20.0±3.05)%,72 h时,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4.1±3.05)%、(42.1±3.90)%、(59.4±4.26)%;联合处理组以48 h 20 μmol/L紫杉醇联合20 μg/ml顺铂对HCE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为例,细胞增殖抑制率为(30.2±3.34)%,综上可见紫杉醇和顺铂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特点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紫杉醇联合顺铂对人宫颈癌HCE1细胞的增殖抑制具有协同作用.(3)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分析表明,紫杉醇处理组G1期细胞比例有所增加,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顺铂处理组G1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反之S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紫杉醇联合顺铂处理组G1期细胞比例和S期细胞比例介于紫杉醇处理组和顺铂处理组之间.以20 μmol/L紫杉醇作用HCE1细胞48 h为例,G1期细胞比例和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86.0±3.01)%、(9.1±0.66)%,40 μg/ml顺铂作用HCE1细胞48 h G1期细胞比例和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2.1±0.26)%、(92.2±6.24)%,20 μmol/L紫杉醇联合40 μg/ml顺铂作用HCE1细胞48 h G1期细胞比例和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13.2±0.78)%、(80.5±2.46)%.(4)细胞凋亡分析表明,紫杉醇处理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升高,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特点;顺铂处理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也升高,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特点;紫杉醇联合顺铂处理组细胞凋亡率较单药处理组高.结论 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对宫颈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提示紫杉醇可与顺铂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产生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替吉奥对人肺癌细胞A549及胃癌细胞SGC-7901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测定不同浓度的替吉奥对A549细胞及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并选择5-氟尿嘧啶(5-Fu)作对比,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运用流式细胞仪观察替吉奥对A549及SGC-7901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替吉奥对2种细胞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明显浓度依赖性。替吉奥对3.549细胞及SGC-7901细胞的IC50分别为78.33μg/mL和63.40μg/mL,明显低于5-Fu的241.60μg/mL和201.68μg/mL。替吉奥能明显使2种细胞的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0/G1及S期,且对A549细胞及SGC-7901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6.64±3.92)%和(38.69±3.02)%,明显高于空白组。结论替吉奥对人肺癌细胞A549及胃癌细胞SGC-7901的体外抑制作用明显,显著优于5-Fu。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激活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s,LXRs)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Lovo中LXRα和LXRβ的mRNA表达;LXRs激动剂GW3965分别处理2种细胞后,以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AMPK、mTOR和p70S6K蛋白及相应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设定LXRαmRNA在HCT116细胞的表达水平为1,LXRβmRNA在HCT116和Lovo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LXRαmRNA在HCT116细胞表达水平的3.1倍和4.6倍。经10μmol/L和20μmol/L的GW3965处理48 h及72 h后,2种结肠癌细胞的生长都受到明显抑制(P<0.05);相应G1~G0期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多,而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减少(P<0.01);磷酸化AMPK蛋白(p-AMPK)的表达水平在HCT116和Lovo细胞中分别上升了2.97倍和3.48倍(P<0.05);p-mTOR和p-p70S6K在HCT116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下降了33.14%和38.44%,在Lovo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下降了51.68%和31.52%(P<0.05)。结论:激活LXRs可通过干预细胞周期和AMPK-mTOR-S6K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单独或联合阿糖胞苷(Ara-C)对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20 nmoL/L的Bor、0.2μg/ml的Ara-C分别单独处理以及小同序贯方式联合处理K562细胞48 h后,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榆测细胞凋亡率.并在两药分别单独处理6 h后用SP免疫组化法分析细胞NF-κB活性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不同方式联合用药组细胞生长抑制率与细胞凋亡率均高于 两药分别单独处理组(P<0.01),而且在各联合用药组中,先加入Ara-C预处理6 h后冉序贯加入Bor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1.5±4.0)%和(29.2±3.1)%,均高于先加入Bor预处理6 h后序贯Ara-c组[(54.1±4.2)%、(18.7±3.5)%]和同时加入组[(66.2±2.8)%、(21.1±2.2)%](P<0.01).Bor单独处理细胞6 h,细胞NF-κB活性减低,细胞阻滞于G_2/M期;Ara-C单独处理细胞6 h,NF-κB活性增高,G_1期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Bor可有效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与Ara-C联合,这种效应显著增强,尤以Ara-C预处理后序贯Bor组影响最大.Ara-C预处理后,对NF-κB及细胞剧期的影响可能足发挥更大协同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肌醇六磷酸(IP6)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IP6诱导HT-29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HT-29细胞与不同浓度(0、1.8、3.3 mmol/L)IP6共同孵育24、48、72 h后,收集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 除1.8 mmol/L IP6作用24 h对HT-29细胞周期分布没有明显的影响外,其他各组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G2/M期细胞则相应减少。同时,IP6作用后细胞结构发生改变,出现核固缩、细胞器丰富、微绒毛增多等分化趋势。结论 IP6能够调节HT-29细胞周期,阻止细胞从G0/G1期进入S期,从而诱导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20(S)-人参皂苷Rg3(SPG-Rg3)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SPG-Rg3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并计算其半抑制浓度(IC50).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PG-Rg3作用后Hela细胞的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SPG-Rg3浓度为20~400 μg/mL时,SPG-Rg3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随其浓度的增高而增大,作用强度呈浓度依赖性,二者呈正相关(r=0.922 5,P〈0.05).SPG-Rg3对Hela细胞的IC50为85.1 μg/mL.经SPG-Rg3作用48 h后,SPG-Rg3实验组Hela细胞处于S期的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G-Rg3实验组处于G2/M期的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SPG-Rg3实验组Hela细胞于G1期峰前出现显著的凋亡峰,且凋亡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PG-Rg3能杀伤体外生长的Hela细胞,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苯妥英钠(PHT)对化疗耐药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8-MG-BA)化疗耐药逆转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苯妥英钠对8-MG-BA及H4细胞系处理后,以MTT法检测其对上述两种细胞系化疗耐药逆转的影响,并与维拉帕米(VRP)处理组进行对照。结果用PHT 5、10μg/mL和VRP 5μg/mL处理后,8-MG-BA细胞对卡莫司汀(BCNU)的逆转倍数分别为:25.34、34.97和14.27,对替尼泊苷(VM-26)的逆转倍数分别为:13.44、21.71和11.10。结论 PHT逆转作用大于VRP,且呈现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链球菌蛋白诱导人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BT325细胞周期阻滞及凋亡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BT325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原位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MMP),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链球菌蛋白(10~100 mg/L)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链球菌蛋白作用细胞24 h后,MMP显著下降(P0.01),凋亡细胞逐渐增多,48 h时各实验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链球菌蛋白(50 mg/L)呈时间依赖性增强细胞P53蛋白表达,抑制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促使细胞色素C(CytC)从线粒体进入胞质,从而激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前体(Procaspase-3)。结论链球菌蛋白可显著抑制人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BT325细胞增殖,影响细胞周期分布,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由此发挥其抗肿瘤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