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影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SICU)2002年1月~2008年6月间收治连续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127例成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生VAP与否将其分为VAP组及对照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并将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VAP总发病率5.1%,发生VAP患者死亡率为28.1%.单因素分析显示:VAP组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围手术期血液制品用量、术后CSICU入住天数(P<0.001)、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发生率、气管切开率(P<0.01),大动脉手术率、术后死亡率(P<0.05)均高于对照组;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氧合指数(PaO2/FiO2)低于对照组(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体外循环>120 min(OR=6.352,P=0.000)、术后PaO2/FiO2低于300 mm Hg(OR=3.642,P=0.017)、血液制品用量≥1500 mL(OR=5.083,P=0.039)、机械通气时间≥5 d(OR=9.074,P=0.047)、气管切开(OR=19.899,P=0.021)与VAP的发生明显相关.64例VAP患者中共培养出病原菌10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2株(60.8%),革兰阳性菌19株(18.6%);真菌21株(20.6%).结论 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时间长、术后低氧血症、大量血液制品应用,长时间机械通气和气管切开是体外循环心脏术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50例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其余50例无真菌感染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以下各方面因素:年龄(≥65岁,65岁)、性别(男、女)、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呼吸衰竭、右心衰、肝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抗生素使用时间(14 d、≤14 d)、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ApacheⅡ评分、抗生素使用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吸烟史及Apache II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与无感染组在年龄、合并糖尿病、呼吸衰竭及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长期使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65岁(OR=3.231)、合并糖尿病(OR=3.672)、呼吸衰竭(OR=4.754)及低蛋白血症(OR=3.231)、进行机械通气(OR=2.982)及长时间使用抗生素(OR=2.836)及糖皮质激素(OR=2.518)为COPD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有利于促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并符合撤机条件的76例65岁及以上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患者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通过后观察48 h,无需重新行机械通气者纳入撤机成功组,不能通过SBT或通过SBT后48 h内需重新行机械通气者纳入撤机失败组,分析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 53例患者纳入撤机成功组,23例纳入撤机失败组。撤机失败组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真菌感染、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时间14 d、气胸、心力衰竭、糖尿病、冠心病和肝功能不全发生率高于撤机成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ODS(OR=8.070)、机械通气时间14 d(OR=17.760)、心力衰竭(OR=4.597)、糖尿病(OR=13.937)是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MODS、机械通气时间14 d、心力衰竭、糖尿病是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翁端丽 《医学综述》2014,(23):4386-4388
目的探讨急诊呼吸机辅助通气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治疗的重症患者50例,均采取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再按其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20例和非VAP组30例,分析性别、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昏迷与否、ICU观察天数、抗生素联合使用情况、胃内容物吸入与否以及H2受体拮抗剂使用与否与VAP的相关性。结果机械通气时间>3 d、ICU观察天数>7 d、昏迷、联合应用抗生素种类>2种等因素均对VAP的发生造成影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机械通气时间≥3 d(OR=2.387)、ICU观察天数>7 d(OR=2.142)、联合应用抗生素种类≤2种(OR=1.669)、胃内容物吸入(OR=1.779)、H2受体拮抗剂(OR=2.006)5个变量是VAP的危险因素。结论机械通气时间等因素是VAP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上联合应用静脉注射抗生素及吸入抗生素可提高VAP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影响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延迟撤机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早期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该院行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入住重症外科(SICU)患者共15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分为延迟撤机组(机械通气≥24h)和早期撤机组(机械通气时间<24 h),对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早期共31项指标作为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对象,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心功能(NYHA)分级、体外及非体外循环(ON/OFFPUMP)、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瓣膜置换、搭桥数目、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总量、术中输液总量、术中出入量平衡、术后血白蛋白及肌酐、术后8h胸液量、术后8h输血量等14项指标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NYHA分级(P=0.035,OR=1.5)、体外循环时间(P =0.000,OR=4.53)、搭桥数目(P=0.041,OR=0.683)、术中出血量(P =0.001,OR=2.25)及术后8h胸液量(P =0.005,OR=1.75)5项指标是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术前心功能水平、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搭桥数目、术中及术后早期的出血量是影响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呼吸机早期撤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早期经验性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对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经验性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对机械通气患者的价值。方法将43例ICU科行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早期即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对照组22例待病原学检查明确真菌感染后再行抗真菌治疗。两组总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7 d的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经验性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有利于危重患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术后早期死亡风险的影响,以期为降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及预防术后早期死亡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肺移植中心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肺移植手术的2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术后30 d内真菌感染发生情况,及供-受体、随访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探索真菌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通过Kaplan-Meier法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真菌感染对其术后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肺移植受者术后30 d内真菌感染率为13.4%(39/291)。肺部原发病是影响术后早期真菌感染的因素,与尘肺相比,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OR=9.957,95%CI:1.244~79.685,P=0.030)、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OR=7.548,95%CI:0.948~60.119,P=0.056)发生感染的风险更高。生存分析显示,术后早期真菌感染对30 d(HR=2.86,95%CI:0.868~9.419)、90 d(HR=1.272,95%CI:0.618~2.619)、180 d(HR=1.198,95%CI...  相似文献   

8.
乐静  陈苓 《安徽医学》2017,38(8):1061-1064
目的 观察小儿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呼吸支持疗法的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采用呼吸支持疗法治疗的150例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儿资料,统计治疗后临床效果差的患儿例数,对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单因素描述,对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0例患儿治疗后效果差的有24例(占16.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20个月、体质量≤8 kg、就诊时间>3 d,经济基础、机械通气、通气时间≤48 h,患有急性肺损伤、重症肺炎、脓毒症、恶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障碍、肝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以及血液系统障碍等患儿问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中枢神经系统障碍(OR=8.367)、脓毒症(OR=6.597)、机械通气(OR=5.487)、恶性疾病(OR=4.854)、重症肺炎(OR=4.579)、急性肺损伤(OR=4.369)、通气时间≤48 h(OR =4.154)、发病至就诊时间>3 d(OR =3.216)、年龄≤20个月(OR =2.135)、经济基础差(OR=1.265)是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障碍、脓毒症等均是影响小儿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呼吸支持疗法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合理化预防措施,以便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77例,根据7 d内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24例和非VAP组53例;根据抗感染治疗1周后不同效果将VAP组分为改善亚组(n=17)和恶化亚组(n=7),获取不同时间点NLR、PCT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三者对VAP的诊断价值。结果 2组机械通气前NLR、PCT、CPI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VAP组在机械通气第4 d时NLR、PCT、CPIS均显著高于机械通气开始时(t/P=2.140/0.038、4.975/<0.001、9.952/<0.001),而非VAP组机械通气开始时与第4 d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机械通气第4 d VAP组NLR、PCT、CPIS水平显著高于非VAP组(t/P=7.126/<0.001、6.380/<0.001、6.364/<0.001)。抗感染治疗1周后,VAP患者改善亚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确诊VAP时(t/P=2.077/0.046、2.297/0.023、5.130/<0.001),而恶化亚组均显著高于确诊VAP时(t/P=2.243/0.045、2.371/0.035、2.428/0.032),且改善亚组3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恶化亚组(t/P=7.281/<0.001、14.930/<0.001、10.710/<0.001)。VAP患者NLR、PCT与CPIS均呈正相关(r=0.847、0.836,P均<0.001),NLR诊断VAP的AUC为0.845,截断值为8.765时,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33%、75.47%,约登指数为0.588。三者联合检测诊断VAP的AUC为0.9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50%、75.47%,约登指数为0.630。结论 NLR在VAP诊断中有较高敏感度及特异度,监测其动态变化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VAP和进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Vater壶腹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
月~2005年9月间收治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77例Vater壶腹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比
较,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Vater壶腹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30例患者术后出现肿瘤复发和/或转
移,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直径(P=0.008)、肿瘤侵润深度(P=0.003)、淋巴结转移情况(P=0.039)、TNM分期(P=0.027)、肿瘤分化
情况(P=0.019)是影响Vater 壶腹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P=0.032)、肿瘤分化情况(P=
0.027)是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预后指标。结论Vater壶腹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复发方式以远处转移为主;肿瘤直径、肿瘤
分化情况是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定量分析(G试验)对肾移植受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fjnvasivepulmonaryfhngadinfection,IPF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3年1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住院的肾移植受者127例临床资料,分成IPFI组(24例)和非IPFI组(103例),比较两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并绘制ROC曲线判断G试验对肾移植受者IPFI诊断的最佳临界值。结果肾移植受者IPFI组的血浆(1,3)-β—D葡聚糖的中位含量(79.51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0pg/ml)(P〈0.001);当患者cT有新发感染迹象时,G试验用于诊断肾移植受者IPF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5,最佳临界值为13.08pg/ml,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分别为0.778、0.861、0.737、0.882;当患者cT无新发感染迹象时,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最佳临界值为38.65pg/ml,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分别为0.833、0.940、0.556、0.984。结论G试验早期诊断肾移植受者IPFI简便、有效;患者CT有无新发感染迹象时,G试验诊断肾移植受者IPFI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3.08pg/ml、38.65pg/ml。  相似文献   

12.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与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9月我院85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岁,痰真菌培养中念珠菌属占首位,共61例。严重的基础疾病、长期联合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应用成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病死率较高。结论:采取支持疗法,治疗原发疾病、减少侵入性诊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综合措施,预防与控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侵袭性肺真菌感染诊治的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肺部真菌感染日渐增多,但临床诊断治疗不易,往往被误诊为细菌性肺炎或仅凭痰培养分离出真菌而做出诊断,易造成误诊误治或过诊过治。对于抗真菌不合理、不规范治疗亦较常见。因此,对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治工作亟待规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恶性血液病患者继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52例恶性血液病继发IPF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中IPFI发病率分别为4.6%、3.2%、2.8%和2.5%.在AML继发IPFI者中,88.5%(23/26)发生于未缓解期(包括复发),11.5%(3/26)发生于完全缓解期.86.5%(45/52)恶性血液病继发IPFI者存在粒细胞缺乏或减少,67.3%(35/52)在抗真菌治疗前存在≥96 h的广谱抗生素应用.抗真菌治疗后总死亡率为13.7%(7/51).首选氟康唑与首选伊曲康唑者一半以上因感染未控制而需更换为其他抗真菌药物.结论 IPFI在恶性血液病中最常见于AML.AML未缓解、粒细胞缺乏或减少和长时间广谱抗生素应用时易发生IPFI.氟康唑与伊曲康唑的有效率偏低,需重视其他强效抗真菌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8+、CD8+CD28+、CD8+CD38+对ICU重症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IPFI、非IPFI肺部感染及无肺部感染的ICU患者分为IPFI组、肺炎组和非肺炎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CD8+、CD8+CD28+、CD8+CD38+水平.结果 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2种以上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机械通气等均为重症患者IPFI危险因素(P<0.05),其中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为重症患者IPFI独立危险因素(P<0.05).肺炎组和IPFI组第1、3、7天的CD8+、CD8+CD28+、CD8+CD38+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CD8+CD28+、CD8+CD38+对IPFI均具有预测价值(P<0.05),其中CD8+CD28+的预测价值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2和0.83.结论 外周血CD8+、CD8+CD28+、CD8+CD38+T细胞水平改变能够反应IPFI进展过程,CD8+CD28+T细胞对IPFI具有较可靠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对45例肾移植术后发生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采取专科护理、心理疏导,同时加强药物管理及综合治疗。结果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45例,治愈32例,总治愈率71.1%,死亡13例(其中6例放弃治疗),总死亡率28.9%。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多发生于术后6个月内,病原体呈多样性,合并症出现较多,病情进展快,死亡率较高,对此类患者需在基本护理基础上强化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肾移植手术后发生重症肺部感染27例的护理体会,为今后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总结我院1992年1月-2003年12月实施的988例肾移植手术中所发生的27倒重症肺部感染惠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救治成功与失败的护理相关因素.结果与讨论机械通气后护理、感染防治措施、心理因素等,影响此类病人的转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严重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8例肾移植术后肺部严重感染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中有6例检出病原体。所有病例经积极抢救治疗,5例治愈,3例死亡。结论 对肾移植术后肺部严重感染患者应高度重视,早期行病原学诊断,根据病原选择有效抗生素,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加强全身支持治疗,纠正低蛋白血症,适时应用呼吸机支持和改善通气,纠正低氧血症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84例患者预后的多因素Cox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影响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价.方法:回顾84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PRA、免疫抑制方案、抗感染治疗方案等15项相关因素,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检验各因素与肺部感染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术后预防性应用更昔洛韦、应用OKT3及抗感染治疗方案是影响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4个主要因素.各种口服免疫抑制剂方案对预后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Cox模型能够准确分析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预后因素.ARDS、术后预防性应用更昔洛韦、应用OKT3及抗感染治疗方案是影响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4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的预后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综合治疗,并对影响预后诸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肾移植术后发生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死亡是否发生作为因变量,治疗和预后的各项暴露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5例患者治愈32例,总治愈率71.1%,死亡13例(其中6例放弃治疗),总死亡率28.9%。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死亡率显著升高;感染持续时间和患者死亡率成正比;患者性别、服用免疫抑制剂种类和死亡率之间无显著相关。结论:治疗针对预后风险度高因素采取高效价药物“降阶梯治疗”;免疫抑制过度及时减量或停用免疫抑制剂,加用丙种球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